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展讯丨2023年1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

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悄然已至,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文博”继续推介1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以便于广大观众及时、准确了解博物馆展览情况。

在此新年之际,“北京文博”祝广大观众和所有文博工作者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请根据当前博物馆、艺术馆开放要求,参观前查询预约情况,自觉维护参观秩序)

北京市文物局

2023年1月1日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千古丹青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无界之境”三大版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在三大版块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展览简介:以文物保护工作为主题,坚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策展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博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不同时期文物保护的特点与成就。引导观众通过展览认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的流程,了解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

展览地点: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东平房临时展厅

展览简介:钱学森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人民科学家,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选择意味承担,意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毕生科技报国的理想与实践使钱学森成为了他所追求的一名“有作为的科学家”。

展览以“人生选择”为线索探索钱学森一生的成长故事,划分为“报国初心”“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归国筑梦”“两个身份一个信仰”四部分,意在从钱学森自少年到晚年的四个人生阶段中捕捉他不同时期经历的一些认识、选择、成长,探索钱学森对“科学家”和“共产党员”这两重身份的理解与构建历程,试图走近他、怀念他,探寻他的初心与信仰如何形成、实践与实现。

版化万象——木版年画展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简介:年是中国人一种伟大的创造,年画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新年的喜庆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未知生活的美好憧憬。

木版年画,是雕版印刷术与绘画、民俗及其他艺术有机结合的民间艺术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年画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姿多彩,在民间生活中,是民俗的方式与载体,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着鲜明与深切的民族心理,承载着密集的民间美术信息,是当代中国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大观园里一支独具特色的花朵。

让我们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新年里,从这些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画面完整的文化遗产中感受传统民俗民风,追忆乡土情怀。

三农这十年——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

展览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列入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之一。展览包括开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三农发展”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六部分,突出历史性、标志性、突破性成就,展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农业农村取得的非凡成就。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共展出578张图片、110个图表、383件展品,包括京西稻、植保机器人实物和白羽肉鸡、华西牛、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等模型,并通过多媒体与观众互动。

“畅游珊瑚礁的世界”专题展览

展览地点: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览简介:珊瑚礁是石灰岩结构的礁石,由珊瑚虫的骨骼经钙化作用与沉积作用形成。全世界的珊瑚礁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不到海洋总面积的0.1%,却为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园,在海洋生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影响,全球过去10年来约有14%珊瑚礁消失。

本次展览将呈现珊瑚标本、珊瑚礁图片及视频,向参观者介绍有关珊瑚的生物学知识,解读珊瑚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价值,揭示珊瑚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我国在保护珊瑚礁方面做出的努力。

【光影镌刻复兴征程艺术弘扬时代精神】2022·首届中国老年摄影展——魅力中国

展览地点: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是全国各地广大摄影人应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了中华大地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了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些摄影作品,是广大摄影人用镜头书写魅力中国的锦绣华章,用影像致敬伟大时代的壮美画卷。每一张图片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鲜活生动地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展览地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谌北新风景艺术展

展览简介:20世纪晚期中国社会环境的深刻转变为诸多艺术样式的探索打开了大门,谌北新的艺术个性正是在这个阶段得以充分展开。保持新鲜、明朗的感觉,是谌北新风景画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画既呈现自然气象,也传达人文理想,它萌生于画家的眼神和胸襟,扩充于画家明朗的色彩与自由的笔意中。从绘画方式和风格追求看,色彩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信息。他以高度的概括和夸张处理色彩关系,敢于运用极轻、极重、极饱满的颜色,纯净的白色块面和跃动的深重笔触常常是画面的领唱者。谌北新对大自然形貌、色彩、阳光、阴影的玩味,对自然情趣的营造,无一不与他自身的气质以及他对人生价值的领悟相连接。他在作品中显现的自然的光华,正是他宁静内心的返照。

向美而行——祝大年、吴冠中馆藏精品展

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

翰墨笙歌,笔底风雷——阳翰笙诞辰120周年展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阳翰笙是我国早期革命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电影艺术家。作为一位革命文艺的开拓者,阳翰笙直接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军南征和会昌战役。革命风雨的洗礼坚定了阳翰笙的人生信仰,在进入文艺阵地后他始终坚守着革命初心,不仅躬行于革命文艺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更在文艺统战工作中鞠躬尽瘁,尽心竭力。其时代关怀之深切,革命信仰之坚笃,斗争精神之顽强,统战艺术之高妙,为早期革命文艺事业夯实了成长地基。

