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挖掘传播,人们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热爱,这正是眼下博物馆热、博物馆文创火的深层原因。
近几年,博物馆文创产品不缺爆款。从故宫博物院的朝珠耳机,到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再到甘肃省博物馆的玩偶“马踏飞燕”,端庄严肃的博物馆越来越会玩。人们都想把这些或精致或呆萌或脑洞大开的产品带回家,因为它们不仅承载着旅途中的回忆,扮演着生活中的“小确幸”,还因为它们自带文化属性,让人看了忍不住赞叹中华文化的美好厚重。
新晋顶流有多火
“这绝不是饥饿营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说,采取网上预约、线下销售的方式实属无奈之举。这款冰箱贴制作复杂,采用传统珐琅描色工艺搭配玻璃漆上色,目前3条生产线,每日最大供应量只有400个。厂商虽已增加2条生产线,但还处于打样试制阶段,之后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产量。“前期线下销售,有的观众为了买它凌晨5点就来排队,排队的人太多甚至影响周边交通,不得已我们改变了售卖方式。”薛俭无奈地说。
和古建博物馆相比,国家博物馆是文创界的排头兵,总能制造爆款带给观众惊喜。此次以馆藏文物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原型设计的凤冠冰箱贴,一跃成为近20年来国博文创的“销冠”。7月一推出,首批3000件木质凤冠冰箱贴就在一天半内售空。目前,围绕凤冠这一IP,国博已陆续开发出笔记本、徽章、雪糕等10余款系列产品,都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宜赏宜藏有内涵
好看、不占地方、在哪儿都有容身之地的冰箱贴一直都是颇受欢迎的纪念品。不过,早些年的冰箱贴多以地标建筑或代表性风物为原型,设计简单、制作粗糙。现在的冰箱贴摇身一变,不仅创意精美新颖,工艺上也是宜赏宜藏。
天宫藻井冰箱贴保留了原型的5层结构,每一层都可以分开,底层专门设计了夜光效果,构件不大,但是沉甸甸的很有质感,堪称“重工”;木质凤冠冰箱贴采用3层木质材质叠加,可以散发类似金属的光泽,冠上镶嵌的“红蓝宝石”要靠纯手工粘贴;在网络上同样人气很高的杭州博物馆影青釉里红高足瓷杯冰箱贴,精准还原了文物裂纹和“粉面腮红”的晕染效果;西藏博物馆的花瓶冰箱贴可以插入一朵真花……
从冰箱贴这一赛道的出彩程度不难看出,现在博物馆文创产品早已“卷”出新高度。从生活家居到文具用品、服装配饰、创意玩具、茶咖冷饮……产品丰富程度让人眼花缭乱,总有好玩有趣且制作精良的产品击中消费者心灵。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走红有赖于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提升,更离不开网络传播“种草”,但最核心的是对文物本身价值的挖掘阐释。薛俭说,观众逛完博物馆带走的文创产品其实是一个文化载体,承载着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就拿天宫藻井冰箱贴的原型——万善正觉殿天宫藻井来说,它是古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来有“最美藻井”之誉。这处藻井最早是隆福寺的建筑构件,是我国现存明代藻井实物中的精品。抬头仰望,云纹框架和古人想象中的天宫楼阁、天神相呼应。“注意看,最上一层盖井层绘着二十八星宿图,图中共有1400多颗星宿。据专家考证,这些星宿的数量和位置都相当准确,古人的聪明才智令人称奇。”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观众对天宫藻井赞叹不已。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被进一步挖掘传播,人们对传统文化发自内心认同、热爱,这正是眼下博物馆热、博物馆文创火的深层原因。
展与创良性互动
在薛俭看来,博物馆的“主战场”始终是展览。如今文创受到观众喜爱,已成为博物馆的“第二展厅”,是藏品的馆外延伸。必须重新思考如何更好实现展览和文创之间的良性互动。只有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真正活起来,才能更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