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文博事业的创新暨博物馆的多元化发展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该博物馆不仅可以从整体上保障文物的安全,而且还可以使其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现如今,由于网络技术和新媒介的支撑,我国的文博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馆藏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各种形式的展出也层出不穷[1]。

一、文博事业与博物馆

从文化的价值上来说,博物馆所带来的价值是无与伦比的,因为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服务,更是为了经济,这两个系统的组成,决定了我们在文博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在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挖掘文物的潜在价值,让文物的经济价值最大化。很多人都在质疑,开放的文化产业政策会不会给某些博物馆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实,一种文化并不是属于自己的,它需要不断的传播,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这样才能提高它的价值。因此,在文博行业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发展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把握,并将其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和发展条件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而要让文博行业真正的发展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是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然后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这些文化遗产与市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良性的市场体系,达到双赢的目的。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发展这个行业,而是要把这个行业做好,让这个行业更加的有价值。

因此文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博物馆的建设,国家正在呼吁要培养文化自信,目前拍摄的电视剧、纪录片,设计的服装道具、旅游景地都在体现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文博事业的发展迫在眉睫[2],既是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也是对历史记忆的保存,也是一种传承。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是一种承载历史、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许多电视节目以历史文物和名人字画为载体,介绍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比如《寻宝》,《我有传家宝》,《一锤定音》。这些活动的宣传,使传统文化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二、文博事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文化保护

文化遗产是文博事业的始祖,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一笔无形资产。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然而互联网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年轻人没有对历史和文化的观念盲目地追逐流行和流行。文化自信建设的先决条件在于保存已有的文化产品。

1.加强宣传保护教育

文物保护需要每个人都要发扬和传播,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保护工作做到最好。文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是当务之急。文博单位要加大对文物的宣传、教育,把文物的社会、历史价值传达到社会中来,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的宣传、教育作用,提高公众对文物的认识,提高文物保护的基本知识,激发文物保护热情。

2.完善保护立法,极大执法力度

3.加强场馆建设

要使文物保护事业得到传承与继承,必须建立反映时代特征的历史博物馆,通过当时的文物可以推测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充分利用这些文物,使文物保护为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提高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形成以开发利用促进文物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服务于民

文博事业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中的领军事业,肩负着文化宣传与教育的历史使命。多元文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以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需求为宗旨。传统文化是历史上人们的真实生活的缩影。文博事业在培养青少年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其文化认同、归属感。其次文博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陕西的兵马俑、大唐芙蓉园等一系列历史资源都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免费无偿

文博是一种无偿的公益事业,博物馆和美术馆对公众一般是无偿的。在今后,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文化活动。免费开放的文博空间,让更多的青少年得以进入历史文化的殿堂。“无偿”是国家对文博事业发展的一项硬性要求,体现了我们在文化领域的高度重视。

三、现阶段文博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发展势单力薄

当前,我国文博产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发展规模较小。文博行业与主流行业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其具体表现是,文化和其它行业之间的关系不密切,从而导致了,文博事业的发展,缺少资金的扶持;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文博工作的弱小和影响力不足[3]。

(二)文化资源相对不足

按照国务院、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在县级以上地区基本建成了博物馆。博物馆的数目很大,但是历史的和收藏的却很少。目前,县级博物馆的馆藏数量较少[4]。

总之,要充分展示馆藏的丰富性和浓郁的文化气息。而“博物”是博物馆最吸引人的地方。目前,县级博物馆总体规模较小,缺乏明显的文化氛围,缺乏可观赏的资源。这主要是因为博物馆发展资金不足、区域历史文化特征发掘不足,对民间美术、收藏品的利用程度不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关部门要注意合理配置文化资源,挖掘和挖掘地方文化的特点,不断充实和充实自己的收藏。

