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12大书法精品欣赏(高清实拍)

作为一所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以其收藏的大量精美的艺术文物而享誉国内外。其中,又尤以青铜器、陶瓷器和历代书画为特色。上博的青铜器主要是晚清以来江南几位收藏大家的一批流传有绪的名品,如著名的大克鼎等。三十年代以后发现的精粹之品也不在少数,如浑源彝器中的精华牺尊等。建国前出土的保卣、召卣也都是著称史学界和金文学界的重器。

上博陶瓷器的收藏集中了江南的大部分精品,史前时代的良渚文化细刻陶器,为稀见之品。原始青瓷的收藏,也是馆藏的特点。唐宋各代表性窑口的产品也都有收藏体系。至于景德镇的彩瓷的收藏,更有独到之处。上博历代书画收藏,素有江南半壁江山之说。书法中,王献之的《鸭头丸贴》、唐高闲的《千字文卷》、怀素的《苦笋贴》等,皆为一代的杰作。

鲜于枢(1256-1301),元代著名书法家。字伯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祖籍金代德兴府,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一说渔阳(今北京蓟县)人,先后寓居扬州、杭州。大德六年(1302)任太常典薄。元世祖至元年间以才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后改浙东省都事,晚年任太常典簿。好诗歌与古董,文名显于当时,书法成就最著。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新元史》有传。

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上要由唐人书法人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他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鲜于枢兼长楷书、行、草书,尤以草书为最。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著有《困学斋集》。鲜于枢与赵孟钇朊挥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二杰”。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孟頫对于思友而言并不陌生,不做详尽介绍。大家倒可以细细品读这位书法大家相对鲜见的章草作品。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张雨工书画,其书法初学赵孟睿。作品中,一些横势用笔的斜切、轻行、重按和轻入重收都和民间“写经体”书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而其中一些放式用笔的体势,又使人怀疑此作系明人写的小楷。从明代祝枝山、王宠的小楷体例的斜欹体式的运用中,可体察出明代小楷书家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张雨小楷书风的影响。这种书风和取法的“代代承传”符合书法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张雨“楷中插行”的书法体式则自赵松雪运用以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惯用的书法体例。这一体例还频繁地出现在他后来的小楷书作之中。

传世书迹有《台仙阁记》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题画二诗》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著有诗集《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五卷。

陈璧,号谷阳生,华亭人。明洪武时人。工书。真书学欧阳询,行书法王献之,草书从唐怀素《自叙帖》中脱出,能自成一家。此幅临唐张旭《秋深帖》,与古帖比较,字体变得稍为娟秀姿媚,具有自己的草书面貌。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曾官翰林待诏。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枝山、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书法初师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

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确,陆叔平(治)”。近代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徵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馆收藏,民间甚少得见。

傅山(1606--1684)明清之际思想家。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又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汉族,山西太原人。明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著有《霜红龛集》等。

在诗、文、书、画诸方面,傅山皆善学妙用,造诣颇深。其知识领域之广、成就之大,在清初诸儒中,无出其右者。傅山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家”。他书出颜真卿,并总结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于直率毋安排”的经验。他的画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画山水、梅、兰、竹等,均精妙,被列人逸品之列。《画征录》就说:“傅青主画山水,皴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他的字画均渗透自己品格孤高和崇高的气节,流溢着爱国主义的气息,在中国古典书画艺术中,博得后人的高度赞赏。

