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宫过年丨故宫还原清代皇宫过大年场景,破纪录展出近900件文物

原标题:进宫过年丨故宫还原清代皇宫过大年场景,破纪录展出近900件文物

全文共2629字,阅读大约需要7分钟

今天,故宫博物院通过微博发布,以“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的展览正式开启。

故宫博物院首次最大限度还原清代皇宫过大年的场景,我们将是有史以来第一届能在宫里过年的普通人,想想在雪后的故宫过年,打雪仗,简直不能更棒了!

本次文物展览分为“祈福迎祥、祭祖行孝、敦亲睦族、勤政亲贤、游艺行乐、欢天喜地”六大主题。

其中,“祈福迎祥”单元展示的是过年不可或缺的节物,福字、春联、春条、门神等不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要使用。而像岁朝图、天灯、万寿灯、宫灯之类的器物则富于宫廷特色。

展览为期3个月:

今天(1月6日)开幕,正值阴历戊戌年腊月初一,也是传统上一系列庆贺新年活动开始的日子;

4月7日闭幕,阴历己亥年三月初三,即游春踏青的“上巳节”。

要知道,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动用文物最多、展场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

一般展览的文物也就100件,而这次足足展出885件(套),而展览场地更是遍及故宫整个开放区。

01

史上规模最大展览春节亮相

从喊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的口号,到实现“故宫里过大年”的愿景,故宫版“拜年”,无疑是为年味注入文化的最佳样板。

目前,乾清宫门窗已挂上门神,丹陛上也竖立起了消失近200年的“天灯”和“万寿灯”。

幸好,故宫的研究人员在文献中查出来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详细尺寸,更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灯杆原件,并成功复原,重现康乾盛世的过年景象。

看完了灯,我们就逛到慈宁宫花园、慈宁门外广场,接下来,你会发现,故宫摆摊啦!

从1月28日(农历小年)至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八),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吉林、山西共10个省(市)的145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将在这里展示特色美食、丝织服饰、生活用品、文房用品、首饰玉器、文创产品、非遗工艺品等。

光看不过瘾?你还想买买买?别急,故宫已为你安排上了。

准备好剁手了吗?

另外,故宫博物院于2019年1月1日开始,开放神武门外至东华门外的故宫城墙和筒子河之间的通道。

故宫在2018年开放了南面、东面和北面故宫城墙,开辟了新的观众疏导路线,形成“立体交通”,使观众能够不用走出神武门,通过在城墙上“高空漫步”,即可前往王府井商业区方向。故宫还将对故宫城墙和筒子河之间区域进行精心规划,把护城河岸、城墙脚下的美景向公众开放,满足故宫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以往说到春节,看春晚、逛庙会大概是最普及的过年娱乐,而近年来,“博物馆里过大年”已从一个响亮的口号,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春节假期中给博物馆留有一席之地,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别样年味。而博物馆也精心“备货”,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系列文化活动,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大门。

02

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全国博物馆数量共有5400多家,相比2016年增长明显;在接待观众数量上,2017年全年超过9亿人次走进博物馆,涨幅超过5%。

涨幅如此之快,博物馆热从何来?

从博物馆话题近一年热度情况一见端倪:在全年基本平稳的热度曲线上,数个热点博物馆事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声浪。

如2017年6月,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360套珍贵文物让“考古迷”们直呼过瘾;

6月底,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展出两个月后来到上海,于沪上再掀文博热潮;

8月,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开展不到20天,观众已超过50万人次;

9月,900岁的《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平均两小时的排队时长根本不能阻止观众的观看热情,“故宫跑”时隔两年再现江湖;

11月,特朗普夫妇故宫行与单霁翔“段子手”身份的曝光,让故宫再度成为舆论中心。

另外,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超乎想象,而博物馆也在以各种方式走进生活,跻身博物馆热词排名TOP5的大型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着实为博物馆的“圈粉力”贡献了不少能量值。

据媒体报道,随着节目的播出,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参观博物馆的风潮。

03

博物馆如何再活起来

近几年来,博物馆建设发展速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尽管媒体报道中的侯展时长不断被刷新,但表示愿意排队2小时以上观展的网友也仅占调查总数的5%。发掘观众们“深度逛展”的乐趣,是博物馆发展新方向之一。

如何使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等功能得到全方位发挥,这既是业内关心的问题,也是博物馆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定位所在。

