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墓葬铜镜刘彻春秋战国手工业作坊

秦汉时期,文明的创造和文化的发展,耀眼夺目!政治体制的创新,经济、文化、科技的繁荣发展,提升了国家实力,为一个自信、强大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范式”。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在充分解读秦汉文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视觉呈现及交互的方式,为观众解读了秦汉文明之所以“立中国,启世界”的重要意义。

←左右滑动查看详细信息→

《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上下册)》

陕西历史博物馆编著;侯宁彬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7

ISBN978-7-03-079153-5

审图号:GS(2024)2975号

展览同名图录《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于近日重磅出版,通过制度创立、经济发展、思想奠基、文化创新、科技助力、交流互鉴六个方面,用732件(组)精美的展品,向世人讲述了秦汉时期是如何由政治一统逐渐达成国家、思想、文化认同,最终壮大成为一个开放、自信、强大的多民族国家的故事。

←左右滑动查看精彩样页→

前人用时光孕育文明圣地、用包容开辟传奇、用文字书写秦汉风雅、用智慧承载百工匠心,用文化镌刻华夏盛名,努力营造的“中国大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中国大宁:秦汉雄风

01

文治武功奠定版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达500余年的割据纷争局面,完成了统一。之后,秦军南逾五岭一统南越和西瓯地区,北击匈奴拓地至阴山。汉武帝即位后,继续向南北拓展,先后设置河西四郡、西南七郡、东北乐浪四郡,使汉代的疆域空前辽阔。秦汉两代400余年间,中原王朝的版图基本奠定,这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精美的虎符、多样的武器和装备、身姿伟岸和种类丰富的秦汉兵马俑,充分展示了秦汉时期的国家实力

▋杜虎符

◎长9.5厘米

◎高4.4厘米

◎1978年陕西西安南郊北沈家桥出土

◎这是一件战国时期秦国杜县的兵符。全符由左右两半合成,这件是左半符。

◎符面有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fán)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秦国的士兵与装备

秦国的强大武力与士兵的勇猛作战密不可分。士兵们披盔戴甲,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严格的训练使他们具备出色的战斗技巧,加之无与伦比的严明纪律,使他们能以出色的战斗力和无畏的精神征服众多敌人。

▋跪射俑

◎秦

◎高128厘米

◎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

▋铠甲武士俑

◎高186厘米

◎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陶鞍马

◎长212厘米

◎高168厘米

◎1976年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出土

◎骑兵的鞍马须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云梦秦简《秦律杂抄》记载:“募马五尺八寸以上,不胜任,奔挚不如令,县司马赀二甲,令、丞各一甲。先赋募马,马备,乃粼从军者。到军课之,马殿,令、丞二甲;司马赀二甲,法(废)。”

▋石铠甲及甲胄

◎长76厘米

◎宽49厘米

◎高110厘米

◎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K9801陪葬坑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K9801陪葬坑出土的铠甲可以分为三大类:人用的札甲(用较大长条形甲片制作的铠甲)、鱼鳞甲(用小片甲片制作的铠甲)和马用的石马甲。这些用于陪葬的铠甲,均用青石甲片和铜条编缀而成,其形制和编缀方法与实用铠甲一致。甲片有长方形、舌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圆形等多种形制,用扁铜条将其连缀在一起,除了可以保护士兵的胸腹、后背和腰肋外,还方便他们做出挺胸、弯腰、举臂等动作。

◎与铠甲一同出土的还有石胄,用来保护士兵的颈项。所有石胄都由一整片圆形顶片和若干板瓦形或等腰梯形不带弧度的侧片组成。石铠甲和石胄的出土,为研究秦国的用甲制度、秦军的装备,以及蕴含于甲胄里的秦代科技水平,提供了重要物证。

▋秦弩

弩是春秋战国时期新兴的远射程兵器,具有射程远、命中率高和杀伤力强的特点,成为各国军队重要的武器之一。弩的出现,促使车战时代的结束,引领了以步战为主,车、步、骑协同作战的新时代。秦国先进的弓弩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俑二号坑出土的弩兵方阵,就是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

▋铜弩机

◎通长16厘米

◎1974年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铜弩机构件

◎拼合高16.2厘米

◎1981年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弩机示意图

▋铜镞

◎战国

◎长4.2~5.4厘米

◎宽1.7厘米

▋铜殳(shū)

