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个很有风险的职业。如果走错一步,将一直错下去。所以绝不允许犯错。
——伦佐·皮亚诺
伦佐·皮亚诺(RenzoPiano)在出生在意大利热那亚(Genoa)一个建筑世家,从小就观看父亲用沙、混凝土和砖建造房子长大。
虽然出身建筑家庭,他却把自己比作一个背离保守建筑观念的「坏孩子」。他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模式,一直在尝试不断创新,既能表现丰富的质感和地域文化色彩,也是现代高技派建筑的代表。
在皮亚诺众多的作品里,最出名还要当属曾经经历过无比非议的蓬皮杜艺术中心。
建筑是艺术,但却是「沾染」了许多其他物质的艺术。这是「沾染」一词最美好的体现,可以理解作吸收各家之长的一门艺术。
提起皮亚诺,不得不提他的好基友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GeorgeRogers),1971年,两人合作参加了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国际竞赛,也就是这个项目,让这两位建筑大师在之后一举成名。
皮亚诺和罗杰斯
「蓬皮杜项目」是由当时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倡议,为纪念戴高乐将军,在首都建立一个独一无二的艺术文化中心。
两位建筑师不按常理出牌,设计了一个结构、扶梯、电梯、各种管线全部裸露在外的建筑,还「浪费」了一半空地做广场。这个看似「不合理」的设计,竟得到了蓬皮杜总统的肯定,打赢了其余六百多个竞赛方案,入选了最终方案。
但之后的建设进程却一波三折:这个设计并不被大众理解,人们讥讽这是巴黎市中心的「炼油厂」;1974年蓬皮杜因病去世,继任者缩减了项目资金,他们失去了最强的支持;法国供应商毁约停止供应钢铁,无奈下他们不得不夜晚偷运德国钢材。
终于,1977年,蓬皮杜艺术中心完工了,这座高科技建筑矗立在了我们眼前。
整座大楼上下共五层,占地近百万平方米,包含了专门收藏现代艺术的博物馆、临时展厅、电影院、音乐厅、多媒体图书馆和档案馆,还有壮观的观景屋顶。
现在,它一年吸引的游客量比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的游客总和还要多。五彩缤纷的通道,晶莹透明、蜿蜒曲折的扶梯,让蓬皮杜中心成为巴黎标志性建筑之一。如果说卢浮宫博物馆代表的是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蓬皮杜艺术中心则是现代巴黎的象征。
多年后提到这个项目,皮亚诺说:“这是30年前一件很挑衅的作品。它属于巴黎的传统,追溯至上一个世纪,你就会发现铸造的钢构部件真实表达了巴黎的铸铁装饰传统……但是它确实是另类传统。”
建筑师从过去到现在都像是鲁滨逊,我们必须到一个地方,理解气候、氛围、场地精神,掌握好项目的气场才能够抡起袖子把那木头砍下,建构出漂亮实用的房子。
1998年,皮亚诺建成了另一个特别的代表作——吉巴欧文化中心。吉巴欧文化中心位于南太平洋中心的一个美丽小岛,法属新喀里多尼亚的南端首府努美亚。
建筑由十座垂直放置的「棚栅壳状结构」构成,错落有致,远望似风帆,近观仿若土著头饰,与周边环境相映成趣。
这个特别的设计得益于皮亚诺深入研究了土著居民的生活习惯,了解到当地人有更换屋顶草篷的习俗,于是以此为灵感,提取了「编织」的建筑构想。
皮亚诺将建筑师比作不断漂流的鲁滨逊,必须去了解当地气候、气氛与场地精神,才能捕捉精华,建构出漂亮实用的房子,吉巴欧文化中心正印证了这一点。
通过对当地的探索研究,皮亚诺以「棚屋」为线索,将竹篓造型与自然通风巧妙结合:双层屋顶结构能够有效调节室温,室外达到50℃时,室内屋顶上方仅30℃。内部垂直肋板上安装的水平百叶窗能够有效平衡室内压力,是生态与高技术结合的有益尝试。
这个项目让建筑建立在了一个与自然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对皮亚诺来讲,无疑又是一次新的突破,成为他不断追求创新的又一力作。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
如果只是简单打造一个集团总部,这个项目可能并不能打动皮亚诺,促成他接下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
去年,在接受《WA世界建筑》杂志专访时,伦佐·皮亚诺特别谈到了这个项目:“杭州给人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自然、水,以及自然的美。从这里透过窗户,你就能看到自然、绿色。建筑与自然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就像我们第一次尝龙井茶,就喜欢上了它的味道。这里有打动我们去做设计的一切要素。这里有光和影,传统和现代。”
江南布衣总部位于杭州城西天目山路,地处西湖与西溪之间。“我并不想把这个项目建成一座纪念碑式的建筑。”伦佐·皮亚诺说,他更关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建筑与艺术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的诗意表达。
对于江南布衣的总体规划,皮亚诺创造了一个对角线网格空间,以提供贯穿场地的最佳流线。这些功能空间被故意交错设置,打乱商务办公楼的规律性,从而降低其视觉存在感,增加了空间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整个建筑设计都呼应了皮亚诺提到的绿意和自然,建筑首层通过内退和通透的玻璃以实现悬浮效果,并在8-9F进行退台,屋顶被茶树覆盖,朝向广场的立面设计成生态绿化幕墙。
大师的第一个中国作品预计2019年完工,将成为一个集商业、秀场、艺术中心、私人美术馆、办公楼于一体的新概念艺术园区。
除此之外,皮亚诺的著名作品还有欧洲第二高大厦伦敦碎片大厦▼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之后创作的造型更优雅的休斯顿梅尼尔博物馆▼
将抽象概念简明表达的瑞士贝耶勒基金会博物馆▼
如今已年逾八十的皮亚诺,作品虽然无数,却从未有一种固定模式,没有所谓「标志」,也许在大师眼中,唯有超越过去、不断创新才是永远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