不过,“黑科技”在扩大受众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三星堆博物馆20周年庆典中惊艳亮的全息裸眼3D投影文物图像,在整场晚会中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殷墟妇好墓特展中VR眼镜的应用,更是使普通观众在观展时可以像研究者一样360°翻转查看文物全貌,或者放大仔细观察某个细节。

为进一步加快文物数字化建设,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模式,国家文物局在去年5月与百度公司共同启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当天上线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第一期,1000多家博物馆精确POI点信息,先期实现AI技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应用。

(部分内容整理自光明网、澎湃新闻)

精彩回顾

嫡庶之争的“故宫口红”宣布全线停产:面市不足1个月

央行降准,楼市难获直接利好

深度丨时隔三年央行再度全面降准,未来“双降”可能性增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

THE END
1.《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中国科技馆上新展览《奇遇三星堆》VR沉浸探索展|中国科技馆上新展览小雪的运动之心 贵州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解决疯子的方法,就是比他还要疯 爆爆说电影 1.6万跟贴 打开APP 这才是正常电视剧 静静剧场 3799跟贴 打开APP 飞机,为什么不敢飞过中国西藏? 三维地图看世界 4271跟贴 打开APP 伤透了心的儿媳妇,非常后悔的https://m.163.com/v/video/VOI5EDR7O.html
2.三星堆博物馆4801405网站访问量 公众号 小程序 视频号 微博 抖音号 友情链接: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 川公网安备 51068 1025 10847号ICP备案:蜀ICP备2021005796号-1电话:0838-5533333 版权所属: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https://www.sxd.cn/relics/detail?%27]
3.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来自成都装修人下雨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一定要租自助讲解设备或请讲解员。自主讲解,自带VR眼镜,走哪里,指哪里,边看边听讲解,不清楚的可以重听,特别的方便,38元的租金。三星堆博物馆是故人的智慧,一定要带小朋友来看,以前的人就哪么聪明,充满了创意##三星堆# #周末去哪儿# #成都周边游# #成都周边旅游攻略https://weibo.com/3377916492/Opd7Ijp8B
4.数字博物馆之三星堆博物馆免费文案+PPT模板下载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VR眼镜,进入虚拟的三星堆遗址,了解三星堆的历史和文化。此外,博物馆还利用AR技术在展品上添加互动元素,使观众能够与展品进行互动,提高参观的趣味性。数字博物馆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博物馆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未来,三星堆博物馆计划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进一步优化数字化体验。例如,https://www.pptsupermarket.com/richbodyshow/aWQ9MTE5Mzc1JmtleXdvcmQ9
5.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新设计新展览新技术呈现古城古国古蜀文化未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还将持续打造一个将文物、遗迹和智慧城市融于一体的三星堆博物馆智能生态系统链,突破藏品展陈的时空限制,丰富藏品的展陈方式,扩展展陈内容,提升与观众的互动,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蜀国所创造的灿烂文明。https://www.sckg.com/dynamics/2898.html
6.寻觅三星堆VR沉浸式探索祭祀坑现场9月26日,在三星堆陈列馆(新馆)负一楼临展厅,不少游客带上vr眼镜“摸索”着,原来这三星堆博物馆新开放的互动体验项目——“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大空间VR沉浸式探索体验。 201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在新一轮考古发掘中再次震撼世界,新出土1.7万余件珍贵文物。目前,三星堆遗址祭祀坑所在区域仍在持续https://www.sctv.com/news/detail?id=1839227713796100098
7.杭州VR新展!来一场穿越千年的奇遇三星堆之旅相隔几千年的凝望 穿越历史的长河杭州奇遇三星堆VR沉浸式展览来咯!! 戴上VR眼镜就真的回到几千年前了 感受这场世界青铜文明史上的奇迹展览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幕 月湾奇遇第二幕 古迹探秘第三幕 巨身越古第四幕 古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0883413?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8.三星堆四川旅游为了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古蜀文明的魅力,三星堆博物馆新推出了国内首个实景VR考古发掘体验项目。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游客可穿越时空,亲身体验考古历程,感受三星堆遗址的神秘与魅力。 在这个体验项目中,游客可戴上VR眼镜,手持考古工具,进入虚拟的考古现场。在这里游客可以亲手挖掘文物,感受考古学家们的工作过程。VR技术的高http://www.0411hd.com/2024baiqi/sicdujia/1264390.html