朱耷(约1626年—约1705年),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个山、入屋、驴屋等,入清后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汉族,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绘画以大笔水墨写意著称,并善于泼墨,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取法自然,笔墨简炼,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12,清金农隶书乐府诗轴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THE END
1.画家陈逸飞刘海粟陈逸鸣上海市朱屺瞻艺术馆“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展览,作品征集起来并不容易,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幅幅画作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上海,大家通力合作,这就是上海美专的精神传承。”在“虹约申美——刘海粟与两代上海美专绘画作品展”的开幕式上,策展人胡晓芒动容地说道。 近日,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虹口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虹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K7RM0R0514A42S.html
2.上海博物馆书画常设展厅正式开放多件珍贵文物首次亮相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卷》、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卷》、唐代孙位《高逸图卷》、五代徐熙《雪竹图轴》……近日,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一系列珍贵文物亮相,吸引大批观众前往参观。 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书法馆是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95930
3.来上海看文博大展!沪上博物馆八月观展指南发布文博资讯八月的沪上博物馆特展重磅连连,热度不减,上海博物馆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等三大特展迎接市民游客,邀请观众在互动中“零”距离感受历史,贴近古代艺术之美。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潮声万里——寻找古诗词中的航海和舟船》构建起一个蕴涵深厚的航海世界。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特展《拾https://whlyj.sh.gov.cn/wbzx/20230809/9cc8d7c7f4f14785b5079bbd5aa0689d.html
4.一周观展古埃及大展开幕倒计时,最大规模华嵒真迹集结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 展期:6月26日起 玺印篆刻馆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较之前增加近百件,新品约占35%。新陈列中,首次将中国印章的发生与发展置于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体系的大背景下,设立“印章的主要起源体系”专题。以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黄河流域的早期印章为序章,开启中国历代玺印篆刻通史陈列https://i.ifeng.com/c/8bD4lFVgy1j
5.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展陈大楼一层2号展厅 展览汇聚了38位近代画家的48幅花鸟画精品,展示了一批20世纪北京画坛重要的花鸟画力作。其中有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陈师曾,于非闇,何香凝,秦仲文,李苦禅,溥松窗,俞致贞,王雪涛,胡絜青,董寿平,娄师白等三十多位花鸟画名家的作品。展览共分为:承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6.上海博物院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5-3087290 唐寅、沈周、文征明名画赏析 明画家唐寅、沈周、文征明名画赏析唐寅《骑驴归思图》,绢本,淡设色,纵77.7厘米,横37.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此图为唐伯虎的创新杰作。图画峻险山崖、盘曲栈道、急湍危桥、葱郁林木、 书画艺术网书画赏析2017-05-3064990 八大山人、石涛名画赏析 清https://www.18art.com/tags-8720.shtml
7.上海博物馆“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开幕5月20日,媒体记者在上海博物馆“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上拍摄明缂丝《群仙拱寿图》。 当日,“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出馆藏中国明清缂绣精品27件(套),辅以书画8幅(组),展品大多为首次展出。 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https://t.m.youth.cn/transfer/xiaochengxu/url/.youth.cn/p/lbt/202105/t20210521_12958136.htm
8.当今收藏新风向!2022上海嘉禾秋拍博物馆级佳构重器云集!预展中1.《虚怀斋藏陆俨少书画集》P34,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2.《陆俨少全集》第2册P226,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0月。 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名家精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4.《嘉德十年精品录——中国近现代书画·油画·雕塑》P201,文物出版社,2003年6月。 https://epailive.com/news/detail?newsId=7084
9.书画经典上海博物馆的书画收藏 上海博物馆坐落于上海城的零公里,是都市胸膛上的艺术殿堂,播扬着中华文明6000个春秋的豪气与阳刚,凝聚着人类文化的亮丽与辉煌。上海博物馆书画收藏甚丰,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20世纪80年代对上海博物馆的古代书画藏品进行鉴定,对其中4780件作品进行了著录。上海博物馆在书法方面有商代甲骨文、西周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resource/museum_files/show_files/special/ggz/zlbj_01.htm
10.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江南那片海——宁沪杭馆藏海派书画展”上,众多海派名家精品悉数亮相。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藏31件海派书画作品巧妙融入其中,如赵之谦、胡公寿、张熊、朱偁、虚谷、蒲华、钱慧安、吴石仙、沙馥、刘德六、任薰、周闲、任预、倪田、吴谷祥、陆恢、何煜、高邕、吴昌硕、程璋、顾麟士、黄宾虹、冯超然、吴待秋、吴子深、郑午昌、https://www.shh-shrhmuseum.org.cn/historymuseum/historymuseum/zx/xwdt/lbgb/2024/05/08/3419955b8ec25b5e018f659389fe055b.html
11.美在荟萃——全国美术馆珍藏作品汇展在京开幕吴为山认为,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展览带着艺术家的情感温度,走进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的殿堂,以各地美术馆的馆藏精品叙述中国的故事、春天的故事、美的本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广东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湖北美术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http://www.namoc.org/zgmsg/xw2024/202402/a15a61bd126148238762d3b907545c59.shtml
12.古代书画版块明星珍品数十,扛鼎力作四海无双永樂2021春拍1. 徐渭仁(1788-1855):上海徐紫珊收藏书画金石书籍印 2. 金城(1878-1926):金巩伯精鉴印 著录: 1. 上海博物馆单国霖 . 华喦书画集 [M]. 文物出版社:北京,1987:121. 2.《朵云》第五十七集.华喦研究 [M].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2003:273. 3. 劉芳如.華喦寫生冊 [M].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2012:http://news.zhuokearts.com/html/20210518/250623.html
13.上海博物馆书画集(一)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逐渐发展成为金融、工商业发达的繁华都市,由此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并形成创作观念相近的画家群。他们的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各具个性特色。他们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被称为“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影响延及近世。 https://www.jianshu.com/p/74be5b4bc7f7
14.07上海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中国四大博物馆之一,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以收藏中国历代艺术精品而著称,被称为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馆内文物收藏共31个门类,藏品数量达102万件/套,其中珍贵文物达14.4万件/套,尤以青铜、陶瓷、书画最为突出。那你知https://www.maigoo.com/top/427664.html
15.翰墨荟萃——唐宋八大家展精品文物解读2020年12月22日,辽宁政协书画院邀请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董宝厚作题为“翰墨荟萃—唐宋八大家展精品文物解读”的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是辽宁政协书画院联动辽宁省博物馆举办的《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展览而开展的一项学术交流活动。该展览是首次以文物的形式呈现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成就、生平事迹和思想情怀。https://www.lumei.edu.cn/zghxy/info/1004/1099.htm
16.上博历代书法馆常设展换展,新增九件书画精品2019年11月8日,上海博物馆完成了历代书法馆本年度第二次常设展览的策划与布置。此次展览沿袭书画常设展将首次亮相、久未露面以及用于特展的佳作融入常设展内的思路,特新增书画精品、新品共计九件。 主要作品有: 东晋 王羲之 草书远宦、蜀都诸帖页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山东临沂人,移居浙江绍兴。开行、草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440280639078512
17.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一)上海博物馆是董其昌传世书画的重要收藏与研究机构,此次展出除本馆馆藏之外,同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 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遴选董其昌及相关作品共计 154 件(组)。 董其昌:1555-1636,上海人,晚明杰出的书画大家,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以禅喻画,提出与倡导“南https://www.meipian.cn/1wk8yx85
18.上海博物馆“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开幕5月20日,媒体记者在上海博物馆“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上拍摄明缂丝《群仙拱寿图》。 当日,“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出馆藏中国明清缂绣精品27件(套),辅以书画8幅(组),展品大多为首次展出。 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https://m.gmw.cn/2021-05/21/content_13023084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