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城”的发展思路与实现路径

2021年5月,在解读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时,国家文物局提出,将支持北京、西安、大同、南京等地建设“博物馆之城”。这标志着,经过十数年探索实践的这一理念成为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上升到了国家顶层设计的层面。

“博物馆之城”,当然不仅仅是以一座城市所拥有博物馆的绝对数量来衡量的,而是在于博物馆的特色与质量,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城市给予了博物馆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要探寻一条博物馆与城市融合共生的发展路径。

“馆”与“城”的耦合增益效应

所谓“耦合增益效应”,可以理解为两个或者更多的个体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产生增力的现象。在博物馆与城市的双向互动过程中,作为文化地标与城市名片的博物馆,也是拉动地方经济、促进地区繁荣的经济桥梁,为城市的发展繁荣注入了新的力量。从文化、经济两方面受益的现代都市对博物馆的反哺,也将会促进博物馆的良性发展,使博物馆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大学校”,可以通过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与传播,成为公众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世界万千气象的课堂,通过潜移默化的知识传授和影响,达到提高公众文化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目的,并以灵动鲜活的方式走进社区、走近公众,让市民拥有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有“获得感”。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获得公众情感认同的重要媒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这些经由历史积淀与地域熏染的文化特质,在当下社会高速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的时代,是彰显城市魅力与影响,汇聚人才与资源的重要支点。单单从各地博物馆的外观设计,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不同城市的风格与韵味。西安、洛阳的博物馆,多呈现出汉唐盛世的恢宏气势,苏州、杭州的博物馆,则温婉秀美,山水宜人。这些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给“千城一面”的现代都市添上了“点睛之笔”,也让生活、旅居在这里的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的不同魅力。

随着博物馆的自身发展及其对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促进和推动,博物馆也因之确立了它在城市中的地位,并得到来自社会公众的更多认可和支持,与城市形成了共生、共融的双向互动良性发展模式。

“博物馆之城”的发展思路

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探索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之城’'博物馆小镇’等集群聚落”,推进博物馆与所在区域的“统筹协调”“开放共享”。在规划“博物馆之城”的发展思路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多个维度入手,以使“博物馆之城”建设既能够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又能够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是“差异性”。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可以让“千城一面”的现代都市重新找回“文脉”,不同城市的“博物馆之城”建设方案,更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色彩”。在思考“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方案时,要透彻分析所在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充分调研国内不同城市“博物馆之城”的发展思路和具体举措,并参考分析国外一些博物馆较发达的城市的收获与经验,以找准各自城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定位、目标,形成差异化特色发展的思路。

第三是“融合性”。“博物馆之城”建设,要能够激发出“博物馆”与“城市”的耦合增益效应,发挥出博物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杠杆放大作用,使博物馆成为“知识传递—文化涵养—精神富足”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通过“激发自身活力—融入百姓生活—带动城市更新”,拓展博物馆的显性功能、价值边界和溢出效应,形成融合式“博物馆之城”发展范式,使“博物馆化”后的城市成为一个“文化浸润与滋养”的空间,以进一步增强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贡献力。

最后一点则是“耐性与韧性”。“博物馆之城”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抱着“深耕慢养”的心态稳步推进的。这对于地方政府与当地文物主管部门来说的确是一个考验,毕竟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工作实效都是需要有一些显性成果的。不过,如果秉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和韧性,找准长期目标定位,规划中期发展思路,落实近期建设任务,博物馆就会在“润物无声”的过程中重塑城市形象。

“博物馆之城”的实现路径

1

优化布局,稳增数量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曾谈及,“我国的博物馆体系布局很不均衡、发展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地域、层级、类型、属性的博物馆,在发展规模、速度与质量方面,仍有明显差异……文物系统的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的主流,占了近80%,以至于人们经常将博物馆和文物直接画上等号。博物馆绝不仅仅只是收藏文物,而是收藏各种类型的人类发展的物证和自然环境变迁的物证。”

2

激发活力,提升质量

2020年下半年,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从通过定级的520家博物馆评估数据来看,一级指标中“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的平均得分率最高,达77.5%,“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仅有51.5%,二级指标中的“展览和教育”平均得分率为69.2%,“公众服务”为68.7%,“影响力”为56.3%,“学术研究与科技”则仅为31.4%。这从一个侧面揭示出,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在类型、数量、馆舍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学术研究、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社会影响力等诸多方面却还有许多可提升空间。

