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流线——建筑功能性设计的核心建筑学院

本期原文《人行流线——建筑功能性设计的核心》发表于《建筑技艺》2018年第10期。

不管是传统建筑还是新型建筑,建筑的功能性不容忽视。所以在进行建筑功能的设计过程中,“人行流线”成为建筑功能性设计的核心。人行流线是人们在建筑中穿行的路线,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使用是否方便、快捷。人行流线设计的前提是人性化,也即“人性化”必须在人行流线的设计中充分体现。

本文将通过对几个不同类型建筑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再现人行流线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1、住宅建筑卫生间流线分析

住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建筑类型,人行流线需要根据动静分区的要求,来体现客厅、餐厅、厨房的开放性和卧室、书房、卫生间的私密性,而每个独立功能房间的功能性同样需要强调人行流线的便捷性。

以住宅卫生间为例,作为住宅中最小的使用空间,人行流线设计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住户日常使用的方便性。住宅卫生间一般包括洗手盆、坐便器、淋浴等三大件,有些卫生间兼具洗衣功能。根据使用频率多少,对卫生间设施进行排列,其顺序应是:洗手盆>坐便器>淋浴>洗衣机。依据上述排列顺序来确定设计原则,也即,使用频率高的洗手盆,应距离卫生间入口最近,以方便住户快捷使用,而不必绕过不常使用的淋浴空间等,才能到达洗手盆的位置,而使用频率低的淋浴空间和洗衣机则应尽可能地布置在距离卫生间入口较远,或卫生间内部的角落位置,避免对使用频率高的洁具产生不必要的干扰。

图1住宅卫生间原方案

(图1)是某住宅项目不同户型的卫生间设计方案,其弊端是:洗手盆远离卫生间入口,增加了使用时的不便。如果将卫生间修改为(图2)的形式,其人行流线的人性化特点突显,有些快捷的洗涮动作,在卫生间的门半开时即可完成,甚至能够解决侧身只冲洗一只手时的问题。显然(图2)布局明显考虑人性化的人行流线,将洁具按照使用频率高低依次排开,并逐次靠近入口,为使用者提供更多便利。

图2住宅卫生间修改后方案

同样,按照分析使用频率高低的方法,对诸如厨房的厨具,客厅的家具、电器,以及各类房间的人行流线进行人性化的设计,以使住户能够更方便的使用。

2、商业建筑商业动线分析

现代商业建筑空间变化丰富多彩,商业店铺布置琳琅满目,建筑师为营造繁华的商业氛围,达到让顾客流连忘返、目不暇接的效果,设计无处不用尽心力。然而很多建筑师却忽视了商业建筑最核心的设计,即人行流线设计。建筑师常常将人行流线也设计的复杂多变,甚至设计很多的商业支动线,并冠以不同内容的主题,使顾客进入商场犹如进入迷宫一样,经常找不到想去的店铺。

人行流线在商业建筑中常常被称为“商业动线”,也即顾客在商业建筑中走动的路线。商业动线常用“单动线”或“环形动线”两种方法。动线设计的越单一、越清晰,越能节省顾客的体力,并使所有的店铺依次排列在动线两侧,方便顾客便捷到达,避免顾客走回头路。商业动线设计的简洁并不意味着呆板,利用动线的曲折和动线节点上的中庭、广场等空间的变化,同样能达到“步移景异”的商业空间效果。

宜家家居的商业动线设计,可谓商业建筑中的经典案例。

图3宜家家居北京四元桥店平面图

由(图3)宜家北京四元桥商场的动线平面图可以看出,商业动线虽然曲折但不多变,每层都是“单动线”布局,从三层整体布局来看则是闭合的“环形动线”。动线设计的单一、清晰,而顾客只需沿着地面标识的动线方向前行,就能看到所有货品的展示,且不会被遗漏。同时在动线的中间(三层动线结束处)设置宜家餐厅(图4),

图4宜家餐厅

在动线终点(一层收银台外侧)设置小餐馆和瑞典食品屋(图5),为疲劳的顾客提供休息和补充能量的空间,以此用来延续顾客在宜家家居的购物时长。

图5宜家瑞典食品屋

如此煞费苦心的人性化流线设计,必然为其商业繁荣带来巨大贡献。

3、展陈建筑参观流线分析

除超大型博物馆、展览馆、艺术馆等展陈建筑,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展厅,分别设计不同的人行流线外,一般规模的展陈建筑为减少参观者的疲劳感,也尽可能地将人行参观流线设计成简洁明了的“单行线”形式,并沿着参观流线,布置展品和营造符合展览主题的空间组合形式。

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柏林犹太人博物馆,非常精彩地诠释了展陈建筑参观人行流线的设计方法。

