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观展”激活博物馆运营新思路

疫情波及各行各业,却也让借力互联网的“云文化”迅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春节期间,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全国各大博物馆一度闭馆,但其后推出的2000余项丰富多样的线上展览,架起了大众和博物馆之间的桥梁,实现了身临其境的观赏效果。如今,随着各大博物馆的重新开放,疫情中火爆的“云观展”能否延续?如何将线上流量“导流”至线下?博物馆行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和变革,其间的问题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从线下到线上,疫情催生博物馆直播热

一下雪,故宫就成了紫禁城;一开花,故宫便美成了御花园。春风轻拂,花枝摇曳,故宫里的杏花、海棠、梨花配着红墙黄瓦的宫殿,美得令人心醉。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结束,故宫博物院暂时无法向公众开放。

“师傅,麻烦开个门!”4月5日上午十点,伴随着两位故宫讲解员的喊门声,故宫午门缓缓开启,闭馆了70多天的故宫在万众期待中开启了2020年首场网络直播。“这个流程叫启门,午门是紫禁城四座大门中体量最大的一座,门板也非常厚重,所以启门的工作既要求体力,也要求技术。”两位讲解员边走边向观众细致讲解故宫建筑特点及历史典故。这场持续了两个小时的云直播,吸引了全国网友围观,仅央视新闻的抖音在线观看人数就超过1亿。

开启云游模式的,并非只有故宫博物院一家。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各个文博场馆“继续利用数字资源,通过网上展览、在线教育、网络公开课等方式,不断丰富完善展示内容,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之后,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在内的30多家国内著名博物馆纷纷在抖音、淘宝、腾讯、快手等网络平台举办了直播活动。仅从淘宝直播推出的“云春游”来看,该项目累计吸引了近千万人次在线参观,相当于法国卢浮宫一年的客流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云看展”火爆的主要原因是疫情之下绝大多数藏品无法进行实展,实展后也无法回看。而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也曾透露,故宫实际展出的藏品仅占全部藏品不足1%。“不是没有家底,也不是不展示,是苦于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条件来展示宝贝。”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这对于故宫博物院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文博爱好者刘璐带着女儿看完故宫直播后,内心感到非常满足,“以前游览故宫,都是人山人海,匆匆而过,这次直播给我们提供了更为便利和多元化的体验,让我们对故宫有了一次深度了解。”

从文物到文创,云上直播开启“带货”模式

“这支笔是狼毫,请问狼毫是什么动物的毛?”“柳公权当时号称全中国最怕别人死的人,他怕别人死是因为当时人死了都要请他去写墓碑。”自2月23日首开直播以来,西安碑林博物馆的讲解员白雪松以幽默生动的脱口秀方式在网络意外走红,也让西安碑林博物馆深入人心,引得网友纷纷表示要去“打卡”。

苏州博物馆举办的两场直播,也设有“带货”环节,文创产品负责人蒋菡亲自上阵,详细讲述每一款产品背后的文物历史:“‘唐寅泡’茶包的造型对应了唐寅的哪句诗?”“青瓷莲花杯为什么设计款和原件秘色瓷莲花碗有区别?”直播中的主播们在“解密”的同时,也让网友感叹文创产品背后的巧妙构思,“这两场直播下来,我们线上销售额达到了七八万元。”蒋菡说道,“线上的直播,让网友们更加了解文创产品材质、设计理念,深层次地理解了文物和文创的关系。”

从现在到未来,“互联网+”让博物馆大有可为

疫情期间催生的“云展览”,更让人们看到了文博产业数字化展览的广阔前景。事实上,这并非是博物馆行业的首次触网,早在2018年,全国多家博物馆就曾与抖音进行合作,借助短视频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和博物馆开口发声,获得了大众追捧。近年来,全国各大博物馆也一直将数字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而此次疫情更是为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按下了快进键,成为了互联网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趋势。

南京博物院在疫情期间已举办过两场云游博物馆活动,点击量超过155万人次,“观赏文物,肯定是在实地场馆里更为直接,但如果想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线上展览在便捷性、体验感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认为,疫情之后“云观展”将持续走红,成为日常观展的一种补充方式。

“线上直播扩大了博物馆的接待能力,可以展示以前没有开放的区域和少有展出的珍贵文物,为大家提供更详细、更深入的讲解。”淘宝内容电商事业部总经理俞峰表示,“今后人们可以通过直播,先对某个博物馆进行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开启一次实地参观的行程。”

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从平台反馈中看到,此次线上观展的观众大部分是90后,“直播让年轻人对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们看到了线上直播的重要性。未来苏州博物馆会顺应观众需求,将直播固定化、常规化。”程义认为,线上直播不仅给公众提供了“解锁”博物馆的新方式,也为文物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了新思路。“多渠道地宣传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的使命之一。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只要能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人们对文物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就是非常有意义的。”

