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下的博物馆教育项目创新——以上海博物馆为例文物文博馆藏上海市大英博物馆

数字时代的来临,为充分利用文物数字资源带来了新契机,数字化信息可复制、易传播、便保存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中必然发挥出重要作用。随着数字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不断发展,博物馆公共教育的数字化升级已成必然趋势。数字化能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多元的服务,但对于博物馆来说,数字化不是简单地把“线下”转为“线上”,而是要立足博物馆自身教育理念,通过数字技术等辅助性手段,探索适用性更强的博物馆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服务观众,为博物馆教育开创更加广阔的传播空间。

本文以上海博物馆部分数字化教育实践为例,结合数据分析和现场调研,讨论不同类型数字化项目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引发对未来博物馆数字化教育的一些思考。

01

数字化与博物馆教育

百年之前,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的概念时就曾指出,博物馆是一个重要的美育场所,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然、历史的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博物馆协会出版了一份关于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报告——《卓越与平等:博物馆教育职能与公众参与》,其中将教育摆在博物馆公共服务核心的位置,并回答了诸如“如何让拥有巨大潜力的博物馆在人群中发挥广泛的作用?”等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1]。进入21世纪,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2007年国际博协在“国际博物馆日”主题阐释中指出:“博物馆的社会作用正在发生根本和急速的变化。由于数字化和经济化的影响,在博物馆承担的五项主要任务中,宣传教育已经变得最为重要。”有学者认为,数字技术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影响拓展了教育发挥作用的时空性、学习的广泛性,同时也对博物馆专业人员在技能、知识、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毫无疑问,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自始至终都是这个公共场所的重要命题,而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进步无疑让这个“命题”处于更加显眼的位置。

在全球多元、开放的大环境下,博物馆作为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如今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借助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思维,让文物跃然于电视、网络、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等各种媒介之上,例如:数字博物馆、线上展厅、智能导览,通过制作影像、开发游戏、还原场景,甚至创造新空间等,不断地尝试与观众建立新的关系。例如在英国博物馆数字化战略下诞生的“口袋里的大英博物馆”“艺术融入生活”社区学习计划等,英国博物馆相继推出基于数字化设施的更加优化的博物馆展教项目,使得博物馆朝着更加开放、共享、个性和参与的方向发展[3]。5G、人工智能(AI)、混合现实(MR)、增强现实(AR)、元宇宙(Metaverse)、虚拟数藏(NFT)……可以说数字技术是一种手段,它虽无法改变博物馆的本质,但是能够成为一座桥梁,连结博物馆与公众,连结过去、现在和未来。

02

线下、线上的博物馆

数字化教育项目

——以上海博物馆为例

2022年上海市文旅局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元宇宙新赛道布局,探索新科技、新模式在文旅领域的应用场景”。“后疫情”时代,上海博物馆逐步学习掌握技术运用的主动性,从对现有教育服务的数字化升级和开辟教育新形式两个方向推动实施,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的虚实结合,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延展教育活动边界。

2.1线下的数字化教育——以导览为例

2.1.1以观众为中心的智慧导览

▲图1智慧导览设备

▲图2智慧导览使用现场

2.1.2智慧导览对教育理念的优化

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观众感知与学习的方式,从而完善更多的“引导材料”,提高智慧导览服务的主动性。例如在参观开始前,主动告知观众展览的概况;在参观过程中,根据观众实时定位告诉他们还能够继续发现什么,或者利用“大数据”告诉观众哪些文物更受大家青睐;参观结束后,为观众生成一份个人观展数据图景,在不过度干扰的前提下,让这种主动性的服务融入参观全过程。

2.2线上的数字化教育——以影像为例

我国在2020年底已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5]。2022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百城千屏”活动实施指南》,要求加速推动4K、8K超高清视音频在多方面的融合创新发展,丰富超高清视音频服务场景[6]。新技术发展加之政策鼓励,为制作更加精美的数字影像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传播基础。2022年上海博物馆为纪念建馆70周年推出了一系列影片,其中历时2年制作完成的4K超高清文博教育纪录片——《上博的至宝》(见图3),在馆庆之际完成了首轮播放(包括数字电视和互联网平台),播出期间数字电视节目的收视用户总数约2.8亿人次。除了受益于数字电视的普及化,《上博的至宝》纪录片之所以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根源在于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且有效发挥出4K技术的优势。

