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财商学评论》第五辑商学访谈:中国城市博物馆的发展现况和未来趋势财富号

城市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使命,也是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市民文化需求的升级,城市博物馆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为深入了解城市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采访了上海汽车博物馆馆长刘涛先生,探讨中国城市博物馆的功能定位、发展现况、未来趋势等问题。刘涛认为,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中国博物馆数量相对较少,虽然与欧美国家相比,博物馆的多样性有待提高,运营机制和观众参观意识也需要进一步改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文化历史的重视程度提高,其发展潜力巨大。而且,作为博物馆行业的后发国家,中国可以参考借鉴国内外优秀博物馆的经验,在场馆规划、展览设计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得更好。场地和经费是博物馆尤其是非国有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最大瓶颈。好在近年来,国家政策已逐渐放开对博物馆商业化的限制。“为了可持续运营,商业化运作是必要的。”文创商品、文旅休闲等是推进博物馆商业化的重要手段,博物馆还可以根据自身主题特色进行市场细分经营。随着技术的进步,博物馆逐渐向多维度、多空间的联通性方向发展。这也是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博物馆发展潜力巨大

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国博物馆建设的后发优势已有所体现

上海汽车博物馆强调与社区的联系和服务

刘涛:上海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位于嘉定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是上海汽车产业发展的热土之一。上海汽车博物馆位于上海国际汽车城汽车博览公园内,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展览面积逾1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亿多元。

建设上海汽车博物馆的主要目的是,完善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功能布局,提升上海国际汽车城的综合实力,成为中国汽车爱好者了解世界汽车发展史的窗口、华东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汽车文化休闲目的地,以及汽车品牌展示和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

作为国内首个专业汽车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的特色相当突出:集历史博览馆、现代科技馆、古董车收藏馆等不同主题和品牌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展示世界汽车发展历程,表达行业特征,反映汽车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上海汽车博物馆的教育特色也值得一提。博物馆所处的上海国际汽车城,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有汽车新能源和汽车智能化的头部研发企业,这为博物馆发挥教育功能提供了非常好的行业支撑。

上海汽车博物馆除了展示、收藏和教育功能外,还强调与社区的联系和服务。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应该与周边资源融合,形成展示特色,以满足社区需求。

此外,上海汽车博物馆还与其他特色场馆联动,旨在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历史和科技体验。

刘涛:国博上海汽车博物馆是一个专门展示汽车文化的博物馆,虽然没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但也正与专业平台合作,积极探索新技术的应用。

其中,数字化是上海汽车博物馆比较重视的领域之一。与谷歌艺术与文化部门合作创建的在线展览,成功将海汽车博物馆的展品推向了海外市场;与阿里巴巴和腾讯等公司在游戏、数字产品和汽车元宇宙等项目上进行合作,运用数字化手段更好地展示汽车文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了汽车文化。

刘涛:上海博物馆能提出“大博物馆计划”,主要源自其长期以来的积累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这种计划不是每家博物馆都能提出的,也不是提出后就能得到政府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但在品牌建设、产品建设、教育服务和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上海博物馆的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关于未来,上海汽车博物馆要在原有展览的基础上做好提升。由于影响力大小已成为衡量博物馆重要性的关键指标,因此要更注重博物馆的品牌建设,更多地利用新媒体和新科技拓展线上触达,如在元宇宙或数字化产品领域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深耕,以扩大受众面和产品的接受度,最终提高整体水平。

解决行业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

总之,解决博物馆行业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措施。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博物馆行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博物馆商业化运作必须保证其文化价值

博物馆需要强化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博物馆领域数字产品的发展仍受到各种限制,包括对收藏和流通的规定。数字产品小规模平台的激增可能并不有利于博物馆藏品的整体标准化和培育。因此,在数字产品开发中,博物馆要注重标准化管理,确保数字产品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博物馆的未来趋势是增加联通性

刘涛:博物馆是重要的文化机构,不仅是展示文物、艺术品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连接人与人的桥梁。随着技术的进步,博物馆正逐渐向多维、多空间的联通性方向发展。

首先,博物馆需要增加线上观众的数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了解博物馆的内容。因此,博物馆应将线上展览和教育资源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提高线上观众的体验和参与度。例如,博物馆可以通过在线虚拟展厅、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让观众在线上身临其境地感受展览内容,也可以为观众提供更便捷的参观方式。

其次,博物馆需要增强与目标群体之间的联系。博物馆应根据不同观众的需求和兴趣,开发更具个性化的展览和教育项目,由此与观众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吸引更多的观众。例如,对儿童观众,可以设计互动性更强、趣味性更强的展览和活动;对专业学者和研究人员,可以开设更深入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

最后,博物馆应灵活配置资源,以应对竞争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博物馆市场中,后发博物馆要更灵活地配置资源,在提高自身效率的同时满足观众需求。例如,可以采用共享资源的方式与其他博物馆合作开展展览和教育项目,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提高博物馆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THE END
1.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2.博物馆未来发展趋势(精选十篇)使得大多数博物馆人烟稀少, 发展脱离大众, 导致其后期保护、运营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 博物馆的建设存在只注重数量, 忽略其运营以及功能性发挥。博物馆运营氛围该如何营造?使博物馆融入大众文化生活, 人们生活中又能有博物馆衍生品的出现, 两者达到亲融发展?于是我们对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进行展望。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ywx55t.html
3.元宝区文化局发展规划展望,未来蓝图揭秘机电设备元宝区文化局将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更多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4、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 元宝区文化局将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通过举办http://www.cawfg.com/post/2286.html
4.2024年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进展及未来展望2024年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进展及未来展望 2024年,是有着不寻常意义的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大会胜利闭幕。这一年,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实施“元年”、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数字教育“扩优提质年”……这一年,民族教育紧紧围绕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教育综合改革,https://www.bijie.gov.cn/zwgk/zdlyxxgk/jyxx/202412/t20241219_86372989.html
5.会泽县文化局项目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伯远组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泽县文化局紧跟时代步伐,启动了数字化文化建设项目,该项目包括建设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等,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平台,向公众展示会泽县丰富的文化资源,还将推动文化创意与数字技术的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文化产品。 5、文化交流活动项目 https://www.ys-3dreconstruction.com/post/15649.html
6.“三塔映三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工程即将惊艳亮相规划建设中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项目造价9.68亿元,总建筑面积为79373.59平方米,由主塔(大运塔)和博物馆两部分组成,内设多个主题展厅和功能区,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张锦秋院士设计团队巧具匠心,围绕“三塔映三湾”主题来规划设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其设计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http://taohaifenbojituan.com/nd.jsp?id=63
7.回顾2023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和大事—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2023—2024年)的通知》,强调将数字化融入中小学教师培养全过程。 二月 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以“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为主题,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蓝皮书和智慧教育发展指数、智慧教育平台标准规范、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倡议、世界数字教育发展合作倡议https://www.eol.cn/info/dongtai/202312/t20231229_2552155.shtml
8.数字化时代下的唐山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传承唐博大力推动数字化文物保护实践,为未来打造智能化博物馆奠定基础。众所周知,博物馆的职能主要是服务大众,我国越来越重视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唐博依托数字多媒体技术,在技术、文物保护意识、社教、研究和文化旅游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可以更好地实现数字化文物保护的发展与繁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三维扫描等技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