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展|展柜中的“中国故事”: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厅主题式陈列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CAFAArtMuseum

大英博物馆创建于1753年,收藏量超过800万件,是目前世界上体量最大、观众量最大的艺术类博物馆之一。根据数据统计,2017年有622万观众走进大英博物馆,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中国观众。巨大的观众量对大英博物馆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挑战,而传统的展陈方式也很难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真正理解馆藏。因此,通过改建展厅的方式来整理展线、更新展品诠释方式,成为大英博物馆近年来的工作重心。

2017年12月14日,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经过18个月的修整重新对外开放。纵深达115米的33号展厅原名“何鸿卿东方文物馆”(TheJosephE.HotungGalleryofOrientalAntiquities),是大英博物馆最长的展厅。重新开放的33号展厅更名为“何鸿卿爵士中国和南亚馆”(TheSirJosephHotungGalleryofChinaandSouthAsia),在原先专题与通史结合的展陈基础上,以“主题式陈列”(thematicdisplay)的全新方式,从地缘和文化的角度来诠释展品。作为大英博物馆最重要的展厅之一,面目一新的中国馆代表了馆方对观众群体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未来展陈方向的努力探索。

一、33号展厅:展示东方艺术的先行者

大英博物馆的中国艺术收藏可以追溯至19世纪中叶。通过捐赠、遗赠、收购等方式,其馆藏不断得到扩充,目前已达到2.3万余件,在中国以外的收藏机构里排名第一。早在20世纪初,大英博物馆就在北侧翼楼的爱德华七世馆(KingEdwardVIIGalleries)开设展示中国艺术品的专室,即后来著名的33号展厅。从1977年的展厅旧照可以看到,大量的展品按照年代和材质密集地堆放在一起,没有展品说明也没有板块划分,观众更像是走进一间文物库房,而不像是参观博物馆。这也是大多数早期的西方博物馆惯用的展陈方式。

1992年,在何鸿卿爵士的资助下,33号展厅进行了全面整修,更名为“何鸿卿东方文物馆”。整个展线以展厅内的柱子与展柜为界进行板块划分,在中国古代通史的框架下按照一个个专题对2000余件展品进行诠释。由于20世纪初所打造的展柜也已成为博物馆历史的一部分,因此这些展柜被继续使用。展品依旧从上至下密集摆放,虽然添加了展板,但数量和篇幅十分有限。透过透明的展柜玻璃,整个展厅一览无余,显得贫乏而单调。对于缺乏背景知识的观众而言,这样的展陈信息量十分有限,无法突出重点展品,也没有清晰的叙事脉络,纵然有很好的馆藏,但观展体验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进入21世纪,大英博物馆的观众量不断攀升,其中亚洲观众尤其是中国观众的激增最为明显,观众群体的变化对展陈提出考验。大英博物馆的观众来自世界各地,而33号展厅的观众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非中国观众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来理解中国古代艺术,中国观众则不得不在全英语的隔阂中欣赏本国展品。而在全球化视野之下,原本按地域划分的研究体系已不再适应今日的眼光,中国古代文明与世界的联系正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展示世界文明的收藏机构,大英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各个古代文明之间的关联,力求通过展厅改建、展品诠释、临展等方式,以收藏的广泛性、多元化作为优势,打开观众的思路。33号展厅作为大英博物馆展厅改建项目的第一个工程,受到了极大的瞩目。

二、中国故事:观众需求下展厅、展品与诠释的多重改变

为期18个月的改建让33号展厅的面貌焕然一新,既对硬件进行全面升级,也彻底改变了原先的展陈方式,从观众需求出发,以突出重点、兼顾细节的“主题式陈列”来展示收藏,讲述“中国故事”。具体效果可以从展厅与展线、展品与展陈、说明与诠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展厅与展线