◎长10.5厘米

▋铜剑

◎长91厘米

◎宽3.1厘米

▋汉代的武备

汉代的武备,在秦代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迭代,无论是防御用的铠甲还是利兵利箭,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新型铠甲材质更为坚固耐用,能够为士兵提供更好的保护。汉代改进了弓弩、长矛、剑等武器,使其更加精良。这些武备为汉王朝开疆拓土作出了重要贡献。

▋彩绘陶转身军吏俑

◎汉

◎高47.8厘米

◎1950年陕西咸阳韩家湾狼家沟出土

▋彩绘陶骑兵俑

◎西汉

◎长57厘米

◎通高68厘米

◎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汉墓出土

▋彩绘陶马

◎长40厘米

◎高47厘米

◎陕西咸阳韩家湾狼家沟出土

▋鎏金铜弩机

◎长11.5厘米

◎高12.5厘米

◎陕西咸阳兴平茂陵附近出土

▋直援铜戈

◎长23.9厘米

◎阑高6.5厘米

◎云南昆明石寨山出土,1975年云南省博物馆调拨

▋铜矛

◎长22.2厘米

◎宽3.4厘米

◎1982年陕西西安东郊三店村汉墓出土

▋乳钉纹铜短剑

◎长28.7厘米

▋铜蒺藜(一组四件)

◎通高4.2~5厘米

◎铜蒺藜是古代一种带尖刺的障碍物。战争中,将蒺藜撒布在隐蔽处,能够迟滞敌军的行动。《墨子》中就记载了蒺藜在城市防御战争中的作用。《汉书·袁盎晁错传》中,也有使用蒺藜布置陷阱守御边境要塞的描述。

▋燕然勒功拓片(局部)

◎通高94厘米

◎宽130厘米

◎东汉章和二年(88年),北匈奴大乱,饥荒加剧,次年,窦宪请求出击北匈奴。南匈奴单于同时请求北伐,六月,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与南匈奴等部队一起出征。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亡。窦宪、耿秉深入瀚海沙漠三千里,追击至达和渠北醍海大获全胜。他们登上燕然山,班固在那里刻石记功。

◎班固作《封燕然山铭》,其辞曰:“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中国大宁:激扬文字

02

统一文字

“书同文”政策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字政策。秦始皇为巩固统治,一方面废除与秦文不同的六国文字,焚烧古代经典。另一方面编写正字课本,规范文字书写。他确立了小篆的通行字体地位,限制隶书的使用范围。“书同文”政策保障了政令畅通,提高了行政体系的工作效率,稳定了新生政权,也消除了战国时期汉字形体混乱的隐患,统一了汉字的笔画、偏旁,为汉字的笔画化和直线化奠定了基础。“书同文”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翻开了新篇章。

▼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对比

▋峄山刻石(拓片)

◎宽84厘米

◎高218厘米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廿六年”铜诏版

◎长12.2厘米

◎宽6.6厘米

◎1989年陕西西安市公安分局移交

文字瓦当

全国各地都出土了类似的吉语文字瓦当,表现出“大一统”体制下的区域文化走向认同。

▋“羽阳千岁”瓦当

◎直径17厘米

◎1956年刘百训捐

▋“延年”半瓦当

◎直径16.5厘米

▋“千秋万岁”瓦当

◎直径15厘米

◎1959年李长庆代黎伯豪交

▋“富贵万岁”瓦当

◎直径14厘米

▋“延年益寿”瓦当

◎直径15.5厘米

◎1956年王耀堂捐

▋“长生未央”瓦当

◎直径20厘米

▋“亿年无疆”瓦当

◎1953年西北文化局移交

▋“与华无极”瓦当

◎直径15.3厘米

中国大宁:艺术之光

03

艺术之光

广大之美,是秦汉审美文化的精魄。大一统时代孕育出的博大眼界、宏大胸襟和雄大气魄是秦汉艺术生发的土壤。体型高大的秦兵马俑、规模庞大的汉陶俑群彰显了秦汉的气概。简练稚拙、大气传神的画像石昭示了秦汉的气魄。高亢的乐曲和奔放的舞蹈传递了秦汉的气息。艺术,亦是时代的无字史书。

