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博物馆八朝古都千载京华——开封古代历史文化展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维系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根脉。

夏,战国魏,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共八个朝代在此建都,因此有“八朝古都”之称。

北宋时期的东京城,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

数千年的积淀,成就了今天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民俗文化繁荣、特色美食丰盛的古都开封。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讲述着开封悠久而厚重的历史。让我们跟随它们,穿越时空,一起见证开封的沧桑沉浮,感受古城的独特魅力!

“八朝古都千载京华”塑型墙

第一部分文明始启——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8000年—4000年)

开封,中华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上古时期,开封地处黄河冲积大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河湖密布,水道四达,十分适合农业和交通的发展。

尉氏县兴隆岗裴李岗文化遗址、椅圈马仰韶文化遗址、同刘龙山文化遗址,杞县竹林仰韶文化遗址、鹿台岗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表明,早在8000~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原始聚落已经产生。

一号展厅“文明始启”部分

1、仰韶文化遗存

开封地区仰韶文化遗存主要发现于椅圈马遗址。

椅圈马遗址位于开封尉氏县大营乡椅圈马村东南的台地上,东距县城约15公里。发掘于1992年。遗址东西200余米,南北100余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揭露面积620平方米。其文化内涵包括有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遗存,出土文物100余件,主要有石斧、石刀、骨针、陶环、彩陶壶等。该遗址地处东、西、南、北文化交汇区,文化面貌较有特色。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龙山文化遗存

开封地区龙山文化遗存主要发现于段岗遗址和鹿台岗遗址,其中鹿台岗遗址尤为丰富。遗址所反映的龙山文化均属河南龙山文化豫东王油坊类型的范畴。

段岗遗址位于杞县高阳乡段岗村北部,现存遗址范围东西宽约200米,南北长400米左右。发掘于1989年秋。共发现灰坑75个,灰沟3条,残房基1处,墓葬2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鹿台岗遗址位于杞县裴村店乡鹿台岗村西部。发掘于1990年。遗址东西宽约120米,南北长约150米,总面积约14000平方米。该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骨器、角器、蚌器、石器以及少量的铜器等遗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仓颉造字台

开封古城东北约二十里的刘庄村的村头有座大冢,传说这就是创造中国文字的始祖仓颉的墓地。附近还有座高大的台基,上面有宫殿的遗墟,它便是仓颉当年的造字台。

仓颉传为黄帝时的史官,在战国时就有仓颉造字的说法。宋代已有仓颉陵,明清时有仓王陵和造字台。造字台有大殿和石碑等遗物。

现存墓冢为一椭圆形土丘,高约4米,占地30平方米,土丘周围无树木。在土丘南300米有夯筑土台,高1.5米,约30平方米,传即为造字台遗址。墓前原有墓碑,碑座尚存。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陶器部分

第二部分王都初定——夏、商、西周时期

(公元前2070~前771年)黄河中下游,是华夏及东夷部族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开封境内发现了大量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殷商以及西周的遗存。而史书记载中的夏都老丘,就在今开封城东一带。杞县牛角岗、朱岗等遗址的发掘,证实了此地曾经是夏、商、西周与东夷等多个部族文化的交汇之地。

一号展厅“王都初定”部分

夏时期,在黄河中下游,曾活动着三个大的古族:夏族、商族和东夷族。约在公元前20--公元前17世纪时,形成了三种不同性质的青铜文化,即以夏族为主体创造的二里头文化(以伊、洛平原为中心),以商族为主体创造的先商文化(以豫北冀南为中心)和东夷族为主体创造的岳石文化(以山东腹地为中心)。从杞县段岗、朱岗、牛角岗三遗址的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属于夏时期的二里头文化的遗物,说明至少在夏代晚期,开封以东属于夏的版图。史书记载中的夏都之一——老丘,就在开封一带另外。从杞县段岗、牛角岗、朱岗、鹿台岗等遗址的发掘,还证实了此地曾经是夏代夏、商、夷三族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域。西周时将其划入周的中心区域之内。

1、二里头文化遗存

开封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存主要发现于杞县段岗、朱岗、牛角岗等遗址中。这三处遗址的发现,把主要分布在郑、洛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的东界向前推进了。

