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一定对英剧《神探夏洛克》不陌生吧!
(图:Google)
以特拉法加广场为背景的取景,在《神探夏洛克》中不止出现过一次。
而广场的北侧,就坐落着大名鼎鼎的英国国家美术馆(TheNationalGallery)。
(图:Timeout)
这座位于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北侧的国家美术馆,收集了多达2,300件的绘画作品,作品年代横跨13世纪至19世纪。
国家美术馆共分为东南西北四个侧翼,所有作品按照年代顺序展出。从达·芬奇、拉斐尔,到威尼斯画派、英国山水画派、法国写实派、前期印象派,直到塞尚、梵·高,这些美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的杰作,你都能在这里欣赏到。
一些艺术大家的稀世珍品,如《向日葵》、《睡莲》,修拉、高更、鲁本斯、米开朗基罗等的作品,也在展出行列。
1
《向日葵》
(图:英伦圈)
向日葵,在这里是作为一个生命周而复始的象征而存在的:
仔细观察花瓶外的花朵,有的正在盛开,有的已经干枯凋谢,生与死都共存于一幅画中。
明艳的《向日葵》看起来栩栩如生,主要是由于绘画材料的厚实质感所致,即使笔触快速而轻盈。
《向日葵》见证了梵高和高更志同道合的友情,于梵高来说,向日葵不仅是对普罗旺斯阳光的致敬,黄色也是友谊和快乐的象征。
2
《睡莲》
(图:Thenationalgallery,以下图片均来自此)
也许很多人把《睡莲》当成普通的风景画来看,那未免有点可惜。
光影重叠,如梦似幻是这幅作品给人最初的印象。莫奈以他独创的“色彩分割法”给予了画作独有的亮度。
《睡莲》组画是莫奈晚年作品的一个成熟系列,也更进一步成就了他印象派大师的名号。
3
《阿诺菲尼的婚礼》
《阿诺菲尼的婚礼》(TheArnolfiniPortrait)是杨·凡·艾克(JanvanEyck)1434年的作品。
图中是阿尔诺菲尼和他妻子的肖像画,作品运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手法,使这幅作品绝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结婚照那么简单。
●伦理
两人物位置的设定表达传统的两性角色定位。妻子站在床边,靠房间的内部,象征她的角色是家庭主妇。而丈夫乔凡尼则站在窗户旁,开启的窗户象征外面的世界。乔凡尼直接与观赏者对视,而他的妻子则温顺地瞥着丈夫。
●宗教
窗台下有水果,是桔子。象征伊甸园般的纯洁和天真。(如果换成苹果,意义则大为不同)。左下角的木底鞋暗指婚礼,传统上在圣土举行婚礼,丈夫要为妻子准备木底鞋。吊灯在白天亮起一根蜡烛,象征圣灵。
●世俗
画面下方的小狗象征忠诚,也为画面增添了活泼的气氛。红色的床铺意喻性和爱。而妻子的绿色外套和略胖的身材象征生命和繁衍。白色的头巾象征纯洁。
4
《耶稣受洗》
《耶稣受洗》(TheBaptismofChrist)来自于早期文艺复兴时期杰出大师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dellaFrancesca)。
这幅作品的核心是耶稣,白色的鸽子展开翅膀,象征着圣灵。耶稣站在河岸边,小山丘上覆盖着厚厚的绿草作为背景。他的手掌被折叠成一个祈祷的姿势,他的眼睛是冷漠的。
整个耶稣的形象表达了和平与专注。温暖的色彩和浅色调强调了这个时刻的庄重性。
5
《爱神与战神》
《爱神与战神》(VenusandMars)是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Botticelli)的作品。
画面中,爱神维纳斯和战神玛斯躺在一起。维纳斯穿着衣服,胸前挂着发饰,端坐,深情地看着玛斯。而玛斯则是半裸地睡着了。
边上四个半羊人小鬼(法翁,faun)或者是半兽人(萨堤罗斯,satyr)在一旁戏弄熟睡的玛斯,穿着他的铠甲拿着他的武器,并且在他的耳边吹号角(象征战斗)。玛斯睡得像块木头,环绕背景的是一片爱神树林(MyrtleTrees)。
整个画面构图平稳,宁静,象征爱的力量征服了战争。
6
《埋葬基督》
这是一幅未完成的祭坛画,描绘的是基督受难后,圣母和圣徒们将他的尸体,抬到岩石中的坟墓边,准备下葬的场景。
这是著名的弗洛伦萨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仅存的三幅版画之一《埋葬基督》(TheEntombment)。
7
《列奥纳多·洛雷丹总督肖像》
《列奥纳多·洛雷丹总督肖像》(PortraitofDogeLeonardoLoredan)是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Bellini)最大的一幅肖像画作,是为刚刚提升为总督的贵族人物列奥纳多·洛雷丹作画的。
他使用正面的角度突出人物刚正不阿的精神。其中,脸部的皱纹和衣服上纽扣的缕缕金线细节入微,令人赞叹不已。
8
《威尔顿双联画》
《威尔顿双联画》(WiltonDiptych)是一个具有国际哥特式风格的便携式祭坛画,为英国国王理查德二世私人订制的物品,画家不详。
9
《岩间圣母》
《岩间圣母》(VirginoftheRocks)是指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两幅画板/油画的统称,这两幅画构图基本相同,一幅画作于1483年至1486年,现藏于卢浮宫,另一幅画于1491年至1508年,现藏伦敦国家美术馆。
画作中阴暗的画面,带出一种神秘感,颜色则是暖色。构图是一个带有充份安定感的三角形构图,以圣母为顶。
人物有交流,以手势来表达。人物的动作代表了心中所想。圣母有自然的微笑,用了薄雾法,做出晕染的效果。