有赖于发展成熟的写实风格和生机勃勃的民间趣向,秦汉艺术呈现出大而不空的扎实面貌。在“事死如事生”观念下孕育出的墓葬艺术,成为我们了解秦汉生活的重要渠道。

▋活泼生动的动物造型雕塑,展现出秦汉社会物质生活的繁荣。

▋漆猪

◎春秋·秦

◎残长37厘米

◎陕西宝鸡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

◎这件春秋时期的漆猪,出土于秦公一号大墓,是陕西鲜见的漆木器,黑漆为地,上施红彩。陕西是中国四大生漆产地之一,但却因为环境过于干燥,鲜有漆器出土。这件漆猪保存完整、形态生动、彩绘细腻,体现了秦人高超的漆器制作工艺水平。

▋绿釉陶伏鹿尊

◎东汉

◎长28厘米◎通高19厘米

◎1956年河南陕县刘家渠8号墓出土

◎在汉代,鹿被视为瑞兽。公孙诡的《文鹿赋》通过描写梁孝王庭院中鹿的美好形象和良好境遇,来比拟自己蒙梁孝王之恩,以及对其感恩戴德的心情,赞美梁孝王盛德之人恩德泽于禽兽草木。

▋褐釉陶蹲熊

◎高19厘米

◎该蹲熊双目圆睁,耳竖立,前爪自然下垂,后爪前伸,似人坐态,憨态可掬,工匠生动刻画出其休息时的放松之感。

▋彩绘陶卧马

◎长53厘米◎高51.5厘米

◎该卧马头部直起,目视前方,神采飞扬。马身体各部位骨肌清晰,四肢匍匐呈卧姿。汉马体态较精壮,造型较准确,整体趋向写实。

▋各色人物俑,展示了多彩的秦汉社会。温婉娴静的女俑,展示了秦汉生活的安定。孔武有力的武俑,显示了“大一统”国家的力量。庖厨俑、胡人俑、俳优俑等,则说明了多元文化的勃勃生机。

▋彩绘陶女立俑

◎通高43厘米

◎该女俑身姿窈窕,体态娴静,体现出两汉时期对女性的审美取向。

◎汉代的乐府诗歌中多次出现对当时女性的描写。《陌上桑》塑造了“秦罗敷”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通过对他者行为的描述,生动诙谐地勾勒了罗敷之美。

◎通高66厘米◎长46厘米

◎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村北出土

▋庖厨俑

◎高10.1厘米

◎该人俑立于案前,右手抬起,作切鱼状。其姿态极富生活气息,显示出汉代塑像生动而富于趣味的特点。

▋绿釉夹坛胡人俑

◎高6.4厘米

◎1955年西安市文管会交

▋俳优铜镇(一组四件)

◎高7.5~高8.6厘米

◎该铜镇应为席镇。两汉时期,人们席地而坐,席镇用来压住席子的边角。

◎俳优是古代以乐舞戏谑为生的艺人。该组铜镇形象生动,人物坐姿轻松随意,器物造型与功能相映成趣。

中国大宁:交流互鉴

04

早期秦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秦建国之初,地处西陲,与戎狄接壤,这为其与西域及草原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便利。考古资料表明,秦很早便经由西戎与西域地区有了文化接触,并从中获得了各类新的文化样式。

早期秦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受到来自欧亚草原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甘肃东部、新疆北部与阿尔泰—南西伯利亚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对汉代丝绸之路的孕育与产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铜鍑(fù)

◎春秋

◎口径36.8厘米◎通高38.2厘米

◎陕西宝鸡岐山王家咀村出土

◎铜鍑,是早期游牧民族最重要的生活用具,一般为双直立耳,筒形腹或球形腹,底部有圈足。我国出土的早期铜鍑,沿中原地区的北方和西北方呈弧线分布,年代区间约为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公元前9—前3世纪),中国以外尚未发现早于公元前9世纪的双耳圈足铜鍑。因此有学者认为,青铜鍑起源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后来当这一地区游牧文明形成后,这种适合游牧生活的炊具便在欧亚大陆草原早期游牧民族中广为流传。

▲早期铜鍑演变比较图

秦文化中的域外文化因素

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战国晚期,秦地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运用宝石镶嵌、珠化、掐丝等细金工艺的黄金制品,这些工艺大多源自西亚,体现出战国晚期秦国与欧亚草原之间文化的密切联系,也是早期中西方物质文明交流与传播的集中反映。