段岗遗址位于杞县高阳乡段岗村北部,首次发掘于1989年秋。现存遗址范围约东西宽200米,南北长400米左右。经两次发掘,共发现灰坑75个,灰沟3条,残房基1处,墓葬2座。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岗遗址位于杞县县城东约3公里的朱岗村边,东西长约75米,南北宽约40米。发掘于1989年秋。共清理出二里头文化的灰坑9个,获得了一批以二里头文化陶器为大宗的实物资料。

牛角岗遗址位于杞县高阳乡牛角岗村北部。发掘于1989年秋。共清理出残破灰坑15个,残房基址1处,出土了一批以二里头文化为主的实物资料。

2、先商、岳石文化遗存

开封地区先商、岳石文化主要发现于鹿台岗遗址。该遗址发掘于1990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鹿台岗遗址位于杞县裴村店乡鹿台岗村西部。遗址东西宽约120米,南北长约150米,总面积约14000平方米。发掘出龙山、先商、岳石、商及东周等各不同时期的大量文物。

先商文化的地层关系表现为在龙山文化之上又被岳石文化叠压。共发现灰坑4个、残房基1处。从出土器物的特征说明该类文化属于先商文化。

鹿台岗岳石文化的发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岳石文化分布最靠西边且有明确层位的一个地点。是广义的东夷族的物质遗存。遗迹主要为灰坑。

第三部分启拓封疆——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时期,开封地区是郑国边陲,周平王卿士——郑庄公(公元前743--前701年)为称霸中原,在此屯兵筑城,并定名为启封,该城前后延续了约1000余年。战国时期,魏国为争霸中原,于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5年),自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开封),并整修城池,开凿鸿沟,发展工商农业,使之很快成为著名都城。大梁作为魏都共历六君140年。今日之开封即由大梁之地、启封之名发展演变而来。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攻魏,决鸿沟灌城,城毁魏亡。

“魏惠王挺进中原”雕塑

1、启封故城遗址

启封城,是指春秋战国至唐代初年的古开封城,位于今开封县朱仙镇东南约2.5公里的古城村。春秋时期,郑庄公为称霸中原,特在此建启封城。秦时置启封县。汉初景帝时为避景帝刘启之讳,“启封”改称“开封”。唐延和元年(公元712年),启封县治所移至汴州(今开封城),启封故城渐废。

经考古勘探,故城遗址呈一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城墙周长3330米左右。由于屡次黄河泛滥和兵火侵袭,故城仅余西墙的部分地段保留在地面之上,至今残高约6米,宽30余米。夯筑城墙时留下的夯层、夯窝仍清晰可见。遗址的部分地表还遗留有大量战国、隋唐时期的陶片。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鸿沟

公元前365年,魏国为了远避强秦的侵扰将国都由安邑(今山西太原)迁至大梁(今开封)。定都前的大梁附近有大片的沼泽地带,为了兴修水利,改变大梁附近地势卑湿的现状,迁都后魏惠王于公元前360年至公元前339年在大梁附近开凿运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当时也叫大沟。鸿沟将黄河水系和淮河水系连接起来,在黄淮平原形成以鸿沟为主干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完整的水运网络。灌溉交通更加便利,极大的促进了魏都的繁荣。鸿沟,也就是后来的汴河。

3、游梁祠

游梁祠,是开封城内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是为纪念战国时代孟子到魏国国都大梁游说而建立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今山东邹县人,是战国时期的儒家大师,曾游说列国。《孟子》共七篇,开宗第一章即记孟子游梁说惠王。公元前342年,魏败于"马陵之战",国势日衰。为强兵富国,魏国遂以重金招纳天下贤士。惠王后元十六年(前319),孟子来到魏都大梁,向惠王讲述儒家学说,阐述治国之道。

关于孟子游梁祠现仅存两方石碑,一方为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79年)立的《游梁书院记》,另一方为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立的《重游游梁祠碑记》。

4、窃符救赵

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昭王击破了赵国的长平军,进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大将晋鄙带领十万部众援救赵国,但又怕得罪秦国惹火烧身,让军队停留在邺城安营,按兵不动。