9.全球各大博物馆线上博物馆来了⑤发现三星堆:三星堆与巴蜀考古展”: http://quanjing.artron.net/scene/3PI8cyI6kXE18EXHXWK76JgBwPitFrBJ/sxd/tour.html 6.浙江博物馆 ①数字浙博:http://www.zhejiangmuseum.com/zjbwg/exhibition/digital_zpm.html 7.广东省博物馆 ①虚拟展览:http://www.gdmuseum.com/gdmuseum/_300730/_300742/indehttps://www.clickshowcase.com/news-detail-id-40.html
10.三星堆上“云”:就该让文物彻底“活过来”三星堆博物馆2022年推出的首部混合现实导览电影《古蜀幻地》,就让很多网友得以“脸贴脸”沉浸式看国宝;制作的挖宝小游戏,也能让用户佩戴VR眼镜后挥舞考古铲“亲手”挖出文物。 如此一来,文化学者贝拉·迪克斯描述的景象——“今天的博物馆不再是物品的储藏室,而是吸引参观者的一桩生意。它们承诺带给参观者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30428/1bf25a33b21c4f74a57a4be498304154/c.html
11.成都第一天20240825三星堆博物馆天地人神展厅里与大型祭祀有关的文物特别多。?三星堆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纵目面具和金权杖,这个馆就占了三个。 大立人代表着古蜀文明中“神”“巫”“人”的三重身份,被认为是古蜀国的领袖,掌握着最高的权力。其形象典重庄严,似乎正在进行某种仪式,展现了古蜀国神https://www.meipian.cn/56d51ltu
12.三星堆博物馆应该增强体验感2024年9月10日,去了趟心心念的三星堆博物馆,结果大跌眼镜,我都有点怀疑走错了,体验感之差,管理水平之低,都对不起那些展出文物,更对不起那七十几块钱门票,呆了半小时就离开了,严重影响心情。主要问题如下: (一):停车场还是烂泥巴路,现代化的今天,还有这种路,确实罕见。 (二):停车场旁小吃店,不知道是博物馆https://ly.scol.com.cn/thread/details/3561866
13.三星堆博物馆:“科技+艺术”交融打造沉浸式文化新体验【同期声】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 董静: 上线了7国语言的微信语音导览,推出了2000多台的自助语音导览器、400多台的MR导览的眼镜导览,今年的5月18日,开放了二楼的互动体验厅,那么让观众在互动中对三星堆更加的了解。我们还会以神树为主题,打造一个沉浸式的数字体验厅。在8月初还会向观众开放,寻觅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https://scdytv.com/details/179457
14.多地文物"出差"杭城?探秘浙里文博热长三角城市网“好炫酷啊!”高二学生王馨丽刚刚体验完25分钟的VR展,“我太兴奋了!在家乡看到了三星堆博物馆授权监制打造的1:1文物,有黄金面具、青铜神坛,还有青铜人首鸟身像,过足眼瘾了!” 据《奇遇三星堆》工联CC店负责人曹可介绍,VR展依托Unreal Engine(UE)强大的光影特效,提升整体沉浸感,同时采用PICO4VR一体机,实现单https://www.csjcs.com/news/show/66b2bcac3e6785c8.html
15.新技术让博物馆展品“动”起来←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工作人员引导游客佩戴使用VR设备。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游客在馆内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科技日报记者 都芃 暑期来临,各地博物馆人流量增加。近年来,文博产业持续升温,博物馆成为公众休闲游览的热门打卡地。 https://ptsb.pingtan.gov.cn/2024/20240725/20240725_006/20240725_006_1.htm
16.四川三星堆深度游攻略:遗址探索VR体验交通指南与特色美食全为了更好地让游客体验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博物馆特意推出了VR体验项目。戴上VR眼镜,游客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4000多年前的古蜀时期。 在VR体验中游客可以亲眼看到三星堆遗址的全貌,感受古蜀文明的繁荣。同时VR技术还让游客可以与古蜀文物互动,深入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此类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游客对古蜀文明有https://www.cnxds.com/2024baiqi/sicshangwu/899027.html
17.新华时评丨让博物馆的力量烛照未来一支故宫口红,描绘华美隽永的东方色彩;一枚敦煌书签,定格浪漫奇绝的文明姿态;一副VR眼镜,带你穿越时间长河,体验“手可摘星辰”……奇思妙想的文化创意、虚拟现实等科技手段,一步步打破时空局限,实现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活的美好交汇。 从敦煌到殷墟,再到三星堆,一批博物馆成了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顶流”。深入https://www.ptnet.cn/wap/content/2024-05/18/content_207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