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每个人都忙着准备过年,爸爸跟我说,今年他要给我派一项特殊的任务……”溪溪津津有味地听爸爸讲着绘本故事书《新年惊喜》。不一会儿,倩倩跟奶奶走了进来,跟溪溪打了招呼后在他旁边坐下,一起读书。他们相识于图书馆,如今成了“书友”,经常相约而来。不远处,几个孩子伸手轻触墙上的电子屏幕,戴上耳机,开启了“喜马讲书”时光……
为全方位打造少年儿童的“爱阅之城”,近年来,上海加快推动少儿阅读“全域”服务体系布局,从市级少儿图书馆、区级(少儿)图书馆到街镇图书馆少儿服务区,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横向、纵向铺满全城,线上、线下覆盖全域。
今年,“打造100个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被列入2024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牵头,上海各区配合实施,计划两年内实现全市各街道、乡镇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全覆盖。日前,首批20个上海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发布,这些空间充分融入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着力更新与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
这些新空间“新”在何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杨燕娜用3个“新”说明了这些空间的亮点,即空间的焕然一“新”、资源的耳目一“新”、活动的推陈出“新”。首批发布的上海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有些把街镇图书馆原有空间进行更新,将动静空间分区、扩容;有的在环境细节上优化、美化,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调整书架、书桌、座椅的高度,使之更符合孩子成长特点;有的添加智能化交互设备、电子阅读设备等,“儿童友好理念”融入每一处细节中。空间合理配置不同年龄段少儿读物的比例,少儿类纸质书刊确保更新率,并通过总分馆制扩大数字资源使用率。此外,新空间因地制宜,推出各具特色的儿童阅读品牌活动。读书会、朗读会、讲座、展览、赛事、培训等“阅读+”活动打造少年儿童“美育第一站”。杨燕娜说:“新空间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进行多方面的改造和构建,通过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尊重,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让他们爱上阅读。”
浦东新区以街镇图书馆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总分馆制为抓手,鼓励有条件的街镇探索新模式、新场景,结合新型阅读空间进行布局;黄浦区创新“1+N”模式,采取资源下沉、多空间联动、阅读赋能,把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到孩子们的家门口……据了解,第二批上海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建设正在推进,越来越多优质的阅读空间、资源与体验正在走向孩子们。
苏州河畔,一座古香古色的建筑引人注目。此前,这里是市民活动室,征求居民意见后,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与社会组织携手,将其打造成儿童友好城市阅读新空间——未央学馆。走进场馆东殿,“中国风”迎面扑来——古风的几案、蒲团,以国学、传统文化为特色的1000余册藏书整齐有序地放置于低矮书架上。在这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席地而坐进行阅读,还可以沉浸式地体验穿汉服、学汉礼或漂漆团扇等活动。自今年开馆以来,场馆接连举办了“一江一河惟此汉宫”未央学馆开馆暨苏河汉服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线上、线下服务超3万人次。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副主任胡英霞说:“孩子们从书中了解历史,再在场馆的现实空间和活动中感受历史,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文化、了解中华之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应是见之闻之、爱之慕之、修之习之、化之成之。”
如今,每个周末,溪溪总是拉着爸爸来图书馆看书。灵活的座椅、花朵样式的书桌、低矮的书架、有趣的活动……“友好”贯穿于场馆的每个细节、每场活动,城市书香亦会因此更浓。
年过七旬的市民张义波经常带孙子打卡周边的新空间。他羡慕地说:“如今,孩子们有温馨的阅读环境、丰富多元的阅读资源、科技加持的阅读体验、多姿多彩的阅读活动,这些都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进阅读场所。”
湖南省文化馆:
艺术浇灌“花儿朵朵开”
▲“花儿朵朵开”湖南省青少年美育展演活动现场湖南省文化馆供图
本报驻湖南记者张玲
