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1日消息(记者丁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根据权威统计,我国共有博物馆4165家,但是有将近9成的人每年进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的次数却不足5次。而我国800多家非国有博物馆——也称“民办博物馆”中,也一直没有出现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样知名的博物馆。
从昨天起,我国博物馆行业迎来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法规文件《博物馆条例》。国家文物局同时下发《关于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的实施意见》。如果您爱去博物馆,一定很想知道,它们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是全国800多家民办博物馆中的一个。馆里有6万多件安徽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徽派古宅方面的藏品,大多都是馆长宣繁秋历经30年,走遍全省和附近山区征集来的。原本经商的他一直以个人财力维持着这家博物馆的运营。建馆之初已经投下1000万,每年维护费还要50万。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这么大一笔开支,只能用其他产业上赚来的钱,维持博物馆运行。身份上的尴尬,永远让馆长宣繁秋头疼:
宣繁秋:冰火两重天啊。看到别的省的形势,有补助,太好了。所以我们其实非常焦急,租金20年还有13年就到期了,一个博物馆是千秋万代的事情,要永远传承下去。到期了怎么办?土地没有落实,我们的建筑怎么办?得不到规划。我们是合情合理不合法的。
《博物馆条例》首次明确承认民办博物馆身份,并规定其享有和国有博物馆同等待遇,充分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到博物馆事业的建设中。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条例》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社会力量依法设立博物馆,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同时《条例》规定,国家在博物馆的设立条件、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财税扶持政策等方面,公平对待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
陈建明:博物馆科级以上干部不能兼任博物馆文创部门或者是公司的负责人,在实践中变得难以操作。湖南省博物馆近年文创产业近年从内设部门到独立经营的现代公司,再到暂停公司运营,又恢复成为一个内设部门的这样的一个发展的历程,与这种管理机制上的不清晰是有很大关系的。
《博物馆条例》明确规定,完善博物馆社会服务,加强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鼓励博物馆做好“文化生意”。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意味着禁止博物馆从事经营活动。《条例》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补充博物馆发展资金,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一家以自然科学为主要陈列内容、以学生为主要参观群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可是,光是学生群体也分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等不同年龄段,但大多数博物馆的讲解词却只有一套。博物馆的功能到底教育、研究还是欣赏呢?馆长孟庆金一直很困惑:
孟庆金:在《条例》第一章第二条就明确:博物馆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可见,把博物馆的“教育”目的摆在了第一位,早前的博物馆定义是“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教育”处在第二位。
《博物馆条例》明确规定,将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
励小捷:博物馆应当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接受能力进行讲解;学校寒暑假期间,具备条件的博物馆应当增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陈列展览项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在一个成熟的社会里,博物馆发挥的作用不可比拟。而我国博物馆数量快速发展的今天,却依然能够看到“挂着博物馆名头却充斥非法藏品”“民办博物馆混乱无序”“国有博物馆缺乏活力”的现象。真正对社会有益的博物馆该如何规范建造、如何教育民众、如何挖掘文化内涵,这些,不但是有关部门和博物馆馆长,也应成为每一个公民应该思考的课题。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