信陵君(?-243年)即魏国公子无忌,魏昭王少子,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他多次劝谏魏王救赵不成,其门客侯赢献策:信陵君曾为魏王宠妃如姬报杀父之仇,可请求她偷出魏王兵符,夺取兵权,出兵救赵。虎符窃出后,信陵君带领门客朱亥来到邺城,假传魏王的命令取代晋鄙并将其击杀。随后,信陵君率大军击溃秦军,解了赵国之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窃符救赵”。

5、石申《甘石星经》

石申,战国中期大梁人,著名天文学家。他经过长期观测、详细考核,测出恒星138座,810个。与齐人甘德根据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所制成的图表,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原著《天文》8卷,早佚。后人拾遗补阙将它与甘德的《星占》8卷,合称《甘石星经》。

6、尉缭《尉缭子》

尉缭,大梁人,战国时政治家、军事家。鬼谷子之高徒,善理阴阳,深通兵法,受魏王聘,陈兵法二十四篇,晚年曾入秦游说。尉缭著有《尉缭子》一书,该书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著名兵书,是研究先秦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和军事制度的重要典籍之一。

7、大梁布

大梁布是指魏国迁都大梁后,曾铸行过的一种特殊的“釿”(货币标度,通“斤”)布,其币面铭文有四种:(1)“梁夸釿五十当寽(币值重量单位)”;(2)“梁夸釿百当寽”;(3)“梁正尚(上)百当寽”;(4)“梁半尚(上)二百当寽”。上述四种币皆称为“大梁布”。其比重为2:1:1:0.5。

大梁布将魏、楚两诸侯国不同币质、不同币值的相互结算兑换比率标准,明确的铸到币文之中,是世界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它开拓了魏国货币的流通范围,沟通了各诸侯国之间的货币联系,对当时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起着一定的推进作用。

第四部分雄州故郡——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前221年~公元581年)

秦灭魏后,大梁置县改称浚仪。前元十二年(前168年),汉文帝封其子刘武为梁王,以浚仪为都。三国时期,浚仪属魏国。魏明帝太和元年(227年),曹植由雍丘(今河南杞县一带)王改封为浚仪王。

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封归属屡变,但均为地方治所。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年),在浚仪设置梁州,北齐因之。北周武帝于建德五年(576年)灭北齐占领梁州后,因城临汴水,遂改梁州为汴州,这是开封称作汴的开始。

一号展厅“雄州故郡”部分

1、张良墓

张良(?-前186年),字子房,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与萧何、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在楚汉之争中辅佐刘邦消灭项羽,汉朝建立,被封为留侯,后托疾隐居于东昏县(今兰考县)西南的白云山,卒后葬于此。张良墓今位于开封兰考县城西6公里的三义寨乡曹新庄。墓冢高10米,周围100米长,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

2、许村岗一号汉墓

许村岗一号汉墓位于开封杞县辖区最南端许村岗村。据考证,可能为汉代许续家族墓地。该墓南面的地表上散落着众多的汉代纹绳筒瓦、板瓦及少量的几何纹方砖、卷云纹瓦当等,应为当时“享堂”之类祭祀建筑的遗存。许村岗一号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玉器、铁器、青铜器及精美的漆画。其中,漆盘鎏金铜箍和300余枚五铢钱皆为西汉时期文物。墓葬的形制特征以及墓室结构也具有西汉时期的特征。是中原地区目前所发掘的汉墓中罕见的大型木椁墓。

3、曹植墓

曹植墓位于通许县城东12.5公里的长智乡后七步村。墓宽22.5米,长22米,高3.4米。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啸台遗址

今开封尉氏县城东北隅有一处名胜名曰啸台,因当年阮籍常在此处长啸而得名。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啸台现阔30米,高7米,历代名流学士,常在此登台眺望,或歌或诗,以作怀念。

阮籍(210~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开封尉氏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常在浚仪一带活动,整天饮酒避世,以长啸为快。他文才出众,词藻优美,所写的诗歌,有多篇描述到浚仪。著名的诗句有“徘徊蓬池上,还顾望大梁”等。

