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当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

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之光。而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博物馆让文物开口说话,把历史的智慧告诉人们。

“跟着博物馆去旅行”“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近年来,文博游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人走进博物馆,他们看展览、买文创,领略璀璨多元的文明,培养审美情趣,感受人类共通的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12月3日,在“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家博物馆采访活动中,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11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观众累计预约已达到6309187人次。这意味着,平均每天国博要接待观众2万余人,其中有超6成为35岁以下的年轻观众。

百年国博遇上“文博热”,是惊喜,但绝不是意外。随着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不断涌现,观众走进国博,也爱上国博,他们倾听着文明故事,汲取着精神力量。

穿越千年只为来看你

踏入国博,纵观古今,横览中外,从红色历史到古希腊艺术生活,观众在百年国博中所获得的是兼容并蓄、多元丰富的展览体验。

位于“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明清展厅的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是目前国博最火展品之一。暑期、国庆等参观旺季时,队伍最长可达数百米,有时队伍甚至从明清展区排到辽宋夏金元展区,呈现“穿越千年只为来看你”的动人画面。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博在中央大厅策划举办“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从“CCP”字样的早期党旗、福建平和农民暴动红旗,到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国旗方案的征集论证、开国大典的升旗过程,再到海岛民兵王继才夫妇驻守孤岛32年的两人升旗仪式、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上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红旗……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一个个激动人心的红旗故事,如画卷般铺陈开来,书写着中华儿女“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

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李文姬摄

在“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中,观众一边品味着玫瑰、莎草、没药等古希腊人使用的香料,一边感受东西方审美差异和共通的对美的追求;在“率真与真实——卡拉瓦乔的艺术世界”展中,观众可以体悟艺术作品的修复之美、新生之美、交融之美,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更加身临其境地体会卡拉瓦乔的艺术与时代;在“俄宴风华——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藏饮食文物精品展”,138件(套)来自克里姆林宫的珍藏呈献给观众品鉴。这些琳琅美器和日用物品,在历史长河的流逝中曾经见证俄罗斯民族的社会百态,而其自身又承载着文化与艺术之美。

把博物馆“带”回家

文创产品是展览的重要延伸。文创产品展区也被视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

首批3000件“木质凤冠冰箱贴”一天半内就销售一空,短短4个月售出17.5万余件。再次推出的“AR金属凤冠冰箱贴”,开售当天2小时就售出2300件,上市2个月售出35.5万余件。截至11月27日,两款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当之无愧的“销冠”。

为求一“冠”,国博排起长队。

澎湃新闻从国博了解到,今年以来,国博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满足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同时,也实现了由文化到经济的攀跃。截至11月27日,国博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比2023年增长106%。而文创的发展更是带动了周边产业就业,国博文创直接解决社会就业人数超1000人。

中国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表示,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文物和展览蕴含的丰富内涵,推动展创结合,进一步加工转化为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观众能够把展览记忆和历史文化带回家。

护史、藏史、弘史

国博现有藏品143万余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体系系统完整、材质形态多样,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和五千多年文明史。

作为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国博承担着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的重要使命。

为国护史,国博“三管齐下”。

2024年,国博在确保藏品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深入开展藏品整理研究,为各项业务提供坚实保障。组织馆内外专家同步开展馆藏定级工作,持续对馆藏大藏经、石刻文物、碑帖、铜佛造像、考古发掘品类文物等进行系统整理。审定各门类文物3.3万余件。目前已完成青铜器定级2149件、瓷器定级18642件(套)、杂项定级1099件、革命文物定级1861件(套);国博不断加大文物保护投入力度,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得到了深度结合。目前国博已经拥有一支50余人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为一体的国内领先的文物保护队伍;此外,为配合“数说犀尊”智慧展览,国博利用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探伤等多种现代无损分析手段,首次对犀尊的材质、纹饰特征、制作工艺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器表金银纹饰的形貌和布局进行了详细复原,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金银铜器的纹饰与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为国藏史,国博全年征集。

2024年,国博积极开拓古代文物征集渠道,实施国史文物抢救工程、时代物证进国博、记忆中国等重大项目,逐步构建外国文物征藏体系,藏品征集工作总体取得较为显著成绩。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共征集国内各类实物资料1268件(套)。同时,积极开展外国文物征集工作,全年征集域外文物1074件(套)。

今年6月,曾任毛主席卫士的张景芳同志特地从沈阳来到北京,亲手将毛主席巨幅书法作品《沁园春·长沙》捐赠给国博。怀着对毛主席的真挚感情,张景芳同志60年来一直将此幅作品珍藏在家中,如今为了使作品得到更好的保护并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毅然决定将其捐赠给作为国家最高收藏机构的国家博物馆。

为国弘史,国博成为大讲堂。

在2015年2月颁布的《博物馆条例》中,“教育”被列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今年,国博以一天接待400—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千余场次,服务学生3万余名。

采访活动当天,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张竞文告诉记者,这次来国博研学她最感兴趣的文物就是玉琮。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就是以此为原型,从那时起她就对玉琮和良渚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通过细细观察文物上的花纹和纹路,品味它们的价值所在和历史意义,就像是在和它们对话,我感觉到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张竞文说道。