图6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导览图

(图6)为整个博物馆的导览图,其参观流线单一、清晰。参观游客从建于1735年的旧馆进入后,经过地下室通道方能进入新馆。进入新馆后的空间,首先是拉斐尔·罗斯学习中心,通过多媒体循环播放的形式,使参观者快速了解德国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紧接着就是根据二战时期犹太人面临的“死亡”、“逃亡”、“共生”三个选择而设计的“大屠杀塔”(图7)、“逃亡花园”(图8)、“后续参观主流线”(图9)。

图7“大屠杀塔”

图8“逃亡花园”

图9“后续参观主流线”

经过入口处建筑空间的塑造,使参观者在没有看到展品时,已经被环境气氛所感染,并带着对这段历史的压抑、撕裂、彷徨的情绪开始了整个参观的路程。当经历苦难的挣扎、呼喊的氛围,最后回到参观流线的终点,看到明媚的阳光,洒落到旧馆的玻璃中庭,紧张的情绪瞬间得到疏解。只有这种单一的参观路线,才能使观者情绪得到延续和升华,达到博物馆展览的最终目的和效果。

4、综合体与超高层建筑人行流线分析

对于综合体和超高层建筑来说,人行流线设计更为重要。因为流线不仅仅体现在便捷性上,更重要的是要避免不同人行流线发生交叉,使不同功能使用人群的私密性和开放性要求都能得到保证,减少不同人群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影响。

综合体和超高层建筑常常包括商业、办公、酒店、住宅(公寓)等功能,其中商业的开放性最强、私密性最弱,而住宅则对私密性的要求最强。商场购物的顾客、夹着公文包上班的文职人员、拖着行李箱入住酒店的房客、提着菜篮子回家的住户等不同人群,应分别途径不同的流线,避免流线交叉,而造成建筑使用功能上的缺陷。

王府井海港城是位于王府井步行街上的典型商业综合体,一栋建筑兼具商业、办公、住宅三种功能,不同类型人流需分开设置(图10)。

图10王府井海港城总平面图

面对王府井大街一侧,必然成为商业人流的出入界面,南北两侧街巷靠近王府井大街一侧,设置办公人行流线,远离王府井大街一侧则布置私密性最强的住宅人行流线,西侧道路则作为商业货流和车行通道。不同人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保证建筑的各功能区域,拥有最大限度的独立性。

深圳京基100超高层建筑上部为酒店,下部为办公。因为使用人数较多,且含有酒店和办公两种不同的使用人群,所以建筑首层设置多个大堂(图11)。

图11深圳京基100首层平面图

在首层即将不同人流分开。酒店大堂位于首层东侧,仅仅起到一个过厅(扩大电梯厅)的作用。访客可通过酒店穿梭电梯直接到达酒店空中接待大厅,再办理酒店入住手续;首层西侧为高区办公穿梭电梯大堂,通过高速电梯,将办公人员送到空中的电梯转换大厅,然后换乘高区电梯到达高层办公区;南北两侧为中低区办公大堂,可直达办公层,防止大量人流集中造成拥堵。办公大堂与酒店大堂严格区分,杜绝人流交叉和相互干扰。

由此可见,综合体和超高层建筑由于使用功能多样化,因而使用人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应当在建筑室内或室外的正负零标高处,将人行流线区分开来,规避不同使用人群在建筑内部共用竖向交通设施。只有严格区分竖向交通体系,才能便于物业管理和运营,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空间“丰富”并不意味着人行流线“丰富”,恰恰是人行流线设计的越简单化,越能体现建筑设计的“人性化”特点。

除上述几个建筑类型外,其他建筑类型同样如此。越是功能性强的建筑,人行流线的设计越重要。例如剧场、体育等观演建筑对观众和演员、运动员流线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医疗建筑中的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以及个别科室门诊的布局,更是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将人行流线进行清晰梳理、合理分设。

在建筑设计中,还有一些辅助功能的人行流线也必须考虑周全。例如所有建筑都需要考虑的消防设计,建筑师不但要将自己假设为火灾中的逃生人群,设置安全、快捷的逃生通道流线,还应将自己假设为消防队员,设计合理的、安全直达的消防灭火和救援流线。此类人行流线的设计更是人命关天,不容忽视。

所以,建筑师在进行设计过程中,首先应换位思考,把自己设想为建筑不同功能的使用人群,同时考虑在使用过程中的行走路线,为使用者提供最大便捷、高效和人性化的人行流线,并将此贯穿于整个建筑设计中去。

(本文图片均为自绘或自拍)

