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当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

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之光。而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博物馆让文物开口说话,把历史的智慧告诉人们。

“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近年来,文博游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他们看展览、买文创,领略璀璨多元的文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人类共通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12月3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国博要接待观众2万余人,其中有超6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是惊喜,但绝不是意外。随着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涌现,观众走进国博,也爱上国博,他们倾听着文明故事,汲取着精神力量。

穿越千年只为来看你

踏入国博,纵观古今,横览中外,从红色历史到古希腊艺术生活,观众在百年国博中所获得的是兼容并蓄、多元丰富的展览体验。

位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明清展厅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是目前国博最火展品之一。暑期、国庆等参观旺季时,队伍最长可达数百米,有时队伍甚至从明清展区排到辽宋夏金元展区,呈现“穿越千年只为来看你”的动人画面。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博在中央大厅策划举办“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从“CCP”字样的早期党旗、福建平和农民暴动红旗,到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国旗方案的征集论证、开国大典的升旗过程,再到海岛民兵王继才夫妇驻守孤岛32年的两人升旗仪式、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上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红旗故事,如画卷般铺陈开来,书写着中华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

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李文姬摄

在“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中,观众一边品味着玫瑰、莎草、没药等古希腊人使用的香料,一边感受东西方审美差异和共通的对美的追求;在“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中,观众可以体悟艺术作品的修复之美、新生之美、交融之美,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卡拉瓦乔的艺术与时代;在“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138件(套)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珍藏呈献给观众品鉴。这些琳琅美器和日用物品,在历史长河的流逝中曾经见证俄罗斯民族的社会百态,而其自身又承载着文化与艺术之美。

把博物馆“带”回家

文创产品是展览的重要延伸。文创产品展区也被视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

首批3000件“木质凤冠冰箱贴”一天半内就销售一空,短短4个月售出17.5万余件。再次推出的“AR金属凤冠冰箱贴”,开售当天2小时就售出2300件,上市2个月售出35.5万余件。截至11月27日,两款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当之无愧的“销冠”。

为求一“冠”,国博排起长队。

澎湃新闻从国博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博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满足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实现了由文化到经济的攀跃。截至11月27日,国博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106%。而文创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周边产业就业,国博文创直接解决社会就业人数超1000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表示,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文物和展览蕴含的丰富内涵,推动展创结合,进一步加工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观众能够把展览记忆和历史文化带回家。

护史、藏史、弘史

国博现有藏品143万余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体系系统完整、材质形态多样,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

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国博承担着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的重要使命。

为国护史,国博“三管齐下”。

2024年,国博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深入开展藏品整理研究,为各项业务提供坚实保障。组织馆内外专家同步开展馆藏定级工作,持续对馆藏大藏经、石刻文物、碑帖、铜佛造像、考古发掘品类文物等进行系统整理。审定各门类文物3.3万余件。目前已完成青铜器定级2149件、瓷器定级18642件(套)、杂项定级1099件、革命文物定级1861件(套);国博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力度,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得到了深度结合。目前国博已经拥有一支50余人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文物保护队伍;此外,为配合“数说犀尊”智慧展览,国博利用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探伤等多种现代无损分析手段,首次对犀尊的材质、纹饰特征、制作工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器表金银纹饰的形貌和布局进行了详细复原,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金银铜器的纹饰与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国藏史,国博全年征集。

2024年,国博积极开拓古代文物征集渠道,实施国史文物抢救工程、时代物证进国博、记忆中国等重大项目,逐步构建外国文物征藏体系,藏品征集工作总体取得较为显著成绩。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共征集国内各类实物资料1268件(套)。同时,积极开展外国文物征集工作,全年征集域外文物1074件(套)。

今年6月,曾任毛主席卫士的张景芳同志特地从沈阳来到北京,亲手将毛主席巨幅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捐赠给国博。怀着对毛主席的真挚感情,张景芳同志60年来一直将此幅作品珍藏在家中,如今为了使作品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毅然决定将其捐赠给作为国家最高收藏机构的国家博物馆。

为国弘史,国博成为大讲堂。

在2015年2月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教育”被列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今年,国博以一天接待400—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千余场次,服务学生3万余名。

采访活动当天,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张竞文告诉记者,这次来国博研学她最感兴趣的文物就是玉琮。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就是以此为原型,从那时起她就对玉琮和良渚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细细观察文物上的花纹和纹路,品味它们的价值所在和历史意义,就像是在和它们对话,我感觉到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张竞文说道。

