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荣获2021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奖

我苏网讯今天上午,全国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京举办。中国博协颁发了2021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此殊荣!全国仅有三家博物馆摘得该奖项,另外两家是首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馆。

该奖项评选范围涵盖全国范围内国家级、省、市、行业及非国有博物馆。此前,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曾获此殊荣。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固定举办地,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4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馆出席国家公祭仪式并参观展览。多年来,纪念馆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为根本遵循,在发展理念、社会教育、对外传播、场馆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国家责任做出贡献。

创新展览展示和服务方式

2015年,南京大屠杀档案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纪念馆为更好阐释世界记忆的价值内涵,对南京大屠杀史实展进行了改陈,用史料说话、用文物说话,同时积极探索运用新的科技手段,使“内容有了新的增加,形式有了新的提升”。

史料陈列厅序厅

同时,纪念馆每年组织主题展览走出国门。每年在纪念馆组织近10场原创展览,并组织到各地巡展。据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发布的调查,我馆海外国际影响力排名纪念馆第一。中央和省市各级媒体给予重点报道,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及海外媒体多次报道。

专题展览走出国门

馆校共建,场馆实施“研学教”一体化

近年来,纪念馆成立了中国文博单位第一家智库(江苏新型重点高端智库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汇聚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以及国外研究人员150多人,开展政策及应用型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研究院提出的多项资政建议转化为国家法律和重大活动。纪念馆打造国际和平学校这一品牌,近3年培训了近4000名海外青少年。去年开始联合南京市教育局共创“行前一课”出国前教育项目,被南京市教育局纳入南京市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课程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课程体系,成为高中思政课的亮点。

紫金草国际和平学校

纪念馆与各共建学校及单位联合推出的“江东门钟声”仪式化教育项目、“七个一青少年教育”项目、“花语疗愈教育展示”项目、沉浸式演出项目、“紫金草国际志愿者”项目等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强化大型活动运行理念

为中国文博场馆大型活动管理提供了经验

纪念馆每年承办国家公祭仪式,经过7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承办国家大型活动的经验和模板,做到了“到分到秒,万无一失”。全国各地的文博场馆多次前来学习。其中仪式感的活动理念已经在包括各类大型会议、重要仪式以及场馆加以运用。这些工作理念也反馈到纪念馆其它各项工作和活动的组织上,项目化、模块化、仪式化已经成为纪念馆团队策划、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基本素养。场馆从2018年开始调研,2020年初开始全面实施场馆网上实名预约,运行管理秩序不断提升。

国家公祭仪式

建立场馆运行覆盖标准体系

近三年来,纪念馆围绕提高场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行场馆运行管理创新,已经建立起涵盖基础与通用标准体系、运行保障标准体系、文物馆藏标准体系、学术研究标准体系、公共宣教标准体系5大板块共计127项标准的大型文博场馆标准化体系。每项标准均经过对标国家省市要求、部门内审、部门之间互审、专家学者把关、领导班子审定的过程,取保标准符合实际、可以运行,为纪念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形成了与高校、文化运营企业合作开发文创的新机制,结合场馆实际研发了自有知识产权“紫金草”和平系列文创近500种,多项获得国家和省市江苏文创奖项,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纪念馆文创