同鲁迅先生一样,阳翰笙以笔为枪,把文艺创作当成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他说过:“革命的需要就是我的事业”。他是在文学作品中第一个反映南昌起义、第一个表现士兵、第一个描写正在进行的工人和农民武装斗争的作家。

今年是阳翰笙诞辰12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聚焦阳翰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和话剧创作,展出《天国春秋》《草莽英雄》手稿、早期著作版本以及李可染赠阳翰笙画作等珍贵藏品,力求呈现阳翰老在革命与艺术并驾齐驱中的先驱姿态及思想智慧,为当代新人传递人生热情,点亮理想之光。

“首善家风——2022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简介:2022年家风展以“首善家风”为核心,围绕传承首都家风,涵养文明新风的主题,全面展示北京地区近年来家风文化研究和家庭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近百组家庭家风故事。集中展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首都家庭抒写的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动人故事和文明新风。

“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

展览简介:2022年12月30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携手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首都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策划举办的《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世纪大厅展出。展览汇聚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等多家收藏机构220余件文物,其中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占到56%。整个展览穿越历史,讲述因丝绸之路所呈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通过大量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还原历史上的和田,回望汉唐盛世,重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包括和田人民在内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事实。

“大国匠心——用匠心雕琢时代光彩”

展览简介:成就是看得见的力量,而追求卓越的过程,往往成为习焉不察的点缀。“匠人”易成、“匠才”可学,唯“匠心”需经一番寒彻骨,历一程“无人问”的心性砥砺,方见芳华吐蕊,时光不负。工匠精神,正扎根在此,蔚为大观。展览“大国匠心”,不止于人物成长历程的描摹,不局限于个人成绩的呈现,寄望于我们在每一次立足、每一分敬意里,得窥工匠精神风貌,心向往之,起而行之。

龙行戈壁——内蒙古白垩纪恐龙展

展览地点:北京自然博物馆

展览简介:“龙行戈壁”展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为期6个月,聚焦20世纪80年代发现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白垩纪代表性恐龙化石,生动讲解了白垩纪中国北方恐龙群的演化历程和物种多样性。从20世纪开始,蒙古高原就已经成为了白垩纪古脊椎动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这里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十分发育,产丰富而重要的初龙类恐龙化石。你知道吗?今日苍凉壮美的茫茫戈壁,在1亿多年前的史前时代,曾是众多恐龙繁衍生息的美丽家园。如今,科学家在内蒙古戈壁盆地和二连盆地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爬行动物化石,包括大量恐龙骨骼、蛋与胚胎、皮肤印痕和足迹等,填补了古脊椎动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空白,也为我们再现了精彩的史前生命世界。本次展出了多件恐龙骨架模型,如: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盗蛋龙类恐龙——二连巨盗龙;来自巴音戈壁组的完美巴彦淖尔龙,为我们了解禽龙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有原地埋藏状态保存的且完整程度超过90%的董氏中国似鸟龙,以及体内保存了多枚胃石的戈壁鹦鹉嘴龙……更多精美化石和传奇故事等待您前来一探究竟!本展览为收费展览,票价为20元/人。

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通过两百余件展品从“构图端庄等级分明”“纹饰唯美祈福纳祥”“画栋流丹工艺精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四个板块,综合展示宋、元、明、清建筑彩画的构图、纹饰、色彩、演变、技艺等,从而普及中国传统建筑彩画艺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物上山水展

展览简介: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协办,以100余件(套)山水主题的文物和当代艺术品展开叙事,通过“山水·源”“山水·观”“水·融”“山水·承”四部分,展现中国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融合与传承。展览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解读中国博大精深的山水文化以及对今天生态文明的影响。

极境——走进青藏高原展

展览简介: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通过49件展品,从“认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科考”“青藏高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部分系统展示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生态环境、科学考察、保护发展。

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海淀区万寿寺内。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晚清时期,万寿寺遭遇外国侵略者洗劫,清王朝覆灭后寺院房舍曾被当作战俘营、学校、疗养院、收容所等。1957年万寿寺的最后一任住持将寺院交付政府部门管理,正式结束了其作为宗教场所的历史,1987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舍。2017年至2022年,万寿寺开启新一轮的修缮工程,对中路、西路建筑进行修缮,在东路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摸清了东路遗址的保存状况、布局、规模和形制等基本情况。博物馆本次重开之后,万寿寺历史沿革展特别展出了近期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祭孝惠章皇后疏文”等。

