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茨坦公告》|在线博物馆_爱学大百科共计13篇文章
没有比爱学大百科更懂《波茨坦公告》的了,想了解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波茨坦公告》公告的发表使日本统治集团十分恐慌。同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9日,苏联对日作战。日本政府被迫于10日通过中立国瑞士向中、美、英、苏发出乞降照会。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表接受《波茨坦公告》的停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http://www.gf81.com.cn/second_link/gffg/21.html
2.释新闻什么是《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今天(7月26日)是《波茨坦公告》发表69周年纪念日。69年前,日本宣布投降并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结束。外界普遍认为,这一公告对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究竟《波茨坦公告》的内容是什么,公告的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v3/jsp/newsDetail_forward_1258258_1
3.发表《波茨坦公告》的国家是[]①英国②苏联③美国④中国⑤发表《波茨坦公告》的国家是 [ ] ①英国 ②苏联 ③美国 ④中国 ⑤法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591d91e8755facf6a3cdc020047152e.html
4.捍卫《波茨坦公告》的现实意义国内国际中华泰山网7月23日,游客在德国首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 《波茨坦公告》在促使日本战后走和平发展道路方面有着极为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1945年8月15日发表的日本《终战诏书》和1945年9月2日签署的日本向同盟国家投降的降书,都明确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反法西斯战争才胜利结束。 https://www.my0538.com/2015/0727/215173.shtml
5.[中国新闻]《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美专家:日本政府肆意曲解[中国新闻]《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2015-07-26 09:01:48 [中国新闻]美太平洋司令妄言南海 中国专家强力回击2015-07-26 09:01:48 [中国新闻]《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 日中协会理事长:重温公告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2015-07-26 09:01:47 [中国新闻]《波茨坦公告》发表70周年 美专家:日本政府肆意曲解历史文件2015https://tv.cctv.com/2015/07/26/VIDE1437872504689494.shtml
6.日本政府拒绝《波茨坦公告》在69年前的今天,1945年7月28日 (农历六月二十),日本政府拒绝《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波茨坦公告》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发誓军方要在本土进行“陆上特攻作战”,战斗到最后一个人。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从电台获知了这一消息。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9日,美国空军https://www.chazidian.com/d/7-28/7355/
7.历史上的今天丨《波茨坦公告》发表历史上的今天丨《波茨坦公告》发表贵州卫视 历史上的今天 | 2024-07-26 06:41编辑: 辛宇 责编: 赵泳松 编审: 鞠飞 扫描二维码,下载动静新闻 iOS Android 小编推荐中国驻欧盟使团:中方坚决反对欧洲议会涉港决议 今年前10个月我国物流运行稳健向好 欧洲议会通过决议呼吁加强对乌军援 扩大对俄制裁 贵州在珍珠球比赛https://www.gzstv.com/a/cb2b9cb13c6a4a5a876e5ce29f4162ea
8.中美英三国《波茨坦公告》但现在集中对付日本之力量,则较之更为庞大不可衡量。吾等之军力加以吾人之坚决意志为后盾,若予以全部使用,必将使日本军队完全毁灭,无可逃避,而日本之本土亦终必全部残毁。 (四) 时机业已到(本文共1047字)阅读全文>> 权威出处:《南京审判·第二十四册》 扩展阅读: ·《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https://mall.cnki.net/reference/R2019103260000004.html
9.外交部谈《波茨坦公告》发表77周年:重温这段历史可警醒世人对此,赵立坚表示,77年前的今天,中国、美国和英国发表的《波茨坦公告》与1943年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等国际法文件一起,共同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法律基石,为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把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在内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https://kan.china.com/article/1603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