近日,以“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在湖南各地广泛开展。湖南省文化馆始终致力于不同年龄群体的美育教育培训,该馆打造的“花儿朵朵开”湖南省青少年美育展演活动(简称“花儿朵朵开”活动)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7届,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锻炼成长、诠释快乐的高品质舞台,也成为全省社会艺术培训机构重要的成果展示平台。
据了解,每年湖南省有200多家艺术培训机构参与“花儿朵朵开”活动,累计参与活动的青少年近6万人次,线上、线下累计观看人数约30万。
7年来,随着“花儿朵朵开”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湖南省文化馆不断深化和拓展美育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以更多创新的形式推进美育工作,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社会艺术需求,同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壮大了师资队伍。
湖南省文化馆艺术培训部主任、湖南省社会艺术水平考级中心主任姚佩介绍,作为省级美育项目,“花儿朵朵开”活动在调动全省艺术考级工作积极性、规范性和提升艺术考级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活动通过展演和展览,展示了青少年的艺术才华和创造力,提升了他们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不断追求艺术梦想,也提高了艺术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姚佩说,同时,活动为各考级单位和考生之间搭建了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促进了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表彰优秀组织单位、优秀组织工作者及优秀教师等,也激励了艺术考级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了艺术考级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今年3月,10岁的常德市小学生杨婉怡参加了第七届“花儿朵朵开”活动,在集体节目表演唱《谁来当班长》中表现出色,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杨婉怡的妈妈激动地说:“孩子在排练过程中学会了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在舞台展演中也看到了很多优秀作品,开阔了眼界,发现了自身的不足。”
如今,“花儿朵朵开”活动不断呈现向上、向善、向美的高质量美育作品,为广大青少年、儿童及美育工作者搭建互动交流、成果展示平台,使他们在学习交流中积累经验、获得激励、享受艺术带来的快乐和美好,也进一步推动了湖南青少年美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贯彻“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花儿朵朵开’是活动的主题,也是我们的期许。我们希望所有怀揣艺术梦想的孩子都像绽放的花儿,在艺术的舞台上绽放耀眼的光彩。”湖南省文化馆党委书记、馆长叶伟平说。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
多彩活动培育“文化种子”
▲孩子们参与研学活动包头博物馆供图
本报驻内蒙古记者王慧
近日,在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里,拓片体验、博物馆里的小小考古家、棋盘知识闯关竞赛和石磨盘体验等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在体验中获得感悟。
“远古先民以古拙又灵动的笔触在岩石间刻下了神奇的图像,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又沉淀为不可复制的传奇。”包头博物馆的讲解员正在给孩子们讲述内蒙古岩画的故事。讲解员与孩子们时而互动提问,时而赏析岩画的美。多元丰富的教育互动内容,让孩子们欣赏到岩画的艺术魅力。
包头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龚鹏表示,为了满足孩子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培育“文化种子”,包头博物馆打造了“小小国宝传承人”讲解培训班及“博物馆里的小小考古家”“小小文物医生——文物修复轻体验”“衣冠里的华夏——多彩的民族服饰”“寻宝小先锋”“越夜越精彩——包头博物馆之夜研学活动”六大类研学活动,年均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近300场,其中50多项精品内容是针对不同观众量身定制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包头博物馆结合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和馆藏文物特点,在传统节庆日和寒暑假期间推出特色研学活动,将知识的趣味性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文物保护意识,激发学生的历史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包头博物馆精心策划“文物拼图”体验活动,将通过拼图形式,展现包头博物馆展厅内馆藏一级文物的基本形状、颜色和图案等,让孩子们在深度了解文物的同时,锻炼思维敏锐度及空间想象力。