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

展览简介:本展分为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共陈列64件展品。明清时期,汉传佛教造像趋于程式化,虽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的感受,却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流于浅显与媚俗。藏传佛教造像则发展繁荣,艺术家们在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形式基础上,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审美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藏民族特色的艺术模式。

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

展览简介:展览共陈列约50件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家具,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等,介绍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演变及造型艺术特点。明式家具以古朴大方取胜,注重卯榫结构的精密巧妙;清式家具在制作工艺上以富丽华贵见长,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民国时期的家具受西方影响,体现出中西合璧、探索求变的时代特征。

吉物咏寿——馆藏吉寿文物专题展

门票:20元,需要预约(未成年人、残疾人证,军人证,老年证、北京市劳模免票)

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

展览简介:清朝皇室注重汉文化研习,得益于优渥的文化环境熏陶,加之饱览宫廷内府的书画珍藏,因而涌现出众多书画家。本展通过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清晰反映清皇室书画艺术及其传承面貌,亮点展品包括雍正行书《白毫光》,果郡王允褆行书《克绍家声》,以及首次公开展出的乾隆御笔《岁朝图》。

海上客次——徐悲鸿收藏海派绘画展

展览地点:徐悲鸿纪念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是徐悲鸿纪念馆“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收藏系列展的第三展,展览首次梳理汇总了徐悲鸿收藏中的海派作品,共将展出40余件海派大家的绘画佳作:既有海派先驱吴友如主笔的《点石斋画报》,又有“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伯年的人物画作品,以及海派巨擘吴昌硕的花卉精品,再到汪亚尘、张善孖等海派后期画家的作品。在徐悲鸿的收藏中我们可以窥见海派绘画的发展脉络,足见得其艺术收藏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大师徐悲鸿与这些海派名家们又有着相似相承之处,他们同曾客居海上,同为突破创新之人,他们都尽一己之力,借西破旧,借古开今,一同推动着中国绘画的变革。

文化使者——阿尼哥画传展

展览地点:白塔寺

展览简介:展览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阿尼哥一生致力于中尼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开创了“西天梵相”艺术流派,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白塔,融合了中尼佛塔建筑艺术,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对后世影响深远。展览通过“降生佛国”“中尼使者”“世代友好”三个单元展示了阿尼哥的历史功绩和中尼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匠心佛韵——中尼造像和唐卡艺术展

展览简介:展览精心挑选了首都博物馆馆藏元明清藏传佛教造像10尊和清代北京风格唐卡精品8幅,辅以尼泊尔当代造像10尊和唐卡绘画8幅,用以展示中尼两国匠作技艺在藏传佛教艺术领域中的碰撞与交融,为观众呈现一场丰富精彩的艺术盛宴。

“藏韵华彩”唐卡单元展出了馆藏的8幅清代北京风格彩绘唐卡,并辅以8幅尼泊尔当今彩绘唐卡佳作,品古赏今,感受来自喜马拉雅南北两麓的艺术之风。

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中尼文化交流展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山——喜马拉雅山国明珠”“岭——横亘千载绵延不绝”“峰——紧密携手再攀高峰”三个单元,通过图文辅以部分实物展品的方式,分别展示尼泊尔人文风情、中尼两国1600年的人文交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尼两国交往的新篇章。为纪念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展览还特设尼泊尔国家概况及世界遗产两个专区,向观众详细介绍尼泊尔的人文风情及文化遗产资源。

“只此东方色”8k数字沉浸展

展览地点: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数字展览主题为《只此东方色》,策划以中国传统五行色“赤、黄、青、白、黑”为主题,通过颜色解读中国工艺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中国工艺品独有的艺术魅力,以颜色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通过沉浸式数字互动体验的方式,以五个不同的场景带入解读工艺美术品的文化与精湛技艺。

展览形式:超高清数字影像+多媒体手段+沉浸式游戏互动体验+艺术精品+艺术文化传播。

购票信息:大麦、猫眼、摩天轮线上购票。原价68元/人,早鸟票:38元/人;NFT票原价98元/人,早鸟NFT票68元/人;NPC票原价108元/人,早鸟NPC票78元/人;NPCNFT票原价138元/人,早鸟NPCNFT票108元/人。

