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红军长征中八次会师

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革命力量的会合和团聚,是战略转移的胜利,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破产。红军长征中,到底有几次会师?有的说有六次会师,有的说有七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

第一次会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

1934年9月20日,中革军委指示红6军团“由现地域经青江、青溪、思县到达省溪(今万山)、铜仁、江口地域,然后设法与二军团首长取得联络”。10月4日,中革军委再次电告红6军团“二军团已占印江”,应“迅向江口前进”,向红2军团靠拢。

按照中革军委指示,红6军团向江口前进。10月上旬,红6军团在甘溪陷入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第17师第49团、第51团各一部,在军团参谋长李达率领下,经过9天9夜的艰苦转战,冲破重围,15日,首先到达黔东根据地之沿河地区,与红3军(红2军团)一部会合。李达向贺龙等红3军领导人详细汇报了红6军团的情况与危险处境后,贺龙等领导对红6军团十分关切。不顾湘西敌军陈渠珍部及黔军的拦阻,于10月16日亲率红3军主力和李达所部兼程南下,迎接红6军团。

10月23日,红6军团主力到达黔东印江县木黄。24日,贺龙、关向应率领红3军主力及李达所率红6军团一部从芙蓉坝、锅厂到达木黄,两军胜利会师。

10月25日,红3军、6军团致电中革军委,提出:以目前敌情及红3军、6军团力量,“两个军团应集中行动。我们决定加强苏区党和武装的领导,开展游击战争,巩固发展原有苏区”。

10月26日,两支红军部队在四川省酉阳县南腰界举行了隆重的会师大会。任弼时宣读了中共中央庆祝红3军和红6军团会师的贺电,就当前的形势和任务作了报告。会后,红3军奉中革军委电令,恢复了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11月6日。中央书记处电告红2、6军团:中央决定建立湘鄂川黔边省委,以任弼时为书记。贺龙、夏曦、关向应、萧克、王震等为委员;在军队方面,2、6军团均改编为现行编制的一个师,仍保留2、6军团的名义,红2军团军团长由贺龙担任,政委由贺龙兼,红6军团军团长为萧克,政委为王震;两军团均直受军委领导,但在两军团共同行动时,则由贺龙、任弼时统一指挥。随后,红2、6军团从南腰界出发,向湘西地区发动攻势作战,以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开辟新的苏区。

第二次会师: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在江西重溪会师

1934年7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中心区域开始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为了摆脱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减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压力,决定以红7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闽浙皖赣边地区,发展游击战争。以“吸引蒋敌将其兵力从中央苏区调回一部到其后方去”,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同时规定红7军团的行动计划为:第一步,由瑞金出发,到福建闽江地域,第二步到浙江省兰溪地域,第三步在浙江、皖南创建根据地。

在福建连城地区活动的红7军团于7月初调回瑞金,进行短期整训,并突击补充了2000多名新战士。在瑞金,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几位主要领导人及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接见了红7军团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刘英、粟裕,当面交代任务,宣布由红7军团组成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立即向闽、浙、皖、赣等省出动。中共中央还在印刷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赶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中国能不能抗日?》及《拥护红军北上抗日运动口号》等宣传材料。共160万份,供红7军团北上沿途宣传和散发。

7月6曰晚,以红7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军团长寻淮洲、政治委员乐少华的率领下,从瑞金出发东进,经过长汀、连城、永安,进入闽中地区。

抗日先遣队先后转战于闽、浙、皖、赣4省几十个县,一度震动了福州、杭州、徽州等地,行程3200多里,连续行军作战,深入敌人腹心。击退了敌人无数次的截击、追击和“围剿”。

10月15日、21日,中革军委两次电示北上抗日先遣队转移到闽浙赣苏区整顿补充。遵照中革军委命令,北上抗日先遣队经浮梁、德兴间的山地,通过敌人两道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并于11月初在江西葛源以北重溪同红10军会合。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等同志领导创建的老苏区。抗日先遣队到达后,受到苏区群众的热情欢迎,方志敏亲自到驻地看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战员,并组织筹集物资慰问抗日先遣队。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亲切慰问下,抗日先遣队指战员近4个月的艰辛劳顿,顿时一扫而光,部队情绪迅速振奋起来。

