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大英博物馆》视频短剧引共鸣,玉壶作者俞挺:它是一颗宣扬中华文化的种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文艺实习生苏梓涵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一上线就火出了圈。短剧讲述,大英博物馆中,一件名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藏品化成人形后,逃出博物馆寻求“回家”之路的故事。

该剧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共同创作完成,通过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将中国文物流落海外的复杂情绪变得可知可感,唤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共鸣。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该剧的主要线索,它来自中国,于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与其他流落在外的中国古代文物不同的是,它是一件现代工艺品。

玉壶通体呈翠绿色,它采用了顶尖的薄胎制作工艺,胎壁厚度仅为1毫米,在辅助光的衬托下,整个壶仿佛在隐隐发光。

记者了解到,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创作于2011年,出自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之手。

作为中国顶级的玉雕大师,俞挺已在玉雕行业深耕36载。

《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网络后,俞挺也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对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写下这样一段表白:“‘孩子’,请原谅我的狠心,将你远‘嫁’大洋那端!你是一颗种子,一颗中华璀璨文化的种子!宣扬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你的责任……”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超出想象

羊城晚报:您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做的玉壶火了?

俞挺:是在《逃出大英博物馆》预告片播出之后,朋友和女儿都把链接转发给了我,我这才知道。因为日常工作很忙,上线后我也只看了一集。

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多年轻人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这是让我最开心、最欣慰的地方。“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这两个年轻人做的事情太有意义了!

羊城晚报: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这件作品是如何入藏大英博物馆的?

俞挺:一位朋友的孩子在英国时,在跟大英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偶然聊天中,听到他们对中国薄胎玉器制作工艺的感叹。他们认为自从清代结束之后中国的薄胎工艺就失传了,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人会做薄胎器皿了。然后朋友孩子马上否定了他们,他说,你们说得不对,薄胎玉器制作工艺在中国还传承得很好,我叔叔就是做这个的。

我亲手把它放进了大英博物馆的展柜

羊城晚报:那您同意自己的作品入藏大英博物馆,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俞挺: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制作于2011年,2017年入藏大英博物馆。我还记得那是2017年的10月2日,在大英博物馆,我亲手把这件作品放进了展柜。

说实话,我是亏本将这把壶卖给馆方的。主要目的不是说要卖多少钱,而是告诉世人我们的薄胎玉器制作工艺没有消亡,并且在我们里发展得很好。同时,我也跟大英博物馆达成协议,这件东西不能放在仓库里,而是要在展厅永久展示,他们也同意了。

俞挺:它是由一块13公斤的青海青玉做成的,因为青海青玉的细腻程度和洁净程度都特别高,掏薄之后给人的感觉非常纯净,做薄胎玉器最合适。

羊城晚报: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您认为苏州玉雕有什么特点?

俞挺:在中国,不只是苏州,上海、北京、扬州、河南、广东等地玉雕技艺都发展得很好。每一个地方的玉雕工艺都有微妙的不同。

苏州玉雕的特点是“空、飘、细”,“空”是指苏州玉雕的空灵感,“飘”是指飘逸,“细”就是细腻。

我们做玉雕第一步是选玉料,材料的选择我有自己的一套标准,玉料的细腻度一定是第一位,再就是洁净程度,里面不能有杂质,这两点必须都达标后我才会动手做。

创新玉雕样式让更多人看见

羊城晚报:薄胎工艺应该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的最大亮点?

俞挺:是的。在玉雕技艺中,薄胎工艺享有“水上漂”的美誉,这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工艺,也是最有难度的玉雕技艺之一。

早在唐代,玉雕的薄胎工艺已经诞生,清代乾隆之际,由于受到皇帝赏识,兴盛一时。可由于做工复杂、费时费料,乾隆去世后,转向落寞,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逐渐恢复发展。

普通玉器器皿的胎壁厚度差不多在5毫米,薄胎玉器器皿的胎壁只有1毫米左右。因为只有达到这个薄度之后,玉器才会产生一定的透光性,在灯光的辅助下产生发光的感觉,就像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发光”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一样。

羊城晚报:那么薄胎玉器工艺的难度在哪儿?

俞挺:学习玉雕技艺,尤其是薄胎工艺,至少要长达10年的积淀。

我是1987年开始从事玉雕制作的,那时我15岁,从做动物件跟仿古件起步。1995年前后,我思考着能不能进行技术上的突破,所以就研究起薄胎工艺来,比如开始做茶壶、花瓶、香炉、茶杯、酒杯等。

薄胎工艺是整个玉雕工序中的最后一道,当器皿外部的花纹全部雕刻完毕后,我们才去做内壁的掏薄,所以这一步是非常冒险的。一件器皿在即将完工时不小心“抛残”也是偶有发生的事,因此,掏薄的过程我常常都感觉如履薄冰。

羊城晚报:您从事玉雕已经36年了,对未来工作有什么计划?