新展厅最为直观的改变是视觉效果。走进33号展厅,端庄的红色代表中国,鲜明的孔雀蓝代表南亚,以圆孔为中心,将展厅分成对称的两部分。原先的展柜经过重新设计和改装,不再一览无余。在圆孔正后方是一组由20片明代龙纹琉璃组成的装饰墙。装饰墙右侧是一尊明代成化年间的布袋和尚像,左侧是一尊13世纪奥里萨邦象头神与吉祥天女像,左右两条展线的不同内容一目了然,观众可以马上选择自己的参观路线。

位于右侧的中国馆依然以厅内的16根柱子为界,通过展柜的相对排列,分隔出16个独立的、被称为“bay”的分展厅。这些分展厅按照历史顺序排列,形成16个主题,其中包含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周、秦汉、唐、宋、元、明前期、明中晚期、清和当代中国共11个时期,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特性,分出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秦汉)、丝绸之路(秦汉)、中国绘画(东晋至今)、书写中国(唐末至今)、中国与西方(清)共计5个分展厅。展品不再是一件件个体,而是通过展板的诠释和互相之间的串联,融入历史主题与事件之中。西方收藏家在收藏中国文物的初期,因为缺乏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基本是从美学角度去审视文物,因此博物馆的展陈也极少将展品置于历史环境中。而“主题式陈列”的应用,也代表了研究方向的变化,西方博物馆正越来越了解中国,并不断寻求古代中国与古代西方之间的联系。

与中国馆有相同历史的展柜也被馆方视为文物,依旧得到保留和使用。与改建前相比,展柜不再是一览无余,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观众在走进分展厅后可以专注于眼前的展陈,不再受到其他展柜内的文物和其他观众的干扰。为了能更加直白地表达不同分展厅内的主题,在每一个分展厅外的柱子上都设有外展板。展板加入了一段中文引文,有些来自同时代的古代典籍,有些来自同时代的古代诗歌,对应分展厅内的主题。

每个外展板上的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以展示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第3分展厅外展板为例,在标题之上引用了《诗经·大雅》中描述武王伐纣场景的诗句,并用中文进行标示。在标题之下,则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周朝的起源和社会特征、东西周的时代分期和对后世的影响。这为分展厅内青铜器展品的展示打下基础:

以“中国与西方”为题的第15展厅是“清代”分展厅内容上的拓展,外展板上引用的则是1793年乾隆皇帝《赦英咭利國王谕》中的一段话,巧妙地将中英两国历史上的交叉点展示出来:

……來天朝當差之人……

即遵用天朝服色,安置堂内,永遠不准復回本國。

(二)展品与展陈

在“门户展品”之后的展板上有详细的解说和相应的配图,而辅助展品的解说则放置在展柜两侧。以“丝绸之路”主题展柜效果图为例:

(三)说明与诠释

展品以形态、材质、做工来呈现视觉上的美感,而展品所蕴含的背景知识、与历史事件的关联则需要展品说明来进行补充,这样才能达到观展的最佳效果。一篇优秀的展板说明,应当具备吸引观众开始阅读、一读到底、读有所记的作用,其意义在于为阅读者提供有用且有意义的信息。

33号展厅内的所有说明内容均由学习与观众部门(LearningandAudience)的“诠释团队”(InterpretationTeam)负责。与馆藏部门的研究人员不同,这些负责撰写展板说明的人员对观众的构成、需求和在博物馆内的行为习惯了如指掌,因而很清楚什么信息是观众所需要的、怎样的描述是观众所想阅读的。研究人员为他们提供知识点,通过他们的编撰将知识点转化为文字说明,传达给观众。

以第三分展厅的“门户展品”康侯簋说明为例:

Inscribedhistory

Theinscriptiononthisfoodbasin(gui)recordsanimportanteventinZhouhistory.Afterthedynastywasestablished,theyoungestsonofthestatefounderwasmadetheDukeofKang(Kanghou).HewassenttogoverntheWeiregioninpresent-dayHenan,thecentreofthepreviousShangdynasty,tosupervisetheremainingShangpeople.