▋神兽金饰

◎长11厘米◎高11.5厘米◎重160克

◎1957年陕西榆林神木纳林高兔村出土

秦人早期的活动地域位于西汉水上游、陇山东西、渭河及其支流汧河、牛头河流域,处于丝绸之路的东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接触的边缘地带。在早期秦文化中包含的诸如和田玉、短剑、铜鍑、金器等物质文化因素,表现出其与北方草原及域外文化的交流。

▋金腰带组件(17件)

◎战国晚期

◎甘肃马家塬墓地M14出土

◎甘肃张家川博物馆藏

▋虎豕咬斗纹金腰牌饰

◎战国晚期至秦

◎内蒙古准格尔旗西沟畔墓地M2出土

◎鄂尔多斯博物馆藏

▋银卧鹿

◎长10.05厘米◎重70克

▲中国北方早期铁器时代圆雕动物形象

动物纹装饰是著名的“斯基泰艺术”三要素之一,是北方民族和草原文化最为显著的标志。圆雕动物形饰件,广泛分布于战国中期和晚期的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和甘宁地区,以鹿形、羊形、牛形等为主。这些饰件大多数为整铸,也有分铸后组装而成的。同一动物表现不同的姿态,一般呈现俯卧或蹲踞状,比例适宜,肌肉丰满,形象非常生动。

▋金带钩(2件)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铸造成型,为墓主手握之物。出土时短带钩握于墓主左手,长带钩握于墓主右手。短带钩为长颈龙首,凸目、隆鼻、牛吻、卷须、弯角,钩身方形,正面高浮雕兽面,兽面有球形凸眼,眉、鼻、嘴呈卷云纹状,额、耳及面部轮廓边缘饰联珠纹,四角勾起的尾部饰羽纹,背面残存锡块,钩、身连接处开裂,身面局部微残。

◎长带钩为长颈兽首,造型似熊首,钩身椭圆形,正面高浮雕雌雄双龙缠绕图案,上端龙首圆大,双耳高竖,环眼圆凸,两眉对称斜弯呈“八”字形,方鼻,吻高凸,两侧卷须上翘,口部咬噬龙身,双爪扣锁龙身;下端龙首较小,呈三角形,圆耳,高凸目,额心圆珠纹,短鼻,椭圆形吻部,卷须,口噬龙身,双爪扣锁龙身。双龙身躯缠绕,饰云雷纹、联珠纹、凹窝纹、卷云纹等,背面残存大量锡块,颈部包裹条形弯钩铁胎,锈蚀膨胀后致使钩首金面开裂。

◎带钩是中原文化特有的腰带组件,马家塬墓地出土的带钩体现了中国北方地区草原文化与以秦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神兽纹腰牌饰陶模具

◎陕西西安北郊乐百氏工地M34出土

◎秦国一位叫“苍”的铸铜工匠墓中出土,同出的还有其他类型的陶模具。这件长方形腰饰牌的模具上有3个长方形小凹槽,背面附有草拌泥。模具中心是一后肢翻转朝上的神兽,神兽头生大角,角上装饰有带耳的勾喙鸟首,肩部和臀部装饰有螺旋纹。这种后蹄翻转180°的动物图样是早期铁器时代欧亚草原民族流行的一种装饰题材,从侧面反映出这一时期秦与欧亚草原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马鞍布上的凤鸟纹织锦

◎公元前4世纪

◎马鞍布长226、宽62厘米

◎1947年俄罗斯戈诺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地5号冢墓出土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山”字纹铜镜

◎直径11.5厘米

◎1947年俄罗斯戈诺阿尔泰巴泽雷克墓地6号冢墓出土

◎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5号冢墓出土的马鞍布上有来自中国的凤鸟纹织锦,6号冢墓出土有中国中原地区生产的“山”字纹铜镜,这些物品成为草原丝绸之路形成的标志。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两汉时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重要的开拓时代。古代中国与西方的陆路和海路交通格局,大致形成于这个时期。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史称“凿空”。汉武帝平定南越,灭卫氏朝鲜,建立汉四郡,开辟了通过南海、印度洋航路与西方交往的海上通路。丝绸之路的开辟,促使汉王朝开始联通世界。

