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博物馆的未来——欧洲博物馆行业联盟发布《未来的博物馆》报告

《未来的博物馆:来自10家国际博物馆的见解和思考》

欧洲“博物馆行业联盟(Mu.SA:MuseumSectorAlliance)”近期发布了一篇名为《未来的博物馆:来自10家国际博物馆的见解和思考》的报告。该报告由联盟两位会员辛博拉教授和梅尔廷教授撰写,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博物馆行业联盟会员之一),以及卢浮宫、普拉多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荷兰国家博物馆等10家博物馆一起为报告提供了案例。

该报告对参与调查的博物馆提出了以下问题:(1)当数字技术发展成熟时,博物馆会发生什么变化?(2)未来博物馆会呈现哪些特征?如何抓住数字创新带来的机遇?(3)这个行业需要继续保持哪些能力特质,以保证现在的博物馆与20世纪的博物馆一脉相承?

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地,数字技术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当数字技术充分发展起来之后,将会对博物馆带来怎样的影响?未来的博物馆将会有哪些特征?博物馆如何抓住数字创新带来的这些机遇?博物馆行业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保持当下的博物馆与20世纪的博物馆一脉相承?为了解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行业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报告针对10家著名的欧洲博物馆展开问卷调查,向它们提出上述这些问题。

与20世纪的博物馆不同,21世纪的博物馆不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科学、文化和区域关系中更广阔系统的一部分。观众不再只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还是内容生成和传播的积极参与者。未来的博物馆将会是集体性创作的产物,否则它将难以生存。它将由其所在的大社区来推动发展。在这个转型期,数字创新提供了许多便利,促进博物馆与其所在社区之间的交流,提升可及性以及公众参与。

未来的博物馆将会走向何方

数字文化为博物馆领域带来了很多新鲜议题。

第二个关键词是“讲故事”,这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主流,观众将会被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所吸引,他们由此而产生共鸣。博物馆通过真实且引人入胜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不仅通过思想,而且还要通过情感来影响观众。博物馆讲述自己的故事,另外观众来讲述博物馆的故事,并且鼓励公众以及员工来创建他们自己的故事,以及把博物馆与其所代表的历史联系在一起。

第三个关键词是“与公众一同创建”,博物馆需要满足社会的真实需求:在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型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公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文化内容和信息的制造者,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在于为公众提供平台,让信息传播开来。博物馆不再是致力于展示过去的一座神殿,而是一个面向未来的、充满生机的机构,它鼓励观众的参与和创新,它将成为一个激发灵感之地,它将激发观众在此产生新的意义。

数字技术正如何改变博物馆?

数字技术是实现博物馆使命的一种方式或途径。它影响着博物馆生活的方方面面。

“遗产的数字化”。对藏品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快捷。这种变化影响着档案管理员、藏品保管员、甚至典藏研究员。互联网艺术日益兴盛起来,有些博物馆已经开始提供在线的藏品库。

“沟通交流”也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大数据分析和用户档案使得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独特和个性化。博物馆能够了解观众的想法和喜好,从而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服务和体验。

创造新的数字化工具,产生新的内容。这适用于许多工作:准备展览的展厅、让参观体验更加引人入胜、组织活动等等。有些博物馆设置了“音频和视频制作部门”。增强现实技术和游戏设计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产生深远影响。

应当杜绝技术工具的庸俗化(哗众取宠)。技术是为了方便观众与藏品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不是为了转移或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和思考。

数字化工具还可用于营销和观众关系管理,而不只是局限于沟通交流和娱乐方面。

数字化创新能够提升博物馆生活的管理流程,比如创新型的存档系统。数字化创新是的各种“衡量(或评估)”变得更加高效和标准化,从而改进博物馆的管理和行政程序。

如何助力博物馆应对数字化挑战?

