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全新亮相全面上新展出文物增加15000件以上

12月21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建成全面开放。全新亮相的省博,馆舍建筑总面积达11.4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达3.6万平方米,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展出文物由此前的约10000件增加到25000件以上。全面上新的省博,形成南北两馆一体、两主两翼、中轴对称布局,成为美丽的东湖畔最富文化内涵、最具文化魅力的荆楚美学地标。

湖北省博物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8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机构,传承和弘扬荆楚文明的重要窗口,2018年中印元首外交活动的“国家文化客厅”。

湖北省博物馆原馆舍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省博物馆就地改扩建。2016年,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正式启动,新建文展大楼、文物研究中心、文物保护中心、观众接待中心等项目。三期工程以“鼎盛江城、楚韵基石”为设计理念,在建筑样式上取形于“鼎”字,采用大跨度架构、大净高中庭、大角度外墙设计,气势恢宏、庄重典雅,凸显楚文化风格;在融入周边环境上,追求楚式建筑“天人合一”的理念,建筑高度不超过综合馆天际线,藏于林旁、滨临湖畔、衬于老馆,浑然天成。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禁止出国(境)的“国宝”级文物9件,居全国博物馆前列。尤以商周青铜器、楚秦汉漆木器与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省博紧扣馆藏文物特色,按照“彰显荆楚文化魅力、展示湖北文明发展历程、突出馆藏文物特点、体现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展览理念,建立了既体现自身优势,又彰显个性的陈列展览体系。

三期新馆设置有“楚国八百年”“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越王勾践剑特展”“梁庄王珍藏”“八音和鸣——音乐文物展”等6项常设专题陈列。其中“楚国八百年”“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等新设展览,集中呈现了湖北近年来考古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展厅采用立体光纤星空屋顶、低反射玻璃柜体和多媒体视频讲解等先进技术手段,生动鲜活地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努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走近楚地先民的生活

——省博新馆新展先睹为快

省博新馆越王勾践剑展厅内展示的越王勾践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何宇欣摄

越王勾践剑。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

越王勾践剑特展展厅。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

吴王夫差矛和吴王夫差剑。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

省博新馆曾侯乙展厅内展现的曾侯乙编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何宇欣摄

省博新馆曾侯乙展厅。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何宇欣摄

金镶青白玉镂空龙穿牡丹纹带。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

金爵。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

金累丝镶宝石带。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

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

省博新馆内景。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何宇欣摄

经多年筹备与建设,12月20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建成开馆,成为收藏荆楚文化的新坐标。

新馆有哪些亮点?推出哪些新展?上新了哪些国宝?带着广大读者的好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探馆,采访了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及多位策展人员。

“原来祖先并不遥远”

新馆全新打造的重磅展览——“楚国八百年”,分“开疆拓土”“礼俗百业”“惊采绝艳”“上下求索”四个单元,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突出楚人“筚路蓝缕”“一鸣惊人”的精神内涵,从物质到精神、从文献到文物,全面展示楚国的历史和文化。

漫步展厅,观众会发现,除了以宏大叙事讲述楚国跌宕多姿的历史外,展览还非常“接地气”。在讲述楚人衣食住行的板块,看到假发、梳子、折叠床等文物,会顿时觉得十分亲近。特别是目睹基本保存完好的战国干煸鱼,及楚人当时食用的大米、麦子、板栗、生姜、花椒等植物考古遗存时,有观众不禁惊呼,“2000多年前的楚国先民,与今天荆楚大地的饮食结构太接近了。”

“此次策展目标之一,就是与观众构建最短共情距离,架起沟通古今的桥梁,让观众感到祖先并不遥远,历史可以走进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勤称。

共享40余年曾国考古成果

名不见经传的曾国历史,是由考古工作者一手“挖”出来的。我省考古工作者历时40余年写就一部“曾世家”。

展览“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分“始封江汉”“汉东大国”“左右楚王”与“华章重现”四个部分,通过考古成果,揭示曾国700余年间,从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走进该展厅,第一印象就是“琳琅满目、叹为观止”,展览除了展示数不清的珍宝外,还以公众考古视角,介绍考古工作者是如何破解诸多曾国之谜,如何厘清曾侯家族的世系。

“曾侯乙”展览是对原馆展览的全新改陈,分为“敬天崇祖”“金声玉振”“所尚若陈”“观象授时”“车马仪仗”“永保用享”等部分,多角度阐释曾侯乙文物,展现古代礼乐文明,凸显文物艺术特色。搬进新家的曾侯乙编钟,成该展最大的亮点。它被陈列在宽敞的玻璃展柜中,处于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享受着高科技的实时守护,与头顶的“二十八星宿穹顶”相伴,向观众诉说着2400年前的传奇。

“天下第一剑”独享400平方米展厅

“越王勾践剑特展”分“越国春秋”“惊世发现”与“剑中王者”三个单元,以越国历史作为切入点,介绍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科技成就。令观众惊喜的是,越王勾践剑一改往日偏置一隅的低调,独享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展厅。这种展陈方式在湖北省博物馆是首创。策展人称,“如此镇馆之宝,足够撑得起一个展厅,也更显王者风范,展厅里触屏、国家宝藏视频等元素的加入,则让观众更深入走近‘天下第一剑’。”