因此,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过程中,重点还是要聚焦在博物馆的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这是“博物馆之城”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内部能力提升方面,不仅要加强博物馆的收藏、保护、研究等基础功能,还要增强博物馆对各类人才的集聚作用,以提升博物馆的科研学术水平;同时也要通过探索与实践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增强博物馆的教育、服务和传播效能,以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强化博物馆内部建设的基础上,还应当充分发挥当地博物馆行业协会的指导、协调、监督等作用,促进馆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博物馆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安全、游客人身安全等的综合能力,为“博物馆之城”的建设筑牢安全防线。

3

挖掘价值,创新转化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潮的兴起和信息共享方式的迭代更新,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展示传播有了更高的要求与期待。时代特色鲜明、主题内容创新的展览,丰富多彩、层次多样的公众教育活动,生动鲜活、独具匠心的文化创意产品,正在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博物馆教育体系,使博物馆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和社会存在感。

在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过程中,挖掘博物馆藏品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艺术、科学价值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挖掘价值”,将“专业化”的知识转化为社会公众的精神食粮,转化为文化产品输出的资源和文旅融合发展的动力,并合理适度地运用不同类型的共享展示传播手段,融合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方式,促进博物馆资源的创新转化。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索“馆—馆”“馆—校”“馆—企”“馆—媒”的联动共赢模式,加强与各类学校、图书馆等其他社会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及与城市、社区的联系,并且借力文化创意机构的研发实力、产业资源和运营网络,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各自优势,形成辐射式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博物馆资源的社会共享。

4

馆城交融,和谐共生

建设“博物馆之城”,不仅仅是要发挥“博物馆+城市”的复合叠加作用,更是要激发出“博物馆与城市交融发展”的耦合增益效应。单霁翔先生在十多年前就曾呼吁,“博物馆必须对城市化、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做出积极回应,重新检讨博物馆在信息化时代与学习型社会中的角色定位,实现博物馆功能与职能的不断拓展。通过特色化、生态化、社区化和人性化发展”,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

博物馆如何与城市交融发展,首先是要走出博物馆的“物理围墙”,依托图书馆、美术馆、书店、社区文化中心、历史文化街区等公共文化空间,让博物馆的精神文化产品走近公众;同时,还要突破博物馆的“心理围墙”,让博物馆在城市文化公园、绿廊步道,甚至综合商业体、公共交通等不同场所中都能“可感可见”,探索博物馆融入城市生活的常态化、可操作模式。更为重要的是,在“博物馆之城”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博物馆化”来浸润和塑造城市的“文化风格”,使城市的“硬质化”与博物馆的“软关怀”交融共生。