Thescriptonthisgui,widelyusedfromthelateShangperiod(about1200BC)andadoptedbytheZhou,isthedirectancestorofmodernChinesecharacters.Aunifiedwritingsystemwasessentialforthemanagementoftheearlyhierarchicalsocieties.Textsrecordingstateaffairsandpersonalglorieswereofteninscribedonbonesandritualbronzes.Theywereanimportantpartofritualpractice.

Kanghougui

1046-1000BC,probablyHenanprovince,1977,0404.1,BrookeSwellBequest

中文译文(作者译):

被刻下的历史

这件食器(中文拼音:簋)内的铭文记录着周朝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周朝建立之后,统治者最年轻的儿子被封为康侯(中文拼音:康侯)。他被派往被称为“卫”的地区对遗留下的商朝百姓进行统治,即今日的河南、昔日商朝的中心地带。

簋中的文字在商朝晚期被广泛使用(约公元前1200年),之后被周朝所接受,成为现代中国文字的鼻祖。对于早期的等级社会而言,统一的书写系统对统治至关重要。国家大事和个人荣誉通过文字被记录在兽骨和青铜礼器上,是礼制的重要组成。

与传统的描述式说明不同,大英博物馆的展品说明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说明首先解释了康侯是谁和康侯所处的历史背景,由于中心展板的主题是“被刻下的历史”,因此第二段着重介绍铭文的作用与意义。而对这件器物的外形没有任何描述,因为观众通过双眼就可以直观其外形的美,诠释的重点应在于器物的历史意义。具体作用则以简单的“食器”(foodbasin)一言以蔽之。从整体来看,这件青铜器与商周改朝换代的大事件联系起来,在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诠释,轻于本体描述,重在意义转达,既能体现出器物独一无二的重要性,也能让没有背景知识储备的观众感兴趣。

展柜两侧的辅助展板被视为信息的补充,所以没有介绍两侧的辅助展品,而是用图片、拓片等各种形式对分展厅所展示的时代特征加强诠释,毕竟“门户展品”和中心展板能传达的信息量是有限的。例如秦汉时期的游牧民族、丝绸之路上的壁画等,在位置上也通过一一对应的形式来增强展品解读。在唐代展柜中展示了唐三彩骑马女俑,对应的辅助展板上就出现了描绘唐代贵妇人骑马出行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同时,为了能更好地将中西方文化联系起来,辅助展板也加入了西方元素。例如明代早期展柜中的外销青花瓷,配上了荷兰画家威廉·赫达的静物写生。在画面中的中国瓷器已成为西方生活中的日常必需品。

各类图片在辅助展板中被大量运用,充分考虑到了大英博物馆观众的多样性,以照顾那些英语和中文都无法阅读的观众。例如展示清朝皇室收藏的“多宝阁”展柜,辅助展品说明没有使用大段的文字,而选用了包括康熙、乾隆、溥仪等清朝皇帝的肖像画。在展示文人生活的“书写中国”板块,辅助展品太湖石的说明里加入了明清园林照片。许多中西文化差异所造成的欣赏难点,配上照片就一目了然,同时也避免了视觉疲劳。

在此次改建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绘画收藏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对于西方观众而言,对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欣赏往往流于表面,极难真正深入到意境之中。因此大英博物馆试图通过全新的3D动画方式,将平面艺术转换为立体动态,无需任何多余的解说,通过直观的视觉表达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体会深藏在山林深幽处的美,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凭借无可比拟的馆藏、实力雄厚的研究、源源不断的观众,大英博物馆早已成为世界上最为知名、最为成功的艺术类博物馆之一,其一举一动都足以带动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英博物馆没有选择故步自封,而是勇于审视过去、改变传统,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迎合观众的需求,说明了馆方对于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心态和长远的眼光。而选择33号展厅作为改建的第一步,也证明了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收藏、中国观众的重视,也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古代艺术的展陈带来了新气象。

