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多件文物近日首次亮相本报对话黎海超解密“上新”

7月27日,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来到广州开展《探秘三星堆青铜器》的主题讲座。黎海超同时也是三星堆遗址祭祀区5号、6号、7号坑的发掘负责人,不少人亲切称他为“坑长”。而在此次讲座前几天,“三星堆遗址新出土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对外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三星堆遗址出土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50余件,其中90%以上的文物属首次亮相。

青铜器“上新”意义重大

“玉石器作坊”帮助还原城市面貌

青铜扭头跪坐人像、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青铜尊……本次“上新”中,青铜器仍旧是最引人注目的类别之一。

黎海超特别指出,其中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在学术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往不少人在看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时,发现大都是一些纵目人,眼睛非常夸张地凸到外面。部分人会推测这面目神似外星人,所以得出‘三星堆文明是外星文明遗存’的结论。”黎海超认为,正是这组文物,破除了所谓“外星文明”的猜测。

他指出,大家经常讨论的三星堆面具原本就不是描绘人的形象,面具本身有夸张表现的成分。而这次“上新”所展出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恰好是一个非常写实的人脸,黎海超在写文物报告时采用“极强的负重感”的表述来形容该青铜人像的表情。“这个器物很重要,在三星堆里面非常少见。从外观看,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境内人种形象,刻画清晰,也侧面说明三星堆的人群属性。”

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消息,此次新出土的文物还包括玉石器原料、坯料、废料、残片、成品,形成早期手工业较为完整的链条,专家初步判断新发现为玉石器作坊。黎海超告诉记者,这个新发现对于弄清楚三星堆本来的面貌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研究古代的城市,需要弄清楚各个区域的作用,哪里是宫殿区,哪里是墓葬区,哪里又是作坊。现阶段,我们知道了玉石器作坊在哪,那么下一步就是逐步还原整个城市区域,不过这仍是个漫长的过程。”

此外,此前在3号坑出土的金面具也经过了清理、复原等工作,在此次修复成果展中展出。黎海超也曾参与5号坑金面具的挖掘工作。他表示,此类器物的用途仍是个谜。“尽管我们在发现的时候,有些金面具是套在青铜人像上,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青铜人像本身就是金灿灿的,又在它表面盖一层金色的面罩,是不是有种‘多此一举’的感觉?现在我们仍没有答案。”他认为,三星堆的发现到目前为止仍只是冰山一角。

跨学科考古+跨坑拼合修复

发挥人力和AI各自的优势

此次展览还公布了2号青铜神树数字化复原成果。黎海超在讲座中也提到了青铜神树的制造工艺。“青铜神树并不是一次性浇筑出来的,神树上面的树枝和小鸟都是分开制作,后面再用古代的技术连接起来,就像拼积木一样。”他解释道,这个结论并不是通过表面观察得来的,“我们是对残件做了CT扫描,发现这种连接技术很厉害,在和三星堆同时期的商王朝都没有发现同样的技术。”

黎海超一直认为,考古本身就是多学科交叉的。“考古=人文+科技,我们会用到很多自然科学的方法,比如青铜器研究我们会用到X光机、工业CT,通过透视的方法了解其情况;也可以用材料学角度去看青铜器本身的组织形态。”

他表示,目前人们看到的青铜神树并不是最终的状态,只是一个主体构架,还不是完整的复原。“青铜神树在挖掘的时候其实是被断成成百上千块的碎片,分散在不同的坑里。事实上,三星堆很多器物都是被打碎分散在不同坑里,器物修复是需要‘跨坑拼合’的。”

而三星堆的特别也正是体现于此。“我个人认为,祭祀坑里有些器物是有意识被打碎并分散埋葬的,所以我们在三星堆做器物修复,首先就是把坑里所有的东西挖掘出来,清理完之后再全盘整理,而不能只是以坑为单位去整理。”黎海超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这种修复方式相比传统修复会更加困难:“比如有一些器物是被打碎的,其断裂插口会变形,在进行拼合时就很困难;不仅如此,如果器物有焚烧痕迹,插口完全烧变形了,那么在拼合期间难度就会更大。所以现在我们也在考虑,将来能不能通过一些其他方法,比如根据科技分析成分,或者根据纹饰风格来进行拼合。”