THE END
1.冬日暖城行“旧石器”到“智慧+”,Z世代青年参观团体验暖城近日,Z世代青年参观团探访了鄂尔多斯市博物馆、鄂尔多斯市智慧体育公园等公共文化空间,沉浸式体验北疆暖城市民的文化生活。 鄂尔多斯博物馆位于康巴什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内设4个基本陈列。在“农耕游牧·碰撞交融——鄂尔多斯古代史陈列”,展出了各种石器时代的文物,其中,一枚幼儿门齿化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是中国境内http://wlj.ordos.gov.cn/xwdt_138767/wlzx_138768/202412/t20241217_3747059.html
2.博物馆美术馆办派对跨年迎新:破圈创新还是“游乐园化”?摘要:年轻人爱上博物馆,是激发城市活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上海博物馆日前发布信息,将在2024年12月31日晚举办“众神的派对——古埃及文明大展迎新奇妙夜”活动,观众可以在博物馆里一边观展一边参与各种活动,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在博物馆、美术馆里举办跨年迎新活动,在上海不止上博一家。对此,不少观众纷纷表示支持,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830695
3.时光博物馆,2018年声势最浩大的IP巡展记“时光博物馆”,顾名思义 ,即是馆藏了那些最具有时代代表性意义的记忆符号。人民日报通过创意快闪的形式将四十年来的衣食住行经典场景进行完整还原,为大众制造了一个兼具物质与情感的互动空间,在影响大家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的通感交互中引领大家一起穿越到过去感受时代的脉搏,同时也彰显了IP独具地方特色的https://www.digitaling.com/projects/52863.html
4.学生工作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10月底,我校全面完成面向全体2023级新生进行的心理测评。11月8日下午,本年度新生心理访谈工作暨心理测评结果反馈交流会于体育学院会议室,文物与博物馆学院、大数据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数字传媒学院举行。各学院新生辅导员和心理教育与咨询中心彭朗老师和古乾英老师参与会议。 http://xgw.sca.edu.cn/content/?2975.html
5.新春特辑2024到博物馆里过大年独家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3展厅 本次展览首次完整展出了包括御赐墨敕、御用制品、历代先祖容像、行像、家族藏品、手书、族谱等馆藏文物及复原明代官制典型服饰共计72件套,其中,展出的李文忠及其父李贞容像,是目前存世可见的两幅明代冕服容像,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受到诸多服饰研究者和爱好者的高度关注https://news.artron.net/20240209/n1129340.html
6.时光博物馆全国巡展落户深圳重温改革开放拼搏梦继北京、上海两地火热开展后,12月18日,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的“时光博物馆”项目,以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关注国人生活与成长为主题,以创意快闪体验馆的形式落户深圳市南山区万象天地,为改革开放纪念日献礼。 16 报料 评论(1) ! 好 2018-12-18 22:31 · 中国 1回复举报 下载APP参与讨论 https://www.dutenews.com/n/video/160523
7.一周观展指南西子湖畔“风荷举”,沧浪亭边百年望纹青瓷、到明代《荷花双蝶图轴》,无不透露着荷文化的魅力与风雅……在苏州,“充实光辉·美而大之”纪念苏州美专建校100周年系列展览在沧浪亭边的颜文樑纪念馆与苏州美术馆分别对外展出;在上海,“乔治·莫兰迪”特展展出莫兰迪的51件作品,周秦汉唐文物精华展、南越航海文明展先后在奉贤博物馆与中国航海博物馆对外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9029579
8.人文聚焦未来,在上博东馆的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中,观众将有机会近距离观看“我在博物馆修文物”的工艺。还有开放式的库房设计,向人们展现博物馆库房的秘密。上博东馆还将尤其注重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借鉴国外优秀博物馆的经验,专门增设针对青少年的博物馆体验空间。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180504/196952.html
9.人民日报客户端:百福图亮相时光博物馆中国银联云闪付诠释家国之日前,2019时光博物馆全国巡展的首站——北京站圆满落幕,为期四天的展示展演活动吸引了大批参观者。细心的参观者不难发现,今年的时光博物馆中有许多创意十足、造型新颖的“福”字:在时光奇妙屋,人们纷纷坐在老式沙发上感怀时光的易逝,背景则是云闪付“中国福”月历在墙上呼应着“流动的时光”;在记忆供销社,https://cn.unionpay.com/upowhtml/cn/templates/newInfo-nosub/9ed2b7ea4873410186ae96112fccfc7d/20191206101227.html
10.平凉市博物馆市博物馆开展“中秋” 【博游记】“红色教育 【博游记】 “红色教 【博游记】 “红色教 【博游记】“开学第一 市博物馆召开纪律教育 凝固的时光 | “千 【博古知新学堂】 “ 平凉故事讲到了齐鲁大 【博爱苑】博学少年郎 【“三抓三促”行动 【博爱苑http://www.plsbwg.com/
11.西安决策参考《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http://www.xalib.org.cn/info/72962.jspx
12.官方指南!烟台“十一”黄金周文旅活动,看这一篇就够了!科教文体烟台活动内容:市文化艺术中心吕剧院戏曲表演,市博物馆《回望》图片展,现场解说员讲解。烟台图书馆图书流动服务车,现场提供图书借阅、咨询和儿童绘本阅读等服务。 活动名称:“群星璀璨 欢度国庆”烟台市民间文艺团队庆“十一”广场文化展演 活动时间:即日起-10月7日 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1/10/01/014225157.shtml
13.时光博物馆亮相深圳万象天地触摸改革开放40年记忆摘要:昨日,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的“时光博物馆”全国巡展落地深圳南山区万象天地。该展持续至25日,用5大主题展馆和10项深度互动,生动呈现40年来人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的变迁,带领市民“触摸”改革开放40年记忆,重温旧日时光。 (见习记者 何亚南 记者 潘未末)昨日,由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推出的“时光博物馆”全https://gd.sina.cn/sztech/2018-12-19/detail-ihqhqcir8272518.d.html?from=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