俞挺:这是我终生的事业,我还会一直做下去,一直研究下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逐渐成长。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个人审美,今后作品在形式上可能还是会有变化,我会尝试一些创新的样式。同时我也希望,玉雕能被更多年轻人看见和喜爱。

THE END
1.大英博物馆,号称拥有800万藏品,比卢浮宫,纽约,莫斯科,故宫这几图 4,这块石头的造型看不出是什么东西,但其实大有来头,它是埃及著名狮身人面兽的胡子,当时英国人想把整个狮身人面兽的头搬走,但是确实太大了,搬不动,就把胡子给砍断拿回来了。 图 5,这块黑色石头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它上面有三种文字,最上面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平民用的文字https://weibo.com/1783497251/P53Ol92ZU
2.最法式的英国贵族,历经五代人竟?将凡尔赛“搬”到了伦敦?大英博物馆 V&A博物馆 对艺术的向往和执着,是英国的骄傲之一,是印刻在米字旗上的不朽光辉。 然而即便是以严肃、绅士和克制清醒为代名词的伦敦,也曾有一处保存着法式罗曼蒂克情感的古老建筑。 在那方静谧的居所,简朴中透着不凡,舒适与尊贵并蓄。室内装饰,既显奢华又无半点造作,如同古老诗篇中的低吟浅唱。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8053
3.51热门大瓜大英博物馆,绝对经典解释落实Android18.58.14大英博物馆作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博物馆之一其收藏的51热门大瓜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珍贵财富,通过参观大英博物馆并利用Android 18.58.14等移动应用软件提供的便捷服务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大英博物馆这个充满神秘与传奇的地方感受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http://news.glbiotech.com.cn/31113.html
4.大英博物馆,参观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展览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位于英国伦敦罗素广场,馆内有800多万件藏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参观大英博物馆,想率先掌握大英博物馆展览信息,您可以进入我们的官网,官网上有详细的参观指南和入馆信息。https://britishmuseum.org.cn/
5.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10篇)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参观大英博物馆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www.unjs.com/zuowenku/188935.html
6.与诸神遨游了数日(一)大英博物馆,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去了四次。虽然每个馆藏都值得花时间去细细品味,但这四次我像品葡萄酒、威士忌一样,只慢慢地体味了一个馆的芳香,那就是帕特农神庙。 即使写了两篇自己的参观感受,也很难表现出古希腊建筑和雕塑的内涵和精美技艺。 https://www.douban.com/note/709716943/
7.参观大英博物馆和谒访马克思墓民建贵州省委参观大英博物馆和谒访马克思墓 伦敦有许多博物馆,有综合性的,有专业性的,如科学、园艺、交通、战争,甚至地牢等博物馆,还有以人名命名的,如:莎士比亚、福尔摩斯等博物馆。内容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加上画廊,约有一百多个。其中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大英博物馆。http://www.gzmj.gov.cn/fhjc/twgs/200503/t20050310_77319930.html
8.如果我去英国旅行,我首先要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听说那里收藏着全a如果我去英国旅行,我首先要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听说那里收藏着全世界最珍贵的文物,许多独一无二、历史悠久、价值连城的中国文物都在这座博物馆里。 If I go to England to travel, I first must visit British Museum, heard there is collecting the world most precious cultural relic, many unique, history http://eyu.zaixian-fanyi.com/fan_yi_8768745
9.我们可以将大英博物馆去殖民化吗?界面新闻·文化当你下次去大英博物馆参观,并在展品格威盖尔盾(Gweagal Shield)——澳大利亚原住民于19世纪之初使用的某种由树皮和木头制成的工具——附近徘徊时,你可能会听到“偷窃”“库克船长(注:首位登陆澳洲东岸的欧洲人)”以及“战士库曼(注:Cooman来自格威盖尔部落,最终被库克船长的船员射杀)”这几个词在你耳边回荡。观赏贝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3349152.html
10.大英博物馆作文(精选7篇)我们的行程是7月7日参观大英博物馆。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图书。在有限的两小时中,我的目标就是参观埃及馆和中国馆。 一路小跑后,我进入了中国馆,刹那间我惊呆了——整个巨大的展厅里都陈列着中国出土的文物,兵马俑、敦煌壁画和数不尽的'玉器字画。 https://www.ruiwen.com/w/260498.html
11.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开放参观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大英博物馆,开放参观免费,可以租借一个中文讲解器,5镑 最有名的应该是古埃及馆和中国馆,但是可惜的是,中国馆正在维护,未开馆 古埃及馆的石碑,木乃伊都是镇馆之宝,还是颇为震撼的,只是有点小疑问,木乃伊是真的吗,就那样存放,不会腐坏? 但是就藏品而言,我个人觉得巴黎罗浮宫更为震撼,不过作https://m.dianping.com/review/310728570