33号展厅的大规模改建,既是空间上的改造——为日益增加的观众客流提供更好的服务、适应可持续发展,也是展线上的梳理——深入发掘馆藏潜力、讲好馆藏故事。这说明以观众为导向发展服务、讲好故事已成为中英博物馆的发展共识。从整个改建效果来看,馆藏是讲故事的出发点,研究是讲故事的基础,服务观众是讲故事的目的。只有将以上三个部分充分结合,才能打破过去的藩篱,将“中国故事”真正传播出去。

作者|吴悠(上海博物馆文化交流部)

本文选自《艺术博物馆》杂志国际刊总第11期

编辑|郑丽君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活动安全免责协议书

第一条

本次活动公平公正、自愿参加与退出、风险与责任自负的原则。但活动有风险,参加者应有必要的风险意识。

第二条

第三条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应该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18周岁以上)未成年人必须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观。

第四条

第五条

参加活动者在此次活动期间应主动遵守美术馆活动秩序、维护美术馆场地及展示、展览、馆藏艺术作品及衍生品的安全。活动中一旦因个人原因造成美术馆场地、空间、艺术品、衍生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破坏。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损失,应由参与活动者根据相应的法律条文、组织规定进行协商和赔偿。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第六条

参与活动者在参与活动时应当在美术馆工作人员及活动导师、教师指导下进行,并正确的使用活动中所涉及到的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若参与者因个人原因在使用相应绘画工具、创作材料及配套设备、设施造成个人受伤、伤害他人及造成相应工具、材料、设备或设施的故障或损坏。参与活动者应当承当相应的全部责任,并主动赔偿相应的经济损失。活动中任何非事故当事人及美术馆将不承担人身事故的任何责任。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肖像权许可使用协议

一、一般约定

(1)、甲方为本协议中的肖像权人,自愿将自己的肖像权许可乙方作符合本协议约定和法律规定的用途。

(2)、乙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是一所具有标志性、专业性、国际化的现代公共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与时代同行,努力塑造一个开放、自由、学术的空间氛围,竭诚与各单位、企业、机构、艺术家和观众进行良好互动。以学院的学术研究为基础,积极策划国际、国内多视角、多领域的展览、论坛及公共教育活动,为美院师生、中外艺术家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作为一家公益性单位,其开展的公共教育活动以学术性和公益性为主。

(3)、乙方为甲方拍摄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所有公教活动。

二、拍摄内容、使用形式、使用地域范围

(1)、拍摄内容乙方拍摄的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内容包括: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②中央美术学院校园内○3由中央美术学院公共教育部策划或执行的一切活动。