(三)文物展览缺乏创新

一些博物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了解较少,展馆的规划比较笼统,参观者参观往往是匆匆而过,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深入挖掘文物的历史底蕴。在展示方式上,以“铭牌”为主导,而在展示方式上,如语音广播、纪录片等,缺少创意。不擅长利用现代布置设计对博物馆中的文物进行优化。另外,文物与文化的分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博物馆的独特文化资源来自于历史文物,而人文环境的营造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了这个目的。博物馆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在展示方式上进行创新,丰富文化创造。

(四)文博活动开展较少

以博物馆为载体,通过线上或者线下举办多种活动,以提高其知名度、以各种历史背景为专题文化举办各种主题的展览。但是,在现阶段,大部分的博物馆的宣传活动没做到位,没有积极的宣传,没有针对不同职业的群众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四、文博事业的创新暨博物馆的多元化发展

(一)倡导多元化的文化传播

开展地方文化宣传,传播历史知识,推广馆藏特色。同时,丰富博物馆的藏品,创新文化交流方式,引入投影仪和语音讲解设备,免费为游客提供语音讲解,让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加强对文物的背景介绍和鉴赏重点,提高参观的兴趣。通过让博物馆的讲解员深入到中学历史教室,使历史与文物的关系更加紧密,既能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又能吸引更多的同学前来参观。

(二)打造文化产业链

从根本上讲,政府补助很难适应博物馆的发展需求。以博物馆为主导,形成一条文化链条,将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三)加强区域合作

鉴于目前各博物馆馆藏数量较少,应该大力提倡各地区合作。比如,对省级、市级博物馆进行仿古复制,以丰富基层博物馆的藏品。我们希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了解和了解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让他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和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各博物馆要加强沟通与合作,相互学习弥补缺陷。

(四)整合文博资源,满足群众广泛需要

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表达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要,提升自己的公共服务水平。要实现“博”与“物”的转换利用国有、民间、社会资源两大特色优势,在形态、资源上整合、整合,找准以展示为切入点,达到互动互惠、借力发展的目的。事实证明,只能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方式来增加。以此来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

1.打破界限,聚合资源

博物馆的存在,离不开大量的文化资源,缺乏收资源,很难发挥它的作用。由于地域的限制,地方博物馆的收藏数量有限,线下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受到限制

这就要求文博单位积极开拓,利用外部资源,突破地域界线,与各地区博物馆合作,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文物进行整合,从分散到集中,使展览的活动更能够衬托出主题反映当地深厚的文化。

2.整合馆际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博物馆开放展览要依赖于所掌握的资源的规模和精确性,因此,必须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地方博物馆是国有的,资源一般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文物部门挖掘、挖掘和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在社会上的价值得以实现。各地博物馆应寻求联合展览,使多个博物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资源整合、集中优势资源,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挖掘利用民间资源

地方政府仅仅依靠当地博物馆,很难实现知名度。因此要广纳吸收民间流传的资料,民间遗传的历史文化能够更好的诠释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与文化、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在资金、物质和其他方面给予支援与协助,使其与博物馆的社会资源相辅相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展览活动,既能拓展馆藏资源,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又能扩大博物馆的知名度。

博物馆不但可以让我们学习知识、文化、和许多有助于我们成长的技能,但这些都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学术研究之上,学术研究对于展示的主题有着深远的影响。博物馆重视展示具有历史文化和内涵的作品,这对博物馆的宣传和发扬有深刻的意义。同时,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当地博物馆的科研实力较弱。因此邀请著名的博物馆专家参与展览的选题、编写方案、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人员进行形式设计,是一条有效的宣传博物馆的途径。博物馆之间的人力资源利用,借助知识的力量,使各博物馆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学术、科学、技术、展示水平得到了提高,也使展览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博单位和有关单位要打破行政、地域的局限,坚持“一盘棋”的思路,在文化遗产体系中形成联合与协作,打破“博物馆”的封闭状态,充分利用和整合资源办展览。只有如此,博物馆的展览才能更好地开展[4]。

(五)打造多元化的展馆设计

博物馆的设计要充分反映历史的特点,使人们能够体会到历史的厚重。在内部布置与陈列上,要把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受游客喜爱、突出区域特色的文物放在突出的地方,并定期对其进行更新。在展品的选取上,要突出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特征。融合现代设计风格,营造出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按照不同朝代进行设计,突出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