▋鎏金铜蚕

◎高5.6厘米◎腹围1.9厘米

◎陕西安康石泉前池河出土

◎这是中国国内的首次发现。它的发现说明石泉地区在汉代的养蚕活动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是汉代整个丝绸生产业态的重要见证,也反映了丝绸在中国古代中西方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中国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等,见证了这段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2017年5月14日)

▋素面丝绸残片

◎残长30~125厘米◎宽30厘米

▋绿釉孔雀灯

◎通高89厘米

◎1956年河南陕县刘家渠1037号墓出土

◎这件河南陕县汉墓出土的绿釉陶孔雀灯,形体高大,结构复杂,通身施翠绿色釉,胎质红色。灯自下而上共分三层。第一层下端底座呈喇叭形,上托一折唇平沿大灯碗,碗沿上有对称的四个小孔,各插一支小灯盏,小灯盏外侧附柿蒂形花。第二层底座上大下小,犹如罐形,其上灯碗口径略小于第一层,其余与第一层无异。第三层底座似钟形,上塑出一昂首开屏的孔雀,孔雀背驮一灯盏。因通身有九个灯碗可以同时点燃,所以又称“九连灯”。蓝孔雀原产自印度,由南亚经中亚,或翻越丛林过新疆,至河西走廊进入中原。这件孔雀灯将孔雀元素与我国传统豆型灯相结合,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与异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整理自《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上下册)》(陕西历史博物馆编著;侯宁彬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24.7)一书。

