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地方博物馆;数字技术提升;策略研究
近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反复,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博物馆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沉重打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博物馆人如何谋划新的方式来传递历史知识,促进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衢州作为内陆开放桥头堡与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将迎来高铁时代、数字时代、消费升级时代的多重机遇。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博物馆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博物馆展览现状与观众要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数字化变革给博物馆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不再是闭环系统,而成为更广阔区域关系系统的一部分。数字化创新促使交流变得便利高效,博物馆能更快捷地了解观众的想法和喜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和体验,这给中小型博物馆带来了新机遇。衢州市博物馆紧跟时代潮流,尝试数字技术引领的文化成果新模式,探索博物馆在后疫情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1衢州市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体制机制僵化,资金薄弱,创造力与活力难以迸发
1.2数字化建设不够与时俱进
1.3观众参观的体验感不足
2衢州市博物馆数字技术提升的策略研究
2.2规范数字化标准,推进资源整合
博物馆在各平台的支持下,应积极进行数字化建设。一是建设“网络文博大讲堂”,使之成为人民群众指尖上的文化加油站。可全面启动博物馆文博从业人员数字化培训计划,通过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在职培训等多种渠道提高从业人员的数字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将线上服务纳入博物馆从业人员工作考核;吸引高端文博人才参与线上文博服务,增强线上服务的吸引力和黏合度。二是开发“互联网+文物”数字文化产品,通过第三方公司的AI知识收集、数据简化处理、网络展示、云服务等技术支持,打破数据孤岛,逐步实现可移动文物数据开放共享。
2.3数字技术在基础设施中的运用
衢州市博物馆在数字赋能疫情防控,提升疫情防控能力;数字赋能安全监管,提升安全监管能力;数字赋能设施提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做出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公共服务方面,衢州市博物馆接入安防、消防和文保单位的监管数据,及时收集公众对博物馆及文保点在服务质量、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投诉;利用公众在博物馆体验中形成的预约、感受、评价等数据,实现博物馆产品个性化推送。
2.4加强数字技术在文物保护利用中的应用
衢州市博物馆馆藏文物1.27万件(套、部),其中出土文物4623件,古籍近3万册,书画、史料等1600余件。近几年通过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全国古籍普查,梳理了基础数据,但未形成本馆自身的数据资源库。推进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的实施是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能为更好地开展文物管理、研究、展示和利用提供基础支撑。衢州市博物馆委托浙江大学城乡创意发展研究中心编制完成了《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并通过了浙江省文物局的审核。2022年初中央专项资金下达后,项目立即启动实施。
2.4.1文物信息资源数字化采集制作
2.4.2文物信息数据的共享、开发和利用
观在衢博。打造智慧文化云服务。衢州市博物馆利用数字博物馆、文化直通车等平台开辟线上展览模式。通过AR、VR等数字技术,让博物馆的经典藏品转化为线上可见、可查、可品的电子展品,呈现文物的高清细节和详细介绍等信息。数字博物馆应用重点放在博物馆管理和展示教育上,可实现新闻发布、展览推送、藏品搜索等功能,目前已初步实现整体服务线上化。
品在衢博。博物馆商店是文化创意的宝库,各式创意礼品和限量版产品能大大增强博物馆对观众的吸引力。衢州市博物馆尝试在线展示文创产品,以30件珍贵特色文物为内容基础,编辑出版绘本、图书,并制成电子书籍;上架玩具类、食品类、生活类等各式文创产品,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
游在衢博。制作“衢博电子一卡通”,以移步换景的手法运用VR技术展示场馆全景,使观众更直观地了解博物馆分布信息;挖掘各类文物背后的故事,运用AR、VR、人工智能、人机互动等技术制作沉浸式场景,推出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沉浸式活动等项目。
2.4.3文物信息资源保护管理与保存
构建衢州市博物馆数字资源库,保存馆内文物数字化成果;依托“浙江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藏品管理、展览管理、网盘管理、系统管理等功能,实现博物馆藏品数字资源共享。
搭建一个博物馆专属的云存储系统,实现馆内数字资源统一存储,可随时随地访问所需文件,通过资料共享、多人编辑、实时讨论等功能提升协作效率。
2.5探索数字技术在创新展陈方式中的运用
2.6探索数字技术在公众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博物馆通过打造云展览、云课堂、云讲座、云体验等系列资源,完善看直播、享活动、学鉴赏、品文化等服务功能,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学校、社区、企业等各个区域。同时,应加快公共文化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观众画像,促进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精准供给”。
衢州市博物馆着力推动文物与教育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资源禀赋、场馆优势,与大中小学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文物保护利用课题研究,合作开发青少年研学旅行实践精品项目和精品课程,切实发挥博物馆作为弘扬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阵地作用。衢州市博物馆与周宣灵王庙、赵抃祠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衢州市26处文保点组成一体化游览路线。观众打开AR导览可完成整条线路的游览,导览从“游前”“游中”“游后”三个场景定制服务模块,如提供开放区域线路导航、参观舒适度指数、视障辅助读屏功能等。观众在屏幕中通过路线的指引箭头及建筑上出现的空间标签,远距离即可对建筑名称和方位一目了然,利用空间标签还可进一步发现容易被忽略的建筑和文化细节;通过文物检索功能,可快速查阅目标文物进行线上欣赏。
3结论
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博物馆应对更新运行模式进行深刻思考,孕育出新可能、新机遇,激发博物馆新的文化潜能。一是观众在疫情期间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增加,博物馆可以通过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新的文化交流方式。二是博物馆实现数字化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冠疫情的出现促使这一进程加快推进。博物馆人应具有适应信息时代的思想意识,掌握处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牢牢抓住疫情常态化下信息社会带给博物馆的新机遇,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集中人力与物力资源营造出有利于信息资源开发的氛围和环境,在博物馆数字化技术提升方面做出亮点、做出特色,为衢州市各县市区博物馆带好头,提供借鉴意义。
原标题:后疫情时代地方博物馆数字技术提升策略研究——以衢州市博物馆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