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

展览地点:团城演武厅

展览简介:“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是健锐营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健锐营部分珍贵史料的首次公开亮相。展览分为健锐劲旅、诘戎扬烈、太平安乐、壮肄声威、策功绩武等五个单元,全面介绍健锐营历史沿革,重现经典战役场景,复刻优秀将领戎马一生,深度阐示健锐营在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健锐营在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览开放东西值房及南北城楼作为新的展示区域,对七处建筑空间进行不同功能划分;采用原状陈列与现代化展陈方式相结合的思路,中轴主体建筑演武厅根据史料记载复原乾隆时期的家具陈列,彰显皇家演武场的历史风貌;打破用图文视觉形象来传递知识信息的单一模式,增添健锐营日常训练、虚拟穿衣、特色饮食翻板、三山五园文化交互体验等多项趣味互动项目,以更灵活的形式讲述文化故事,打造崭新的沉浸式参观体验。

追忆百年红色记忆——大觉寺及周边红色史迹展

展览地点:大觉寺

展览简介:西山深处峥嵘岁月稠,革命年代,大觉寺及周边一带曾是平西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最前沿,这里曾有中华儿女英雄与日本侵略军无数次的交锋,与国民党反动派多少次的较量。交锋和较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史迹。这些红色史迹不仅是北京地区革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和物质载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壮丽篇章。展览从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大觉寺及周边一带文物中选取了十余处红色史迹,对这些史迹进行解读、展示,重温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解读党虽经百年但依然风华正茂、生生不息的密码。用红色史迹,将红色传统发扬,让红色基因传承,让革命血脉赓续!

“乾隆皇帝与大觉寺”

展览简介:《乾隆皇帝与大觉寺》展览分为四部分,包括乾隆皇帝初游大觉寺、大觉寺藏乾隆皇帝御制匾额、乾隆皇帝御制诗、乾隆十二年修缮大觉寺,集中诠释了乾隆皇帝造访大觉寺的缘由和经过,介绍了大觉寺在清代的重要发展历程。从乾隆皇帝留在大觉寺的“无去来处”“动静等观”“憩云轩”匾额以及十数通御制诗石刻中,还原这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让观众了解大觉寺的历史。

春节民俗文化展

展览简介: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觉寺山门内临时展区举办《春节民俗文化展览》,展览以文字结合图片的形式介绍春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传说、民俗活动等内容。使观众在参观了解大觉寺历史和文化的同时,一同领略春节的民俗文化。

御苑双璧·绝世传享——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关联展

展览地点:圆明园博物馆正觉寺

展览简介: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是清代最重要的两座皇家御苑,风格和定位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同之处,在清帝园居理政、休憩娱乐、祭祀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不仅同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丰碑,互相之间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次展览分为“政治空间”“娱乐空间”“园林景观”“宗教建筑”四个篇章,通过图文展板、实体模型、数字多媒体、中国画等形式,主要展出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古建筑、园林、数字化、复原研究、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呈现“万园之园”与“塞外明珠”的盛世辉煌。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将蕴藏在这两座皇家园林之中同源景观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成就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我与车的故事微展

展览地点:北京汽车博物馆

展览简介:结合传统节日策划“我与车的故事微展览”,将“藏品展示+电子看展+氛围营造”相结合,通过展览向观众人、车、社会的故事。

城市以它自己的方式,用一条街、一群人,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顽强地保留着它的历史印记。其中,汽车的发展和交通出行方式的变迁是城市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展览呈现了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交通方式变迁,每段历史、每个故事、每种交通方式的变迁都在生动地描绘着北京城中的人与物,讲述北京的故事。

市井百工昔日繁华——京城老行当展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

购票信息:免费

举办单位: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

展览简介:旧时的市井百工难以忘怀,昔日的京城生活繁华多姿,冰糖葫芦、吹糖人、卖小金鱼儿的叫卖声,依然清脆悦耳、洪亮悠扬,似乎仍回荡在街巷耳旁,仿佛把人们又带回到那个消失已久的年代。

今天,我们能够继续生活在老北京这个地界儿上,打儿时起就听着长辈讲过去的生活,就不应该忘记那些传统的,也曾迸发出光辉的京城老行当,它们关系到祖辈的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主办、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协办的“市井百工昔日繁华——京城老行当展”旨在通过老物件、老照片和音频资料,再现京城的市井百工和昔日繁华,唤起人们对消逝时光的美好记忆,让后代了解曾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行业,延续这座城市的根脉。

