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立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预案文物

博物馆的安全工作主要是保障馆内的文物安全和观众安全。文物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同时,文物又是脆弱的、不可再生的,时刻面临着危险和风险。博物馆收藏了大量文物,博物馆公共安全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守护好文物,保护好国家的历史、民族的历史。同时,博物馆要保护观众安全,维护良好参观秩序。

一、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内容

随着安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开放单位,应建立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从博物馆应急管理的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防、应急预案管理、监测和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善后工作等几个方面入手,同时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应急管理机构设置,有效应对博物馆各种突发事件。

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善后管理等过程中,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观众及文物安全、维护良好参观秩序。

1

博物馆风险管理机制

在整个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当中,风险管理占据着首要位置,其功能在于识别并分析其中存在的所有危险,结合相应的具体手段加以控制。首先识别风险的类型和内容,再判断风险的性质、等级,从而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将风险最大程度地缩减。

《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中“风险管理过程”规定:“风险管理包括明确环境信息、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以及监督和检查等主要内容”。根据博物馆风险管理工作需求,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适当选取和合并后,主要研究博物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防控,并进行明确要求。

风险管理机制是博物馆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博物馆应对识别出的各类突发事件风险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2

博物馆应急预案管理

博物馆应急预案根据突发事件的风险级别、影响大小等因素,可设立三个等级的应急预案:

一级事件(突发事件突然爆发、造成或可能造成巨大破坏)→启动“红色预案”;二级事件(突发事件局部发生、蔓延较快)→启动“橙色预案”;三级事件(突发事件危机事件苗头或发生局部可控危机事件)→启动“黄色预案”。

3

预防和预警机制

首先是突发事件的预防,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第一阶段。如果博物馆预防工作充分,根据平时收集的风险源信息,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可避免突发事件发生,使其形成的损害减到最小。

其次是预防突发事件应建立准确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博物馆应建立专项监测与社会监测相结合的突发事件监测机制,既对博物馆自身运行的风险状况、隐患状况、安全管理制度运行状况、技术运行状况及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进行监测,也可建立与社会专业机构监测信息的沟通机制。

博物馆应建立预警工作机制,根据监测监控数据变化情况、事故险情紧急程度及发展态势、有关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进行预警,必要时可向外部机构和部门发出预警信息。

4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

应急处置与救援在博物馆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许多安全工作是围绕其开展的。博物馆应急救援机构深入应急现场、了解分析应急情况、按照应急预案隔离应急险境、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行动等程序,与贯穿于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快速应急处置措施、清晰的实时监控、科学的应急决策、高效的信息发布机制、应急联动等组成。其中,要特别注意作好现场处置与救援,作好观众疏散与保护,强化藏品展品抢救与保护。

5

善后恢复

这是围绕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的善后恢复等任务建立起来的,包括应急处置后的善后处理、恢复调整、调查总结、改进工作等机制。博物馆应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评估应急处置工作,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

二、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组织机构

强化应急培训,完善应急队

博物馆应强化风险意识,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教育,提高处置突发事件水平。博物馆宜建立和健全以政府专业应急救援为支撑,以本馆专兼职保卫人员为日常主要安全力量,以博物馆员工志愿队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

博物馆应经常性地对员工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教育,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技能培训,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应急演练,对观众进行安全知识宣传。

博物馆应建立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是博物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有效进行的组织保证,如图所示。

突发事件发生后,博物馆安委会立即转为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博物馆应急管理工作。应急指挥部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可包括文物保护组、信息联络组、现场处置组、观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内部外部技术专家组等各专项应急救援组。

信息报送传递

博物馆应建立应急通信网络,规范报警与信息传递;统一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加强舆情管理。

博物馆应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指定专人负责信息搜集、新闻舆论联络以及与上级部门及政府新闻宣传部门的对接工作,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制定信息发布计划,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确定发布内容,及时用适当方式发布消息。

三、博物馆严格落实安全要求

落实安全指示,强化思想重视

博物馆可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岗位责任明晰、任务落实落细的工作理念,按照压紧压实、敏捷响应的要求,层层明确安全谁去抓、如何抓,一抓到底,抓到神经末梢,逐层逐级拧紧安全螺丝。

管理到位,明确责任

明确馆级领导责任。博物馆领导班子承担安全主体责任,树牢再少不能少安全的强烈意识,经常研究落实安全具体措施,确保人员配备到位、设施保障到位、经费投入到位,定期对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安防、消防安全技术规范,督查安全工作责任落实情况。

明确部门安全职责。博物馆安全保卫部及业务部门负责人是安全工作中坚力量,应落实安全责任:深入研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时跟踪了解安全物防、技防的最新应用情况;结合具体业务,按照“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要求,坚持在工作中始终将安全事项前置考虑,准确掌握安全工作的关键部位、风险防控点,做到底数清楚;负责落实安全最后一米责任,特别在重大活动、时令节日关键节点,对重点设施设备核查到位,保证特种设备等正常运转,做到鼓点节奏准。

明确各安全管理员职责。安全管理员是博物馆安全工作日常具体执行者,发挥着岗位哨、侦察兵的重要作用。按照区域大小、业务工作特点和所辖安全设施设备情况,划分安全设施设备网格化管理责任区,确保安全管理无死角、大小安全事务有人管。

措施到位,确保安全

排查环境隐患,边界清晰。巴西国家博物馆的火灾就是由于礼堂空调超负荷运转、开关未能自动切断而引发的。博物馆陈列展览使用不少电器设备装置,许多是隐蔽工程,若质量不合格或管理不善,易引发险情。博物馆应经常排除环境隐患。