对于科技的运用也是重要考量之一。黎海超称,现在三星堆整体的工作量仍然很大,因为有上万件器物需要整体打通去拼合。“这是一个空前的挑战,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也在跟腾讯数字研究院合作,想利用一些AI数字技术去做拼合。”

但这种AI拼合还处于前期试验阶段。“目前我们只能用拼合难度相对较低的碎片来做试验。但我个人觉得难度还是挺大的,尤其还涉及效率问题。”从目前的效果来看,黎海超认为还是人为拼合的效率更高一些,“我认为没有必要为了技术而技术,要发挥人和AI各自的优势。”

考古需求证也需想象力

“将来还有很多重头戏”

今年35岁的黎海超是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目前最年轻的教授,对考古研究他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他认为考古既需要求证,也需要想象力。“我会让自己进入类似于穿越的状态,有时候我就会坐在某个坑的旁边思考,如果3000年前我在这里参与祭祀之类的活动,这里到底会发生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会碎掉等等。考古是一件需要想象力的事情,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去做求证,用科学的证据结合考古科技来分析复原。这是一件特别有吸引力,也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三星堆此前出土的明星器物之一——龟背形网格状器也让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网友调侃其为“烧烤架”,而负责该器物发掘的黎海超则倾向于称它为“月光宝盒”。尽管目前还未探寻出该器物的用途,他猜测,这或许与洪水祭祀有关,“这种青铜的网格状器物容易让人联想到竹笼石治水。”

黎海超告诉记者,在挖掘这件器物的背后是一个“惊喜不断”的故事。“当时我正在坑上做记录,突然有个同学说自己发现了一个青铜网格状的器物,我立马觉得这肯定是一个突破性发现,因为此前发掘的青铜器里面并没有网格状器物,这一定是一个可以改变三星堆器物历史的重要发现。”黎海超团队花了很多功夫对其进行清理,而在出土时又发现另外一个惊喜:“我们将其挖出来时,发现它的底下还压着一个黄金面具,以及一些其他的青铜器。”

他表示:“三星堆遗址面积大约12平方公里,现在我们已经挖了2万平方米左右,这也意味着,三星堆虽然已经有了大量发现,但将来还有很多重头戏。”