5、北魏·郑胡铭墓志砖

郑胡铭墓志砖是在开封县朱仙镇老潭寨村征集到的一方北魏墓砖。墓志砖为长方形陶制,色青灰,较粗糙。长36厘米、宽17.7厘米、厚8.8厘米,砖正反两面均竖刻有文字,魏碑体,字迹剥蚀严重。

该砖正反两面均有文字,墓志内容很多。它不仅确认了荥阳郑氏祖源开封、祖茔也在开封,更重要的是墓砖志文对开封的历史起到的作用。墓志所载“开封城西门西二百步,横道北五十步”明确无误的说明,北魏时期郑氏家族墓地以东二百步之地的故城就是开封(启封)城。从而证明了开封古城与大梁城并非一地的历史问题。

第五部分水陆都会——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1年~960年)

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凿大运河,中段的通济渠经汴州入淮,连接邗沟直达江浙。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汴州总管府,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设宣武军治所于汴。经历隋唐两代数百年的积淀,位居水陆要冲的汴州,从一个强藩重镇一跃成为繁华的大都会,继而成为五代时期梁、晋、汉、周四朝国都。

唐三彩展示

1、唐汴州城遗址

唐代是开封城由衰落逐渐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唐时开封仍为汴州。为了适应唐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军事上的需求,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时任汴州刺史的李勉便开始扩筑汴州城。李勉所筑的汴州城是抛开原汴州节度使的署衙而新筑的一道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宽广,它大大改变了原来的城市格局,基本确立了今日开封城的雏形,在开封城市发展史上是继战国魏惠王修筑大梁城之后的又一里程碑式的事件,对后世开封城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2、汴河

汴河的起源最早是战国魏时期的鸿沟。隋代炀帝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其中段名通济渠,即是利用原汴水故道改造而来,它沟通江淮,成为大运河的主干。唐朝时,汴水临汴州城,汴州城便日益成为水陆之要冲,运河之咽喉。唐德宗年间汴州城扩筑,在历史上第一次把汴河圈入了汴州城内,使之真正成为汴州城的内河,汴运日繁,汴河成为与大唐王朝休戚与共的一条生命线。到北宋时,汴河把黄河和长江联系起来,成为北宋王朝最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达到了其自身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也是开封成为国际大都会最重要的因素。

3、三贤祠

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内有一座三贤祠,正中端坐着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高适的塑像。这座祠就是为了纪念他们漫游梁园时在古吹台饮酒赋诗而建立的。

唐天宝三年(744)年,诗仙李白出京(长安)东游,在洛阳结识了诗圣杜甫,两人一见如故,遂相邀同游汴州(今开封市)。在汴期间又恰巧与大诗人高适相逢,三位意气相投的诗人,猎奇前朝遗迹,遍访古都名胜。他们同登吹台,开怀畅饮。为纪念这次壮游,还分别以“梁园”为题,怀古赋诗,留下了李白的《梁园吟》、杜甫的《遣怀》、高适的《古大梁行》三篇不朽之作,成为脍炙人口的咏汴名篇。

4、崔颢

崔颢,汴州人。唐玄宗开元年间登进士第,开元后期出使河东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卿、司勋员外郎等职。他最有名的诗是七律《黄鹤楼》,李白读后大为佩服,称赞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现有《崔颢诗集》1卷,收录诗40多首。

第六部分东京梦华——宋金时期

(公元960~1234年)

显德七年(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国号为宋,改元建隆,定都东京开封府,史称北宋。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国家重新走向统一。至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克东京,存续了168年的北宋王朝灭亡。同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建立南宋。

宋代的科学、文化、教育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也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周边各国及以后各朝代,都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更是成为撬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杠杆。

金灭北宋后,于熙宗天会八年(1130年)改东京为汴京。正隆六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第一次迁都开封府,并在宋皇宫的基础上扩建了金皇宫。后完颜亮兵败被杀,金宫废弃。金贞祐二年(1214年),金被元军所迫,将国都由燕京(今北京)迁至开封。

“北宋东京城”沙盘

《清明上河图》动态展示

宋代水运仪象台1比1复原展示

1、清明上河图(虹桥部分)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名作。画中东京虹桥的场面极为壮观,这是宋代汴河桥独具的特点。《清明上河图》着重反映了东京清明前后的经济生活及习俗,生动形象地记录了12世纪开封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城市生活面貌,它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2、金明池争标图

