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全称SocialNetworking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专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会性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
目前国内主要的SNS应用网站有以下几种类型:
平台类:
百度baidu.com:以搜索为基础的SNS平台
阿里巴巴alibaba.com:以商务应用为基础的SNS平台
一起网yiqi.com:以开放式社会化网络结构为基础的SNS平台(待实践证明)
商务类:
诺邻Wealink:工具化SNS
天际Tianji:特色不明显
联络家Linkist:工具化SNS
海内Hainei:SNS社区
文化类:
蜂巢网:中国唯一一家专为华人视觉艺术家服务的SNS网站。
友宝网:目前网络最新的SNS应用群体,在友宝这里面,友宝主张网友共同协助、共同学习。(佛教的共享精神与互联网的共享理论结合的淋漓尽致)
foface:面向佛子的交友网络,采用UCHome程序。
生日网:以生日为主题的社区交友网络。提供实用的生日提醒,祝福定制服务!
互联家:面向新进入互联网的用户,创意设计爱好者的交友网络,在这里,你可以相互联系你的好友和家人,采用UCHome程序。
社群类:
宅啦网:面向时下最流行的宅人族的SNS交流平台,现已更名为宅内(ZhaiNei.com),与其他SNS不同的是宅内网是一个宅人族的聚居地
驴友录:面向驴友、自助游爱好者的SNS社区,目前已有3万余名驴友入住,并以日增300的速度高速发展,采用UCHome程序。
校园与娱乐类:
校内Xiaonei,占座,51.com,Ipark
图1Facebook中国克隆版本对照图(1)
图1Facebook中国克隆版本对照图(2)
编者注:以上分别为UCenter、校内网、海内、一起。
从模仿走向独创
许多中文社交网站最初虽靠模仿起家,可如今它们已各具特点。当下,最著名的Facebook克隆版是中国校内网(Xiaonei.com),这个网站最早推出时,无非是Facebook中文简化版——同样的界面、同样的色彩设计,甚至连标识都非常一样,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不禁让人好奇,校内网是否同Facebook具有官方联系。校内网已被互联网巨头千橡互动集团收购。日前,软银斥资4.3亿美元购买了千橡互动集团约35%的股份。
当时,克隆Facebook设计的中国社交网站并非只有校内网一家。一起网(yiqi.com)就是Facebook克隆市场上的最新产品,这家网站由前雅虎中国CEO谢文(WenXie)创建,此人在中国互联网市场颇具影响力。另一个最新产品则是Ucenter,这是由互联网公司康盛创想开发的自定义Facebook克隆版。仅仅推出三个月,康盛创想便建立了5万个UCenter。
变革与发展
界面类似并不意味着这些中文Facebook克隆版的功能同真正的Facebook一样。作为一个面向中国人的社交网站,Facebook必须要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校内网推出了一种称为Market的功能,用户可以在上面交易二手货。在中国大学,几乎所有的学生会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二手货交易活动,使大学生有机会购买各自感兴趣的用品。
康盛创想还将Ucenter同旗下其他产品进行整合,如BBS产品Discuz!。如果你了解BBS在中国有多么流行的话,那么一定不会对Ucenter的安装数量日日飙升感到吃惊。另外,一起网正尝试告诉用户,他们的现实生活也可以反映在互联网上。在一起网,用户可以找到Block、Square、Newspaper等各式各样的功能。有人曾从上述网站的顶部菜单和边栏获取了屏幕截图,令人颇感兴趣的是,每个网站的功能都有所不同,本地化制作令人称道,真实反映出中文Facebook的变化和发展。
垂直式社交网络
一个用户应注册多少个社交网站?如果你的朋友是某些新社交网站的用户,你不久即会收到邀请,极有可能会一遍又一遍地注册。随后,你又会收到一些邀请(应用邀请、活动邀请等等),但你对其中大部分邀请根本不感兴趣。加入如此多功能相似的SNS的价值何在?中国同样具有这个问题。
图35GSNS网站截图
分布式Facebook
康盛创想旗下Discuz!BBS平台占据着中国70%的在线论坛空间。用户可以将Ucenter同Discuz!进行绑定,它们加在一起,将成为诸多中文网站的标准。西方世界的Facebook正尝试将所用应用集中于一个地方,中国许多迷你Facebook则采用分布式模式,完全由用户控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UCenter还支持Themes,这意味着它们也许最后不会具有如Facebook的外观(参见下面的屏幕截图)。
图4UCenter网站截图
打造开放式平台
探讨中国互联网市场的Facebook克隆版其实很无聊;Facebook官方版对中国的冲击仍旧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但中国社交网站用户面临的选择有很多。
据最新消息,中国几个颇受欢迎的SNS,包括校内网、海内网和一起网均加入了谷歌OpenSocial。实际上,开放式平台是中国的热点话题之一。尽管如此,还有两个问题尚待解答:中国用户对开放式SNS反映如何?本地中文社交网站是否会迈出全球化的步伐?(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