(2)、使用形式用于中央美术学院图书出版、销售附带光盘及宣传资料。

(3)、使用地域范围

适用地域范围包括国内和国外。

使用肖像的媒介限于不损害甲方肖像权的任何媒介(如杂志、网络等)。

三、肖像权使用期限

永久使用。

四、许可使用费用

带有甲方肖像作品的拍摄费用由乙方承担。

乙方于拍摄完带有甲方肖像的作品无需支付甲方任何费用。

附则

(2)、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勾选之日起生效。

(3)、本协议包括纸质档和电子档,纸质档—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号称拥有800万藏品,比卢浮宫,纽约,莫斯科,故宫这几图 4,这块石头的造型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但其实大有来头,它是埃及著名狮身人面兽的胡子,当时英国人想把整个狮身人面兽的头搬走,但是确实太大了,搬不动,就把胡子给砍断拿回来了。 图 5,这块黑色石头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它上面有三种文字,最上面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平民用的文字https://weibo.com/1783497251/P53Ol92ZU
2.最法式的英国贵族,历经五代人竟?将凡尔赛“搬”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 V&A博物馆 对艺术的向往和执着,是英国的骄傲之一,是印刻在米字旗上的不朽光辉。 然而即便是以严肃、绅士和克制清醒为代名词的伦敦,也曾有一处保存着法式罗曼蒂克情感的古老建筑。 在那方静谧的居所,简朴中透着不凡,舒适与尊贵并蓄。室内装饰,既显奢华又无半点造作,如同古老诗篇中的低吟浅唱。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8053
3.51热门大瓜大英博物馆,绝对经典解释落实Android18.58.14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其收藏的51热门大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珍贵财富,通过参观大英博物馆并利用Android 18.58.14等移动应用软件提供的便捷服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大英博物馆这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感受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http://news.glbiotech.com.cn/31113.html
4.大英博物馆,参观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展览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位于英国伦敦罗素广场,馆内有800多万件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参观大英博物馆,想率先掌握大英博物馆展览信息,您可以进入我们的官网,官网上有详细的参观指南和入馆信息。https://britishmuseum.org.cn/
5.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10篇)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unjs.com/zuowenku/188935.html
6.与诸神遨游了数日(一)大英博物馆,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了四次。虽然每个馆藏都值得花时间去细细品味,但这四次我像品葡萄酒、威士忌一样,只慢慢地体味了一个馆的芳香,那就是帕特农神庙。 即使写了两篇自己的参观感受,也很难表现出古希腊建筑和雕塑的内涵和精美技艺。 https://www.douban.com/note/709716943/
7.参观大英博物馆和谒访马克思墓民建贵州省委参观大英博物馆和谒访马克思墓 伦敦有许多博物馆,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如科学、园艺、交通、战争,甚至地牢等博物馆,还有以人名命名的,如:莎士比亚、福尔摩斯等博物馆。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加上画廊,约有一百多个。其中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大英博物馆。http://www.gzmj.gov.cn/fhjc/twgs/200503/t20050310_77319930.html
8.如果我去英国旅行,我首先要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听说那里收藏着全a如果我去英国旅行,我首先要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听说那里收藏着全世界最珍贵的文物,许多独一无二、历史悠久、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都在这座博物馆里。 If I go to England to travel, I first must visit British Museum, heard there is collecting the world most precious cultural relic, many unique, history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8768745
9.我们可以将大英博物馆去殖民化吗?界面新闻·文化当你下次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并在展品格威盖尔盾(Gweagal Shield)——澳大利亚原住民于19世纪之初使用的某种由树皮和木头制成的工具——附近徘徊时,你可能会听到“偷窃”“库克船长(注:首位登陆澳洲东岸的欧洲人)”以及“战士库曼(注:Cooman来自格威盖尔部落,最终被库克船长的船员射杀)”这几个词在你耳边回荡。观赏贝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349152.html
10.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7篇)我们的行程是7月7日参观大英博物馆。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图书。在有限的两小时中,我的目标就是参观埃及馆和中国馆。 一路小跑后,我进入了中国馆,刹那间我惊呆了——整个巨大的展厅里都陈列着中国出土的文物,兵马俑、敦煌壁画和数不尽的'玉器字画。 https://www.ruiwen.com/w/260498.html
11.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开放参观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开放参观免费,可以租借一个中文讲解器,5镑 最有名的应该是古埃及馆和中国馆,但是可惜的是,中国馆正在维护,未开馆 古埃及馆的石碑,木乃伊都是镇馆之宝,还是颇为震撼的,只是有点小疑问,木乃伊是真的吗,就那样存放,不会腐坏? 但是就藏品而言,我个人觉得巴黎罗浮宫更为震撼,不过作https://m.dianping.com/review/310728570
