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也要“可持续”活动发展

近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考察山西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中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国际博物馆协会将每年的5月18日确定为国际博物馆日。进入5月以来,全国各地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数千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平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举例道,如北京、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广东、宁夏等省区市举办本地区的主会场活动,山西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前后推出新的展览,山西、湖北、湖南等地面向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推出志愿服务、专场活动,还有多家博物馆提供免费讲解等服务。

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2023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下称活动)落户福建博物院,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集中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以及博物馆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所作出的独特贡献。同时,强调博物馆能够创造连锁效应,促进积极变革,对于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美好生活具有积极作用。

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开幕式上表示:“近年来,全国文博系统不断优化体系布局,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服务效能,中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日益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群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面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伟大成就和重要贡献。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服务和保障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进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世界各国文明平等对话、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福建省委副书记罗东川表示,以举办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快推动福建省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同城市规划、乡村振兴、旅游发展等有机融合;做好活化利用,让馆藏文物活起来、潮起来、动起来,更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扩大交流合作,展示好闽台交流史,挖掘好海上丝绸之路特有文化,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福建贡献。

科学评估博物馆运行

国家文物局发布的中国博物馆发展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全年举办线下展览3.4万个、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推出线上展览近万个、教育活动4万余场,网络浏览量近10亿,新媒体浏览量超百亿。

开幕式上公布揭晓了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结果、2023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开展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活动,启动中小博物馆数字助力繁星计划等。

据顾玉才介绍,中国博物馆目前开展两种评估,一是定级评估,二是运行评估。定级是根据博物馆办馆水平确定等级,目前定级的一二三级博物馆已达到1209家。运行评估是对已定级的博物馆在一定期限内评估。

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此次活动期间举行了第四届博物馆青年论坛。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刘洋表示:“青年人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载着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希望。作为广大青年学者互动交流的平台,博物馆青年论坛已连续举办3年,涌现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博物馆人。”

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核心在策展人。刘洋介绍,为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价值的研究与挖掘,强化博物馆策展人的专业能力培养,今年的活动从入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的项目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展览,邀请展览策展人讲述策展思路。通过案例剖析、专家点评、现场互动等方式,共同探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路径方法。

博物馆走上“可持续”之路

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超5000万人次。这个数字非常可观。可见,广大观众对这方面需求很旺盛。对此,顾玉才表示,要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推动博物馆提供的产品有更高的质量,并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他建议,注重与科技联姻,把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文物保护;注意与文物创意嫁接,通过文创产品进一步延伸服务;与旅游融合,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通过这些提高公共文化的品质。

“博物馆作为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尤其是文物的保护,需要合适的条件。而创造这样的条件就需要设备,这使得博物馆在运行当中能耗比较大。目前,我们已经在开展节能降耗方面的研究和行动。”顾玉才透露。

近年来,通过数字化转型、创新资源配置、深入融合社区等方式,博物馆服务正在惠及越来越多的人,与社会大众携手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THE END
1.国家博物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博物馆将持续推出精品展览、持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强文化供给力度,让更多优质巡展直达基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何思琦 王珏)https://www.mct.gov.cn/whzx/zsdw/zggjbwg/202412/t20241210_956782.html
2.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焕发源源不断“生命力”近年来,中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给养。 陕西西安:“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对公众开放 近日,原创半实景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在西安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展览以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马背上的蓝衣少年https://m.gmw.cn/2023-05/18/content_1303377100.htm
3.文物“活起来”博物馆“火起来”焕发源源不断“生命力”近年来,中国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文化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着丰厚文化给养。 陕西西安:“丝路少年大唐行”展览对公众开放 近日,原创半实景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在西安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展览以西安博物院镇馆之宝唐代三彩腾空马马背上的蓝衣少年http://news.cqnews.net/1/detail/1108802979675885568/web/content_1108802979675885568.html
4.重大发现!殷墟王陵遗址展览太火爆,上博开夜场近日,湖北省多部门已联合发文,从14个方面部署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湖北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科技、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等专题博物馆,构建起荆楚博物馆特色体系。目前,全省基本形成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 根据部署,该省将支持长江国家博物馆、湖北革命军事博物馆、三峡工程博物馆、三峡移民博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QyNjk3MTSD342qr5zOcw.html
5.陕西历史博物馆介绍陕西历史博物馆开放时间陕西历史博物馆,是首批中国“AAAA”级旅游景点,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陕西历史博物馆前身为1944年6月成立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97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开放,并定名现名。馆内主要分为三个展厅,分为七个部分,https://www.chinapp.com/ct/vjhVqj.html
6.构建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现代博物馆体系——甘肃10家国家一级博物近年来,平凉市博物馆秉持「藏品立馆、人才强馆、学术兴馆、社教活馆」的办馆理念,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平凉历史,讲好平凉故事,连续 11 年在全省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中被评为「优」等次,近 5 年位列全省前三,2023 年更是获得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该馆充分挖掘馆藏文物价值及地方文化内涵,构建「基本陈列+临时https://zhuanlan.zhihu.com/p/698906640
7.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今1683年,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功能在收藏、研究的基础上,新增了教育。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大功能中,收藏是基础和前提,研究是手段和过程,教育是目的和结果。“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以博物馆为窗口和媒介,能实现研究成果从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2e763bb976cf4d88956af132780dd11e
8.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功能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683年,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功能在收藏、研究的基础上,①。博物馆作为https://www.jyeoo.com/shiti/e109a6e7-8154-4155-b75c-f5e5f17725d8
9.2024年博物馆行业分析报告全国博物馆年均举办陈列展览达到***万个以上,年接待观众达到***亿人次以上,每年在国(境)外举办***个中国文物展览,每年引进***个国(境)外文物展览。“十二五”末,将基本形成以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面临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10.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在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博物馆体系,基本实现博物馆管理运行的现代化,基本建立运转协调、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博物馆文化深入人心,进入世界博物馆先进国家行列。 https://www.olympic.cn/museum/news/xw/2016/0215/24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