在六大类研学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衣冠里的华夏——多彩的民族服饰”活动。此项活动以56个民族服饰为主题,携上下5000年于方寸,纳56朵繁花于袍裳,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沉浸式的演绎,引导参与者格物致知,让其更深切地感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很多家长认为,这项研学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还能深刻感受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团结。
在打造精品研学活动的过程中,包头博物馆打破传统观念,结合文旅发展新业态和博物馆发展新要求,创新打造了“越夜越精彩——包头博物馆之夜研学活动”。这是集文物展示、社教活动、研学、旅游、文创销售、文艺演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惠民活动,以丰富多彩的节目、多元丰厚的文化导入、高雅激情的演绎互动,让人们实实在在感受文化的温度和厚度。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不仅应该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还应该延伸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思路。包头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馆,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精准度,打造了极具特色的研学项目,不仅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与文物、历史对话的空间,更为新时代少年提供了专属的精神食粮。
山东济南市图书馆:
“七彩泉”点亮儿童假日时光
5月的一个周日,10多个孩子和家长在山东省济南市图书馆上了难忘的一堂课。这堂课以“故事遇见非遗”的形式,让孩子们体验雕版印刷技艺,了解古诗作品。
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传统木刻版画的作品什么样?活动现场,济南市图书馆少儿部工作人员周菁为孩子们耐心讲解,并指导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版画样品来制作。
周菁说,这是馆内“七彩泉”诗词课堂联合“七彩泉”非遗小课堂共同举办的活动,这种“诗画”结合的形式,让孩子们感知诗情画意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彩。
“七彩泉”少儿阅读推广(简称“七彩泉”),是济南市图书馆培育11年的品牌,专门服务少年儿童群体,如今在泉城几乎家喻户晓。
“2013年至今,‘七彩泉’最重要的特色是坚持馆内自主策划系列活动,保证了品牌的延续性。”济南市图书馆少儿部主任曹晓晓表示,“七彩泉”由几部分构成:“童声书韵”诵读大赛、“书香妙笔”征文比赛,两大市级赛事,连续举办超过7年;还包括“年度大戏——七彩泉绘剧场”等4项特色活动,以及若干子品牌项目。
持之以恒,是“七彩泉”开展活动的重要原则。
曹晓晓说,坚持不懈做一件事才有可能成功,培养阅读兴趣如此,做活动也是如此。以“童声书韵”诵读大赛为例,面向全市4岁至12岁少年儿童开展,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教育局、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等部门联合主办,用课本剧等形式进行展示。2016年创办至今,“童声书韵”诵读大赛已经成为展现济南少儿阅读水平的重要窗口。
家住济南市平阴县的刘成轩的孩子,9岁开始参加“童声书韵”诵读大赛,迄今已参加3届。刘成轩说,每次参赛都是对孩子的历练。
此外,济南市图书馆还注重丰富“七彩泉”的活动形式。
“粉墨人生——小书本·大舞台”颇受孩子们喜爱。济南市图书馆每年以少儿图书借阅排行榜为参考,结合当下热播影视剧,甄选适合舞台演出的经典书目,鼓励孩子们登台演绎。现场演出环节,既有普通观众,也有省市文艺院团的专业导演,一场演出完毕,评委现场点评,让孩子们了解舞台艺术的独特魅力。
“周末专属——周末PLUS活动”受众范围更加广泛。该活动主打全天候,每月第3个周六,“七彩泉”各类子品牌活动悉数上场,从早上9点至下午5点,采取“整点刷新”模式,进馆读者可以随时加入,旨在系统展示济南市图书馆的少儿活动项目,让家长和孩子了解兴趣所在,以便后期参与。
济南市图书馆副馆长尹延明认为,“七彩泉”品牌延续11年,核心理念是“分级阅读”,通过加大少儿阅读推广创新力度,将优秀的文化资源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持续推广,吸引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七彩泉’让少年儿童从看书、读书到感受、体验,从‘白纸黑字’到‘七彩斑斓’,目的是探索阅读的无限可能。”济南市图书馆行政负责人王海表示,在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七彩泉”也面临升级问题。今后该品牌活动将进一步融入数字技术,让孩子们更好享受阅读,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