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信息科技“信息社会责任教学”如何正确认识信息社会责任?又有哪些具体的教学实施方式?科学教育

新课标的颁布只是起点,如何实施新课程才是关键。

2023年,我们将就“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议题展开系列讨论。

信息社会责任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数智时代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认识到只有通过制度约束和个体自律,我们才能够真正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

因此,信息社会责任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中尤其重要。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不能够完全依靠讲授式,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特邀嘉宾

李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张勤坚江苏省太仓市实验小学

林昉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研究院

如何正确认识信息社会责任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李锋:发展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是要帮助学生从容、自信、负责任、有担当地生活在信息社会中,是信息科技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利条件,但也引发出潜在的问题,如隐私泄露、网络诈骗、“信息茧房”等。要避免相应问题的发生,就应该通过信息科技的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具有信息安全意识与能力,能针对信息变化做出合理判断,采用正确的方式保护自己,认识到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遵照网络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规范使用互联网,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林昉:信息社会责任是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当承担的责任。从“旨在培养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课程性质来看,它体现了信息科技课程的价值观与课程的育人价值。信息社会责任是信息科技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石,是学科育人功能的重要培养目标。

信息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张勤坚:我不会完全遵照新课标所划定的模块来设定信息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信息社会责任关于“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保护个人网上隐私”“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安全使用数字设备”以及“信息伦理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都将渗透在一个个基于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真实数字化生活场景的学习项目之中。例如,“不与陌生人说话(线上版)”“如何捂住自己的数字钱包”“给你点个赞”之类,题目之下,都可以设计出一个个符合不同年段学生真实生活情境的学习内容。

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体系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信息社会责任和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

李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反映出信息科技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信息社会责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它与其他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共同促进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

张勤坚:要厘清信息社会责任和其他内容之间的关系,需要先明晰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个人的理解,信息意识需要综合培育和深度体验,计算思维更多的是需要逻辑训练与系统归纳,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关键在于跨学科支持和创新实践能力,而信息社会责任更多体现在培育上述三大核心素养的学习过程之中。信息社会责任和信息意识等其他内容,既相互独立又互为关照,它们骨肉相连且浑然一体。

林昉:培育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信息社会责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行为习惯,并不是孤立的。它与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担负信息社会责任需要信息知识与技能的支撑,具备了信息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对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正面的促进。另外,信息科技课程思政可借力信息社会责任素养培养来落实,可基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融入其他维度的素养培养中。

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施信息社会责任的教学呢?

李锋:信息社会责任教学是要帮助学生养成信息社会学习、生活的好习惯,能安全、自信、积极主动地融入信息社会。因此,教学实施应坚持素养导向,体现育人为本,注重在实践中发展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可合理结合学生学习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的真实情境,探索主题、项目、任务等内容组织方式,通过案例研讨、教师指导、实践探究、问题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信息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信息社会秩序,逐步成长为信息社会合格的数字公民。

林昉: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可在教学中选择学科领域专家的科研事迹、成果等,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学习热情,也可通过学科基本常识、科技发展前景的介绍等,引导学生感受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培养科技创新的意识,还可基于理想信念、爱国教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等具有价值导向的内容,引导学生感悟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生个人品质养成方面,可结合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协作沟通及人生规划等内容给予恰当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前,信息科技教师实施信息社会责任教学会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破解呢?

李锋:信息社会责任教育反映的是“人、信息科技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建设”,既注重学生良好信息社会行为的养成,如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不泄露隐私信息等,也强调学生应具备责任担当的能力,如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法与技术、密码设置的策略与应用等,体现本学科关于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的独特价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活动为烘托教学氛围,过于强调信息现象分析,忽略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对学生信息社会责任养成的作用,将信息社会责任教育简化为“课堂故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案例呈现—问题分析—解决方法—应用反思”综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了解案例所反映出的信息问题,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信息科技学科方法、工具避免或合理解决相应的问题,提升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负责任地使用数字化设备。

林昉:面临的挑战之一是,课程长期是以“工具”化的方式呈现内容,教学中对技术的掌握被放在第一位,如何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重视信息社会责任的培养来提升学科育人价值;面临的挑战之二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对这个时代的认识与教师的认识是有一定差异的,教师如何用学生的视角去帮助学生发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能否提供一些信息社会责任教学的典型案例呢?