《金明池争标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此图除描画金明池的美丽建筑景致外,主要勾画每年三月至四月八日期间龙船及小龙船争标的状况,画作栩栩如生,展现了金明池的开池盛况,重点突出了东京的市民生活及春游习俗,是中国历史上的艺术珍品。

3、州桥遗址

州桥,始建于唐代,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将汴桥比作天河,改桥名曰天汉桥,习称州桥,是北宋时坐落在御街与汴河交汇处的一座著名桥梁。“州桥明月”即为著名的“汴梁八景”之一。

1984年秋对州桥进行了考古试掘:桥面据地表4.3米深,桥底深均11米,为砖石结构的拱型桥。桥南北长17米,东西宽30米,桥面为青石铺砌。经初步论证,桥上部为明代所造,下部则为宋代桥基。由于州桥横跨宋代御街,桥均宽达30米。如此宽广的桥梁,在中国古代桥梁史上实属罕见。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北宋东京城遗址

北宋东京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外城在宋时称新城或罗城,始建于后周显德年间。经考古勘探得知,整个外城呈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四周总长29120米。内城即里城、旧城,宋时也称阙城,是京师防御的第二道屏障。唐时期李勉扩筑汴州城,宋时在此基础上建内城。经勘探得知,整个内城略呈正方形,东西墙与现存明清城墙基本重叠,其周长较现存的明清城墙略小。北宋皇城,又称宫城、大内,是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其前身是唐宣武军节度使衙署。五代时期在开封建都的后梁、后晋、后汉和后周四个政权,均以此为皇宫。北宋定都开封后,宋太祖赵匡胤下诏扩建皇城,真宗又将原版筑的土墙改为砖砌,是京城三道城墙中唯一的一道砖墙。经探测,北宋皇城呈一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的长方形,四墙全长2521米左右。

5、岳飞朱仙镇大败金兵

岳飞(1103年—1142年),著名军事家、抗金名将。在收复中原的过程中连连报捷,一直打到开封地区的朱仙镇。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金兀术准备从开封撤逃的时刻,宋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回到临安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治罪,含冤而死。岳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而杰出的民族英雄。现存朱仙镇岳庙是全国四大岳庙之一。

第七部分中原首府——元明清时期

(公元1271~1912年)

元代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和汴梁路,开封为省、路治所。至此,开封由全国的中心城市降为中原省会。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汴梁路为开封府。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其第五子朱橚为周王,封藩开封,朱橚在宋金故宫基址上营建了周王府。清代开封为省会所在地。

治水功臣、镇河铁犀组雕

1、明清城墙

明清开封城墙源于唐汴州城,北宋时期为东京城的内城。金代末年曾将其南北两墙稍作拓展,后经明清之际的多次重修,一直沿用至今。这座规模巨大的古代城垣建筑,长二十八里,高近三丈,宽丈五有余,内外有巨型青砖包砌,墙顶外侧一字排列着整齐的城垛和炮台。现存的开封城垣,是清代的“开封府城”,也是解放前的“河南省城”。这是河南现存下来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古马道遗址

3、明周王府遗址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其第五子朱橚为周王,封藩开封,并建周王府。明周王府是在宋、金开封皇宫的旧址上修建而来的。经勘探表明:今午朝门以北,龙亭大殿后墙以南,包括潘、杨两湖在内的区域即周王府的范围。经实测,其形制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长方形。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王府连同开封城因黄河水患一起被毁殆尽,周王府中只留下高耸的煤山雄踞古城,作为开封盛衰的见证。明周王府萧墙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4、镇河铁犀

镇河铁犀位于开封城东北5里铁牛村北,为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铸。铁犀高2.04米,坐南面北呈蹲坐姿态,背上铸有阳文“镇河铁犀铭”四言韵语22句88字。下款为“正统十一年岁在丙寅五月吉日,浙人于谦识”等18个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河自金代濒临开封以后,灾祸不绝。明代初年,多次决口,成为开封的头等大患。正统年间(1436—1449年),于谦任山西河南巡抚后,面对险象环生的黄河河堤,采取许多措施加固堤防,修筑护城堤。为顺应民间习俗,他还在河堤上铸了一座“镇河铁犀”,以禳灾祸,受到开封人民的拥戴。