THE END
1.三星堆博物馆停止入馆时间: 17:00 修复馆: 09:00-17:00 门票预约 三星堆博物馆每年除夕闭馆一天,其余时间原则上不闭馆(临时公告闭馆除外),黄金周、小长假和寒暑假(1、2、7、8月)实行延时服务,开放时间08:30~20:00,停止入馆时间18:00。 1 22 33 44 55 https://www.sxd.cn/
2.三星堆博物馆:科技赋能考古让文化遗产更“鲜活”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研究管理和展示阐释也更具创新性和多样性。近年来,三星堆博物馆将数字技术与文物修复深度融合,通过AI技术、三维扫描和3D模型等前沿科技的应用,让一件件文物焕发出新时代风采,让三星堆文化瑰宝闪耀世界。 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里,除了“上新”的文物外,另一些展陈也备受关注https://scdytv.com/details/179479
3.数字化修复赋予文物“新生命”文化评论文化纵横数字化修复赋予文物“新生命” 讲述人:三星堆博物馆学术部部长 吴维羲 201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六坑”出土大量新奇的文物,让三星堆“再醒惊天下”,吸引各地观众慕名而来。为了让游客能够更直观、生动、便利地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决定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博物馆为目标,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http://scdfz.sc.gov.cn/whzh/whpl/content_143866
4.标题: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现场调查报告通过本次现场调查,我们认为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在展览设计、视觉传达和互动体验方面已经做出了努力,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然而,仍有一些改进空间,如展示路径的导引、互动设备的维护以及数字化展示的创新等。建议博物馆继续关注视传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应用新技术和创新手段,为观众提供更具吸引力和深度的参观体验。https://www.meipian.cn/4ztc7xz4
5.三星堆博物馆再上新,腾讯探元计划聚力维度助力三星堆文化数字化游客在三星堆数字堆堆体验馆现场体验“堆堆舞” 探元计划项目组围绕蜀堆堆的外观设计以及画面呈现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ip设计阶段以三星堆的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为主要原型,经过3-4次的修改,考虑到三星堆博物馆的用户群体,最终确定以年轻化的形象方式呈现。活泼可爱的外形再加上高精度、低时延的画面呈现,从视觉https://china.qianlong.com/2024/0507/8255840.shtml
6.虚拟展厅带你走进三星堆博物馆行业新闻橙牛数字总结:三星堆博物馆虚拟展厅的应用,为博物馆展览带来了多元化的体验方式。虚拟展厅的建设和推广,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和认可,将推动数字文化转型,提升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效果。在未来,虚拟展厅有望拓展更多应用场景,为更多观众带来更好的体验感,促进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http://www.qiyezhanting.com/news/27286.html
7.案例分享腾讯数字孪生助力三星堆打造智慧博物馆,国庆一起“堆中9月27日世界旅游日,三星堆博物馆联合腾讯打造的数字孪生管理系统和“三星堆游客服务”小程序正式上线,游客可以实现一个小程序智慧畅游三星堆,馆方可以通过一块大屏实现馆园智慧管理和运营,进一步提升了游客游览体验和博物馆精细化管理水平,也助力馆方更好地应对国庆预期激增的游客量。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2334062
8.“发现三星堆”中外青年云对话——三星堆博物馆品牌国际传播案例“发现三星堆”中外青年云对话系列活动由三星堆博物馆和西南交通大学联合举办,得到牛津孔子学院、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四川国际传播中心、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的支持。2022年5月30日到12月1日期间,共发起4场以“发现三星堆”为主题的云对话(课程)直播活动。活动充分使用文化数字化传播的技术优势,借三星https://i.ifeng.com/c/8R5gSFyjNGV
9.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 Museum)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广汉市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38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我国一座大型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现有保存完整的东http://uaa.destguides.ctrip.com/sight/guanghan1349/48854.html
10.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星堆博物馆:发挥文博资源优势,铸牢中近年来,四川省广汉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资源优势,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工作人员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内布展。新华社记者 刘坤摄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87879
11.文博探探探③XR—让你在深圳逛三星堆博物馆一走进四川展区,就被展区门头、顶部空间、中央等重点区域所吸引,这里构造了特色的主题场景,集中展示了2023四川省文化发展十件大事、天府融媒联合体、古蜀道、三星堆等我省文化数字化建设重要成果。 在四川展区正中央,最亮眼的就是“XR超高清沉浸式体验空间”,这是川台下属广信天下公司2023年自主研发的XR技术应用产https://www.sctv.com/news/detail?id=1793557849747337218
12.文化观察博物馆该不该搞营销?此外,借助该公司IP授权全链条服务体系,较以往更为快速实现文化IP的商业授权。可以看出,三星堆博物馆正在加强数字化管理的水平,率先布局数字化营销。“在我国,人们逐渐认识到,博物馆市场营销并非普通的商业活动,而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功能的拓展与延伸。”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认为。https://www.media.sdu.edu.cn/info/1002/30098.htm
13.文博日报每天3分钟,了解文博圈塞外雄风——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26日在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博物馆启幕。 据介绍,本次展览萃集了鄂尔多斯市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明博草原文化博物馆、鄂托克前旗文博研究院的精品重器208套270件,其文物品类包括短剑、流星锤、鹤嘴斧等兵器;铜刀、铜鍑、铜锥等生产生活用具;当卢、马面饰、节约、车辕饰等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zQ5Mzg2ODeD33VksXa4cw.html
14.20232024北京三星堆展览(展期时间+门票价格+展览介绍+地址)首创:全球首个三星堆12K沉浸式数字展,沉浸式体验全球首个VR三星堆遗址考古舱 权威: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央视频),多位资深专家论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坚实践行,多件三星堆博物馆馆藏文物复制品亮相 震撼:12K微距看国宝---三星堆明星文物首次集中超高清亮相,感受超高巨幕的视觉震撼https://www.dahepiao.com/news1/yanchu/20231018425014.html
15.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以更生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央视网消息:科技进步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各地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展览展示方式、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让观众通过视、听、触等多重体验,以更生动、更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度融入展览之中,既能够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又能够感受得更真切更过瘾。 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等1500余件套的https://m.gmw.cn/2023-12/10/content_1303595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