THE END
1.游走华盛顿特区——历史与博物馆之城请跳转登录立即登录马蜂窝旅游网 中国年轻一代用得更多的旅游网站 上亿旅行者共同打造的"旅行神器" 60,000 多个全球旅游目的地 600,000 个细分目的地新玩法 760,000,000 次攻略下载 38,000 家旅游产品供应商 关于我们 关于马蜂窝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商标声明 服务协议 商城平台服务协议 网络信息侵权通知指引 马蜂窝旅游网服务https://www.mafengwo.cn/i/6175271.html
2.博物馆之城·中华文明探源季第1期全集完整版免费在线观看博物馆之城·中华文明探源季(LZ)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9期 第8期 第7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展开全部 同主演 202400819南疆秘境篇 寒暑假 汪涵/王昱珩/杨宗宗/王敬轩/甘望星/张姩菡/叶子绮/陈竟丞/陈宥霖/宋一阳/崔思敏/古金灵/梁熙妍 http://www.ykjljdcss.com/vod/bowuguanzhichengzhonghuawenmingtanyuanji2023/1-1.html
3.南京:高质量打造“博物馆之城”南京博物院为进一步将南京打造成为独具特色、充满活力、令人向往的“博物馆之城”,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制定了《南京市建设“博物馆之城”发展规划》,决定对具有特色展陈内容、已对社会公众开放,但尚未达到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机构进行孵化培育。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南京主会场活动启动仪式上,南京市公布了第一批40座类博物馆https://www.njmuseum.com/en/newsDetails?id=357122
4.《博物馆之城》全集在线观看综艺也是这部《博物馆之城》最精彩的地方。 来自【草民电影网】网友的评价 今天终于看了今年我最期待的电影。景思斯,胡杰,韩靖,冯乐,问帅,胡晗庭,温惠迪,董欣,胥皓腾 的《博物馆之城》,让我做好了看之前可能会有点失望的觉悟,但是看完后,字幕出来的时候,在黑暗中,我默默地流下了两行热泪。这大概不是我第一http://www.ylzkhb.com/hbdt/126475.html
5.《博物馆之城》大陆综艺片免费高清在线观看2022中国大陆《博物馆之城》,为什么不能“以暴制暴”? 熬夜刷完最新的一部韩剧《博物馆之城》,完全没办法倍速,根本停不下来。单集只有45分钟左右,全季共8集。 故事是一个围绕校园暴力的题材,但剧情表现上很“以暴制暴”。说大众心理的话,这种带着复仇、反抗基因的影片确实更能撩拨到积攒的压抑情绪。想起来多年前看韩国https://www.chinaalb.com/albdetail/k123132.html
6.博物馆之城(豆瓣)由国家文物局原局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李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复旦大学研究生冯琳组成“博物馆探秘团”,探究文博行业的基础工作、深入了解文化、挖掘幕后故事。 博物馆之城的演职员· ···(全部 22) 单霁翔常驻嘉宾 李杰常驻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001056/
7.保定市人民政府网——“博物馆之城”建设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市文广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媛女士,中国古动物馆(保定自然博物馆)馆长金海月女士,保定市博物馆馆长曾素梅女士,直隶总督署博物馆馆长马力先生,由他们介绍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情况。 首先请张媛女士作主题发布。 发布会现场。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https://www.baoding.gov.cn/xwfbhcon-1061-418726.html
8.博物馆之城《博物馆之城》第二季 20230707 第1集 简牍文明 激扬文字的中国记忆 07-14期 《博物馆之城》第二季 20230714 第2集 农见文明 端牢中国饭碗 07-21期 《博物馆之城》第二季 20230721 第3集 生态探源 绿水青山鸟先觉 07-28期 《博物馆之城》第二季 20230728 第4集 乐舞见文明 美美与共乐韵交融 08-04https://m.btime.com/item/router?gid=23ajk2j4mv3n19vrofs14gal67k
9.“博物馆之城”标准不可缺北京将它写进前不久召开的党代会的报告,黑龙江绥芬河将它纳入建设全域旅游城市重要内容,云南昆明在十几年前就将它作为建设目标……这些年来,“博物馆之城”建设正成为一股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20多个城市提出了这一口号。不过,“博物馆之城”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城市才能享此称号,往往是各个城市自己说https://www.cacta.cn/m/article_bigdata.html?id=4899
10.《博物馆之城第二季》大陆综艺全集高清在线观看简介:《博物馆之城》文明探源季是全国首档展示中华文明探源进行时的文博探秘类真人bbb。探源导师单霁翔、王巍带领探源团王昱珩、李杰、郑璐,以及各领域飞行嘉宾一同探秘12处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和博物馆,踏上对12项 立即播放 剧情简介 关键词:博物馆之城第二季访古单霁翔。。王巍率首档29 http://www.yhqsng.cn/cover/201992.html
11.《博物馆之城第二季》全集在线观看韩剧TV该剧讲述了《博物馆之城》文明探源季是全国首档展示中华文明探源进行时的文博探秘类真人秀。探源导师单霁翔、王巍带领探源团王昱珩、李杰、郑璐,以及各领域飞行嘉宾一同探秘12处中国历史文化遗迹和博物馆,踏上对12项文明的溯源奇旅。 资讯 更多 电影《宇宙探索编辑部》发布艺术海报 “前往科幻新世界” https://www.hanjula.com/zongyi/1496.html
12.博物馆之城第二季更新更全更受欢迎的影视网站博物馆之城 第二季更新至2023-09-29期 收藏 类型: 真人秀文化 年代: 2023 地区: 大陆播出: 未知 人物: 未知 简介: 《博物馆之城》文明探源季是全国首档展示中华文明探源进行时的文博探秘类真人秀。探源导师单霁翔、王巍带领探源团王昱珩、李杰、郑璐,以及 展开更多>>https://www.360kan.com/va/ZsIqbXN17ZA7Dj.html
13.南京日报“揽博南京”整合南京市各大博物馆资源,能够“一站式”解决博物馆游客游前、游中需求,推动文博类、研学教育类、文创类等产品消费形成产业闭环,进一步释放南京这座“博物馆之城”的无限魅力。据了解,南京文投集团已与中国文物报社达成初步战略合作,将在建设运营“揽博南京”平台的基础上共同开发“揽博中国”平台,http://njrb.njdaily.cn/h5/html5/2024-05/19/content_53_151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