5、明末水患

明代开封是河南省会城市,中原重镇。崇祯十五年(1642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围困开封城近6个月。城中官军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为了进行垂死挣扎,农历九月十五日夜,官军决开了黄河。由于开封城地势低,大水一到,城内“水深数丈,浮尸如鱼”。洪水退后,城内原有的37万人仅余3万多人。明末的这次特大洪水,给古城开封带来了灭顶之灾,开封昔日的繁华、历代的经营连同30余万枯骨一起被深深的掩埋于地下。

6、林公堤

林公堤即林则徐张湾堵口处,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道光二十一年六月十六日(1841年8月2日),黄河在开封城西北张湾决口,决口处宽80余丈,顿时,黄涛滚滚,一片悲惨景象。朝廷急命当时已被革取两广总督充军伊犁的林则徐,前往开封堵塞决口。

林则徐不仅以抗英禁烟的业绩闻名于世,同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水利专家。林则徐风尘仆仆赶到开封,不畏劳苦“朝夕驻坝”,为了堵口工程耗尽心血,以致积劳成疾。堵口工程虽历尽艰辛,但终于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二月初八合拢。林则徐当年所筑的大堤,已成为黄河中下游的天然屏障,也成为留在开封人民心中的一块无形功德碑。

THE END
1.我的家乡在河南走进殷墟博物馆,感受伟大的商文明——顶端新闻#安阳历史文化# 走进殷墟博物馆 ,感受伟大的商文明 文:王春峰 河南安阳,洹水之滨。一座青铜色的博物馆大气庄重,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这就是殷墟博物馆新馆。 首个全景式展现商文明的国家重大考古专题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于2024年2月26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60BD3E145B04877BE65903399C053
2.文圣区文创产品亮相北京县市区传真“这里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汉魏壁画墓6处,到辽阳市文圣区你可以看到比敦煌壁画还要早300年的汉魏壁画,可以走进努尔哈赤建立的第一座都城……”11月26日,受2024第十一届“一带一路”文旅科技高质量发展论坛组委会邀请,辽阳市文圣区参加论坛活动,并作推荐专题文旅推介。 http://lnly.wenming.cn/xsqcz/202412/t20241218_8767802.htm
3.国际博物馆日什么?鲁商集团也有博物馆!中华优秀传统商文化 承载着中华民族 崇德重道、自强不息的基因和血脉 是众多中华优秀商人 用一生千锤百炼出的经世济民之道 在鲁商集团所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内 有一座商文化研学中心 展陈面积达到1500多平方米 包含 中西对比的商文明历程展馆 鲁商文化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xODI3Nzg3Mw==&mid=2653974454&idx=1&sn=640cdba90eb7c3c4bded3b94bfcf0127&chksm=8d96cc64a911ccb34b60961cf0d02120607628727654fc690797ee15ce8a003e56ab5c4339c6&scene=27
4.商丘博物馆,展示商文化(1)——河南13日(64)商丘博物馆又称中国商文化博物馆,是我国首座集中展示商文化历史文明的博物馆,属于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建筑面积2967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7750平方米,馆藏文物两万件,多为商丘市域内田野考古发掘出土或民间征集所得,其主要藏品为西汉梁园王陵区发掘出土的铜器、玉器、陶俑以及鎏金、银车马饰等。我原来以为商丘作为商朝https://www.360doc.cn/article/76653615_1113705787.html
5.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让文化甘泉润泽每位商院人普通高考场馆载体文化 学校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结合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建设江苏省非遗文化基地——“成蹊园”、江南饮食文化博物馆、商文化研习馆、思政教育情景体验馆等文化教育场馆群,打造工匠文化廊、国防教育长廊、双创文化展示中心等文化育人载体。 1、成蹊园 https://www.jszs.com/n/447014.html
6.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自助讲解http://www.jswhbwg.com/
