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知识生产视角下的中华文明探源博物馆与数字技术

据新华社消息,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6月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前往中国历史研究院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先后参观文明起源和宅兹中国专题展,了解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重大考古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要实施好“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做好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阐释。

知识生产视角下的中华文明探源、博物馆与数字技术

李倩倩|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本文拟刊载于《探索与争鸣》2023年第6期

具体内容以正刊为准

非经注明,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李倩倩副教授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生产方式与学科知识体系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元知识”的人类文明起源研究如何在各学科纵深式发展的同时,由学术领域走向公共知识领域?作为遗产阐释权威机构的博物馆如何综合运用田野考古发掘的物质遗产、学术研究成果与新兴数字技术,向公众转译人类文明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由科技部立项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或“探源工程”),是最具系统性与代表性的华夏文明起源探索。探源工程自2002年立项至今已开展工作20余年,历经预备性研究和第一至第五阶段,现已同步进入推动研究成果展示、宣传推广与转化利用的知识普及阶段。在知识生产多向度发展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一方面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文物数据收集、存储、传输与展示的进步,为博物馆向公众揭示文化遗产内涵、增进互动沟通赋能;另一方面也加快了考古学研究从田野迈向阐释的步伐,继而对博物馆知识加工、转译、展示与输出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国家文明起源研究:以考古学为基础的知识生产

卡尔·波普尔(CarlR.Popper)将“知识”区分为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主观知识由意识经验世界构成,客观知识则由理论、推测、猜想的逻辑内容构成。系统认知文明的萌芽、形成与发展是人类理性记忆的需要,其探寻过程是客观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机制互动反馈的结果,这一过程的支配性机制是人通过反思、批判、总结等方式持续创造知识集群作用于物理的自然世界,继而基于主观认知构筑客观知识。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

近年来,学界有关中华文明探源研究成果面向社会公众阐释与传播的讨论逐渐增多。2023年3月,在“遗址博物馆与中华文明探源论坛”上,曹兵武提出“探源之后怎么办?成果如何与公众对接?如何实现文明互鉴?”等问题,高大伦则就目前遗址博物馆信息展示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观点,尤其强调遗址博物馆仿复制品、辅助展品过多,虚拟复原、虚拟再现、沉浸式设备滥用,以至遗址信息阐释被削弱等弊病。同年5月20日,“中国考古学会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考古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开幕,对考古遗产活化利用的探讨未来势必会包括数字技术运用的问题。

博物馆展览是探源成果走向公共知识领域的主要渠道

考古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息模糊、有争议或悬而未决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态度往往会直接影响博物馆展览的信息阐释。就博物馆展览的知识转译而言,学术研究是展览策划与文本撰写的基础,故而,在“再语境化”的博物馆场域中,史前考古材料更加依赖多重意义网络的建构和演绎式填补。理论上,博物馆展览内容与辅以图文及数字技术支持下的过程性结论推演,可在最大程度上为合力重建“有限度的真实历史”创造条件,帮助观众从宏观的社会历史背景中认知早期中国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进程,确保展览内容的客观性、学术性与启发性,起到“以物证史”“透物见人”的作用。如202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展览统筹和浙江上山遗址考古领队蒋乐平在访谈中提到,“最客观最带有结论性的东西是文物,但文物的展示应该允许出现适度的内涵演绎,可以带有研究过程和结论,学术也是可以展览的”。如“稻·源·启明”展第二章“那一粒米”的单元说明文字如下: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砻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从此,那株祖本是狗尾草的稻,在古人的培育下“疯狂”生长。

这是一个万年前的故事。时光的隙鲸里遗落一道光,照耀在金黄色的稻穗上。一粒粒稻米成熟坠地,一颗颗金灿灿的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奇迹。上山人耕耘土地、悉心裁培,经过漫长的等待,这些稻米终于每年都开出花、结成穗,成为家园边最美丽的风景。他们将脱粒后的稻壳和陶土相伴,制作成器;将发酵过的米浆存封在罐子里,酿造出酒。这些都是何其伟大的发明!正如袁隆平先生为上山文化的题词“万年上山世界稻源”那样振奋人心。他们是最早的农人,是最早生产水稻的先民。