THE END
1.优质美观的博物馆预约小程序,兼具讲解服务一、博物馆预约管理小程序的优点 预约小程序可以带来什么帮助呢? 自助预约:可自定义选择参观时间、讲解等服务,可查看各时段剩余名额,全自主预约,提高预约效率。 模板多样:有多种模板可供选择,页面模板制作简单快速,空间模板美观与功能并存,可根据需要随意选择。 https://zhuanlan.zhihu.com/p/669417092
2.博物馆运营策划方案博物馆运营策划方案 摘要: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内的民办博物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目前国内的民办博物馆创办历史不长, 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坐落于上海黄浦江的文化宝盒震旦博物馆为案列, 浅析民办博物馆经营模式和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1zfsi8i.html
3.内蒙古自然博物馆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公示公告内蒙古自然博物馆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依然面临着不少难题,尤其是长期以来制约工作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某些短板、弱项在事业大踏步发展的形势下还可能放大并进一步凸显,这就促使博物馆在管理体制、人才队伍、学术体系、运营模式等方面做进一步提升。 https://www.immnh.org.cn/ywdt/bwgdt/gsgg/202408/t20240812_3902.html
4.网易云年度总结(精选5篇)科举博物馆的线上售卖文创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其中大部分都还是1.0版本的文创产品,即马克杯、书签、钥匙扣、笔记本、背包等小件生活日用品或文具,这类产品通常都是将文物的形象、Logo等元素直接印制到产品上面,更多的是具有观赏价值而缺乏实用价值,并且定价偏高。比如“状元及第”T恤、“金榜题名”书签、金榜题名青瓷对https://www.1mishu.com/haowen/90473.html
5.红蜻蜓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公司未来各品牌的发展,都将基于柔性快返模式下的新时代数智化供应链运营体系,用与消费者更紧密的沟通、更精准的预测、更快捷的返单补单、线上线下全域营销,以及全渠道“智能云仓”管理来实现高毛利、高周转、低库存,提升公司经营业绩水平。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作为一个有担当、有文化、有态度的国货品牌,红蜻蜓拥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1500020758.shtml
6.ip运营模式有哪些(解读IP运营投资模式)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例 一、业务内容 打造全球优质IP的存储、运营、及交易的平台, 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模式,进行IP对外授权,开发衍生品市场,达到提升IP全产业链的经济效益和行业发展的目的。 (一)核心服务内容:优质IP交易 1、IP拥有者:提供IP数据库,不仅局限于线上IP产品,也可以是线下IP的产品。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44723-1.html
7.短视频视域下博物馆文化线上传播捷径如今,短视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渠道,但诸多博物馆仍未意识到短视频蕴藏的巨大能力,并在传统思维理念禁锢下,坚持沿袭传统经营模式,对于短视频应用于博物馆文化线上传播接纳度较差,即便国家与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博物馆开展线上宣传,但部分博物馆仍然坚守“舒适圈”,不愿意大胆尝试,从而在短视频运营方面严重滞后。以山https://www.zzqklm.com/w/hxlw/33676.html
8.故宫+美育,“紫禁学堂”如何做出不一样博物馆教育在涂思美育的线下业务中,就包括其与故宫博物院合作开展的“紫禁学堂”,以及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开展“美的历程”这两套传统文化系列课程。其中“紫禁学堂”拥有建筑巡礼、笔墨江山、书法之法,到青铜礼器、瓷器形色、上国衣冠六大版块的系列课程。“美的历程”则采用6天的艺术营模式,课程包括发现初民之美、发现自然之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832975588&efid=gXQvRsAaHDMt7ynVCKQAIg
9.特色小镇范文12篇(全文)建设模式 小镇以水晶产业为主导,楼友会运营为主体,集“七个+”于一体——大数据+、新媒体+,互联网+、双创+、金融+、物流+、旅游+。结合水晶产业、水晶贸易、水晶文化、水晶创新、小镇旅游,以八大模块为核心创新水晶小镇建设。打造水晶创新平台、水晶旅游集散中心、水晶文化展示、博览中心及博物馆、水晶交易区、水晶https://www.99xueshu.com/w/ikey8f1ag5q6.html
10.基于SWOT模型的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战略研究摘要:本文以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为引,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深入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探析其在文化传播性、文化归属性、文化创新性等方面的未来开发模式并展开具体的理论论述及应用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目前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的独特性及其给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模式的启示,在SWOT模型中分析恩施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310/7681567.shtml
11.“博物馆一日游”火了,当代人爱上去博物馆“进货”在很长一段时间,博物馆文创品的营销都滞留在线下,与实时、沉浸的观赏场景紧密绑定。近两年,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声量日起,博物馆文创也紧锣密鼓地筹备起线上迁移工作。 对于博物馆文创而言,线上运营的第一步,应该是学会跳出以文物为中心的博物馆账号体系,直立行走。娱乐资本论观察到,从202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博物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227330.html
12.艾媒咨询2023在国家文物局的部署下,全国各地博物馆已在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推进网上展览的开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收录300个线上展览,其中,北京地区数量最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互联网+陈列展览”主题活动,满足了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也拓宽了博物馆自我宣传的渠道,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https://www.iimedia.cn/c400/9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