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揭秘“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第101件展品艺术

[摘要]“我们很清楚,用100件物品来诠释历史无法面面俱到,一定会有许多历史被遗漏和忽略。对历史的诠释也是充满争议的,人们总是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腾讯文化宋佩芬发自英国伦敦

2月底,大英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布展三彩文官俑拍摄:周子杰

3月1日,“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展来到北京,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3月2日起,这一展览将面向公众开放。

这一展览源自2010年BBC广播电台一个长达20周的广播节目。在节目中,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尼尔·麦格雷戈(NeilMacgregor)借大英博物馆的100件馆藏,讲述了人类长达两百万年的历史。它播出后很受欢迎,同名书也登上了畅销榜。2012年,大英博物馆决定在广播节目和书籍的基础上,集合100件展品进行全球巡展。2014年,巡展正式启动。迄今为止,这个展览已经到过阿布扎比、台湾、东京、九州、神户、佩斯、堪培拉等地。

今年3月开始,“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将先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展出。围绕这一展览,2月24日,腾讯文化在大英博物馆对该展英方策展人贝琳达·克里勒(BelindaCrerar)进行了专访。以下为采访内容。

贝琳达·克里勒

尝试用这个展览呈现全人类的历史

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一书

腾讯文化:“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的前身是广播节目和书籍。此前的广播节目受欢迎,部分原因是尼尔·麦格雷戈说故事的技巧。没了他的讲解,展览还会有相同的吸引力吗?有哪些方式可以弥补?

尼尔·麦格雷戈的声音确实特别有魅力,但展览不是、也不可能像广播节目。我们保持了广播节目讲述历史的方式,同时调整展品以配合展览。要指出的是,亲临展览,与听广播的感受是全然不同的——你可以同时看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展品,并把它们互相比较。

腾讯文化:说到调整展品,从广播节目到全球巡回展,你们都做了哪些重要调整?

贝琳达·克里勒:广播节目无需考虑所讲解展品是否可搬运,做展览则不然。有些展品体积太大,有些太过于脆弱,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必须挑选替代物。比如广播节目中提到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十分巨大,重达7吨,不可能运到任何国家,所以在展览中,我们挑选了另一尊体积较小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以讲述相同的故事。还有些广播节目中提及的展品无法展出,比如大维德花瓶。它们陈列在大英博物馆,但由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委托博物馆看管,不属于大英博物馆。

广播节目分20个主题,每个主题会讲到5件展品;我们的展览分8个主题,有些主题的展品比较多,有些比较少,有些有空白,所以展品和它们讲述历史的方式必须调整。比如在“权力与哲学”单元,我们挑选了一尊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大理石半身像——这个单元探讨的是力量、权威以及人们对它们的反抗,索福克勒斯的剧本批判当时的雅典政权,非常适合。

我很喜欢这样的调整,它让展览有了独自发展的空间。即使对广播和书籍已经十分熟悉,看展观众也有机会发现新东西。

展览中展示的萨珊王狩猎盘

大英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布展刘易斯棋子。拍摄:周子杰

刘易斯棋子。这些12世纪用海象牙雕成的棋子是在苏格兰的刘易斯岛被发现的

腾讯文化:在全球巡展的过程中,策展人还有发挥的空间吗?

贝琳达·克里勒:有。我们经常更换同一主题下的展品。这是因为有的展品特别脆弱,对光线、湿度非常敏感,无法长期展出,比如彩饰画。

在展览中,还有一件由加拿大梅蒂斯人(注:印第安人与白人通婚的后代)制作的长外衣。它用了原住民的传统材料,但外形是欧式的。由于传统材料非常脆弱,它也无法长期展出。在堪培拉的展览结束之后,我在大英博物馆库房挑选了一件北美印第安苏族人制作的童装,作为它的替代品。

苏族儿童服饰

腾讯文化:挑选不同的展品时,你们会和尼尔·麦格雷戈讨论吗?

贝琳达·克里勒:这个展览是大英博物馆国际发展部门的项目,任何修订都是我来负责。尼尔麦格雷戈还是馆长时,如果对修改展品有意见,他会提出,但我们无需征求他的同意。

腾讯文化:你希望这个展览达成什么目的?