10
《粉色的圣母》
年轻的圣母玛利亚坐在黄褐色的长凳上,小耶稣坐在她的腿上,可以看到他们头顶上隐隐的光晕。玛丽亚看着耶稣,正在和他一起玩。
她左手捧着两朵花,右手捧着另一朵花,小耶稣正在研究。这些花被识别为粉红色康乃馨。这就是画家拉斐尔的《粉色的圣母》(MadonnaofthePinks)。
11
《酒神与阿里阿德涅》
这是艺术家Titian提香在1506-1507年期间的作品《酒神与阿里阿德涅》,提香是一位擅长用故事展现画作的大师,这幅画就是典型的代表。
这幅画描述的是克里特岛国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被恋人抛弃后却与酒神巴克斯一见钟情的故事。
12
《三王朝拜》
这座巨大的祭坛上挤满了农民、动物、天使和衣冠楚楚的国王和朝臣,前来敬拜婴儿基督,他坐在一座富丽堂皇但已破败的建筑中,坐在他母亲的腿上。
戈萨特在所有阶段都进行了大量的不足和大量的更改,细节处处都是大师级的,尤其是在前景中:卡斯帕脸颊上长出的毛发和他帽子的装饰,细致得令人拍案叫绝。
13
《镜前的维纳斯》
《镜前的维纳斯》(西班牙文:LaVenusdelespejo)是西班牙画家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凯兹1647-1651年创作的油画作品。
画作描绘了裸体的希腊神话爱神维纳斯和小爱神丘比特。作品采用了横向斜线的构图,以墨绿色和红色金丝绒的大块背景,衬托出女性形体的圆润和柔美。
画面上的女性姿势优雅而从容,形体的微妙起伏,构成了光与色的交响。
14
《两个使节》
《两个使节》(TheAmbassadors)是出自小汉斯·荷尔拜因之手。这幅肖像画是在欧洲宗教动荡时期绘制的。
左边的丁特维尔(Dinteville)代表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I)。右边是他的密友拉沃尔主教乔治·德·塞尔维(GeorgesdeSelve)。教皇拒绝废除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与阿拉贡的凯瑟琳的婚姻,这导致了与罗马天主教会的决裂,但他在1533年与安妮博林结婚。桌子上的物品阵列暗示了不和谐。
这幅肖像是霍尔拜因在构图和操纵油画以重现各种纹理方面的技巧的最高展示。如果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看,男性双脚之间的细长形状会变成一个头骨。同样隐藏在图片左上方的是一个十字架,暗示着复活的基督救赎的希望。
15
《在伊默斯的晚餐》
卡拉瓦乔(MichelangeloMerisidaCaravaggio)在《在伊默斯的晚餐》(TheSupperatEmmaus)擅长把门徒展示为普通的工人,留着胡须、布满皱纹的脸和衣衫褴褛的衣服,与年轻的、没有胡须的基督形成鲜明对比。
卡拉瓦乔出色地捕捉到了故事的戏剧性高潮,门徒们突然看到了一直在他们面前的东西。他们的举动传达了他们的惊讶:一个人正要从椅子上跳下来,而另一个人则以难以置信的姿态伸出双臂。鲜明的灯光强调了场景的戏剧性强度。
16
《参孙和达利拉》
彼得·保罗·鲁本斯的《参孙和达利拉》描绘了一场爱与背叛的悲剧。参孙的情人达利拉受贿以后发现参孙超自然力量的秘密。鲁本斯展示了达利拉让同伙剪掉他的头发,让他无能为力的那一刻。外面,士兵等着抓他。
鲁本斯在完成这幅画作时借鉴了卡拉瓦乔在使用高度对比的明暗和深沉、丰富的色彩方面的实验。
17
《骑马的查理一世》
《骑马的查理一世》是安东尼·凡·戴克为国王查理创作的篇幅最大的一幅肖像画。在古罗马,马术肖像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流派,在需要创建统治者或英雄形象的情况下,艺术家会采用这种方式。
马术画像和无限权力的观念紧紧相连。凡·戴克的这幅作品也许是借鉴了提香的名作《查理五世骑马像》。
18
《Whistlejacket》
作为18世纪最重要的英国画作之一,《Whistlejacket》可能是最著名的马肖像。它也被广泛认为是乔治·斯塔布的杰作。
这幅作品中,作者没有提及任何骑手、骑马设备或位置,而是在淡金色的中性背景下绘制了宏伟的饲养马。
没有人的控制,没有骑手的马是无拘无束的自然能量的化身,一种预示浪漫主义对自然庆祝的自由精神。
19
《泰米艾尔号》
特纳(JosephMallordWilliamTurner)的画作展示了《泰米艾尔号》(TheFightingTemeraire)的最后一段旅程。
这艘船从肯特郡的希尔内斯沿泰晤士河被拖到伦敦东南部的罗瑟希特,并在那里报废。
以炽烈的日落为背景,象征了帆船时代的告别,也预示了蒸汽时代的到来。
《度假村的浴者》
这是莫奈的《度假村的浴者》。当时,他正在与好友度假。这幅画不是对LaGrenouillère度假的纪录片记录,而是总结了他自己对眼前转瞬即逝的视觉效果或瞬间改变的印象的体验,所以有些许潦草。
作为图片本身,这些草图是迈向印象派的重要一步。
比起大英博物馆的喧闹,国家美术馆真的是一片净土。傍晚时分,大家都在很安静地参观,有些人直接在旁边开始自己的创作。
(图:英伦圈)
在这里,艺术可以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和情感里。作为表达人们情感的符号,画作中构建出的理想与现实、感性与理性,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观众赏画时不同的心境会和绘画者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情感本就是抽象的事物,每个人都需要想象的留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