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得新闻网报道称,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一系列备受期待的2023年经济目标。在经历了2022年3%的增长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预期目标,与扩大内需、改革工业体系、吸引外国投资等系列措施搭配,为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提供了信心和动力。
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表示:“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这展现了中国政府重视民营企业以重振经济的态度。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报道称,今年两会标志着“中国迎来又一里程碑式转变”。中国今年GDP预期增长目标是5%左右。鉴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20万亿元,基数很高,这意味着中国将更为积极地对外出口,内需也会持续增长。此外,中国将增加对他国基建建设投资,这首先是指全球“南方国家”。中国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它不只会给中国,也能给其他参与国带来红利。
“中国发展行稳致远的保障”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中国政府如何对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责进行调整和完善,吸引外媒目光。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中国公布了对政府机构进行大规模改革的计划,这将使中国经济更加自立、更具韧性。中国注重建设一个更加高效的政府。这次改革的一个主要亮点是组建一个新的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这是中国10年来努力推动金融监管机构合并的最新进展。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宣布了组建国家数据局的计划,将其描述为统筹中国数据资源和实现“数字中国”愿景的努力。按照“数字中国”愿景,中国人将生活在智能、联网的社会中,数据将与劳动力和资本一样被视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帮助中国更有效地参与全球市场。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组建国家数据局意味着“中国将加快国内数据要素市场的开发”。
“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世界逐渐承认,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心协力设计、决定和推动政策实施,对中国民众生活和全球事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巴基斯坦《国家报》网站报道称。
中国擘画的发展蓝图对全球发展意味着什么?外媒从两会释放的信息中找寻答案。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对全球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美国《巴伦周刊》发布报告称,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预计2023年GDP和企业利润都将实现令人满意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考虑到中国在能源、汽车和其他许多领域的雄心,这对全球经济来说是个好消息”。
西班牙中国政策观察网站报道称,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阐述了自身对国际秩序的看法。中方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及其策划的“亚太版北约”提出了严厉批评,与此同时也传递了其他重要信息: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中国将为此努力,在世界舞台上实现战略平衡。
俄罗斯卫星社报道援引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专家理事会俄方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的话说,改革开放这级“火箭”把中国送入了工业强国的轨道。如今,中国宣布启动最新一级“火箭”——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致力于实现中国梦,而且还向全球展示中国模式的感召力。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阿根廷—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圣地亚哥·布斯特罗认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迈进新阶段。保护主义让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多,而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寻求建立互利共赢关系,让每个国家都有机会实现自身发展。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文称,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应对全球治理赤字等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提供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证明,现代化没有单一的标准,也没有现成的配方,应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历史环境和国情,走出多样化的道路。中国将坚持走这条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它也将在这一过程中,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记者高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