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通知公告江苏省文物局关于2013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的通报

各市文物(文广新、文化遗产)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文广新局,南京博物院:

附件:2013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江苏省文物局

2014年2月14日

附件:

2013年度全省文博优秀论文评选获奖名单

一、组织奖(5个,排名不分先后)

南京市文物局

无锡市文化遗产局

扬州市文物局

南通市文物局

淮安市文物局

二、优秀论文奖

一等奖(3篇):

省文物局陈朋光

2、惠山祠堂群文化景观价值和申遗对策思考

无锡市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管理处金石声

无锡市文化遗产局赖聪聆

3、免费开放后博物馆观众“分众化”服务的分析与思考——以苏州博物馆预约团队服务为例

苏州市博物馆李喆、钟雅利

二等奖(6篇):

1、在江苏建设儿童博物馆的构想

南京市博物馆陶婷婷

2、江苏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文物局宋炯

3、论运河对生态无锡城市建设的价值

无锡市古运河研究会张鸣年

4、历史类博物馆公众考古学实践初探——以徐州博物馆为例

徐州博物馆于康唯

5、从扬州东关区现象看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利用

如皋市博物馆王晓洁

6、基于OUV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扬州市申遗办张益、姜师立

三等奖(10篇):

1、关于水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思考——以淮安里运河水文化遗产为例

淮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董记

2、免费开放后中山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新发展机制探析

孙中山纪念馆苏艳萍

3、关于博物馆群建设的探索

如皋市博物馆王晓洁、邓琳琳

4、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数字化

江苏省文物局陈宁欣

5、影响文物保护的社会因素

淮安市淮阴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许景阳

6、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探索与思考——以镇江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为例

镇江博物馆吴芳

7、中国古建筑修缮工程管理之初探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顾晔麟

8、让记忆触动心扉拉近博物管与观众的距离——《翻开记忆-江海民俗风情展》成功启示

南通博物苑胡小甜

9、中小型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宣传活动的发展及创新

苏州碑刻博物馆纪迪

10、整合博物馆群资源,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南通博物苑徐宁、陶烨

优秀奖(52篇):

1、博物馆社教队伍有效管理之我见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魏云兰

江苏省文物局吕春华

3、以运行评估促进国家一级博物馆建设和管理

江苏省文物局邢致远

4、博物馆发展热中若干现象的思考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苏洁菁

5、文物工作的又一次机遇与挑战——浅析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江苏省文物局于新海、陈钰

南京大学历史系朱棒

6、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所起的作用——以明孝陵博物馆为例的探讨

明孝陵博物馆夏爱军

7、明孝陵博物馆文化遗产传播的若干尝试

明孝陵博物馆向阳鸣

8、浅谈城市空间扩展背景下的文物资源保护—以盱眙城市发展与文物保护为例

盱眙县博物馆罗志

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保护初探——以常州地区为例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张勇

10、加强古运河文化呈现工作丰富遗存文化观光内涵

无锡市古运河研究会缪生勤

11、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传承——谈常州文化景观生态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朱剑虹

12、千年文明一河牵,返璞归真相携远

无锡市古运河研究会王敏丰

13、让运河名城的古今设计根冠相连

扬州市申遗办张益

14、运河及运河城市的辐射作用

扬州市申遗办殷天适

15、无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理念与实践

无锡市文化遗产局曾宪榕

16、试析徐州战争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管理局付明

17、CBIR技术在博物馆数字藏品图像中的应用浅析

南通博物苑黄金

18、文博工作中的新媒体应用刍议

扬州唐城遗址博物馆余国江

19、对博物馆实施安防升级达标的几点思考——以江阴博物馆为例

江阴市博物馆刁文伟

20、从三个向度提升人物纪念馆竞争力与服务水平的研究

孙中山纪念馆鄢增华

21、扬州市博物馆文化产业的SCP分析——以注册登记的15家博物馆、纪念馆为例

扬州市申遗办杨家华

22、提升文博宣教理念创新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李洁

23、谈谈如何快速培训讲解员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刘媛之

24、几种要素在纪念馆展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孙中山纪念馆程薇薇

25、论博物馆“体验式”陈展的运用

淮安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於剑山

26、关于里运河文化长廊博物馆群建设的思考

淮安运河博物馆常贵章

27、文物法治背景下博物馆文物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思考

镇江博物馆连小刚

28、徐州汉画像石在收藏与陈列展览中的保护

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郭韦

29、试论博物馆深化学术研究的设想

淮安市博物馆张春宇

30、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实际经验与未来展望——以苏州博物馆为例

苏州博物馆谢晓婷、蒋菡

31、新时期博物馆管理改革初探

苏州碑刻博物馆孙庆

32、关于对常熟博物馆“免费开放”实践中的“道”与“术”的思考

常熟博物馆朱汇虹

33、农村历史建筑的美丽之路

南通博物苑樊凡

34、论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问题

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张相芳

35、古镇.现代建筑遗产.延续性——以江苏同里古镇为例

吴江区文保所刘延华

36、城市建设中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以盐城市明东门闸保护利用为例

盐城市博物馆史为征

37、吴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吴江区文物局邱芳芳

38、珍惜文物资源,坚持原生态,谈历史街区的改造——以连云港市民主路为例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张大强

