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美丽的六朝古都,饱经沧桑和风雨,南京博物馆就是最好的见证。一进博物馆大门,一阵掺杂着独特的书香、浓厚的文化色彩的淡淡清香迎面而来,不一会,我们来到了个性独特的古色古香的博物馆大厅,别看大厅外部华贵繁荣,可大厅内却轻快明朗,只见大厅的地板用粉白的线条有力地划分成多条线路,一个个展示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条线路前端,整个大厅使人心旷神怡。博物馆种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瓷器展览馆、民间艺术馆合金陵云锦馆。
一进入瓷器展览馆,我便看见远处一面墙有些奇特,便走上前去参观,正在这时,导游领着同学们来到这儿,说:“这儿便是著名的青瓷壁。”真的,我惊奇地发现,在这奇特的墙中,陈列着许多青瓷瓶的碎片,墙根处是明朝的瓷器,呈土黄、浅灰色,而且没有清晰的纹理,而越到上层颜色就越鲜明,越精致,在墙腰处,我已经看到了瓷器不再单调,乳白色的瓶身上勾勒出许多青色的花纹,它们身上的线条有宽有窄,流畅丰满,这些花草鱼鸟的图案在明清时代人的手中竟达到了如此的境界,再往上一点,那些纹理都换成了彩色,花草也更加娇嫩柔美,如同已闻到它们那淡淡的清香。等到了与天花板的交接处,画中出现了贤惠的女人,勤劳的男人,调皮的孩童,或者还有一家三口,他们多么幸福哇!看了这面墙后,我产生了无限的遐想:这不就是历史上古代人民社会文明前进的长河吗?
不一会儿,来到二楼的民间艺术馆,这是喻湘莲、王南仙两位大师捐赠给南博的“手捏戏文,泥土神韵”惠山泥人特展。一进门,各式各样的泥人立刻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他们都是根据戏曲的角色定制,有西游记师徒四人、杨家将、娘子军、白毛女等,这些人物仿佛在向新世纪招手呢。最令我难忘的还是“八仙过海”了,只见一个硕大的葫芦上,坐着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位仙人,神态各异,惟妙惟肖。
到了云锦馆二楼,只见那儿陈列着许多用云锦编织的画,有花鸟鱼虫,有自然风光,但都价格昂贵,只好望而兴叹。
参观完了博物馆,我深深地感觉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还有许多领域等着我们去学习和探索。
南京博物馆游记(2)
南京博物馆游记(3)
走进博物馆,我一眼就看到大厅上面悬挂着六幅条幅,上面写着“东吴”、“东晋”、“宋”、“齐”、“梁”“陈”,这是什么意思呢?听过老师介绍后,我终于知道这就是在南京建都的六个朝代了。
六朝博物馆的文物真丰富啊!有纹饰多样的瓦当,有刻满图案的建宫砖,有六朝人穿的木屐,还有神态各异的人物陶俑……
我们来到一排展柜前,看到里面陈列着许多瓷罐,它们壶面圆润,颜色各异;大小不一,有高有矮,但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那就是每个壶的壶身会有一个或者两个鸡头,鸡头的造型栩栩如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鸡首壶啦。我俯下身子,仔细观看。好奇怪呀?为什么有的壶嘴是开口的,有的壶嘴是封起来的呢?壶是用来装水或者装酒的,没有开口的壶怎么倒水、倒酒呢?
带着这个问题,回家后我上网仔细查阅了资料,终于找到了答案。最早出现的鸡首壶,只是作为装饰品或者随葬品出现的,壶身上的鸡头是实心的,是粘附在壶身上的。因为“鸡”和“吉利”的“吉”同音,古人制作鸡首壶是希望能带来吉祥如意。到了六朝东晋时,鸡头由装饰性的实心变为实用性张口、鸡首壶也就成了一件实用美观的用品,盛极一时。
这个发现让我感到古人真的很智慧,他们的发明创造,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