“梁庄王珍藏——郑和时代的瑰宝”展览是对原馆展览的全新改陈,分“天潢贵胄”“珠围翠绕”与“丝路撷珍”三部分,讲述梁庄王和王妃的故事,及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中西文化交流。策展人称,本次布展从“人”的角度切入,铺陈展览线索。展厅面积从330平方米增至1000余平方米,展品却减少了约30件套,旨在为每件文物提供充足的展示空间。同时新增多媒体互动展项“宝物历险记”等,向公众生动地展示郑和下西洋途经国家的风土与特产。

“此次新馆大量使用多媒体手段,让展览真正‘活’起来。AR眼镜、智能语音导览的大量使用,及人性化的便民措施,只为给观众更好的观展体验。”方勤称。

省博物馆免费开放15年

累计接待游客1910万余人次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王晶、通讯员黄敏)12月20日,惊艳亮相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新馆,令文博爱好者兴奋不已,开馆消息一时成为网络热点。

“这无疑是湖北省博物馆历史上一个‘高光时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说,该馆作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8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自1953年以来,创造了多个辉煌。

方勤介绍称,2007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开地方博物馆之先河。免费开放使公共文化回归公共鉴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数据显示,2007年免费开放当年,省博接待26万余人次参观。到2019年,年接待量增至240万余人次。2007年至今15年,共有1910万余人次入馆感受荆楚文化、中华文明的魅力。

方勤说,20世纪世界重要考古发现之一——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编钟等大量音乐文物,使湖北省博物馆成为国际音乐考古的圣地。而曾侯乙编钟复制件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成为文化交流“金色名片”。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文艺创作重要题材。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6亿多人通过各种途径领略了《编钟乐舞》视觉盛宴。其中,来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编钟乐团表演的观众,数十年来至少达1000万人次。

此外,湖北博物馆多次接待外事活动,曾在同一天接待两位外国元首。2018年,该馆更是作为中印元首外交活动的“国家文化客厅”,成为展示大国文明风范的窗口。

省博新馆开放后观众由南大门入馆

12月21日,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对公众开放后,观众入馆改由南大门进入,北大门成为观众出口及散客大件行李寄存处。

省博对现役军人、消防救援人员、残疾人、65岁以上老年人开放绿色通道,无需预约(疫情管控升级期间除外),到现场后刷本人身份证原件,走绿色通道入馆。

省博对旅行社、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放团队预约,需在省博官方网站进行团队预约。

THE END
1.换个方式了解浙江,浙江7家宝藏小众博物馆,有趣又好玩,99%的人都没去分享7个私藏的浙江小众博物馆,各有特色,有趣又好玩,值得加入你的旅行清单里。 兰亭书法博物馆 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书法专题博物馆,也是第一座以《兰亭集序》为主题的书法博物馆,简约雅致的博物馆,依山傍水,布展精妙,陈列着中国书法简史,王羲之的一些真迹也可以看到,处处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元素。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59554
2.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真正的鸡缸杯,全球只有21只,台北博物馆有八只。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https://www.meipian.cn/sajw78e
3.嗯,在大家都去围观大英博物馆的文物时,我还是写写上海自然博物馆吧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一些蠢萌的羊驼壁画,有段时间我拿这东西当微信头像来着,嗯 进了自然博物馆,正常的参观顺序是上四楼,然后会有个巨大的动物模型和标本展示区,各种现存的和已经灭绝的巨物都给放在了一起,有的还可以动一动脖子,扭一扭身躯之类,让观众感受这些巨物活着的时候是多么壮观。。 https://www.douban.com/note/634508898/
4.震撼!三星堆博物馆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新馆展出三星堆祭祀区最新出土文物中,包括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跪坐人像、青铜鸟足神像等借助修复师的手工拼对及AI算法,通过数字化虚拟修复技术实现了跨坑拼接及修补复原。然而因为文物修复方案尚需国家文物局批准,这些重磅文物尚未真正“聚首”。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第一时间展现三星堆文物的风采,博物馆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https://m.dztcqrm.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50517
5.知新:“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座谈会这样一个展览,能够比较完美地呈现给观众,实属不易,希望看到它以后成为故宫展览的一个举办方向,希望隐含的东西通过不同于普通文物展示的方式,让观众获得熏陶,汲取文化的力量。很多人没有机会接近文物,接近艺术品,作为博物馆人,如何把研究成果集合起来,引领精神世界的构建,就成为我们的责任。故宫600年的历史,故宫的文物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59102
6.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公示数年的文物征集与实地探访,李秋虹对发生在磐石这片大地的历史谙熟于心。走在磐石的山水之间,李秋虹渐渐意识到,自己真正的使命不只是挖掘文物,更应该将磐石的红色文化传扬出去,让沉睡在展柜里的文物诉说出自己的历史,让红色基因血脉相传。 2015年,磐石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她策划的《烽火磐石——磐石人民抗日斗争史http://jl.wenming.cn/gongzuotishi/yjsxx/202402/t20240223_6741666.html
7.敦煌不止莫高窟,周边还有4大遗址!——博物馆 阳关景区目前还在建,有很多景点都不开放,游客可以参观的有博物馆,阳关烽燧这两大块,博物馆里陈列了当年阳关的历史,还有在阳关出土的各类文物。 博物馆门口张骞的雕像,在博物馆转一圈出来就可以前往阳关烽燧了,顺着路走,就能到古时候各路人马出关的地方,来往的商人在那个时候进出阳关都需要办理通关文牒,https://m.mafengwo.cn/gonglve/ziyouxing/33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