12.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doc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doc,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 这篇日志已经想了两天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表达我的感情,就干脆随心而写吧想到哪写到哪。 伦敦已经去过一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去我向往已久的大英博物馆,2月20日我终于去了那个世界级 的博物馆,一路上兴奋激动的心情赶走https://m.book118.com/html/2019/0513/7002153064002025.shtm
13.伦敦大英博物馆深度参观至少要多久?有推荐参观路线吗?而大英博物馆展品超过800多万件,而且门票免费。时间充裕的话7磅租个语音导游,可以在里面游荡三四天都不https://www.mafengwo.cn/wenda/detail-15515330.html
14.大英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古代埃及馆、民族馆、希腊罗马艺术馆、日本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古代东方馆、史前及早期欧洲、版画和素描馆以及古代西亚馆。其中以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7900
15.英国游(十)——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我是恨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无力,眼睁睁的看着宝贝流落他乡心疼,整个参观过程都是在矛盾、恍惚、蒙圈的状态下完成的,一会儿恍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一会儿突然清醒的感觉,自己是在英国的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得而知!难怪有人说没有一个人是笑着走出这个博物馆的。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国人士https://www.meipian.cn/50uognzz
16.IIGF观点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运营策略研究——以不列颠同时,不列颠博物馆(又称大英博物馆)也面临着政府补贴逐渐下降,仅靠政府补贴难以维持博物馆运营的情况。以往不列颠博物馆的运营主要依赖英国文化部给予的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曾经在不列颠博物馆的资金总额中占到一半的比例,但是到了2018年财政资金占比降低为12%,该年度,不列颠博物馆总收入1.049亿英镑,其中政府津贴1310万,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7787.htm
17.球迷专享,亲临其境,现场观战英超比赛,大英博物馆,温莎古堡抵达后,入内参观【大英博物馆】(不少于90分钟),它是世界上规模至大、较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外观英国皇室的居所【白金汉宫】(不少于20分钟),游览【大笨钟】首相府,外观位于泰晤士河畔、曾是英国王室的居所、宝库、囚禁政治犯的监狱【伦敦塔】,【伦敦塔桥】,外观欧洲至高的摩天大厦、伦敦新地标—【碎片大厦】,之后沿http://m.ptotour.com/line/16183.html
18.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开展9件中国展品回国“省亲”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从砍砸动物骨头的石器,到产自中国的太阳能充电灯,100件大英博物馆藏品在国家博物馆为https://m.haiwainet.cn/mip/3540916/2017/0612/content_30768864_1.html
19.逃出大英博物馆(2025)片 名逃出大英博物馆 编 剧张吃鱼 剧情 修月人十梦在大英博物馆参观,在馆中遇到数量惊人的中国文物,众文物见到十梦纷纷化形,表示自己流落异国他乡多年,希望十梦帮助它们回归故土。面对这些流落在外的国宝,十梦决定铤而走险带领它们逃离大英博物馆! 图片(1) https://www.1905.com/mdb/film/2257121/
20.大英博物馆馆长来我馆访问中国国家博物馆哈特维希?菲舍尔馆长参观展览 2018年5月10日上午,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来我馆访问。 王春法馆长对哈特维希?菲舍尔馆长的来访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两馆在展览合作、人员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合作开展情况。王春法表示,目前,《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辑录:大英博物馆卷》正在筹备之中,预计2018年7月出版,我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1805/t20180511_2015_wap.shtml
21.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1800-1857年,大英博物馆的受众从精英人物向人民大众转变,成为大众型博物馆,博物馆不仅仅只是上层精英人物的参观之所或者只是学者管理、服务学者的地方,英国的民众进入博物馆参观更加自由、限制更少。私人赠予是公共意识和爱国精神的体现。英国民众对大英博物馆的认可就是对英帝国文化的认可。 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126379.html
22.大英博物馆陷监守自盗丑闻多国要求眷归还文物9月7日,一名男子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参观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刻。 大英博物馆8月中旬承认,馆方发现部分藏品“失踪、失窃或损坏”后,解雇了一名员工并报警。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近日承认,该馆约2000件藏品流失。自监守自盗丑闻曝光后,英国大英博物馆陷入信誉危机,多国要求大英博物馆尽快归还文物。 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70123377264121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