忆时光展征程

展览地点:北京市顺义区博物馆

忆时光,从不同视角回眸44年的沧桑巨变,回忆的不仅是曾经的历史,更是几代人内心深处对顺义城市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体现出国家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展征程,通过这次主题展览活动,了解顺义未来发展动向,全景勾勒顺义发展的生动画卷,共同描绘顺义未来的美好蓝图。

唤醒沉睡的藏品——古陶文明博物馆藏西亚南亚文物展

展览地点:古陶文明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首次展出印度河流域文明彩陶、人偶,北方黑陶文化陶器,古波斯及萨珊王朝印章等。10多年前,它们有幸陆续成为已故收藏家路东之先生的藏品,惜乎一直处于休眠中。为纪念路东之先生创建古陶文明博物馆25周年,古陶文明博物馆携手有关专家,首次在这批藏品中遴选部分精品与观众见面,相信观众和其收藏者当初的心情一样,对这些来自异邦他乡的文明成果怀有同样的兴趣和期待,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路东之先生与众不同的眼界和情怀。

吴茜新水墨画展览

展览日期: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

门票:50元,需要预约(残疾人证,军人证,老年证免票)

通过何杨吴茜现代绘画馆参观服务小程序预约参加。

展览简介:吴茜是北京画院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推出了吴茜的新水墨系列作品展。传统中国绘画是以水墨为主,分为“彩墨绘画”和“水墨绘画”两种形式。为了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和普罗大众欣赏到吴茜水墨画作品,我们在一展厅和二展厅展览大小作品30余幅,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THE END
1.文化中国行承载厚重历史展现璀璨文明国博的观众留言簿给出了答案。一名观众在参观后写道:“一国之博物馆,让一代又一代国人了解历史。”几名年轻观众在看过“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不约而同地先后写下“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我非常爱中国”。 “‘文博热’下,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对在博物馆里了解中华文明、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知识的需求,是https://www.ccmapp.cn/news/detail?id=675fdce72d25985fe164489f&categoryname=%E7%83%AD%E7%82%B9%E6%8E%A8%E8%8D%90
2.国博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成功获评。 实验室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打造“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展厅集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6_270723.shtml
3.中国历史探秘深挖中华文明的宝藏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想要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不再是负担重重的事情。随着科技的进步,一款名为“中国历史app”的应用程序诞生了,它不仅简化了我们对中国历史的学习,更让这段丰富而复杂的时光变得触手可及。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这款app来深入了解我们的文化根基呢? https://www.eiopr.cn/shen-hua-gu-shi/514038.html
4.@许昌人线上就能逛展览!“云服务”日渐流行的今天,宅家云游,逛展赏景两不误。为了方便市民亲近文化、感受历史之美,“我的许昌”客户端新上线了720°VR全景功能,把许昌博物馆正在布展的“生命律动——古代动物造型艺术展”搬到了线上,让用户能够在客户端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地了解人类驯化、饲养及长期观察动物的全过程。 https://wgl.xuchang.gov.cn/zcfg/004006/20241217/30c80e0c-ef44-43ef-9efe-a7749e2a202a.html
5.国内十大博物馆’云旅游‘,云游故宫平视兵马俑近观敦煌壁画Dealmoon.com 最新景点/活动折扣信息 国内十大博物馆’云旅游‘,云游故宫、平视兵马俑、近观敦煌壁画 免费看 线上全景参观展览https://www.dealmoon.com/cn/free-online-visits-famous-museums-in-china/1813362.html
6.五千年星汉灿烂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笔记当然,这条笔记诞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参观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小时候它翻修了很多年,只在很久以前得见它一面,如今能以它作为博物馆笔记系列的开端,真的让人感到十分荣幸。 先叠个甲,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博物馆观众,绝非历史或考古专业的从业者,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513746
7.云参观故宫博物院手抄报历史博物馆手抄报数字故宫博物院手抄报 历史博物馆手抄报 北京故宫手抄报怎么画 我的家乡手抄报 北京故宫博物院手抄报简笔画及资料 同学们绘制手抄报化身小小讲解员为文物发声让文物说话 国际博物馆日参观旅游小报手抄报简单边框模板-psd故宫博物馆psd 参观中国古动物博物馆手抄报历史博物馆手抄报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1399023.html
8.5·18国际博物馆日云南省博物馆文博“大餐”等你来!法门寺、何家村、丁卯桥……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凤翔区博物馆、麟游县博物馆、江苏镇江博物馆的100余件(套)精美展品联袂展出。 不负丹青——刘傅辉捐赠艺术作品文献展 展览地点:一楼临展厅 免费参观 他对云南的爱在画作与文字间流淌,临终前又将全部画作及资料捐献给云南省博物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5/16/032588979.shtml
9.世界四大博物馆相约"云"端穿越时空遇见"疫"后未来——中国青年网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馆内的陈列室共有248个,常年展出的几万件展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科技加持 用新手段结识“老物件” 长期闭馆以及由此带来的参观人数和收入的急剧下降对整个博物馆行业都产生了影响。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之下,多个博物馆推出“云展览”,以特殊的方式,使观众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105/t20210518_12950303.htm
