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ICSU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
编辑部:《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编辑部
地址:北京海淀区东升南路2号院403
邮编:100083
传真:010-58812590
国内统一刊号:CN11-6035/N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6-2223
非常好!会向别人推荐!
比较好!我会经常使用!
感觉一般!可以用!
比较差!很少用!
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官网网址(原官网信息):
5、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出版。
2024年8月14日星期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投审稿系统迁移公告
【官网信息】
2024-08-01
尊敬的各位作者、专家、读者:
为了更好地提升投审稿体验、办刊效率,本刊自2024年8月1日起将启动SciCloud投审稿系统,在此特做如下说明:
3.原系统计划于2024年12月31日关闭,届时无法查询原系统中的投审稿记录。
4.新旧系统并行期间,投审稿系统和期刊页面中的文档和历史出版数据也在不断更新中,本刊将尽快完善。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如对新官网系统使用有疑问,请咨询编辑部:010-58812762,csdata@cnic.cn。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顺颂时祺!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期刊编辑部
2024年8月1日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投稿须知
关于数据论文的评审:在数据论文的评审方面,本刊主要对数据质量、论文质量,以及数据与论文之间的一致性三方面进行审查。
关于网络出版:我刊为网络刊,所有论文均以互联网为载体发布,不印制纸刊。所有论文逐篇即时发布,每季度末归档期卷、整期出版。
其他期刊政策和帮助信息见作者中心。
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咨询或沟通,请联系编辑部010-58812762,csdata@cnic.cn。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编辑部
数据政策V1.0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以下简称《中国科学数据》)作为面向多学科领域专门出版数据论文的学术期刊,自2015年创刊至今一直以促进科学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为使命。期刊认可FAIR数据原则,在国际数据共享原则的框架下,《中国科学数据》制定以下数据政策。
一、数据收录标准
《中国科学数据》收录的数据论文遵循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4.0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协议面向公众开放共享,需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数据产权明晰,无产权纠纷,全体作者的署名、排序等无异议,无科研诚信问题,数据提交者为数据所有者。
2.数据合法,无政治错误,无军事和科学技术泄密情况,不涉及人类隐私、生物安全、危害公众安全等的不当信息。
3.数据开放尊重业内研究规范,以及资助机构政策和要求。
5.作者上传的数据应存储在《中国科学数据》认可的存储库中。此外,根据《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关于从严监管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工作的通知》(传播字〔2022〕3号)的要求,“院内科研人员在国内出版的期刊上发表论文需汇交关联数据时,须选择ScienceDB进行数据的汇交和发布”。
二、推荐存储库标准
1.确保数据集的长期保存和访问,提供数据监管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3.为存放的数据提供稳定和持久的标识符,如数字对象标识符(DOI)。
4.在数据公开发布之前,可以私链或专有账户和密码信息的方式给匿名专家提供无障碍访问数据权限。
5.允许公众在没有不必要限制的情况下访问数据。
6.为存放的数据提供明确的许可或使用条款。
三、数据开放共享的监管
1.作者有义务在法律法规、业内研究规范和资助机构允许的范围内尽早提供数据的开放共享,并协助确保数据长期保存和稳定访问。
2.《中国科学数据》通过定期检查、公众监督、作者主动告知等方式监管正式出版数据的开放与共享。
3.如果作者在存储库中删除正式出版的数据,或者以与已正式出版的数据论文描述符不一致的方式更改访问标准,《中国科学数据》将视情况要求作者进行更正。
5.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数据无法开放共享,作者与编辑部均不承担责任。本条所指的不可抗力系不能预见、不能避免或不能克服的客观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社会事件及政策变动等。
四、数据更新
同时,为了维护稳定的数据版本的发布,建议有持续更新需求的作者将数据存储在具有开发良好的版本控制或更新系统的存储库(如ScienceDB)中,以便托管动态版本,便于用户查找最新的数据。
五、数据引用
在《中国科学数据》发布的每篇数据论文中,都有本刊推荐的“数据引用格式”。作者和本刊均有权利要求用户在使用数据时进行引用,并对不引用数据的行为进行追责。
六、数据撤回
对于编辑部与作者协商一致,决定撤稿的数据论文,数据一并下线。
七、本数据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即生效,《中国科学数据》保留不断更新权利。