12.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doc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doc,参观大英博物馆有感 这篇日志已经想了两天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写怎么表达我的感情,就干脆随心而写吧想到哪写到哪。 伦敦已经去过一次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去我向往已久的大英博物馆,2月20日我终于去了那个世界级 的博物馆,一路上兴奋激动的心情赶走https://m.book118.com/html/2019/0513/7002153064002025.shtm
13.伦敦大英博物馆深度参观至少要多久?有推荐参观路线吗?而大英博物馆展品超过800多万件,而且门票免费。时间充裕的话7磅租个语音导游,可以在里面游荡三四天都不https://www.mafengwo.cn/wenda/detail-15515330.html
14.大英博物馆湖南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目前分为10个分馆:古近东馆、硬币和纪念币馆、古代埃及馆、民族馆、希腊罗马艺术馆、日本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古代东方馆、史前及早期欧洲、版画和素描馆以及古代西亚馆。其中以埃及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和东方艺术文物馆藏品最引人注目。 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7900
15.英国游(十)——大英博物馆之中国馆我是恨自己的无能和软弱无力,眼睁睁的看着宝贝流落他乡心疼,整个参观过程都是在矛盾、恍惚、蒙圈的状态下完成的,一会儿恍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一会儿突然清醒的感觉,自己是在英国的伦敦的大英博物馆里,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不得而知!难怪有人说没有一个人是笑着走出这个博物馆的。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国人士https://www.meipian.cn/50uognzz
16.IIGF观点以“观众”为中心的博物馆运营策略研究——以不列颠同时,不列颠博物馆(又称大英博物馆)也面临着政府补贴逐渐下降,仅靠政府补贴难以维持博物馆运营的情况。以往不列颠博物馆的运营主要依赖英国文化部给予的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曾经在不列颠博物馆的资金总额中占到一半的比例,但是到了2018年财政资金占比降低为12%,该年度,不列颠博物馆总收入1.049亿英镑,其中政府津贴1310万,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7787.htm
17.球迷专享,亲临其境,现场观战英超比赛,大英博物馆,温莎古堡抵达后,入内参观【大英博物馆】(不少于90分钟),它是世界上规模至大、较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外观英国皇室的居所【白金汉宫】(不少于20分钟),游览【大笨钟】首相府,外观位于泰晤士河畔、曾是英国王室的居所、宝库、囚禁政治犯的监狱【伦敦塔】,【伦敦塔桥】,外观欧洲至高的摩天大厦、伦敦新地标—【碎片大厦】,之后沿http://m.ptotour.com/line/16183.html
18.大英博物馆百件文物开展9件中国展品回国“省亲”展览从大英博物馆800多万件藏品中精选出100件(组)展品,从奥杜威峡谷出土的石质砍砸器,到当代人工制品,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观众讲述人类文明的历程。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从砍砸动物骨头的石器,到产自中国的太阳能充电灯,100件大英博物馆藏品在国家博物馆为https://m.haiwainet.cn/mip/3540916/2017/0612/content_30768864_1.html
19.逃出大英博物馆(2025)片 名逃出大英博物馆 编 剧张吃鱼 剧情 修月人十梦在大英博物馆参观,在馆中遇到数量惊人的中国文物,众文物见到十梦纷纷化形,表示自己流落异国他乡多年,希望十梦帮助它们回归故土。面对这些流落在外的国宝,十梦决定铤而走险带领它们逃离大英博物馆! 图片(1) https://www.1905.com/mdb/film/2257121/
20.大英博物馆馆长来我馆访问中国国家博物馆哈特维希?菲舍尔馆长参观展览 2018年5月10日上午,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来我馆访问。 王春法馆长对哈特维希?菲舍尔馆长的来访表示欢迎,简要介绍了近年来两馆在展览合作、人员交流、学术研究等方面合作开展情况。王春法表示,目前,《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辑录:大英博物馆卷》正在筹备之中,预计2018年7月出版,我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1805/t20180511_2015_wap.shtml
21.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1800-1857年,大英博物馆的受众从精英人物向人民大众转变,成为大众型博物馆,博物馆不仅仅只是上层精英人物的参观之所或者只是学者管理、服务学者的地方,英国的民众进入博物馆参观更加自由、限制更少。私人赠予是公共意识和爱国精神的体现。英国民众对大英博物馆的认可就是对英帝国文化的认可。 https://wap.cnki.net/lunwen-1011126379.html
22.大英博物馆陷监守自盗丑闻多国要求眷归还文物9月7日,一名男子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参观帕特农神庙大理石雕刻。 大英博物馆8月中旬承认,馆方发现部分藏品“失踪、失窃或损坏”后,解雇了一名员工并报警。博物馆董事会主席乔治·奥斯本近日承认,该馆约2000件藏品流失。自监守自盗丑闻曝光后,英国大英博物馆陷入信誉危机,多国要求大英博物馆尽快归还文物。 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70123377264121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