7.北京晋商博物馆全部建成后的北京晋商博物馆将是一处集文化、旅游、商务、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中和性建筑群落。除博物馆主体馆舍外,还设有会馆、商务楼、古代风情商业街等附属单元。是北京市奉献给“人文奥运”的厚礼。 全部藏品是薛岩和他的老师以及几位青年朋友共三代人,花了30年左右的时间收集到的。“这批资料再https://www.maigoo.com/citiao/56760.html
8.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山西振兴晋商文化博物馆)山西省晋商文化基金会是由晋商银行发起、多个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同组建的,经山西省民政厅正式批准设立的非公募基金会,非营利法人组织。基金会的宗旨是:传承晋商文化,弘扬晋商精神,塑造晋商品牌。http://www.jswhjjh.com/
9.世界青商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考察团参访浙商博物馆为学习借鉴优秀民营企业的先进经验,促进青商企业与全国各大企业的经济文化交流,为青商企业发展赋能。近日,世界青商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组织部分青商代表走进浙商博物馆参观学习,旨在通过考察了解参访企业的成长之道,学习借鉴参访企业的商业模式、管理经验以及文化价值塑造等,在考察中思考解决方案,突破自身的创新之路。 http://www.wybecec.com/nd.jsp?id=102
10.回顾粤商历史传承粤商文化本站讯 为进一步了解粤商历史,培育学生工作特色“一院一品”建设项目,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云飞、学工部辅导员吴泳成、李忠芳、蔡冬丹、朱菊秀、文静及三名学生于2022年7月7日前往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参观学习。 上午十点,师生们来到了粤商文化探索的第一站-广州十三行博物馆。1685年清政府再度开设海https://www.gdit.edu.cn/jgxy/_t223/2022/0711/c2176a93019/page.htm
11.展亳州五千年文明辉煌成就亳州博物馆亳州博物馆《穿越五千年——亳州文化寻源》陈列,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亳州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和多姿多彩的文物形态。展览由序厅、涡河文明、商汤都亳、道源圣地、汉魏风骨、天下望州、亳商市井、近现代亳州8个部分组成。在内容编排上,融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互动性为一体,既有精美的文物鉴赏展示,也有大信息量http://www.szzs360.com/topic/bwg/83/index.htm
12.“青铜器与文明交流——第三届中国古代青铜器研究论坛”摘要分享国博收藏的戈、钺镶嵌绿松石,是殷墟文化时期镶嵌绿松石常见的方式。由于镶嵌绿松石可能脱离,从镶嵌工艺特征考察,国博有一些青铜兵器原来也还应该镶嵌有绿松石。基于兵器镶嵌绿松石的特征,可以判断大辛庄等晚商墓葬出土的绿松石兵器,可能来自大邑商。而上海博物馆藏的镶嵌绿松石钺,年代应该属于殷墟文化时期。https://www.chnmuseum.cn/yj/kydt/202207/t20220704_256605.shtml
13.弘扬甬商文化彰显创业精神——博汇股份助力宁波民营经济高质量公司将全力配合筹备组的工作开展,与博物馆一起穿越时光,助力展现甬商“成长基因”,共同传播宁波民营企业脚踏实地、创新研发的实干精神,共同点亮民营企业文化自信,共绘宁波经济发展共富蓝图。 “博汇股份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也是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单位,一系列‘国字号’荣誉的背后,体现出https://www.bhpcc.com/Index/news1/id/187.html
14.长江中游地区对中原早商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学术成果首页 关于扬博 参观指南 陈列展览 馆藏精品 文物保护 学术研究 教育互动 马可波罗纪念馆 资源共享 文创产品 学术研讨学术成果博物馆协会 长江中游地区对中原早商文化的认同和接受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李彦峰 摘要:二里岗时期,是中原地区先进文化向周边地区辅散的重要时期。在此背景下,长江中游地区受到了中原早商文化https://www.yzmuseum.com/index.php?g=home&m=article&a=show&id=210
15.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博物馆不是很大 但丰富 博 展开评价 dotSource: voiceInput: 赞(17)回应(4) 2024-09-05 18:58 匿名用户 这个|香山商业文化博物馆在|孙文西路步行街上,门面很小但内有乾坤,而且不像普通的博物馆那么呆板,即使是大人都觉得很生动有趣。生活中的很多常见物品,更能让人了解到过去的年代的模样。 dotSourcehttps://www.dianping.com/shop/4046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