接着,部队进行了整编。根据中革军委11月4日命令,北上抗日先遣队同闽浙赣苏区的红10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成立红军第10军团,刘畴西为军团长,乐少华为政治委员,继续担负抗日先遣队的任务。红10军团辖第19师(北上抗日先遣队改编)和20师(原红10军改编)、21师(由地方武装组成),寻淮洲和聂洪钧分别担任第19师师长、政委,刘畴西、乐少华分别兼任第20师师长、政委。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方志敏兼任赣东北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粟裕任军区参谋长(后改任红10军团参谋长)。

红10军团编成后,遵照中革军委的指示,第19师仍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第20师、第21师,留在闽浙赣苏区坚持斗争。

第三次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

1935年6月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发布指示:我军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不顾一切困难取得与四方面军直接会合。当日,中央红军占领芦山,接着翻越了第一座大雪山一一夹金山,向懋功前进。

6月12日12时,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在夹金山、达维之间与红四方面军第9军第25师第74团胜利会师。红四方面军转交了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给中央的信。信中说:我们先头团已于8日占懋功,大部正在向懋功开进,先头部队向达维开进,对敌军筑工事、警戒,掩护你们会合。“今日汇合,士气大为振奋,西征军艰苦卓绝之奋斗,极为此间指战员所欣服。”

6月15日,《红星》报第21期发表了《向全野战军介绍一下红四方面军》一文和社论《伟大的会合》。社论说:红一、四方面军的会合“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是五次战役以来最大的胜利”,“是中国苏维埃运动新的大开展的基点”。这一天,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及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致电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周(恩来)政委、中央红军全体指战员,说:“懋功会合的捷电传来,全军欢跃。”

6月18日,中共中央由达维出发,抵达懋功。懋功有藏、回、汉三个民族居住,东南有夹金山,南有蛇皮梁子,东北有牛头巴朗山、红桥山,北有梦笔山,均属岷山山脉。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在县城的天主教堂召开了干部大会,并在城隍庙举行了庆祝会师的联欢会。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为了加强部队建设,互相学习,交流建军和作战经验,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一方面军抽调一批干部加强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抽调部分部队加强红一方面军。同时,还互相参观访问,互相学习,充分体现了兄弟般的团结和革命军队之间的战斗友谊。

第四次会师: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在陕西永坪的会师

1935年9月初。红25军进入陕甘根据地。7日,到达保安县的豹子川。由于红25军政委吴焕先在甘肃泾县四坡村战斗中不幸牺牲,中共鄂豫陕省委决定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任政委、代理鄂豫陕省委书记。9日,红25军到达陕西永宁山,同中共陕甘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坪镇。16日。刘志丹率红26、红27军到达永坪镇,3个军胜利会师。

9月17日,中共鄂豫陕省委和西北工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陕甘晋省委,朱理治任书记,郭洪涛任副书记。会议还决定红25军同陕甘红军第26、第27军合编为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红25军改编为第75师,红26军改编为第78师,红27军改编为第81师。

9月18日,在永坪镇举行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庆祝胜利会师和纪念九一八事变4周年。徐海东、刘志丹、郭述申、聂洪钧、朱理治等分别在会上讲了话,号召全体军民互相学习,加强团结,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坚决粉碎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为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而奋斗。

会后,各地掀起了参军热潮,红15军团发展到7000余人。不久,红15军团在劳山战役中消灭敌人110师,使陕北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

第五次会师: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会师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获悉陕北的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按照俄界会议的决定,红一方面军主力在此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9月27日,陕甘支队占领通渭县榜罗镇,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此召开会议,正式确定落脚陕北,保卫和扩大根据地。会后,陕甘支队越过六盘山,于10月19日进抵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今吴旗)。10月21日,陕甘支队在吴起镇附近将尾追之敌骑兵2000余人击溃。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指出历时一年的长途行军已经结束,今后的战略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重要区域。会后,派出先遣队寻找陕北红军和刘志丹。