贝琳达·克里勒:我希望达成两个目的。一是尝试呈现全人类的历史,探讨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的共性和差异。这是非常创新的,即使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希腊罗马、亚洲、非洲的展品也是一一分列的,你无法一览无余地看到不同文化的物品同时陈列。

另一个目的是探讨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历史。我们是通过展品而非文字来诠释历史的。通过这个方式,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没有文字记录的民族,就有机会从他们的角度来讲述历史。这是一种更加民主的方式。

腾讯文化:你个人最喜欢展品中的哪一件?为什么?

贝琳达·克里勒:我特别喜欢希伯来星盘。这是一件科学器具,非常美,你可以用它来导航,也可以把它当时钟。最可贵的是,星盘是在西班牙制作的,当时西班牙同时有基督徒、伊斯兰教徒和犹太教徒。星盘上的文字是希伯来文,但许多文字都是从阿拉伯文、西班牙文译成希伯来文的。所以虽然当时基督徒与伊斯兰教徒纠纷不断,但这个星盘象征了科学研究不分宗教与种族。

希伯来星盘

“在这个展览中,没有任何展品有索还的问题”

奥尔梅克面具。奥尔梅克文化是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初期的文化

腾讯文化:展览的中文名“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指明了是世界史,但是英文标题是AHistoryoftheWorldin100Objects,说明了是“一部世界史”,而不是“世界史”,这是翻译带来的不同。你在策划展览时,会考虑到不同文化存在的差异,以及它们因此对历史做出的不同诠释吗?

贝琳达·克里勒:我们很清楚,用100件物品来诠释历史无法面面俱到,一定会有许多历史被遗漏和忽略。对历史的诠释也是充满争议的,人们总是会有不同的角度和看法。

以贝宁饰板为例。许多人熟悉欧洲与非洲西部的这段贸易史,但关于它的大多数记载都来自欧洲人。而通过这些饰板,我们可以认识非洲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在饰板的中央,是巨大的贝宁国王奥巴像,欧洲人的像比他小了许多,这象征了贝宁国王的势力。当然,欧洲人的记载是完全相反的,他们认为自己征服了贝宁。

贝宁饰板:奥巴与欧洲人

亚述浮雕板

王后竖琴

腾讯文化:在每个国家和地区展览时,展览会有所调整吗?

贝琳达·克里勒:我们讲的是全人类的历史,所以无论在哪一个国家,我们都试着维持类似的风格,展览都大致相同。展览主办方通常会要求有一位他们自己的策展人,我们一起合作。我的专业领域是英国在罗马时期的历史及艺术,我们在澳大利亚合作的策展人是研究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家,她为一些展品提供了资料。但一般而言,展览资料都来自大英博物馆各部门的专家,很少会因展出地点而改变。

不过,有时因为新的研究发现,我们会更新资料。比如展览第一单元的第一件展品是奥杜威砍砸器。它原来一直被认为是大英博物馆内年代最久的藏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制作的工具。但这几年来,有人发现了更早的例子,这让我们更新了原来的资料。

腾讯文化:你们会应展览合作方的要求调整展品吗?

贝琳达·克里勒:我特别喜欢的一点是,有许多非常博学的观众来看展,其中包括专家与学者。有的参观者为我们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信息,这些数据甚至连大英博物馆的专家都不知道。比如我们展出了爪哇的皮影戏偶,一位印度尼西亚观众从中认出了一个我们此前不知道的角色。

泰诺仪式用椅。泰诺人是加勒比地区的主要原住民之一

腾讯文化:有观众对“以物述史”的重要性提出过质疑吗?

贝琳达·克里勒:几乎没有。我觉得所有展品在历史上都很重要,很少人去质疑这点。但有时有人质疑为何某些物品没有被列入。在澳洲的一个研讨会上,就有人问我为何没有展出避孕药。这很有意思。

有些藏品没被列入,并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我们只能选出100件展品,不然展览规模会增加好几倍。我们也必须在大英博物馆的馆藏里挑选,里面的确没有避孕药——虽然为了广播节目,我们还买了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以及仿冒足球衣。

腾讯文化:这个展览如何反映大英博物馆自身的历史呢?