建立纪念馆行业首家融媒体中心

纪念馆的馆刊《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18年获得国家正式刊号,并进入C刊扩展版。纪念馆编发的《南京国家和平通讯》电子刊以中英日三种语言每月向国际读者精准推送。牵头成立了由22家抗战类纪念馆组成的抗战记忆联盟。联动主要抗战馆与精日现象做斗争,成立课题组参与了《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的研究,由市人大进行立法。建成全球首个南京大屠杀主题影像档案数据中心,为全球受众提供专业化历史信息。目前纪念馆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张建军馆长表示,一个场馆的创新是集体的力量,只有团队心有情怀,团结奋进,才能迸发出共同创新的激情。“我们将以此次获奖为动力,立足国家站位,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质升级,推进纪念馆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图书馆论坛杂志是核心刊物吗?被哪些数据库收录?图书馆论坛杂志为CSSCI南大期刊, 现被 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收录。 https://www.youfabiao.com/tsglt/wenti/02.html
2.文博杂志属于什么类别?刊期是多久?⑤论文投到本刊编辑部后,作者顺序、作者工作单位不得更改。 文博杂志收录与荣誉 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北大图书馆收录期刊https://www.haotougao.com/wb/wenda/05.html
3.中国近代文献数据总库(试用至2025331)景德镇陶瓷大学“中国近代文献数据总库”是“中国近代文献保护工程”的重要成果,得到了海内外 100 多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经过多年征集,浙江越生目前拥有约 15 万种、30 万册的近代文献。中国近代文献数据总库”以学术标准为建库标准,旨在打造种类齐全、功能完备、支撑学术研究的近代文献数据服务平台,以满足国内各图书馆的馆藏http://lib.jcu.edu.cn/info/1021/4793.htm
4.核心期刊2025年重点选题汇总(第一期)工作动态15. 图书馆应急管理、舆情管理研究 16. 面向科技创新的文献保障体系、情报服务体系研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研究 17. 信息安全、信息政策与法的研究 在线投稿:https://dxtq.cbpt.cnki.net/ 兰大法律评论 辑刊 一、重点选题 本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严谨的学术导向,努力https://www.zgcsswdx.cn/info/12337.html
5.CSSCI扩展(2021——冷门绝学(2种) 全部新加 CSSCI(2021-2022)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 ——考古学(3种) 原4个 被踢《人类学学报》 暂无公布: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新闻学与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教育学、心理学、综合社科、人文经济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https://www.zzqklm.com/w/hxml/28183.html
6.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杂志《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季刊)创刊于1989年,是上海博物馆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学术期刊,是中国唯一专门报道文物科技考古学和时期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研究简报、论文和相关信息的总结刊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作者和读者群包括国内外文物保护和修复科研人员、传统技术研究者、考古学家、文物爱好者、科技人、大学师生https://www.lw53.com/wwbf/
7.江苏警官学院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员简介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教育部社科基金普通、重点,中宣部社科基金专项,江苏省社科基金普通,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重点,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参与),镇江市社科基金重点等10余项。出版专著6部,在人民日报(理论版)、求是、望等权威期刊、C刊发表论文30余篇,部分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 https://zq.jspi.cn/bwg/info/1057/2339.htm
8.广电导师们在研究什么?三是以跨媒介整合拓展影响力。传统文化浸润大众,不仅依赖数智技术的赋能,还是一个涉及跨媒介整合与创新的过程。例如2024年1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项目启动,打造“何以文明2.0”线下数字艺术大展及线下数字博物馆、央博地方数字艺术馆、央博文创等。 https://www.douban.com/note/867608202/
9.CSSCI20142015(C刊)来源期刊目录(南大核心期刊目录20142015)管理学学科拟收录来源期刊名单(29种)期刊名称 主办(管)单位 CN号 管理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CN11-1235/F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商学院 CN12-1288/F 中国软科学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 CN11-3036/G3 科研管理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CN11-1567/G3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https://wenku.baidu.com/view/e6b753b44693daef5ef73d61.html
10.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核心库,C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并被国内外其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杂志收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类期刊。学报https://baike.sogou.com/v36936.htm
11.技术贡献率范文11篇(全文)在他们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一批优秀的博物馆逐渐建立起来,比如纽约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1936) 、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1933) 等。 工业博物馆的建立,一大批对工程、工业和技术进行管理的人员参与进来,他们是第一代工程管理者,他们建立的技术史的概念模式集中于技术硬件。典型的具有历史思维的工程师不满足于https://www.99xueshu.com/w/ikey45sza09b.html
12.300+岗位!上海大学2024年博士后人才招聘考古学及博物馆中国语言文学戏剧、戏曲、影视学新闻传播学外国语言文学哲学中国史法学与法律政治学世界史应用经济学金融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理论经济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理论地理学教育学美术与书法建筑学音乐与舞蹈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信息与通信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专业不限理科大类(未明确具体学科)https://www.gaoxiaojob.com/announcement/detail/18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