10月底,党中央派人给红15军团送去了陕甘支队全体指战员《告红二十五、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表达了对红25、26军的热情慰问、鼓励和对胜利会师的祝贺。《告指战员书》指出:“我们久已听到了红二十六军同志们在陕甘边长期斗争的历史,红二十五军同志们在鄂豫皖英勇斗争和在河南……陕西、甘肃的远征,听到群众对你们优良纪律和英勇斗争的称赞。”“我们的会合是中华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号炮!”它将为开展西北苏维埃运动大局面、赤化全中国打下巩固的基础。红15军团指战员听了《告指战员书》无不欢欣鼓舞,群情振奋。军团长徐海东高兴地说:“毛主席快到了,再打上一仗,作为见面礼!”

11月2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先头团进驻陕甘边苏维埃政府驻地甘泉县下寺湾。11月3日在富县以北地区召开欢迎中央红军到陕北大会。同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西北军委宣布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红15军团编人红一方面军建制。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毛泽东(兼)。红一方面军下辖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尔后,红一方面军总部和红1军团即从下寺湾地区向甘泉以南道左铺地区红15军团驻地开进。毛泽东、彭德怀在红15军团驻地会见了徐海东、程子华等,给予了亲切的勉励。为了加强对红15军团的各级领导,中革军委先后派周士第、王首道、冯文彬、张纯清、陈奇涵、宋时轮、黄镇、唐天际、杨奇清、周碧泉、伍修权、毕士悌等一批军政领导干部到红15军团工作,受到红15军团各级领导的热烈欢迎。

11月21日,红1军团和红15军团对进至直罗镇的国民党军第109师发起进攻。24日攻占直罗镇。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第三次“围剿”,巩固了陕甘苏区,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第六次会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

红6军团翻越雪山之后,于1936年6月3日到达理化以南甲洼地区,同前来迎接的红32军会师。

为了迎接红2、6军团的到来,红四方面军总部曾专门对部队进行了动员和布置,要求部队大力开展迎接红2、6军团的组织准备工作。

红四方面军各部队广泛地进行了迎接会师的政治动员和各项准备工作,热烈展开了赶制慰问品的活动。

红四方面军第30军经过道孚、炉霍到达甘孜。6月30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率领2军团到达甘孜附近的绒岔与红四方面军第30军先头部队会师。7月1日,红2、6军团齐集甘孜。

7月2日,红2、6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召开庆祝会师大会。朱德总司令和任弼时在会上讲了话,给全体指战员以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

7月5日,红2、6军团奉中革军委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所属第2、第6军团番号不变,另将第32军编人红二方面军建制。

第七次会师: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4军一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第73师胜利会合。

10月8日,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第10师,与红一方面军的第1师在甘肃会宁的青江驿、隆德的界石铺胜利会师。9日,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入会宁城。

10月10日,为了避开敌机的袭扰,红一、四方面军于10日黄昏在会宁文庙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陈赓出席了大会。在会上,宣读了党中央的贺电。徐向前、陈昌浩、陈赓分别代表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互致祝贺。接着,红一方面军指战员把久已备好的大批慰问品––毛衣、毛袜、手套等赠给红四方面军的战友,从而把庆祝大会的热烈气氛推向高潮。由于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干扰,红一、四方面军1935年9月在茫茫草地中痛苦分离后,经过一年的艰苦斗争,又在黄土高原的会宁城胜利会合。两军战友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放下手中的武器,抛下肩上的背包,含着热泪,悲喜交集地互相拥抱,互致问候。掌声、笑声、欢呼声,像一阵阵春雷,响彻会宁城上空。在这欢乐的时候,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李卓然向党中央发了致敬电,满怀激情地描述了大会师的盛况,表达了他们同红一方面军会师后的激动心情。