说到宜家,有次在南京的一家宜家转了一圈,发现自己还想再看看刚开始看见的一件东西,于是不得不又折返回去重来一遍,深受单动线之苦,所以,我觉得设计永远不能想当然。

THE END
1.关于2021年湘潭市博物馆游客满意率调查分析三、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50人填写调查问卷,有效答卷为50份。 1、参观博物馆游客年龄、性别:20岁以下占比例4%;21—40岁占比例90%;41-60岁占比例6%;其中男性占40%;女性占60%。 2、参观博物馆原因:打发时间占比例6%;娱乐、了解文物占比例24%;学习历史占比例40;其他占比例30%。 https://xtwlgt.xiangtan.gov.cn/14837/14844/content_994078.html
2.基于JSP的博物馆预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需求分析本系统为一个博物馆智能预约管理系统,分别实现参观者和管理人员两种不同人群的系统交互界面,实现这两种不同人群的操作需求。 整个系统包括六个功能模块:博物馆信息管理、门票管理、订单管理、用户管理、黑名单管理和消息管理。 博物馆智能预约系统 博物馆信息管理 https://www.jianshu.com/p/1881db792051
3.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问卷调查原计划于2020年初开展,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到2020年6月开始至8月结束,彼时国博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需要对每日观众参观总量进行控制,因此为了获得足够样本量,本次调查采取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到有效样本1550份。 五、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基本情况分析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4.国内外博物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一、世界各大博物馆排名情况 (一)TEA:2017年全球博物馆前20 2018年6月,国际主题景点业内权威组织——主题娱乐协会TEA(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联合AECOM共同发布了《2017全球主题公园报告和博物馆报告》,列举了全球前20家最受欢迎、接待游客数量最多的博物馆排名。 http://www.handanwenhua.net/zuojia/2020-04-19/2412.html?ivk_sa=1024320u
5.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阐述,运用文献研究法,阐明了文创、博物馆文创、红色博物馆、红色文化等相关概念和界定。 第三部分对红色博物馆文创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当前发展红色文创的优势与瓶颈,提出利用文创解决问题的视角,并阐述了红色博物馆文创的发展意义。 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6.面对文旅行业解决博物馆游客痛点:启动数字化转型设计思维工作坊报告一:小豹研究中心:2019年博物馆参观人群研究针对参观博物馆的人群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 有44.55%的博物馆观众群体表示展物的介绍信息太少是参观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其余也大多是与展示信息效果欠佳相关。说明游客已经不满足于当前博物馆展品的信息展示形式。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461180.html
7.参观博物馆社会实践报告我们撰写了详细的实践报告,包括参观过程、重点展品分析、采访调查结果以及对博物馆发展的建议。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为博物馆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让更多的人能够更好地享受博物馆带来的文化盛宴。 文化传播与宣传 我们制作了一些关于博物馆参观的宣传资料,包括图片、短视频等,并在学校和社区进行了宣传。我们向同学https://www.oh100.com/daxue/5103955.html
8.滨州市博物馆2023年度观众调查报告(四)公共服务维度分析 在公共服务方面,滨州市博物馆的服务质量也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票务服务”上,65%的观众选择了“比较满意”,23%的观众表示“满意”,说明博物馆的预约参观制度和参观登记制度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同时,“讲解服务”、“志愿服务”和“宣传资料”等方面也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满意度均超http://www.bzsbwg.com/overview/announcement/2053
9.给你直接的“体验”!申城多个博物馆为老人孩子特殊人群定制专属服务为了抵达更广阔的人群,近年来,沪上博物馆积极创新服务形态和内容,以高质量的公共文化供给和精细化分众服务,提升观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更重要的是关注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盲区”:老人、孩子、特殊人群等,为他们定制专属服务,让博物馆成为更公平、温暖、有爱的空间,生动诠释这座城市开放、创新、包容的品格。https://info.whb.cn/mobile/2022-01-09/13696/detail-55923.html
10.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精选20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 1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3567887.html
11.参观博物馆的实践心得(精选24篇)参观博物馆的实践心得 4 记得去年就读预科时下午考试起,和班团委以及其他同学一起去参观了我们学校的博物馆。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很乏味,现在细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对自然的新奇与渴望。 参观博物馆实践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我们能更方便的学习自然,学习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320082725_6694617.html
12.我们为什么要去博物馆?这篇文章说清楚了有一些博物馆,每周或每个月会在晚间开放一次。这种参观有时会很拥挤,但拥挤的人群中,会有很多上班一族,所以你会感觉犹如参加一个派对,你可以和其他观众自由交流观点,结识一些新朋友。 九、手机静音——不要拍照! 与博物馆参观体验毫不相干的任何干扰都应该避免。尊重自己的时间以及周围其他观众的时间。大师的绘画杰作https://www.kankanews.com/a/2017-05-18/00379949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