最主要的是要有观念上的革新,要吸取中外先进的科技、新思维。二是运用移动端大数据、二维码、VR、AR技术等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把现代科技和博物馆的文物展示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文物的真实性和吸引力。三是在网上设立数码博物馆,对馆藏文物进行三维立体扫描,并将它们以电子化的形式展示于网上,使人们能够在时空中自由地使用。

五、总结

文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加强文化产业扶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当前,博物馆发展要顺应时代特征,在馆内设计上进行创新,对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供更好的服务,打造科技技术营造博物馆的文化氛围。

因此文博事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深厚的历史底蕴,准确把握当前形势,把握发展的脉搏,树立更加开放包容的意识,既要夯实发展基础,同时,要增强开放、包容的观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各种载体和表达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具有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要。

THE END
1.福建省博物馆文创联盟现场交流会暨学术讲座成功举办他指出,博物馆文创要紧密围绕观众需求与市场趋势,挖掘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运用现代设计手段与营销策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文创产品。大家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福建省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借鉴,将有助于推动各博物馆在文创领域的进一步合作与创新。https://wlt.fujian.gov.cn/wldt/btdt/202412/t20241206_6589219.htm
2.文化中国行当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在2015年2月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教育”被列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今年,国博以一天接待400—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千余场次,服务学生3万余名。 https://news.cri.cn/20241205/61ea2b0f-f036-d718-7171-8cf049d68d6b.html
3.科技与艺术创造无限可能,广州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创开发资源对接活动广州市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易西兵表示,广州市博物馆协会及其下辖的文创与数字化专委会将在推动文创产品创新、跨界合作以及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为博物馆的文创开发注入新活力与动能。 “我们积极开拓文创产品的研发,通过发掘建筑、文物、文化元素,提供可以让观众朋友把博物馆带回家https://culture.southcn.com/node_b02a77b893/2cfdd74aa3.shtml
4.妙曼综述:中国知名文博和科研机构在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民进甘肃省委会副主委,创新性发展、流布在海外的中华文明典籍资料、中英文,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徐中煜表示、互动性、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介绍,来自中国国家版本馆,从而投身新的社会实践;故事性、赓续中华文脉,中新网北京、另外、办好、给游客提供了虚实融合的全新体验,件,启迪人、更好激发博物馆的活力,新时代中华https://bbs.9you.com/forum-99-2.html?modwap=viewthread&tid=467202
5.关于博物馆类论文写作资料范文跟当下中小型博物馆对传播媒介的与大型网络直播平台合作,能够利用它所建立起来的粉丝人气增加收视率,达到一定的宣传效果,但是费用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一场2-3 小时的直播大概需要3000 元左右.我们也开始尝试利用馆内的平台建立网络直播间进行直播.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为例,在举办2017 年7 月12 期课堂的夏令营活动期间,采取了3 期进行小型网络直播https://51elaw.com/fabiaolunwen/48102.html
6.资讯博展联盟浙江省中小博物馆运营管理培训班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的精神,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即将开展“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与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博强省”建设要求,剖析全省中小博物馆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难点与痛点问题,有效应对开放服务的安全风险,努力使全省博物馆“热”的均衡,学会定https://www.518bwg.com/xnews/
7.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公示公告八、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四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保障资金投入 三、加强队伍建设 四、完善内部管理 自然博物馆作为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保藏自然历史和人类文明遗存、弘扬及传承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不仅是展示我国丰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窗口,更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培养生态环保意识的重要场所。21https://www.immnh.org.cn/ywdt/bwgdt/gsgg/202408/t20240812_3902.html
8.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北京艺术博物馆签订《馆际合作友好协议》5月26日上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与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际合作友好协议》签约仪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北京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秀青、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哲等出席。王丹、杜鹏飞代表双方签署友好协议。 https://www.artmuseum.tsinghua.edu.cn/news/dtxw/202105/t20210528_7364.shtml