博物馆员工需要能够制作不同的数字内容:视频、照片、社交媒体或博客所需的文本。这不只是涉及数字化通信领域的员工,而是涉及馆内全体人员——从接待人员到典藏研究员。关于数字化世界,必须要给全馆人员灌输自信心,这一点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从事非管理职务的人员以及与新媒体方面接触较少的人员。为此,鼓励员工通过工作坊、培训项目、跨学科和跨部门的活动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最后,应当让员工接受培训,不断学习馆内和馆外的最佳实践做法。博物馆应当与馆外机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比如软件和硬件的开发商、大学、或技术创新中心。

影响数字化战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博物馆的数字化战略取决于诸多因素:财政资源、开放性的观念、以及能够胜任的领导层。必须告知全馆员工数字化技术给机构管理能够带来的益处。

必须开展广泛且持续性的市场研究,从而决定何种数字化产品值得机构去投入资金。与此同时,开展大数据分析来评估机构行为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了解博物馆服务的质量,并不断改进。

就网络在线方面而言,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至关重要:首先是博物馆的官方网站,第二是博物馆的社交媒体平台。

给小型博物馆带来的机遇

数字化技术给小型博物馆提供许多新的解决方案,且成本不高。比如,许多小型博物馆缺乏资金,无法创办和运营自己的官方网站;但是社交媒体的传播,大大削减了数字通信的障碍,从而使得小型博物馆可以创建更多的联络网,接触到更多的公众。

数字化技术使得小型博物馆能够进入全球市场。如果它们建立起稳固的关系网,那么还有助于提升其自身的知名度。

促进博物馆实现人员和技能的数字化转型

为了跟上当今时代的变化,所需的数字化技能涉及4个方面:通讯、大数据分析、内容制作、以及用户体验。

第一、就通讯方面而言,高级的社交媒体专业人员需要战略性地利用社交媒体。

第二、数据分析员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能够读取和分析从用户那里搜集而来的信息,然后协助博物馆制定重要决策。

博物馆领导层还需要一些“软技能”,因为开展一项数字化变革规划,往往会遇到馆内人员的某些阻力。

要促进变革,关键在于激发人员对数字化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在这个转型期,博物馆需要这样的“人员”:他们能够把传统和创新结合在一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与其雇用新的人员(尤其是财政资源紧缩的情况下),博物馆最好还是培训现有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掌握新的数字化技能。

如今,在推动博物馆数字文化方面的一个关键人员是:“文化信息通信技术顾问”(CulturalICTConsultant)。有些博物馆已经设置该岗位,由其负责博物馆的数字化战略以及技术资源方面的财政规划。

THE END
1.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2.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精选十篇)使得大多数博物馆人烟稀少, 发展脱离大众, 导致其后期保护、运营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 博物馆的建设存在只注重数量, 忽略其运营以及功能性发挥。博物馆运营氛围该如何营造?使博物馆融入大众文化生活, 人们生活中又能有博物馆衍生品的出现, 两者达到亲融发展?于是我们对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进行展望。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ywx55t.html
3.元宝区文化局发展规划展望,未来蓝图揭秘机电设备元宝区文化局将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更多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 元宝区文化局将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通过举办http://www.cawfg.com/post/2286.html
4.2024年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进展及未来展望2024年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进展及未来展望 2024年,是有着不寻常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胜利闭幕。这一年,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元年”、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这一年,民族教育紧紧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https://www.bijie.gov.cn/zwgk/zdlyxxgk/jyxx/202412/t20241219_86372989.html
5.会泽县文化局项目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伯远组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泽县文化局紧跟时代步伐,启动了数字化文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展示会泽县丰富的文化资源,还将推动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 5、文化交流活动项目 https://www.ys-3dreconstruction.com/post/15649.html
6.“三塔映三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工程即将惊艳亮相规划建设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项目造价9.68亿元,总建筑面积为79373.59平方米,由主塔(大运塔)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内设多个主题展厅和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张锦秋院士设计团队巧具匠心,围绕“三塔映三湾”主题来规划设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其设计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http://taohaifenbojituan.com/nd.jsp?id=63
7.回顾2023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和大事—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2023—2024年)的通知》,强调将数字化融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全过程。 二月 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和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倡议、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https://www.eol.cn/info/dongtai/202312/t20231229_2552155.shtml
8.数字化时代下的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唐博大力推动数字化文物保护实践,为未来打造智能化博物馆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博物馆的职能主要是服务大众,我国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唐博依托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技术、文物保护意识、社教、研究和文化旅游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文物保护的发展与繁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扫描等技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