10.历史中国鼎铸文明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二)中国考古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大型历史考古类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品以考古发掘出土品为主,并包括珍贵古籍、档案文献等。 专题二:宅兹中国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形成、发展并走向鼎盛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民族风格、价值取向和文化格局的形成时期。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https://www.meipian.cn/5584g439
11.参观感想作文700字游中国湿地博物馆(精选5篇)篇5: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感想 通过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我受益颇深,感触良多。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和历史文学史料,走进馆内,就像坐上了时光穿梭机回到了那个年代,时代的场景历历在目。我认真端详着实物,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我仔细阅读着文学史料,里面记录着历史的点点滴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vdce5c1.html
12.近代史研究所组织退休同志赴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考察张海鹏先生作为研究所的资深前辈表示,在新中国航空工业诞生73周年纪念日,在我们国家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走向航空强国的今天,有机会来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感到非常高兴。在发言中,他简要介绍了自己担纲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修订版的成书经过、特色及社会反响。 http://jds.cass.cn/newzxdt/202404/t20240422_5747362.shtml
13.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作文(精选18篇)听说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了解中国历史的好去处,于是,我们就来到了著名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参观。 走进历史博物馆的大门,导游阿姨就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起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0000㎡,建筑面积约为50000㎡。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陕西历https://www.oh100.com/w/257355.html
14.“感受千年温度触摸历史印记”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经历数千年历史演变,融入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聪明才智,定格为华夏民族的标志传承至今。为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增添节日喜庆氛围,本馆联合南阳唐王府博物馆等百余家博物馆,通过云展览向观众介绍中华龙文化,本次展览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用精美的文物和蕴含深意的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文化故事。http://www.hbbwg.net/index.php?c=show&id=2393
15.参观历史博物馆自我评价.docx参观历史博物馆自我评价.docx 5页VIP内容提供方:chinaxue 大小:52.16 KB 字数:约4.63千字 发布时间:2021-10-05发布于重庆 浏览人气:45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参观历史博物馆自我评价.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https://m.book118.com/html/2021/1004/6030224052004020.shtm
16.“云游”博物馆增强教育体验像帕尔马赫博物馆这样的体验式博物馆,着眼于从参观者的具身感知入手,使其获得一种鲜活的、类似于“生活体验过的经验”,这一点遵循了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及学习特点;而以讲故事的方式,辅以高科技打造的逼真场景,则充分体现了线下博物馆教育无法被线上活动替代的“情境性”,这使得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再仅仅是“纸http://www.jyb.cn/rmtzgjyb/202005/t20200522_328932.html
17.历史博物馆观后感15篇(合集)很难想象一个乱贴小广告或随意扔垃圾的人会是一个对首都,对国家充满感情的人。因此,倡议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参观,倡议我们同事带家人和孩子前去参观,倡议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到首都博物馆进行参观和学习。 历史博物馆观后感4 今天,我妈妈带我去参观了中国扇子博物馆、中国雨伞博物馆和生活工艺品展览馆。在https://www.cnfla.com/guanhougan/4642175.html
18.河南博物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 每天9: 00--17: 00 16:00停止入馆,17:00闭馆。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全年实行周一闭馆。 预约订票 实名制预约免费参观 参观须知 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 交通路线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8号 活动预告 最新活动预告 展 见证中华文明的发展轨迹 https://www.chnmus.net/
19.历史博物馆观后感(通用40篇)今天,晴空万里,天气宜人,学校组织我们去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 走近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福建历史博物馆”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进入博物馆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大型塑像,里面记载着解放军同敌人英勇作战的场面。绕过塑像,我们走进大厅,大厅里放满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有红军使用过的刀枪,有红小孩使用过的红鹰枪,有https://www.jy135.com/guanhougan/89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