上山遗址灰坑中发现的陶器胎土中散落的羼、稻壳与稻叶是考古学家眼中世界最早稻作农业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然而,如不加以科学阐释,公众很难单凭对物的观赏理解遗物负载的重要文化意义,而照搬考古报告则会形成另一重阻碍观众深入理解的屏障。“稻·源·启明”展将学术信息进行了适当转化与演绎,使观众通过单元说明进入万年前先民水稻驯化的情境之中。此外,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主题讲座《上山文化与稻作起源》与国博官方网站、社交平台账号、“央视新闻”客户端及“央视新闻”社交平台的直播节目录屏共享于官方网络平台,在展览结束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能持续通过网络发挥知识普及的效能。

助力或阻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早期文明展示中的角色问题

作为阐释媒介的博物馆数字技术

洛阳博物馆实景观展

从中观层面来看,数字技术为动态拓展博物馆展览阐释语言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数字屏幕或投影界面不仅可扩展展墙、展板、展牌等二维界面的描述性阐释功能,也能以声画结合、虚实结合的动态方式填充考古文物的阐释语境,在展览中创建考古学家推拟建构的可视化的远古时代景观,为观众的智识体验提升创造条件。比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数字馆展以裸眼3D成像技术为基础,使用声光电体感装置,雷达互动投影墙等数字手段展现二里头夏都遗址推拟复原后的视觉意象。另一方面,投影技术也常被用于遗址地理信息的展示。地图类说明此前多以静态图版的方式展示,视频投影使其信息得到了动态拓展,图文及解说等方式随影像连点成线,增益了观众对早期人类生活的地理位置、环境、人群迁徙、文化传播路线等情况的宏观认识。投影装置往往被设置于展览序厅或展览起承转合的部分,作为各重要节段的知识铺垫。因投影覆盖面积、形态可根据需要进行弹性设置,有效填充了博物馆展厅竖界面的视听效果,对观众形成的阈限效应是非常明显的。

2021年四川博物院“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

如果承认作为阐释媒介的博物馆数字技术可在宏观、中观与微观层面上调和展览阐释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有助于遗迹、遗物信息立体、全面地展现,增益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开放式结论推导,那么就探源成果展示而言,实践与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其一,如何在展览中有效统合学术阐释与视听等数字化互动手段,科学地转译出土文物的内涵与价值信息,改善文物由于语境剥离造成的理解困难、传播效能受阻。其二,如何利用数字手段调和学术知识输出与观众认知特点之间的错位,提升展览的可观性、传播面与影响力。其三,如何通过数字技术既“展结果”也“展过程”,充分利用展览元素向公众客观、深入地展示考古学之于早期文明研究的工作方法、过程与成果;以及如何处理考古学家针对同一事实的不同观点。

