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年前我与博物馆结缘,开始以志愿者身份给观众讲解展览时,很多人还会认为博物馆是挺“高高在上”的地方,与自己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如今,景象已大为不同,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实,以及诸多精彩展览的呈现,走进博物馆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也成为博物馆公共教育的重点服务对象。青少年在博物馆了解不同文明的生活方式,感受玉器、瓷器等各类器物代表的历史文化,对文明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展览是博物馆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让展览和青少年的交互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也更加有趣。在中国扬州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上的舟楫”展厅中,孩子们可以站在现场复原的康熙时期的沙飞船船头,观看古代运河360度的环幕视频,仿佛走进了运河两岸的生活。类似这样将现代技术融入展览的设计,在今天很多博物馆都能找到,不同历史时代的信息和不同地域的文明痕迹被更加立体地展示在青少年眼前,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变得触手可及。
此外,很多博物馆还用心策划设计了专门给孩子看的展览。从2015年开始,首都博物馆先后举办了3期“读城”主题展览,从追寻历史上的北京城池,到发现北京四合院之美,再到探秘北京中轴线。在参观的过程中,北京的中小学生不仅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还感受到深厚广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个系列的展览中,青少年不再只是接受教育的普通观众,还成为展览的参与者,他们的问题、发现、创意都被融入展览的设计制作当中。
2022年和2023年的中秋节,我们还策划了大运河民乐诗词赏析会的活动,从日落到月升,从南方到北方,以大运河为主题,让青少年通过传统民乐的旋律,在流传千古的名词佳句当中,聆听千里运河的千年乐章。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不仅欣赏到运河沿岸不同城市的特色民乐,还通过诗词的赏析,对大运河的开凿、建设和使用情况有了更多了解,感受到中国大运河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这些各具特色的活动和展览策划,可以打破馆舍空间的局限,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利用好博物馆的文化资源,让青少年充分感受文明的魅力。一方面,随着教育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的推动,博物馆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学校不仅把课堂搬到了博物馆,还把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当中。比如,北京不少学校把北京中轴线作为项目式学习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在学校里举办中轴线的主题展览和讲座,编排策划中轴线主题的舞台剧等,让文化遗产的魅力在校园里也呈现出来。另一方面,通过与不同领域的结合,博物馆教育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和立体。比如,近年来,高质量、有特色的博物馆主题童书不断涌现。2019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原创少儿历史普及绘本《五千年良渚王国》,就受到了很多小读者的欢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水路76号新闻出版大厦6层福建省文物局
网站主办单位:福建省文物局联系方式:0591-87505960传真:0591-87118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