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们,如何出圈出彩?文博文物藏品考古博物院全国博物馆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特别是,Citywalk(城市漫步)等新兴旅游方式的出现,让更多人开始习惯以自助探索方式发现与体验相对冷门的文化点位,为中小博物馆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与潜在观众。

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G.B.古德曾言,“博物馆不在于它拥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资源做了什么”。中小博物馆虽在藏品总量上难以匹敌大型博物馆,但却可以在“小而美”“小而专”“小而活”方面深耕细作。中小博物馆如何发挥优势实现“破圈”?一起来看。

找准中小博物馆发展定位

根据国家文物局数据,在目前已备案的博物馆中,中小博物馆占据八成以上,其中大部分为未定级博物馆。这些博物馆各具特色:有承载丰富地域文化的县级及以下的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有展现所属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特色的其他行业国有博物馆;还有充满收藏者个人文化情怀的非国有博物馆;等等。单从藏品特征来看,或体现在地化,或体现行业化,或体现个性化,具有一定的生态位宽度。面对资源有限、竞争激烈等挑战,中小博物馆应充分利用各自的生态位优势,从资源、需求、支持性业态、同业竞争四个要素着手,把握政策导向和市场机遇,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需求要素。中小博物馆常被视为“小众”文化空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公众容易受到各类媒体信息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加之个别网红博物馆的限流措施,容易形成“大型博物馆是稀缺资源”的认知。此外,受到免费开放政策广泛实施的影响,近九成博物馆已经实现免费开放,这使得中小博物馆在吸引大众参观方面面临挑战。在现有收费的博物馆中,部分是古建、遗址类国有博物馆,部分是社会力量及民间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对于收费运营的中小博物馆,其收费策略与运营投入通常不成正比,影响了参观流量。由此,大型博物馆与中小博物馆在参观需求上呈现冷热不均的情况。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博物馆的“小众”特色与当前消费者细分化的趋势相契合。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众基于某一细分领域的知识内容而聚集形成趣缘群体,进而促成更多具有专业诉求、深度爱好的文化消费/体验行为,这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的机会。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主题展览与活动,由公共文化空间转向趣缘文化空间建设,更好吸引并服务观众。

体验经济驱动下的中小博物馆发展

1内容创新:多方协同模式增强中小博物馆临展灵活性

不可否认,中小博物馆常面临藏品丰富度与多样性不足的挑战。尽管其常设展览可以充分利用在地化资源优势展现独特魅力,但长期不变的常设展览也容易让有限的观众感到乏味与单调,从而降低活力。因此,充分利用外部协同资源,增加临时性展览,成为不少中小博物馆的创新方向。

“组合拳”模式,即借助区域接近性或文化亲缘性,通过结盟合作方式联合策展。这已经成为中小博物馆扩大影响力的一种有效策略。一方面,通过选择各馆共同感兴趣且具备丰富资源储备的主题,确保展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联合策展能够合理分摊资金、技术、人力的投入,充分发挥各馆的专长和优势。例如,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联合京津冀地区的十余家博物馆,共同策划了“燕国达人游”活动。以燕国历史故事为纽带,引导观众通过主题参观及研学等方式,在京津冀多家博物馆之间探寻藏品间的内在联系。2023年,唐山博物馆、醴陵市博物馆、株洲博物馆三馆跨地域合作,推出国内首个以“近代釉下五彩瓷器”为主题的特展,集中展示了超过230件的釉下五彩瓷器精品,让广大观众有机会近距离领略釉下彩瓷器的独特魅力,进一步提升了公众对这项传统工艺的认知与兴趣。

2形式创新:沉浸式体验活动增强线下观展趣味性

此外,受实景剧本游业态兴起的影响,不少中小博物馆成为“剧本游”的场地。在这些活动中,游客在NPC(非玩家角色)的引导下,以博物馆内展出的文物为线索,在展厅内展开探索之旅,寻找答案。这一新颖方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比如,山东省青岛啤酒博物馆推出的沉浸式实景穿越剧游《觉醒的酿造师》,让玩家穿越时空至民国时期,亲身体验国宝文物保护战的紧张刺激。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则通过沉浸式“剧本游”《越博奇妙纪——穿越历史来看你》,让年轻人与十位NPC扮演的南粤先贤互动,深入了解岭南文化的魅力。