第八次会师:红一、二方面军在将台堡会师

10月24日,中央书记处向共产国际报告说:“三个方面军已完全会合,我们正用大力在三个方面军中进行干部的政治教育,保证整个红军在民族革命战争的新阶段中担负组织者与领导者的责任。”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地完成了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彻底破产,极大地推动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ly)

THE END
1.长征的胜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红军会师纪念馆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http://www.xinminweekly.com.cn/shizheng/40years/2021/10/13/16531.html
2.从这里走向胜利——追忆宁夏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 习近平说,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http://www.cppcc.gov.cn/zxww/2021/06/25/ARTI1624583644785160.shtml
3.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本期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下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历史故事。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会宁会师纪念塔 1936年10月9日,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古城会宁胜利会师,尽管此时红二方面军仍在长征的路上,但三大主力会合大势已成,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从1934年秋天开始的战略大转移。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示意图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493578153816986&wfr=spider&for=pc
4.红军长征大会师–搜库红军长征大会师搜索 - 优酷网为你提供最为专业全面的红军长征大会师视频搜索https://www.soku.com/search_ikuvideo/q_%E7%BA%A2%E5%86%9B%E9%95%BF%E5%BE%81%E5%A4%A7%E4%BC%9A%E5%B8%88_orderby_1_lengthtype_1_cateid_97
5.红军三大主力甘(肃)宁(夏)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先辈征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粉碎了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纵横10余省,红军三大主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和宁夏西吉县将台堡会师。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 https://news.ifeng.com/a/20161016/50108089_0.shtml
6.红军长征到底有几次会师?各路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革命力量的会合和团聚,是战略转移的胜利,它宣告了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破产。红军长征有几次会师?有的说有六次会师,有的说有七次会师,到底有几次会师?笔者认为应该是八次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资料图) https://m.haiwainet.cn/middle/345416/2016/1019/content_30420222_24.html
7.红军长征中的七次会师回顾长征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五十周年 作者: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编者,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85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院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 国家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国际图联 兰州文献情报中心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武汉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11bcccc7b42dd56337ecb68d76d81ff7
8.红军长征三军静会大会师静宁是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全部经过的主要县(区),界石铺是中央战略部署中确定的三大主力红军静(宁)会(宁)会师的有利“中心基点”,是大会师的前哨之地,又是大会师的后方基地;是中央与方面军之间相互联络的枢纽,又是各方面军纵横穿插的通道,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https://www.meipian.cn/4yrrj05z
9.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朽的丰碑,伟大的征程新闻频道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不朽的丰碑,伟大的征程 原标题: 历史,往往在某一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让人久久铭记。 1936年10月,主力红军征战万里胜利会师,功绩震烁神州,红星照耀中国。这群衣衫褴褛的斗士传奇般的远征,以其执着、勇毅,为黑暗的世界点燃了一盏明灯,为中华民族开启了一条复兴之路。https://news.cctv.com/2016/10/21/ARTIzEhu1XwAmtUmmtcGPEDW161021.shtml
10.长征胜利会师的最后2.5公里为西吉红色旅游注入新活力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2021年参观游客人数突破了一百万人次,但参观完就走的模式却并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太多的真金白银。如何延长红色旅游的增值链条?如何充分发挥好当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西吉县也在探索中前进。 长征胜利会师的最后2.5公里为西吉红色旅游注入新活力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60362661839290
11.涨知识:红军长征“甘肃时间”1936年7月初,会师于甘肃甘孜的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根据党中央指示,从川西北联袂北上。8月5日,根据党中央关于红二、四方面军速出甘南,抢占腊子口,攻占岷州的指示,中央西北局在求吉寺会议上制定《岷洮西战役计划》。 8月5日至9月7日,岷洮西战役历时34天,红军攻占漳县、临潭、渭源、通渭4座现成及岷县、陇西http://www.northnews.cn/p/1455974.html
12.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期的“中革军委”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时期的“中革军委” 双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革军委全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既是党的军事领导机构,也是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军事领导机构。受中共中央、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 一、长征开始~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时期的中革军委 https://www.hswh.org.cn/wzzx/llyd/ls/2019-09-10/58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