THE END
1.笑玉考古首次明确秦汉密畤遗址长条形祭祀坑完整形制座、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副院长游富祥介绍,记者,图为长条形祭祀坑。日电,在下站遗址历年发掘中较常见。 座,年代相近,为下站遗址首次发现。雍五畤672也证明了下站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秦汉时期性质最为明确,汉武帝时期600月。记者,余年,这种连续性不仅体现了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年建立到西汉末年被废、承载着对天https://bbs.9you.com/forum-239-5.html?id=wap325805
2.新书推荐首次公布!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藏181字东汉隶书残碑,方正馆藏的八件石刻,也通过实物与拓本并置的方式,其中《十六国后赵鲁潜墓志》全部铭文放大呈现,《唐杨贲墓志》《北齐贾宝墓志》《高陵遗址博物馆藏汉残碑》局部铭文放大,展现馆藏石刻书法菁华。 后赵鲁潜墓志 唐杨贲墓志 北齐贾宝墓志 高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U0NTczMw==&mid=2650114162&idx=1&sn=50a1f4eed16683af2fdf0796a97d636b&chksm=862b9a762b468762cb9da0bfdc80b5e316c1e2190ada1d12992b3fb535fcddc010cc930608f1&scene=27
3.北京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田义墓)天气预报,历史气温,旅游指数,石景山携程天气预报,为您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便捷查询北京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田义墓)实时天气预报、明天天气预报、一周天气预报,提供天气现象、气温状况、实况温度、风向情况、风力等级、总降水量、相对湿度、日出/日落时间https://you.ctrip.com/weather/Beijing1/107642.html
4.田义墓宦官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具神秘的干尸,来自陵西社藏玉田义墓宦官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具神秘的干尸,他身着五爪龙袍,龙袍里还穿有一件四爪蟒袍,这种服装混搭把人们弄的云里雾里!L秒拍视频 ? 小窗口 ?收藏 33 31 ?93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https://weibo.com/5109782934/F5ZHqlxGq
5.田义墓寻宦官博物馆看神秘百年干尸俗话说,江南秀才山东将,陕西黄土埋皇上。其实北京的坟比另一古都西安还多,不过如今想在城区看真正的坟,机会也是屈指可数,您得坐上一号线奔西——不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八宝山,得坐到头,再换几站331路到模式口,规模不小的田义墓就坐落在模式口大街的西段。 https://itf.mafengwo.cn/moji/news/122147.html?from=liebao&mfw_chid=3053
6.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田义墓)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这是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网红街上【石景山石刻博物馆】~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一座明万历年间“太监墓”田义墓。馆内安静、肃穆、藤蔓缠绕着高高的柏树、还有虎皮石围墙……从 展开评价 dotSource: length_relaxed: voiceInput: ugc_view_recommend_module: 回应 https://www.dianping.com/shop/3010015/
7.明万历朝大太监田义墓——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田义墓南临模式口古道,北临法海寺,环境清幽,也就是所谓的风水宝地。墓园现在开辟为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进入博物馆,东边是堆放的一些石刻碑匾,看点不大,北边则是墓园。首先见到的是万历御赐碑亭与石碑。然后是石制享殿的残垣。享殿之后是石牌坊。穿过牌坊就是田义的墓冢。其冢圆丘形,墓碑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https://www.douban.com/note/864038981/
8.2023旅游年票景区目录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五塔寺) 票价:20元 待遇:免门票不限次,周一闭馆 时间:2023年1月1日-12月31日 09:00-16:00 地址:海淀区白石桥路五塔寺村24号 电话:010-62173543 特别提示:请提前关注微信公众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预约参观。 北京大觉寺 票价:20元 http://www.tongpiao.cn/ITS/itsApp/goViewNews.action?id=30
9.2025北京博物馆通票优惠目录一览(优惠条件+减免价值)2025北京博物馆通票优惠目录一览(优惠条件+减免价值) | 《2025年北京博物馆通票》11月14日首发。新版通票添加了声音艺术博物馆等6家成员,北京奥运博物馆等4家博物馆回归。市民拿着一本口袋书,就可畅游北京127家博物馆或景点。https://www.qianggen.net/2009/tuan109577/
10.田义墓田义墓门票,田义墓游玩攻略分类:风景名胜;scenic;景点;休闲娱乐;文化场所;科教文化;博物馆;观光景点;旅游星级:景区特色:建议游玩时长:建议游玩时长:1-2小时门票价格: 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田义墓)门票优待票(儿童/学生/老人):¥4 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田义墓)门票成人票:¥8 https://map.360.cn/site/detail/e2be6125ab65f6c9
11.随拍太监博物馆太监博物馆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翠微山脚下,模式口大街80号,由田义墓墓园展区、宦官文化陈列室等组成。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代太监墓,同时也是全国首座对外开放的明清宦官墓园,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宦官田义,号渭川,陕西华阴人,生于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九岁入宫,历经嘉靖、隆庆https://www.meipian.cn/2bnb0wia
12.北京旅游攻略,位于北京石景山模式口的田义墓,现在是石景山区石刻田义墓地宫,早年盗墓者曾多次光顾,墓中的随葬品早已被洗劫一空,只留下两片楠木棺材板。 墓地一侧的石门里边,有一个博物馆,里边陈列着辽代之前的石香炉、石狮、石虎、石马等雕塑,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一具神秘干尸。 田义墓是中国的第一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格最高、石http://biu.qyer.com/p/gqn0TtJRT3uoL3QpNU9mhA.html
13.北京石景山慈祥庵田义墓石刻文物园站酷海洛正版图片视频北京石景山慈祥庵田义墓石刻文物园 ID: hi2247368157 收藏 加入清单 下载版权lapaixdumonde TIFF大小 86.1MB 格式JPG 编辑图片 以图搜图 大图:6720× 4480 像素·56.9 cm × 37.93 cm·300dpi·JPG 中图:1000× 666 像素·35.28 cm × 23.5 cm·72dpi·JPG 小图:500× 333 像素·17.64 cm × 11.75 cm·https://www.hellorf.com/image/show/hi2247368157?statisticsType=False&term=catcat
14.骆驼趾视频在线观看骆驼趾 热搜榜搜全网 我是刑警猎罪图鉴2猎罪图鉴乔妍的心事航海王 更多> 搜索“骆驼趾” ,共找到约7个视频 00:18 1秒学会!秋冬超简单的双人野营拍照姿势! 又到穿冲锋衣的季节噜!#情侣 #拍照姿势大全 #骆驼冲锋衣 #山上的骆驼比沙漠多 #降温的第一件新衣http://client.so.pps.tv/so/q_%E9%AA%86%E9%A9%BC%E8%B6%BE_ctg_%E6%95%99%E8%82%B2_t_0_page_1_p_1_qc_0_rd_3_site_iqiyi_m_1_bitrate_
15.国内有哪些冷门但是有特色的博物馆?三楹,内供观世音像,两侧为禅堂,有一小门与田义墓相通。目前殿宇作为“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展室。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7748738/answer/249174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