3空间创新:通过特定选址促成文商旅融合

为了提升小型博物馆与公众的接触可能性,许多博物馆选择将特色展览融入文化商圈、文化街区。同时,也有不少公共商业空间有意识地引入小型博物馆,以提升其文化场域特色,有效推动了中小博物馆的观众拓展。例如,以古陶瓷与古灯具为特色的中山龙泉博物馆,便坐落于同名酒店之中,让游客在享受住宿服务的同时,也能轻松游览博物馆,了解中山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当地灯饰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文化色彩。又如,以古代壁画为主题的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大雁塔旁的威斯汀酒店内,不仅增强了酒店的文化感,也确保了博物馆的日常观众流量。

在文商旅融合的趋势下,将小型博物馆作为典型文化场景引入商圈,带动品质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新风尚。例如,坐落在广州正佳广场中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通过一站式展示地球诞生、生命形成、生物演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吸引了大量游客。又如,坐落在宁波海港城内的地质宝藏博物馆,通过展出数千件地质标本、矿物晶体、宝石原矿等,实现了博物馆观众流量与商场消费者流量的双赢共促。

4参与创新:社区居民的共建共创

数字科技赋能中小博物馆发展

随着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与广泛产业应用,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大数据等,正逐步成为引领各行业变革、重塑行业生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文博领域,这些技术的融入不仅促进了数字化内容的研发,还极大地拓展了数字化传播的边界,为中小博物馆提供了通过单点突破来提升影响力、实现生态位扩充的重要路径。

数字虚拟人:破解中小博物馆讲解资源瓶颈。受限于整体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紧张,部分中小博物馆在专业人才配置方面捉襟见肘,难以配备充足的专业讲解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藏品资源的独特魅力与吸引力。而数字虚拟人的出现,则如同“永不疲倦”的讲解员,能够为参观者提供个性化、全天候的导览服务。它们不仅能够详尽阐述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及科学原理,还能够支持多语言解说,以满足不同地域游客的需求。借助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技术,数字虚拟人能够实现与观众的互动对话,激发观众对藏品背后故事的探索兴趣。例如,“苏小妹”作为三苏祠与三苏纪念馆的数字虚拟人,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带领观众游览古迹、体验非遗技艺与传统美食,有效促进了文博资源与城市其他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合。

线上小程序:一站式展示博物馆资源特色。当前,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展现藏品魅力、践行资源共享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小博物馆可以通过自建小程序或共建资源平台等方式,将馆藏资源、特色活动等重要信息以更加便捷、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广大公众,增强博物馆资源的可及性与影响力。同时,通过小程序或应用的使用数据分析,中小博物馆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目标观众与潜在观众的兴趣偏好,进而推出更加贴近观众需求的线下展览与服务。

以“共生”理念推动中小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若将所有博物馆视为一个生态整体,我们需要深思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沟通文化的桥梁”“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超级连接:新方法、新公众”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共生”理念对于包括中小博物馆在内的所有博物馆而言,显得尤为关键。这体现在博物馆需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积极与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文博文创商业主体展开合作,以保障博物馆生态的良性建构与可持续发展。

综上,在文化传承的宏大背景下,数字科技、体验经济与社交媒介的快速发展,为中小博物馆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期待见证更多的中小博物馆突破传统框架,通过与多方主体及机构的互动合作,响应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挖掘并实现文博资源的社会价值与教育潜能。

上文略有删减选自|《人民论坛》杂志原标题|中小博物馆的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委员杨越明

