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文物的“青春密码”——网红博物馆邀你感受“文化+科技”魅力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17日至19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作为活动主会场举办地,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突破文物展示的固有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让游客在多媒体互动中获得更加丰富的观展体验。

图为殷墟博物馆新馆用数字技术打造的“商文明文物元宇宙”展示区部分场景。李甜摄

当前,智慧化已成为各大博物馆的“标配”。AI数字解说员、手机App、数字导览屏等现代智能化方式的大量应用,让观众在观看实物展品的同时,能够通过数字设备获取文物的详细信息、动态图文和音视频解说等内容。今天,搭乘数字化的翅膀,一座座网红博物馆涌现,古老文物不断焕发出“青春活力”。

现藏于陕西茂陵博物馆的西汉鎏金铜马,是一件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国宝级文物。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新丝路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抓取文物特征并结合其背后的故事,将其设计为战马数字卡通形象——“大丝马”。“大丝马”让文物原型变得生动有趣,深受观众喜爱。

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汉景帝阳陵博物院,陈列的汉塑衣式彩绘拱手跽坐女俑也拥有自己的数字形象。技术人员使用数字采集方式制作数字档案,用3D建模技术还原文物样貌,借助动作捕捉、渲染等技术,让观众得以欣赏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仕女风姿,感受“文化+科技”带来的全新体验。

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今年刚刚落成,该馆运用数字化文物元宇宙展现方式,结合高精度数据处理单元与三维视觉展示系统与方法,打造了“商文明文物元宇宙”。馆方精准扫描商朝器物并将其三维数据汇总至虚拟空间,通过高清LED影音设备,实现元域空间与现实展厅空间的无缝衔接,并以裸眼3D形式在空间中展现。观众无需特殊介质即可沉浸式体验殷商文明。

不光是“云观展”,数字技术还让观众与藏品在无限的网络空间中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更好地了解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与多家文博机构开展文物采集、博物馆数字化改造和文创合作,采集文物1万余件,利用数字技术还原、解析并建成历史文化数据资源库——秦汉历史文化资源云。”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委会副主任王战武告诉记者,借助数字化技术,游客不但可以线上看到珍贵文物,还能详细了解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文旅融合的魅力。

上海天文馆正在试水数字藏品——“璀璨橄榄陨铁·伊米拉克陨石”和“世界上最早天文钟的缩比模型·水运仪象台”。为了尽可能完美地将天文学展品“跨界”变为数字文创,上海天文馆的天文专家和设计师在对上述两件展品的数字化过程中不断进行细节打磨、反复推敲,通过概念再造、二次设计和3D数字建模等工作,将实物的璀璨和神秘全方面呈现出来。

从“一眼万年”到“数字为翼”,各大博物馆正阔步迈向更加多元、多彩时代,散发出“永不落幕的光芒”。

THE END
1.文化新观察·年度文化亮点“爆款文创”助推“文博热”辽宁省博物馆“簪花”系列手作饰品开年引发购买热潮,中国国家博物馆“明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火爆从夏天延续到冬天,苏州博物馆“蟹黄黄”玩偶近来吸睛无数……2024年,“文博热”依旧如火如荼,“爆款文创”成为最新“流量密码”。 文创产品持续“破圈升级”背后,是博物馆不断拓宽边界的探索,是文化http://www.xinhuanet.com/20241220/a3921ba590384e6aa2b56f9112e595be/c.html
2.中国互联网博物馆首页 简介 历史馆 陈列馆 人物馆 合作单位 版权 电话 联系我们 地址 北京市中关村南四街四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号楼 咨询电话 86-10-58868888 传真 86-10-58868888 电子邮件 museum@cnnic.cnhttps://www.12377.cn/contactus.html
3.四川省文物局让博物馆IP“香”起来,四川博物院有破圈之道。四川博物院文旅融合产业发展部主任钟郛介绍,近年来,四川博物院围绕“文物+植物=博物馆特色香氛”的创意公式,持续打造并强化了四川博物院独特的嗅觉文化标识。目前,四川博物院已成功研发出近百款独具匠心的文创香氛产品,每一款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的艺术气息。例如,“https://wwj.sc.gov.cn/scwwj/mtgz/2024/11/4/4f2b61f8af3846fd94d524eb6119bcda.shtml
4.数字技术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中新网成都10月30日电 (单鹏)“数字文创与新质生产力”工作交流会30日在成都召开。 此次会议聚焦“数字文创与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议题,汇聚了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四川博物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全国各地22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成都龙渊、上海幻电等科技企业代表,就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创新应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24/10-30/10310918.shtml
5.双向奔赴有机融合共建数字时代的“诗和远方”中国国家博物馆2023年底,中国国家话剧院5G智慧剧场线上演播试点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5G+智慧旅游”应用试点。“2024年,剧院还会有‘CNT现场’新作品推出,以现实化、青年化、市场化的逻辑驱动,以年轻受众容易接受的互联网、手机端影像等数智影像体系,寻找新时代叙事手法,以新主流戏剧样态,实现高质量的‘CNT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03/t20240312_266107_wap.shtml
6.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产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民众享受到这种公共福利。有些省份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观众结构也呈多元化趋势,其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https://www.cir.cn/2014-01/BoWuGuanHangYeFenXiBaoGao/
7.QuestMobile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春季大报告:银发群体助推总用户7.4 政策鼓励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同时,及时加强安全监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二、2023年Q1中国移动互联网典型行业分析 1、线上互娱 1.1 “指尖”上的线上娱乐,沉浸着人们生活的细碎时间 移动互联网在商业和科技方面的蓬勃发展,为各个年龄代际的居民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刺激着线上娱乐占据各代际用户近半的使用时长https://research.tencent.com/article?id=30d
8.主题小镇(精雅篇)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bg.qianzhan.com/ 四、功能分区 项目以具有自行车各类赛道为核心亮点,形成“四场,二馆,一中心”的功能布局形态。“四场”包括自行车场地赛场、球类运动广场、自行车文化广场、攀岩广场;“二馆”即为自行车博物馆和自行车健身会馆;“一中心”为户外拓展中心,同时建设各种自行车娱乐车道。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jdp1nd2.html
9.艾媒咨询2023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发展驱动力分析:技术 在国家文物局的部署下,全国各地博物馆已在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推进网上展览的开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收录300个线上展览,其中,北京地区数量最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陈列展览”主题活动,满足了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博物馆自我宣传的渠道,扩大博物https://www.iimedia.cn/c400/98332.html
10.2024文化和科技融合生态汇干货放送!探索有效机制发展新型业态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在会上发布了《中国文化科技融合战略发展研究报告》,分享如何从互联网文化产业向数字文化产业跃进。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洋洋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2895500.html
11.博物馆文创产业的互联网模式新博物馆学理论中提出,博物馆重心不再是传统单一的建档、保存、陈列等功能,而转向关怀社群、社区需求,让博物馆以“守物”转向关注人。面对博物馆行业的新业态,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成为地方博物馆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如何推动地方博物馆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成为许多研究者面临解决的课题。 此前,2015年由国务院新颁布的http://www.jianbaoshoucang.com/gudong/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