THE END
1.国家自然博物馆:创新科普手段传递自然之美来自江西的游客李女士将眼镜对准两头剑齿虎与大唇犀的标本,下一秒,搏斗的场景便生动地呈现在眼前。“就像在我眼前真实发生的一样。不戴上眼镜,很难想象出恐龙灭绝后,地球居然还上演过这么多故事。”李女士告诉记者,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让她真切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国家自然博物馆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提供精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87104106426889&wfr=spider&for=pc
2.上海科技馆行政网12月14日,“遇见动物”生物多样性主题展的线下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开展,此次活动主题为“毛毛虫变形记”昆虫观察和饲养,特邀“上海昆虫家谱”公众科学项目的“上海昆虫调查团”浦东组组长毕海虹进行分享。目前,展览已策划3场线下互动活动和1场线上直播活动,参与人数超1.8万人次。 https://group.sstm.org.cn/article/36488137/32
3.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汇干货放送!探索有效机制发展新型业态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戈双剑发布了“2024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应用教学案例”,反映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科技创新应用的有益探索、创新举措、经验成效,包括应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赋能,提升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公共服务效能,驱动文化和旅游业态创新,推动文化和旅游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895500.html
4.(不定期更新)《虚拟现实应用技术》(Yanlz+Unity+XR+VR+AR+MR+AVE+Oc++++立钻哥哥:要探索虚拟现实与新兴技术结合的应用发展路径;目前,5G、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建设,虚拟现实技术产业的改善离不开这些新兴技术的赋能,如5G的大带宽、低时延特性可大幅降低虚拟现实产品带来的晕眩感;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帮助虚拟现实产品全场景逼真画面的呈现;而云计算可以实现虚拟现实画面https://blog.csdn.net/VRunSoftYanlz/article/details/90245228
5.数字摄影中的超现实10篇(全文)数字博物馆和博物馆网站在描述博物馆时缺乏真实性、形象性, 通过虚拟场景可以恰好弥补这一缺点。通过将虚拟展厅嵌入到网站内, 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博物馆展厅的布局和结构, 避免了博物馆许多不利因素的约束, 如周围环境的嘈杂、信息资源的匮乏、长时间排队等。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三个特征[1]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o4m014a.html
6.VR,全景视频,VR视频,VR播放器,VR片源风景 王厂长脱口秀 剑道 小罗 288 遗憾 许美静 真人 地道 in-control 坦克 谷歌 博物馆 综艺 康熙来了 剪辑片花 蔡康永 徐熙娣 小S 小屋 鬼 白衣 康熙来了 周可人 DJ hardwell 迈阿密音乐节 虚拟现实;汽车;空间 冰冰; 柴进 驾驶 现代 车展 刘锦泽 车祸 营救 慈善 秘鲁 TOMS 宁波 吃货 VR视频拍摄 魔都四少https://m.utovr.com/tag/all/
7.通知公告同时,馆藏文物的体量、藏品与展品的比例等各类信息也可通过平台一目了然,使得上海博物馆的管理工作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进阶。 (二)科技在文化生产和创新中的应用 科技进步是文化产业链、创新链得以升级和延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全息成像、物联网、3D打印、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的出现和http://cncci.ruc.edu.cn/sy/tzgg/7f3a1911cef840928b01e7d68ec9048b.htm
8.淮南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基层政务公开以成语典故为媒,2018年成功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新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寿州古城改造开始破题,市级补助1000万元,寿县每年设立古城保护专项资金5000万元,实施东大街路面整治、古城主街立面改造等古城保护利用重点项目30余项,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文物修缮,万人坑教育馆完成了侵华日军淮南https://www.maoji.gov.cn/grassroots/content/1259946790
9.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主编李建王芳副主《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与应用》力求全面系统的描述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发展趋势、硬件设备、软件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的基础知识等。全书共有7章,详细介绍了虚拟现实的概念和发展现状、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虚拟现实系统的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全景摄影和全景图技术、Unity虚拟现实开发平台的基础知识和开发案例等。本书既http://www.cmpedu.com/books/book/2067142.htm
10.中国科学院科学节·各地活动预告本届科学节活动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从2023年10月28日持续到11月5日,以“嗨,科学!”为主题,将在全国各院属单位举办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包括:北京主场活动、“科学与中国”之夜活动、武汉专场活动、广州专场活动、各地院所活动等。 科学大院(ID:kexuedayuan)将分批发布科学节活动信息,请持续关注。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60435341492268
11.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精选十篇)人类步入信息社会, IT进入网络时代, 人们在以新的交流方式相互传递着信息, 网络远距离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主流之一。但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如文字、图形和图像很难说明事物的动态过程, 而用三维动画的方式也只能播放预定义好的动画, 这大大限制了网络教学的效果和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是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gmxwl3.html
12.广州暑期科普活动一览,超多活动纵享一夏!澎湃号·政务活动简介:常规开放“奋进新时代 迈向新征程”院士专家书画摄影作品展、《向海图强 筑梦深蓝》航海科普展、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三大主题展展览及互动体验活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科普航海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 报名方式:进入“科普广州”微信公众号,点击菜单栏“青少馆”﹣“预约参观”。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763745
13.互动投影技术AR虚拟现实趋势3D全息投影应用智立方数字运动馆方案-体感互动运动系列,全新互动娱乐趋势! 2024-09-27 你是否曾梦想过,在虚拟的世界随着互动投影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趣味性十足和科技感满满的光影互动空间受到大量年轻 零售人气引流怎么我们以儿童乐园为例,在过往儿 互动投影技术加持蹦床乐园新玩法,智立方互动蹦床! 2022-12-06 http://www.m3games.com/zxzx
14.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课题管理信息化信息技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 2017 年度 课题立项清单 03 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科学精神”的策略 研究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李万峰信息化环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研究——以 北海市第三中学为例 北海市第三中学 陈朝静 广西壮族 自治区 重点课题 02 县级寄宿制普通高中校本数字https://doc.mbalib.com/view/8b669f5d170a435d415193d7fb83bff5.html
15.VR体验馆VR科普VR设备景区5d影院解决方案提供商广州市影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影动力)是一家专注于VR、AR及4D动感技术应用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运营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企业,为室内乐园、文化旅游、科普研学及其他行业应用提供沉浸式体验产品及解决方案,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https://www.yingdl.com/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