THE END
1.优质美观的博物馆预约小程序,兼具讲解服务一、博物馆预约管理小程序的优点 预约小程序可以带来什么帮助呢? 自助预约:可自定义选择参观时间、讲解等服务,可查看各时段剩余名额,全自主预约,提高预约效率。 模板多样:有多种模板可供选择,页面模板制作简单快速,空间模板美观与功能并存,可根据需要随意选择。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417092
2.博物馆运营策划方案博物馆运营策划方案 摘要: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内的民办博物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国内的民办博物馆创办历史不长, 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坐落于上海黄浦江的文化宝盒震旦博物馆为案列, 浅析民办博物馆经营模式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1zfsi8i.html
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公示公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难题,尤其是长期以来制约工作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某些短板、弱项在事业大踏步发展的形势下还可能放大并进一步凸显,这就促使博物馆在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学术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做进一步提升。 https://www.immnh.org.cn/ywdt/bwgdt/gsgg/202408/t20240812_3902.html
4.网易云年度总结(精选5篇)科举博物馆的线上售卖文创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大部分都还是1.0版本的文创产品,即马克杯、书签、钥匙扣、笔记本、背包等小件生活日用品或文具,这类产品通常都是将文物的形象、Logo等元素直接印制到产品上面,更多的是具有观赏价值而缺乏实用价值,并且定价偏高。比如“状元及第”T恤、“金榜题名”书签、金榜题名青瓷对https://www.1mishu.com/haowen/90473.html
5.红蜻蜓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公司未来各品牌的发展,都将基于柔性快返模式下的新时代数智化供应链运营体系,用与消费者更紧密的沟通、更精准的预测、更快捷的返单补单、线上线下全域营销,以及全渠道“智能云仓”管理来实现高毛利、高周转、低库存,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水平。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作为一个有担当、有文化、有态度的国货品牌,红蜻蜓拥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1500020758.shtml
6.ip运营模式有哪些(解读IP运营投资模式)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 一、业务内容 打造全球优质IP的存储、运营、及交易的平台, 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IP对外授权,开发衍生品市场,达到提升IP全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和行业发展的目的。 (一)核心服务内容:优质IP交易 1、IP拥有者:提供IP数据库,不仅局限于线上IP产品,也可以是线下IP的产品。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44723-1.html
7.短视频视域下博物馆文化线上传播捷径如今,短视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但诸多博物馆仍未意识到短视频蕴藏的巨大能力,并在传统思维理念禁锢下,坚持沿袭传统经营模式,对于短视频应用于博物馆文化线上传播接纳度较差,即便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博物馆开展线上宣传,但部分博物馆仍然坚守“舒适圈”,不愿意大胆尝试,从而在短视频运营方面严重滞后。以山https://www.zzqklm.com/w/hxlw/33676.html
8.故宫+美育,“紫禁学堂”如何做出不一样博物馆教育在涂思美育的线下业务中,就包括其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展的“紫禁学堂”,以及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展“美的历程”这两套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其中“紫禁学堂”拥有建筑巡礼、笔墨江山、书法之法,到青铜礼器、瓷器形色、上国衣冠六大版块的系列课程。“美的历程”则采用6天的艺术营模式,课程包括发现初民之美、发现自然之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832975588&efid=gXQvRsAaHDMt7ynVCKQAIg
9.特色小镇范文12篇(全文)建设模式 小镇以水晶产业为主导,楼友会运营为主体,集“七个+”于一体——大数据+、新媒体+,互联网+、双创+、金融+、物流+、旅游+。结合水晶产业、水晶贸易、水晶文化、水晶创新、小镇旅游,以八大模块为核心创新水晶小镇建设。打造水晶创新平台、水晶旅游集散中心、水晶文化展示、博览中心及博物馆、水晶交易区、水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f1ag5q6.html
10.基于SWOT模型的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以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为引,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深入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探析其在文化传播性、文化归属性、文化创新性等方面的未来开发模式并展开具体的理论论述及应用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独特性及其给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的启示,在SWOT模型中分析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310/7681567.shtml
11.“博物馆一日游”火了,当代人爱上去博物馆“进货”在很长一段时间,博物馆文创品的营销都滞留在线下,与实时、沉浸的观赏场景紧密绑定。近两年,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声量日起,博物馆文创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线上迁移工作。 对于博物馆文创而言,线上运营的第一步,应该是学会跳出以文物为中心的博物馆账号体系,直立行走。娱乐资本论观察到,从202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博物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27330.html
12.艾媒咨询2023在国家文物局的部署下,全国各地博物馆已在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推进网上展览的开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收录300个线上展览,其中,北京地区数量最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陈列展览”主题活动,满足了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博物馆自我宣传的渠道,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https://www.iimedia.cn/c400/9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