THE END
1.陶琉馆跻身国内高热度博物馆行列博物馆国庆文旅市场旅游陶琉12月3日,记者从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以下简称陶琉馆)获悉,今年1至11月份,该馆累计接待服务观众262万余人次,其中团队2323个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客流增长51%,跻身当前国内热度最高的博物馆行列。 据悉,该馆大客流主要来自节假日的推动。春节、清明、“五一”、端午、国庆5个假期累计接待游客60万人次,占客流量的23%https://m.163.com/dy/article/JIL9BOVE05149LCJ.html
2.博物馆类建筑地下空间的热湿环境评价研究地铁、地下商场、地下超市、地下餐饮等地下建筑不断涌现,而地下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元化,那么地下空间的热湿环境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以位于南京的科举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在对其热舒适性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试相结合的基础上,以回归分析对统计结果与测试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对科举博物馆热舒适性进行评价。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DNWH2019S1006.html
3.可以先逛一下园林博物馆,园林博物馆里有热苏州博物馆 姑苏区 火车站地区 博物馆 7.6万 说点什么吧 我只是一只小兔子 2021年7月4日 可以啊 商户相关评价 查看全部 yiren_8223 8月1日 18:33 打分 苏州博物馆的预约可以提前一周,挺火爆的,很快就会抢空票源。讲解也是需要预约,这次因为没有预约,觉得进入后,人比较多,自己随便看看还真看不出个啥名https://m.dianping.com/review/936612634?source=pc_jump
4.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数据库 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章文件数据库 汉语方言学大词典 古籍语料库 汉字书写资源库 现代汉字属性库 说文解字 普通话测试语音大全 视听馆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 中国语言文字与文化 中华经典资源库 国家通用手语 中国诗词大会 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优秀作品 互动体验馆 党的语言文字事业百年光辉历程展 汉字https://szyb.smartedu.cn/
5.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6.3 面向增强现实博物馆的虚实融合显示与智能交互关 键技术及应用示范 6.4 虚拟数字人技术与融媒体结合研究与应用示范 6.5 新基建背景下的非遗传播及传承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6.6 陕西文化旅游符号基因库数字化开发利用与应用示范 6.7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
6.博物馆凭啥突然“热”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了解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你看,哪怕是在工作日,博物馆入口也大排长龙;在热门展览现场,人头攒动;颇具新意的文创产品俘获人心,更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近年来,“博物馆热”火遍全国。 http://www.cqrc.org.cn/web/article/1240978688324505600/web/content_1240978688324505600.html
7.中国一拖集团实习报告1、201x年3月7日,上午参观东方红农耕博物馆和安全教育,下午参观第二装配厂。 2、201x年3月8日,上午参观第四装配厂,下午参观福莱格车身有限公司。 3、201x年3月9日,上午参观第一装配厂和齿轮厂,下午参观中成机械公司。 4、201x年3月10日,上午参观铸造厂与热处理厂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22968hp.html
8.博物馆热,作为博物馆的文学馆作家故居活得更难了吗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从“可持续性”角度理解当下作为博物馆的文学馆承担的使命。“可持续性,意味着要对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未来负起责任。博物馆通常被认为是保存着过去,但在可持续性的视野里,博物馆应该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中间体。它不仅保存着过去时间中那些珍贵的记忆、重要的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13989.html
9.文旅热降临殷墟博物馆:“不要过分吹嘘哦”安阳的做法让人想起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尔滨”和“淄博”。弓撕机也有这样的感觉,2023年12月他去了安阳博物馆,看完之后也提了一些意见,想不到对方馆长立刻来加他微信,向他求教,“感到安阳现在想在文旅方面发力”。 弓撕机被请回殷墟博物馆之后,李晓阳也见了他一面,李晓阳对他的评价是“蛮专业,对商周时期https://new.qq.com/rain/a/20240329A0AUHG00
10.艾媒咨询2023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省免费开放的博物馆有349家,占比95.1%,2022年博物馆免费开放占比95.5%,较上一年提高0.4%。目前,广东省已把是否完成藏品认定和藏品建档工作、是否完善规章制度、是否坚持对老年人、学生、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免费开放、陈列展览质量是否提升、硬件设施是否安全等评价标准加入到两年一次的运行评估体系中,https://www.iimedia.cn/c400/98332.html
11.2023公务员遴选社会热点资料8月社会热点精选汇总探究“博物馆热”的重要原因,就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各大博物馆推出了不同主题、生动有趣的布展,丰富多彩、活力十足的活动,如手工制作、夜游、阅读、文化讲座、探秘等等。如此一来,博物馆俨然成为一个集游、观、赏、吃、喝、玩于一体的文化“嘉年华”,让博物馆更具“看头”,也更有“玩头”。 https://www.gongxuanwang.com/articleDetail/125133
12.四刷日本之东京周边游记(热海星野/横滨花火大会/哆啦A梦博物馆西安72小时:6家博物馆、2条美食街、1道城墙,我给自己过了个硬核生日(二星精华)微信公众号:与尓https://bbs.qyer.com/thread-3265874-1.html
13.王春法代表:为人民群众享受高水平精神文化产品提供更多选择“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共商国是,使命光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多建务实之言、多谋惠民之事。 从建议建立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文博人才培养机制,到建议鼓励支持博物馆发展在线业务;从建议进一步完善博物馆评价制度,到建议充分发挥博物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03/t20240311_2660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