9.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文本(2021—2025)博物馆先后荣获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第五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第一名、四川省环境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重点博物馆、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先进单位、四川省科普基地、乐山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http://emsbwg.com/zxxq.html?newsid=3006659&_t=1690443062
10.馆际协作携手共进——仪征博物馆与宝应博物馆交流活动为加强宝应博物馆和仪征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两馆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之间的交流,6月11日,仪征博物馆工会组织全体员工赴宝应博物馆考察指导。 仪征博物馆一行人在县博物馆馆长倪学萍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宝应学宫、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宝应博物馆等文博景点。参观结束后,全体人员在宝应博物馆召开了“馆际协作 携手http://www.bybwg.cn/index.php?a=show&catid=9&id=378
11.教育/工作坊纪要——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第四季为进一步拓展博物馆和学校合作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和研究深度,共享成果、互相促进,南京博物院于2021年12月25日到26日举办了第四季“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开发与实践工作坊”。 会议邀请了南京地区2021年度在馆校合作博物馆课程策划与实施方面取得优秀成绩的南京市第一幼儿园、南京市第三幼儿园、南京市海英小学、南京市https://www.njmuseum.com/en/newsDetails?id=357491
12.2024年文博行业十大趋势中小博物馆发力 如今,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但多数地方是强者更强,中小馆发展面临许多局限。2024年,中小博物馆将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研究机构及文旅部门的合作,深挖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展览和活动,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馆际交流、联合策展、资源共享等方式降低成本,提升影响力。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3409704_1111971707.html
13.加强馆际交流合作提升科普队伍能力建设河北省地质博物馆赴为切实提高我馆科普业务水平,深化文博交流、汲取管理经验,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省级科普基地服务能力,促进科普人才成长进步,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专业过硬的科普队伍,11月23日至24日,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工作人员来到张家口地质博物馆、张家口市博物馆参观交流学习。 http://dzbwg.hebdkj.cn/contents/293/185.html
14.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方案(精选15篇)(二)博物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国家重大外交战略,组织实施的文物外展精品项目和引进的优秀境外展览项目,以及博物馆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的`成果经验。 (三)博物馆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这一中华文明标识建设工程,在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馆际资源整合、促进馆际交流协作等方面开展的探索实践。 https://www.ruiwen.com/fangan/8172003.html
15.公告湖南博物院“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建立基层帮扶相关机制,在展陈、文保、教育等不同方面对省内不同类型的中小博物馆进行帮扶,并开展相关合作项目,充分发挥行业协作中心辐射作用。 科学制定湖南博物院品牌战略,搭建辐射范围广泛且固定的全媒体推广平台,与新华社、新浪、腾讯、百度以及湖南当地省级媒体等开展多方合作,深入挖掘我院院藏资源,积极利用马王堆发掘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531
16.博物馆教育和研究之二合作文化旅游专项工作,推动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加强各博物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经与天津市河北区深入沟通对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与“2024年清水县丁香文化旅游活动”之际,2024年4月30日由天津市河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孙震带队,天津觉悟社纪念馆、天津市河北区文化馆专家等一行莅临清水县博物馆进行了深入的馆际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306697
17.携手共进,点亮“繁星”——山东博物馆助力中小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山东博物馆立足自身十余年的文创开发经验与市场营销理念,通过打造“博博会”、全省文创展销会等平台、增加馆际合作、引入“创意”等方式,协助中小博物馆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推动其业务的发展和提升。同样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山东博物馆一方面重点协助山东省文旅厅建设“文物山东”平台,作为全省博物馆的线https://www.sdmuseum.com/art/2024/10/16/art_270328_13321.html
18.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守正与创新——以中小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为例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博物馆文创产业成为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中小博物馆因其规模和资源的原因,难以完全复制故宫的文创成功之路.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文创产业要实现守正与创新,要利用其优势充分挖掘馆藏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独具个性的文创产品品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构建区域文创产品开发网络的馆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luoyang-normal-university_thesis/020128939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