有时我们也会遇到索还的要求。不过在这个展览中,没有任何展品有索还的问题。

“中方团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

康侯簋

龙首双耳瓶

腾讯文化:在这100件展品中,有8件来自中国,包括三彩文官俑、康侯簋、龙首双耳瓶等。为何挑选这8件展品?

贝琳达·克里勒:我们挑选展品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它们必须让观众可以洞察过去的历史。这8件来自中国的展品也是这样。比如唐代的龙首双耳瓶,上面的釉彩和图案都很中国,外形却非常西化,接近希腊罗马的风格。它们可以让我们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以及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腾讯文化: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顺利吗?

贝琳达·克里勒:中方团队的工作效率非常高,我很高兴有机会和他们合作。一切进展都非常顺利。此外,大英博物馆有一位中国籍的工作人员,她在中国的大型博物馆工作过,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腾讯文化:每个博物馆都有机会自行挑选展览的第101件展品。阿布扎比挑选了一辆由阿联酋学生在2013年设计的脚踏控制汽车,澳大利亚挑选了全世界第一个Wi-Fi设备。这一次中国国家博物馆挑选的是什么?

贝琳达克里勒:中国国家博物馆挑选了2001年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WTO)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2001年宣布中国重返世贸组织(WTO)的木槌

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

这个选择很有意义。展览的最后一个单元探讨了全球化问题,WTO是全球化非常重要的象征。从中国和世界的角度而言,这个选择都非常好。

腾讯文化:中国是这个展览的最后一站吗?

