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剧变和污染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蛙类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稻田蛙鸣已逐渐被车水马龙的喧嚣所取代。根据国际拯救蛙类组织提供的数据,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两栖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在过去的50年里,致命的糜烂性真菌疾病已经导致500多种两栖动物数量急剧下降、90多个物种灭绝。以壶菌为首,它们侵蚀两栖动物的皮肤,并大面积感染其他物种,造成更多的死亡。
每年四月最后一个周六是“拯救青蛙日”(SaveTheFrogsDay)。希望通过“拯救青蛙日”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聚集全国的大学生志愿者一起了解和学习蛙类等两栖动物的科普知识、生态习性和保育信息,增加公众对蛙类动物和生存困境的认识,鼓励大学生采取行动保护蛙类等两栖动物。
爱蛙护蛙,一起行动
活动主办方
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
活动承(协)办方
全国高校的学生组织,如学生社团、学生会、
青年志愿者团体等
活动地点
全国高校校园内
活动参与对象
全国高校全体师生
1.蛙类科普海报打印
请在淘宝和校园打印店询价后,选择性价比高的地方打印蛙类科普海报。海报共13张,请提前确认是否能开发票,并索要电子发票,有发票方可报销费用。
另外,建议同学们自制宣传展板。展板主题可为“爱蛙护蛙,我要行动”留白,参观海报的同学一起讨论还可以在生活中采取哪些行动保护蛙类等两栖动物。
2.蛙类有奖知识问答:猜蛙类动物的名字和神奇的生存技能
可提前准备一些蛙类的图片和知识信息,邀请同学们查找蛙类的学名和它们的生存技能,请大家猜一猜或鼓励大家在线查找。
参考资料网站:
1)蛙类图片及科普趣闻:“蛙的求生秘籍”
t20190329_476171.html
2)中国两栖类:
3.蛙和我们的文化
可组织游戏环节,请同学们回忆和查找中国古代诗歌、古代出土的文物中哪些是与蛙有关的,增强同学们对蛙类的文化联结。
4.青蛙手工制作
利用环保材料,组织同学们做青蛙模型。可使用废旧的纸板、羊毛和颜料等,鼓励大家自行手工制作,并配上蛙类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增加大家对蛙类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制作纸盘蛙的图片:
1.记录蛙的叫声
欢迎大家在校园内或周围的公园、乡间田野记录蛙类的叫声,感受和认识蛙的不同叫声和作用。
参考学习视频:
”10种不同青蛙叫声,哪种是你童年记忆深处的叫声?”(B站)
参考学习网站:
中国科普博览,读读蛙类五线谱
2.蛙类动物观赏活动
观赏过程中注意事项:
1)不捕捉动物,避免对动物们的生活产生干扰,不惊扰动物,不用强光直射动物等;
2)搜寻动物时,请把移动的石块和木头放回原处;
3)用电筒观察小洞和隙缝时,小心可能藏匿在内的蛇;
4)为彼此的健康,请勿直接接触两栖动物;
5)请勿破坏植物、污染水源、随意丢弃垃圾;
6)请勿滋扰野生动物或破坏它们的栖息地。
此外,还可以组织同学清理蛙类动物生活环境中的垃圾,净化水域环境等,用实际行动增加大家对蛙类动物保护的参与感,提高同学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3.观看学习蛙类科普的纪录片
组织同学们观看蛙类科普的纪录片,增加同学们对蛙类的科学认识。推荐CCTV10《自然传奇》的《神奇的蛙》。
视频网址链接:
qRqySezCJaxK2h190118.shtml
观看学习蛙类科普的纪录片
4.参观博物馆、动物园中的两爬馆
条件允许的学校,可组织同学到博物馆和动物园参观了解蛙类等两栖动物,增加对蛙类动物的科普认识,了解两栖动物的圈养环境如何,结合折页学习动物福利的五大领域来判断圈养环境是否适宜它们生活等。
参观博物馆、动物园中的两爬馆
除了“拯救青蛙日”主题活动,我们还有其它两种活动供大家选择。所有活动均有对应的策划和线上报名渠道,原则上每个社团本学期只报名一个活动。
1.“拯救青蛙日”主题活动,邀请同学们了解和学习蛙类等两栖动物的科普知识,鼓励大学生采取行动保护蛙类等两栖动物。
2.动物福利公益海报展,四大主题:
1)#为它代言拒绝表演#中越公益海报展览
2)#我行我素农场动物福利#公益海报展览
3)野生动物情感和感知海报展览
3.家燕和燕巢调研活动,实地观察燕巢,了解人燕关系。
注意事项
2.各负责人员注意排查安全隐患,确保与会人员安全;
3.活动结束后,所有工作人员留下点名并安排部分人员打扫卫生,保持现场清洁;
4.各负责人员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维持活动气氛,使活动有序、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