排查人员隐患,技能过硬。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不能排除人的因素。有的事故就是操作者违规、管理者责任不落实或安全管理能力跟不上导致。针对安全操作要求,排查人员是否经过上岗培训、是否持证上岗,是否有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定期邀请专业技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安全专家到现场问诊把脉,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博物馆人员自身能力所限、业务不熟而发现不了风险隐患,另一方面可以让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比较中学习,不断提升识别风险隐患的能力。

THE END
1.我馆开展年末安全检查为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博物馆各项安全工作正常运行,12月10日,我馆联合物业服务单位开展了年末安全检查暨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检查中,重点对电梯、空调、安防、消防等设备运行及检测维护记录、消防工作日志和联动报警系统记录、消防应急通道是否畅通、配电房设备巡查是否到位等进行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NTM5MDAzOQ==&mid=2247540581&idx=1&sn=4fe68a0e07ee6230267af589d202c027&chksm=96290a4f4dd81500973a114936177fa3b9b99e47a9bb27866f181d69a265a84cb568e6c36fd4&scene=27
2.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4篇)通过培训和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全体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山西青铜博物馆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常态化安全宣传教育,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实际行动和措施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博物馆消防安全工作总结 3 为切实加强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增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11月9日,在https://www.yjbys.com/zongjie/fanwen/1371217.html
3.博物馆消防安全制度.doc文物保护建筑和博物馆消防安全风险自查检查指南.docx(7页) 博物馆各项规章制度.docx 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规定.doc 博物馆保安职责.doc 博物馆环境周边安全保卫暂行管理制度.doc 博物馆库房管理制度.doc 博物馆工程管理制度定稿.doc 热门推荐 超实用精装房验收一览表(7页).doc 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公开征https://www.3gcj.com/baogao/1277990.html
4.浅析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的核心定位功能演进与未来创新法规遵循的践行者: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严格执行国家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是确保博物馆运营合规、降低法律风险的“法治保障”,是博物馆在全球文化治理中展现中国法治精神、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公众服务体验的“战略引擎”参观秩序维护者:博物馆安全保卫工作对参观秩序的有效管理,不仅为公众参观体验、维护馆内环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9286831679348045&wfr=spider&for=pc
5.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近年来,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由于参观人员数量的增加,博物馆安全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为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防控和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确保人员和文物安全,特发此通知。 (文物督发〔2014〕18号) http://www.zjsbwg.com/wengwu/ShowArticle.asp?ArticleID=90
6.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举措近年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安全,夯实安全管理工作基础。多年来,博物馆各类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可靠,无火灾事故、安全事故、责任事故等发生。作为博物馆专职安保工作者,仍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方能行稳致远。 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3/0220/2134.html
7.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手册第七章 事业单位日常行政管理规范 第一节 行为纪律规范 一、教职工日常行为规范 二、医务人员日常行为规范 三、科研所职工日常行为规范 四、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工作纪律规定 第二节 治安保卫管理 一、医院治安保卫制度 二、学校治安保卫制度 三、学校门卫管理制度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五、博物馆治安保卫制度 第https://zhuanlan.zhihu.com/p/621229314
8.《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范》正式实施云南省博物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牵头制定的WW/T0111—2023《博物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规范》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正式发布,于2024年7月1日起在全国各类博物馆实施。WW/Thttps://www.ynmuseum.org/detail/2686.html
9.嘉峪关城市博物馆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今年以来,嘉峪关城市博物馆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紧盯日常、注重细节,扎实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为游客营造安全、放心又舒心的参观环境。 监控室配备专业人员24小时在岗,保安人员每日定时对馆内各个展厅、安全通道、死角区进行巡视排查。 日常接待中,对旅游团队、游客参观实名登记,扫码测温等安检常态化,预约单位参观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490275
10.博物馆的风险因素和安全管理制度文档资料博物馆的风险因素和安全管理制度 博物馆是一个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一些大型知名博物馆不 仅客流量会比较大,而且里面收藏着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藏 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博物馆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存 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1博物馆的风险因https://www.docin.com/p-2216396418.html
11.江西省博物馆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文博安全人才队伍建设,有效防患和化解安全风险,12月16日至18日由江西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学会主办的“2022年江西省‘文化人才专项’博物馆安全管理培训班”正式开班,“文化人才专项”各受援单位及江西省博物馆学会各成员单位https://www.jxmuseum.cn/news/snews/af9266992d1940b4485c53e031307be7
12.清远市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成员负责本部的消防安全,加强用电管理,每周对库房、展厅、办公室等范围进行检查,发现隐患立刻向直接责任人报告;所有工作人员日常整理台面杂物,办公室书籍藏品等物件有序存放,加强对电器的检查,严禁使用取暖电器、严禁在办公室使用电饭煲,禁止乱接乱拉电线,每天下班需关掉办公室电器及电源总闸。 https://www.douban.com/note/719255545/
13.自然博物馆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办法(修订)第一条 为了加强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博物馆)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LED显示屏等新兴媒体平台的宣传作用,根据东北师范大学网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博物馆官网、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LED显示屏以贯彻科学发展,传播先进文化,服务人民群https://museum.nenu.edu.cn/info/1015/3078.htm
14.博物馆消防管理制度(通用16篇)十六、接待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向被接待单位和个人传达本制度,并监督实施;安全保卫部负责监督检查本馆各部门及来馆外单位执行本制度的情况。 博物馆消防管理制度 篇2 一、消防安全管理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到所有部门的消防工作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zd/20201004002707_265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