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徐海地区主要指江苏苏北地区的徐州、连云港一带,位于淮河支流沂、沭、泗河诸水的下游,区域上属于以泰沂山系为中心,包括周围冲积平原和低山丘陵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大约在夏商周三代之时,经由淮河、泗水等河进入黄河流域,徐海地区物产可以顺利进入中原地区。
从发表资料看,徐海地区包含有商文化遗存的遗址主要有徐州铜山丘湾、高皇庙、蔡丘、贾汪焦庄、庙台子、子房、江庄、后郁;邳州黄楼、梁王城,新沂钓台、洪墩;连云港二涧村、陶湾、尾矿壩、大村、土船顶、九龙口;东海县焦庄、钓鱼台、苏湖;赣榆下庙墩;沭阳万北、马墩等遗址。
本文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收获,对徐海地区商文化遗存予以初步研究。
徐海地区商代遗址分布图
一、21世纪以前的考古成果
新沂聂墩遗址,为一高出周围地表约4米的土墩,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发现有带锯痕的鹿角、兽牙、龟版等商文化系统中常见的遗物,其中龟版可能与祭祀有关。陶鬲均折沿,器表饰绳纹,一件圆唇、折沿不明显;另一件折沿明显,口沿外缘向上折起,与商晚期前掌大类型出土陶鬲相近。调查简报将其年代定在西周时期,从出土遗物看,前述陶鬲及龟甲等明显具有殷墟时期特征,应为晚商时期的居住址。
铜山丘湾遗址为一近山傍水的台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1959、1960、1965年三次共发掘面积733平方米。其中商代文化层为遗址的主体,堆积较厚,超过2米,文化内涵丰富。发现有夯土地基、较多的房址柱洞、火塘、窖穴等居住遗迹及一处以4块竖立的天然大石为中心,周围围绕以20具人骨、2具人头骨、12具狗骨的社祭遗迹。丘湾遗址出土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次为夹砂灰陶,仅有少量的泥质红陶,可辨器形有鬲、簋、豆、罐、瓮等。从陶器特征看上层相当于安阳殷墟期,即商晚期。
沭阳万北遗址位于沭河下游,为一高出周围地表近2米的高台地,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共清理发掘11座商代晚期的竖穴土坑墓,其中M20发现有殉人、殉狗现象。陶器包括有鬲、甗、罐、豆、簋、觚等,并随葬有青铜戈、矛、铲等。从M1出土的侈口矮圈足簋以及M3出土的形体粗矮的陶觚看,与安阳殷墟出土簋、觚十分接近,可以判断其年代应该相当于殷墟一期。另外M3随葬陶觚值得注意,研究表明大致在中商时期陶觚增多,开始取代陶斝成为主要的随葬酒器,但在殷墟之外,仅在磁县下七垣、青州苏埠屯及寿光古城有发现。
沭阳万匹村铜鼎
大村遗址出土铜器
二、近十余年来的考古新成果
焦庄遗址是近年来徐海地区商周考古方面比较重要的发现。遗址为一处平面形状近圆形的土丘,面积约7000平方米。2013年,徐州博物馆对该遗址进行正式了考古发掘证实该遗址为一处聚落居住址。其中第一期遗存是遗址的最早堆积,其时代为商代晚期,发现遗迹主要包括房址、灰坑、墓葬等,房址皆为长方形地面式建筑,个别房址残存有居住面,多数仅存柱洞。出土遗物以夹砂灰陶为主,有少量的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器形以陶鬲为主,口沿及鬲足特征明显,从器形看,近盘状口、唇面内凹和上腹部饰附加堆纹的陶鬲在滕州前掌大、铜山丘湾、菏泽安邱堌堆、济宁凤凰台等遗址中均有较多的同形制器物。焦庄一期遗存年代应该在商晚期早段,一些遗物或可至中商时期。
庙台子遗址为一高出周围地表约2米的台地,遗址面积约4500平方米。经过2002、2010、2017年三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实际发掘面积1230平方米,发掘表明该遗址主体为一处商周时期的聚落居住址。遗址商周时期遗存可分为三期,其中第一期遗存时代为晚商时期。该期遗存呈灰褐色,土质坚硬,内夹杂细小的料姜石颗粒和黄土块,发掘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水沟)等,出土遗物以夹砂灰陶为主,主要器型为鬲、甗、罐,陶鬲特征与焦庄遗址类似,其时代相当于晚商时期,同时该期遗存出土遗物中有蘑菇型器盖钮等岳石文化的常见器物,可见中原商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曾长期共存。
焦庄遗址出土陶鬲
焦庄遗址出土鬲足
庙台子遗址F12
三、商文化在徐海地区东进过程
大量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从新石器时代起,黄河下游地区就有着前后承袭完整的文化谱系,直至中原夏王朝时期,这一区域亦仍为土著岳石文化所占据。在铜山高皇庙、邳州梁王城、沭阳万北等诸多遗址中均发现有丰富的岳石文化遗存,正是这一特征的反映。商代夏而兴,商王朝的崛起及其对四方的统治方略,尤其是向东方地区的扩张,对商代历史、夷商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导致原来相对独立的土著文化逐渐开始进行由夷变夏的过程,徐海地区商周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正是在这一大趋势下逐渐纳入了中原文化圈的节奏。
就目前掌握和认识的材料看,中商以后,徐海地区才开始出现并逐步接受中原商文化影响。但由于受发掘材料的限制,尚无法全面认知商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在这一区域的具体分布状况。但从遗址分布和出土遗物看,可以看到商文化遗存在徐海地区的分布大致集中在以下三个区域。一是徐州市区北部的泗水河流域,包括铜山丘湾、高皇庙、蔡丘、贾汪焦庄、子房等遗址;二是沂沭河流域,包括新沂钓台、洪墩,东海焦庄、钓鱼台、青湖,沭阳马墩、万北等遗址;三是连云港海州区的沿海区域,包括大村、二涧村、陶湾、马腰岭、尾矿壩、土船顶、九龙口等遗址,在上述三个区域中分别有高等级或中心聚落存在。泗水河流域以丘湾遗址为中心,沂沭河流域以万北遗址为中心,连云港沿海地区以大村遗址为中心。
有商一代,商王朝政治中心始终处在今豫中、豫北地区,而商人势力向外发展则时有变化,总体来看,商文化在二里岗上层至殷墟第一期的向外扩张达到最高峰,至殷墟第二至四期,商人与商文化在北方、西方、南方和东南部地区势力均有退缩,唯东方地区保持着强盛劲头。而其向东扩张并实行有效控制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前述以丘湾、大村、万北为中心的三处商文化遗存集中分布区,或称之为聚落群,形成了商人在徐海地区的三个统治中心,分别完成了对泗水下游、沂沭河下游、沿海三个区域的控制。这就是晚商时期商人和商文化向东的据点式扩张方法,并最终完成对徐海地区的有效控制。
商王朝何以如此重视东方,许多学者对其原因都有论述,近十余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指出,商文化对东方的扩张和经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为控制和攫取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盐业和渔业资源。
目前,在徐海地区开展关于商文化遗存的区域系统调查和试掘工作,会在不久的将来解决商王朝在徐海地区的扩张模式。
淮海文博
征稿范围
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和平路118号徐州博物馆《淮海文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