八、对于未尽事项,《中国科学数据》保留数据政策解释权。
2020年7月8日
如何提交数据集
推荐使用浏览器:火狐、360
推荐使用的ftp工具:Flashfxp(最近测试使用filezilla无法成功上传数据)
步骤:
1、注册用户后方可上传数据,非注册用户只能进行文档浏览和下载。
请注意:务必在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的《中国科学数据》专属社区提交数据,如果直接在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首页提交数据,编辑部后台无法看到数据。
3、根据页面提示逐项填写元数据信息。
关于“数据开放共享方式”,本刊要求数据不晚于论文正式出版前开放。在评审阶段,作者可选择即时开放共享,也可选择保护期。无论选择何种开放共享方式,编辑部均将在论文即将正式出版前,操作开放共享。通常作者会选择在评审阶段即开放共享,以争取更多的浏览和数据复用。
4、数据实体的上传。可采用以下3种方式上传数据文件或者文件夹。数据量较大的文件请采用FTP方式上传。
HTTP为网页上传,FTP即通过FTP工具上传,外部导入目前集成了Github,可直接导入在Github上创建的代码库。
请注意:FTP的账户和密码与数据集是一一对应关系,上传其他数据集时,请勿使用同一个账户和密码。
单个文件超过4GB且数据总量小于1TB的数据集请使用FTP上传数据文件
TB级数据集请联络服务人员(sciencedb@cnic.cn)
数据集文件超过2000个请联络服务人员(sciencedb@cnic.cn)
5、填写完元数据信息,提交数据后可点击“保存草稿”或“提交审核”。“提交审核”的数据将进入编辑部审核后台。
6、提交数据后,可在提交数据的“账户-我的数据中心-我的数据-查看”功能下,找到并记录数据集DOI信息和私有访问链接,以便提交论文时使用。
8、提交数据后,可根据状态栏显示信息(审核通过/已发布),在操作栏查看审核信息、生成数据集新版本等。
请注意:在草稿和返修状态可以编辑修改数据;在已发布状态可通过“操作-新增版本”的功能更新数据集;在数据待审核、审核通过(未发布)阶段,作者无法操作修改数据集及元数据信息,如需修改请联系编辑部csdata@cnic.cn。
1.作者的出版伦理
《中国科学数据》收录的数据论文遵循CreativeCommonsAttribution4.0InternationalLicense(CCBY4.0)协议面向公众开放共享,作者投稿需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作者所投稿件必须是原创性研究成果,须保证所提供的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杜绝所有数据造假行为,无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和拆分发表等)。
(2)数据产权明晰,无产权纠纷,全体作者的署名、排序等无异议,无科研诚信问题,数据提交者为数据所有者。
(3)数据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不存在涉密内容,不涉及人类隐私、生物安全、危害公众安全等不当信息。
(4)数据开放尊重业内研究规范,以及资助机构政策和要求。
(6)作者上传的数据应存储在《中国科学数据》认可的存储库中。
(8)凡涉及知识产权、信息安全等问题,由作者承担责任。论文录用前作者须与编辑部签署有关知识产权、信息安全及共享协议。
(10)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如有异议,可以向编辑部提出申诉。
2.审稿专家的出版伦理
(1)审稿专家应严格执行稿件学术质量审查规范,客观、公正、公平对待每篇稿件,严禁审稿人利用审稿谋取私利乃至剽窃所审稿件内容。
(3)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对稿件内容保密,并且不能违规使用作者的研究成果。
(4)与作者、组织等存在竞争、合作或其他关联利益冲突时,主动回避评审该稿件。
3.编辑的出版伦理
(1)编辑工作应参照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制定的期刊编辑行为准则和实践指南,及时将稿件登记、送审、编辑出版等,保证公正地对待每一篇稿件。
(2)保证遵守国家有关期刊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期刊的各项制度规范,坚持“三审三校”制度,严格履行审稿程序。对所有初审合格的论文均送外审(盲审)进行评审,对所有复审通过的论文进行重复率(相似度)检测。
(4)编辑出版过程中,注重出版规范。
(5)尊重审稿专家的意见,如作者有异议,允许作者提出申诉。
(6)鼓励学术争论,倡导学术批评。
论文处理费
本刊的论文处理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版面费:5000元/篇
(3)加急处理费:1000元/篇(注:除特殊情况外,编辑部建议作者耐心排队等待评审结束,不建议加急。)
常见问题
数据论文与研究论文的主要异同点在哪里?
数据论文的撰稿目的是为了描述数据采集和加工、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估、数据应用价值和使用方法等细节,以便数据被更好地共享和重用。在形式上,数据论文也均遵循传统出版规范化流程,且所描述的数据也需要被评审。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数据论文侧重描述数据,不强调观点创新、不做推演分析;而研究论文侧重研究的创新性和数据分析。
是否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
数据论文的引言怎么写?
数据论文的论文作者是否可以与所描述的数据的作者不一致?
《中国科学数据》认可科研人员的个体差异,有的擅长做分析,有的擅长撰文,有的擅长生产和处理数据。数据论文和关联数据是两个有关联,但却不同的科研成果。论文和数据作者可以不一样,通信作者也可以不一样。
哪些问题找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哪些问题找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