贝琳达·克里勒:不是。在北京和上海之后,我们希望展览可以在欧洲国家巡回两三年。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50部高分文博纪录片,你看过几部?南方plus已经800多岁的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目录上记载的艺术品数量已达40万件,分为许多的门类品种,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应有尽有。 不过,这部纪录片不是要带我们走马观花地看展品,而是从法国历史来解读卢浮宫的珍藏,视角独特。而承袭了BBC一贯的精良制作,虽然看到的珍藏不算多,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5/25/c3570764.html
2.BBC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NO1我已经从不同的角度挑选了100件东西,从厨具到黄金帆船,从石器时代的工具到信用卡。在以后的每次节目中,我都会介绍一个大英博物馆的藏品 “当我看见它的时候,我立刻想到这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杰作。是两者的完美结合” “我只是觉得它好看,这让我感觉它可能被反复的使用” “这是一个漂亮的东西,令人着迷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2654159/
3.12部适合孩子看的博物馆纪录片,足不出户逛遍世界博物馆潇湘这部讲述大英博物馆的纪录片,不是来自BBC,却是来自NHK。共有三集,分别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和日本的藏品,不来自,还是由很多日剧迷喜欢的演员堺雅人主讲。 其中99%都不为人知地存在收藏库中,展示于众的只有1%。它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https://www.xiaoxiangguan.cc/39950.html
4.英语听力TheBritishMuseum点击上方“练英语听力”↑↑↑关注我 (↑点击上面在线试听今天的音频,音频播放器已经支持暂停、快进、后退功能了) 听力参考原文 ↓↓↓ At the peak of its empire, when the Union Jack flew over a quarter of the planet, England collected art and artifacts as 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TcyNDk5Nw==&mid=2247591916&idx=5&sn=03586f5969f2cb42656a49e0b3d2c34c&chksm=e8acd92d5341b448fd393d3ad748f4fa7ffcd406b7e2c63be114cc8fc42611491e5dfab39a5a&scene=27
5.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展览开展八件中国文物回国“省亲”■百件展品横跨五大洲纵贯两百万年 “大英展”缘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合作项目——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由于广播节目在英国广受好评,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纪录,大英博物馆又与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在此书基https://beijing.qianlong.com/2017/0302/1456605.shtml
6.以物述史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以物述史 国家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 文化·生活 MUSEUM 博物馆记栏目主持:陆杨 https://wenku.baidu.com/view/b30f1404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7a.html
7.我是国博副研究馆员闫志,关于“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巡展這是一個關於歷史本身的問題。請問閆先生,您作為一個博物館人,一位每天都可以觸碰到歷史的人,有沒https://www.thepaper.cn/asktopic_detail_10007623
8.这十部豆瓣高分纪录片,带你逛遍世界顶级博物馆。热爱艺术的你应该《世界美术馆》包括梵高博物馆、罗丹美术馆、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等等,从伦勃朗、波提切利、特纳、维米尔、居斯塔夫,到罗丹、莫奈、梵高, 凡是你想了解的著名画作背后的故事,它都会讲给你听。 这部来自NHK的纪录片,是“小而美”的风格代表,一共13集,带我们走遍世界上最顶级的艺术博物馆,镜头语言https://www.shijishiji.cn/portal/index/infomation_detail&id=140
9.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央广网北京3月2日消息(记者张庶卓)2017年3月1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交流合作的新里程碑,也是近年来中英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展览得到英国政府赞助支持。展览日期为3月2日至5月31日。https://www.cnr.cn/china/gdgg/20170302/t20170302_523631115.shtml
10.博物馆系列—大英百物溯史源大洪水记录泥板(黏土,公元前700~前600年)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深藏着丰富多彩的故事,诱惑你前往探索,这块来源于伊拉克-库云吉克(古称尼尼微)的小小泥板也不例外。 泥板原藏于古代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后由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该博物馆收藏了大约13万块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写有文字的黏土板)。 https://www.meipian.cn/uc74rqt
11.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将亮相国博用10分钟提前做个功课吧界面新闻这个展览起源于大英博物馆与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合制的系列广播节目《A History of the World》。节目介绍了大英博物馆中的100件馆藏,于2011年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惊人纪录,而后出版成书。该书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了足足4年。这是一项“全世界只有大英博物https://m.jiemian.com/article/1139602.html
12.BBC纪录片《文明》第6集第2期:大英博物馆英语视频听力它们被放置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The Benin Bronzes came to Britain 贝宁青铜器是作为掠夺的战利品 as the spoils of an act of plunder. 而来到英国的 In 1897, British colonial forces attacked Benin City. 1897年 英国殖民者入侵了贝宁城 It was an act of revenge for the ambush 这次侵略是为了报复贝宁人https://www.kekenet.com/Article/202005/608740.shtml
13.NHKBBC合作《大英博物馆》6集全收录B站wb化纪录片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世界博物馆所罕见。英国国家博物馆拥有藏品800多万件。由于空间的限制,还有大批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 BBC 仙灵岛发消息 纪录片 -/3 创建者:B站wb化https://m.bilibili.com/playlist/pl298797624
14.NHKBBC合作的纪录片大英博物馆6集全来自动漫马克君【NHK BBC合作的纪录片《大英博物馆》6集全收录】 1.人类文明的开始L[大英博物馆][01][人类文明的开始] 2.埃及法老王的荣耀L[大英博物馆][02][法老王的荣耀] 3.壮丽的帕德嫩神殿L[大英博物馆][03][壮丽的帕德嫩神殿] 4.佛教艺术的起源L[大英博物馆][04][佛教艺术的起源] 5.遗失在沙中的宝藏L[大英https://weibo.com/2346404435/BsUk6DgcI
15.大英展回顾(序厅和第一单元)本次展览的由来。2008年BBC广播电台联合大英博物馆推出了一套系列广播节目《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历史》。以广播的形式来通过文物讲故事讲历史讲文化。这档节目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最多一次全球在线1100万人同时收听广播。 这套系列广播节目共100期,每期讲一件文物,每期10分钟左右。相当于英版《国宝档案》。 https://www.jianshu.com/p/4955e50ffc7b
16.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BBC联手打造大英博物馆馆长撰写100件当当星愿文化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官网】正版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 BBC联手打造 大英博物馆馆长撰写100件文物的世界史 展现200万年人类史》。最新《【官网】正版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精) BBC联手打造 大英博物馆馆长撰写100件文物的世界史 展现200万年人类史》简介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86203065.html
17.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全6集汉语中字大型纪录片《国脉——中国国家博物馆100年》不仅聚焦了国家博物馆的百年历程,更是对历史上的三次文物大征集、两大基本陈列从无到有、基础工程的创新开 拓、令人瞩目的“两馆合并”以及改扩建工程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讲述,并首次披露和呈现了众多难得一见的国之瑰宝,记录下为国博奉 献一生的国http://www.onehourlife.net/guo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