39、从新角度思考社区文化遗产与城市软环境建设

淮安市清河区文广新局李大夯

40、探寻新路实现共赢——古民居保护模式之我见

常熟文管办金玉棠

41、试谈民办和行业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

南通纺织博物馆李宜群

42、民间收藏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中的作用

南通市文博协会凌振荣

43、文保单位四有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淮安区为例

淮安区文广新局金强

4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建设初探——以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为例

新四军纪念馆潘麟之

45、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形势及类型探析——以大运河为例

扬州市申遗办光晓霞

46、邵伯运河遗产保护成果在旅游开发中的运用研究

扬州市江都区文广新局刘奇斌

47、浅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天目山遗址为例

THE END
1.文博场馆“正青春”,多地融合数字技术打造“活起来”的沉浸式文博阅知,即通过电视知识大屏、元宇宙书架、元宇宙知识海报等,深度阅读元宇宙知识图书,体会到元宇宙正在重塑人类文明的未来。 (图片来源:显易文化) “泰山神启”跨维数字体验馆 ·山东文旅搭上数字化快车· 目前,山东正在集中建设一批智慧景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Q4MDg0Nw==&mid=2247691985&idx=8&sn=a83d888bcadf6d45cd7d34d028978e1f&chksm=fcfe6ce34748c5c048962cee8b17a774302c3c2ca4c180488e92f41b03bbc0cfbd14809c21df&scene=27
2.聚焦时代之变,共话文博未来——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演讲回顾以上海博物馆东馆全面建成开放为契机,邀请来自法国、日本、西班牙、英国、美国、阿联酋、新加坡、乌兹别克斯坦、韩国、葡萄牙等国家,中国香港、陕西、河南、山西、辽宁、南京、广东、重庆、湖南、湖北、浙江等地区的35位博物馆代表聚首上海,结合中国博物馆建设优秀案例和国际先进博物馆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时代发展中博物馆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2447
3.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精选十篇)相信通过家庭博物馆的影响, 未来博物馆会愈发融入人们生活, 做到集教育、研究、收藏、体验、旅游、传承多方位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未来博物馆会“以人为主”, 更具人性化的文化传承。未来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融为一体, 从而带动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建设的共同发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ywx55t.html
4.科技时代文艺的温度与精神中国艺术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费俊以“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演绎”为题,通过大兴国际机场的数字艺术、“城市博物馆”等实际案例,生动演绎了数字技术如何保留、传播、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万敏认为,用数字化的方法可以将中国古代八景文化景观转化为一种潜在的世界遗产。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https://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3/202311/t20231130_1293821.htm
5.数字化浪潮下的非遗文旅融合篇章:《无面之神》引领沉浸式演艺新纪元展望未来,数字文旅的无限可能 《无面之神》的推出不仅是数字技术在文旅领域的一次成功应用更是对未来文旅融合发展趋势的一次积极探索。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数字文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AR和VR技术将成为未来博物馆和展览的一种颠覆性媒介,尤其是在教育方面,因为AR正在证明它具有非常http://www.cqwenyi.net/html/1274059484803035136/web/content_1274059484803035136.html
6.2024年博物馆行业分析报告除了常见的综合性、历史类、自然类、艺术类外,更是出现了综合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一些新形态博物馆。过去的博物馆主要是历史和文物的陈列,更像教科书,现在要让博物馆更加贴近生活。 至“十二五”末,博物馆行业将立足行业特点和地域文化特色,发展科技、艺术、自然、民族、民俗、工业遗产等类型的专题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7.走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逸夫博物馆光明日报第四,大学博物馆应该抓住国家重视数字化建设的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数字博物馆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对大学博物馆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学博物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依托本校和本馆的优势,积极参与,建设一个功能强大且完善的数字博物馆和科技平台,既为专业教学和科研提供系统、有效的服务,也为面https://www.gmw.cn/01gmrb/2006-03/12/content_387594.htm
8.数字化时代下的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唐博大力推动数字化文物保护实践,为未来打造智能化博物馆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博物馆的职能主要是服务大众,我国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唐博依托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技术、文物保护意识、社教、研究和文化旅游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文物保护的发展与繁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扫描等技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969.html
9.回顾2023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和大事—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2023—2024年)的通知》,强调将数字化融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全过程。 二月 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和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倡议、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https://www.eol.cn/info/dongtai/202312/t20231229_2552155.shtml
10.20212027年中国博物馆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二、博物馆信息化技术 三、博物馆陈列文物防震技术 四、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博物馆所属行业发展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一节 全球博物馆市场总体情况分析 一、全球博物馆发展历史综述 二、全球博物馆行业特征演变 三、全球博物馆行业分类分析 四、国内外数字博物馆发展现状 第二节 美国博物馆行业调研 一、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I09165O4N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