李锋: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既可采用正面的信息社会责任教学案例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树立榜样,如在做安全防护的情况下主动帮助老年人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向家中爷爷、奶奶等长辈介绍新型数字设备的使用等,也可通过警醒性质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在信息活动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信息活动中的问题。通过案例比较与分析、技术方法选择与应用、问题反思和内化等方式发展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后续内容

钱松岭|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之信息社会责任素养解析及教学

THE END
1.浅谈信息技术的教与学8篇(全文)同时,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学生更应顺应时代潮流,努力学习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学习生活中,走在信息化时代的前端。 浅谈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第2篇 江西分宜一小严小英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显出它的单一性、滞后性.信息技术手段适应时代的要求,能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能培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dn5wsvd0.html
2.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基于知识生产与理论重建的视角摘要:教育学理论的发展肩负着“时代需求”与“学科担当”的双重使命。信息技术通过对“时空构造”“工作哲学”与“技术逻辑”的重新定义,勾勒出一幅全新的时代图景。信息技术时代教育学理论的涉世危机与反身诉求更是对“教育学理论的想象力”发出了多重的时代呼唤,亟需“安身立命”于这个时代的教育学人做出应有的时代http://epc.swu.edu.cn/info/1119/2928.htm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成功之道——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5王博士说:若老师单纯地使用计算机播放PPT,通过投影仪投射画面进行教学,本质上和传统使用黑板和粉笔那种单项知识传递教学的差异不大,所以不能算是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或者说随着科技的进步,那种形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另一个是:“对于试验计划或是先导计划目的并不是证明所试验项目的成功及可推广性,而是要找出会导致失败https://www.jianshu.com/p/c94a274f6003
4.王海英张华黄进:新时代背景下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向深度与创造儿童教儿童是如何样态?我们以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能够体现儿童探索发现轨迹的“儿童海报”为例。首先来看儿童海报是什么: 儿童海报是在好奇心与兴趣的驱动下,儿童用动作、语言、图像、绘画、符号、“思维小地图”等表征方式记录、整理、分享、反思自己或同伴一日生活中(游戏、生活、运动、学习)的问题困惑、探索发现、情绪https://www.cnsece.com/KindTemplate/MsgDetail/57311
5.信息时代的教育由于人们的工作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如面授、函授、电大等,来适应人们的需求。现代教育教学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特别是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为教与学增加了新的维度和方向,形成了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的教学信息加工传输模式,有利于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https://www.fwsir.com/ligong/html/ligong_20070130114339_25242.html
6.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信息技术可以关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网络上或群里的交流和心情可以使老师先一步了解学生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关注学生情感易产生师生共鸣。"教"和"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的统一会产生师生的共鸣点,老师获得学生的信赖,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共同发展。 https://xiaoxue.ruiwen.com/jiaoxuesheji/344941.html
7.信息技术教学的时代化论文(锦集18篇)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处于一个高速淘汰与高速发展的双重状态。那么,如何在中小学阶段为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学到终生受益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二点: (1)“基础性”,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https://www.hrrsj.com/jiaoxuelunwen/qitalunwen/856559.html
8.理论资讯2.基于动态监测,辅助精准教与学 针对传统教学中教师凭借经验进行干预的滞后性问题,一批院校通过实时获取学习者的学习轨迹,分析学习行为数据中潜在的规律,对未来学习状况进行预判,辅助教师提前实施针对性的干预 。比如,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整体架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实时跟踪学习过程、智能评价学习效果、及时预警学习状态,https://www.nmpaied.org.cn/article/264580
9.教育云时代下的教与学14:00-14:15 会议致辞 锐捷网络普教行业总经理 赵亚辉 14:15-14:45 整体推进云桌面 全面促进教与学 山东东明县电教馆信息中心主任 李俊杰 14:45-15:15 2018年新课改下信息技术课堂新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研组组长 孙俊峰 15:15-15:45 打造云端的信息课堂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信息与总务https://www.it168.com/redian/jiaoyuxue/
10.北京市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新区教育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差异性,树立自信心,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https://www.bjdx.gov.cn/bjsdxqrmzf/zwfw/ghjh/zxgh/1887941/index.html
11.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五)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https://www.fqkhzx.cn/index/article/view/id/94.html
12.教研频道20212022学年第九期2022053.“学业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质量”,“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是对“教——学——评”的精细指导,积淀了物理教育科研的重大成果,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劳动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劳动课标”)明确了劳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劳动素养要求http://m.fz18z.cn/nd.jsp?id=1873
13.信息时代的学习策略(精选十篇)信息时代的学习策略(精选十篇) 信息时代的学习策略 篇1 2013年, 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 安装了电子白板这一现代化教学设备, 给我们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并发挥着神奇而独特的作用。正如中央电教馆一位权威人士说的那样: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使用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3bt2rt7.html
14.初评职称的教师个人总结(精选14篇)教学中,我坚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导,始终把学生的“学”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落实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坚持教学“六认真”,特别是备、辅、考三个环节,花了不少功夫,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erenzongjie/20220818090110_5468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