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全力打造自然科普教育平台
央广网呼和浩特10月19日消息(记者靳敏)10月17日,在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虫生”昆虫主题展区热闹非凡。8岁的肖子明一边听讲解老师讲蝴蝶的身体构造,一边认真地看电子显微镜下的枯叶蛱蝶。肖子明说:“我一直都很好奇蝴蝶的构造,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它们,平时生活中很少有机会可以这么近距离的观察它们,有这样的机会我真的非常兴奋。”
近年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为打造一流科普教育平台,不断加大科普教育投入力度,依托馆藏全力研发科普课程,强化对外合作,着力开创全区自然科普研学新局面,积极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让“资源惠民”的生动实践走进寻常百姓家。截至目前,重点开展了4.22世界地球日、5.18国际博物馆日、6.25全国土地日等自然科普活动。
全力研发科普课程
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是内蒙古首家集陈列展览、科普教育、学术研究及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自然博物馆。近年来,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立足公益科普职能,依托馆藏,全力研发科普教育课程。
目前该馆已经研发推出14个系列200余节自然科普教育课程。内容涵盖了现生生物学、古生物学、地球科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科。并且将科普课程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段,把科学知识分层讲解,紧扣学生探索兴趣,开展观察笔记、科学实验、角色扮演、拼装挖掘、专题讨论等教学活动;在授课方式上,采用馆区标本展示、知识讲授、视频、图片、标本展示、双向互动及科普学习卡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实践中总结自然知识。
据了解,“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地质古生物类科普课程的开发”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地质古生物科普十大进展”。多项课程被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学会授予“全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优秀案例”。
着力打造精品研学之旅
自2020年起,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强化对外合作,积极构建全区范围内的自然研学新格局。目前该馆已与二连浩特市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巴彦淖尔市地质公园管理局、鄂托克恐龙遗迹化石自然保护区、四子王旗地质公园服务中心、鄂尔多斯市恩格贝生态示范区和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单位建立了研学合作关系并授予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自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不断拓展科普展陈的广度。
此外,为提升全区自然科普水平,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还积极推动《守望一濒危动物展》《大美乌梁素海鸟类生态艺术作品展》等精品临展在巴彦淖尔市、二连浩特市等盟市开展,不断拓展科普展陈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