▲图3纪录片《上博的至宝》

2.2.14K技术在文博教育纪录片中的运用

首先,使用支持高码流拍摄的4K电影摄影机,并在此基础上选择50fps(framepersecond)来执行拍摄,保证了画面每秒的传输帧数,从而大大提升肉眼可看到的细节和流畅度,实现了文物细节画面的可靠表达。

其次,使用探针镜头配合电子轨道拍摄。探针镜头作为4K技术下一个较为新颖的应用,其特点是以相对接近人眼的视角(24mm)近距离拍摄对象,这种镜头在当下的美食类和自然类纪录片中被经常使用,而用在文物拍摄中较少,因为探针镜头对布光和运镜技术要求非常高。相较于传统长焦微距的拍摄方式,探针镜头可以打开微距摄影的新视角,在运镜方式和轨道设计方面较常规镜头更为大胆,可呈现更强的透视效果,造成一种微观的“壮观”景象。最终的画面呈现中,能够最大程度地展现每件文物巧夺天工的细节,让观众跟随镜头,进入一个更细致、更丰富、更广大的世界。

最后,选择稳定性强的LED灯光辅助器材。4K镜头是一把双刃剑,它能展现美的同时也能暴露丑,因此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造合适的光影,尽可能呈现文物最美的一面,不仅如此,在新的布光下,观众还能看到文物在展厅外的另一种美。

2.2.2内容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平衡

近几年文博类节目从冷门到火热,问题也随之逐渐暴露出来。由于专业壁垒和学术视野的限制,主创人员在节目立意策划阶段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最终节目呈现形式大于内容,看似包罗万象,实则蜻蜓点水。回到艺术生产本身,一部高质量的公共艺术教育作品,外在技术的加持是用来表现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内在的“意蕴”“理念”才是需要创作者潜心打磨的“真理”。

《上博的至宝》在保证画面形式美感的同时,对内容挖掘的深浅度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经历过多次反复修改和调整。该纪录片每集讲述文物6件左右,每件文物时长约5min,以专家讲述为主,辅以简要文字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媒体主导的倾向。这部片子的优点在于对每件文物的知识性、观赏性演绎较为出色,可以单独剪出,作为后期的短篇教育节目,但是目前每集的主题设定仍相对传统,缺少一根“漂亮的线”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因此,要做到“秀外慧中”“深入浅出”并非易事,尤其是专业性强的文博纪录片,知识性、普适性、审美性各方协调,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制作团队来说,都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升。

2.3线上+线下联动——以互动小程序为例

▲图4“何以中国”数字媒体展小程序线下互动场景

2.3.1“发现式”教育教学法

2.3.2简单实用的数字技术

2.3.3“线下版”扩大展教空间

2.3.4线上线下互动数据及展会现场效果分析

根据表1、2的数据,我们可以总结出3点答题互动类项目的关键因素。

(1)内容为王

互动内容紧扣展览文物,是让观众主动停留的核心要素。对于互动文物的挑选,并没有单纯依靠“重点”展品清单,而是从教育需求出发,以器物的造型、功能、纹饰、寓意作为参考要素进行选择。设计上,结合特展“夏商周”三代在展厅的整体色系设计相应的手绘背景,每一个问题对应的知识点都以“手绘/动画+文字”的图文组合方式,向观众作解读。

(2)形式友好

有学者指出,博物馆互动对观众的吸引力可表现在:要有清晰的辨识度引起观众注意,互动要深入内涵不能浮于表面[10]。经过展会现场的整体考察,发现在线下能够吸引观众的数字屏幕有2种:一种是演绎类,通过视频内容吸引观众;另一种是强交互类,即视觉特效强、主动性强的交互设施来吸引眼球。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友好的互动形式包括教育内容的难度、交互动作的难度、画面展现的生动与否、互动的时长及流畅度、互动全程的逻辑闭环、互动的激励政策等,都是直接影响观众能否继续的因素。

(3)难度适中

针对答题类互动,在问题的设置上,如何既引起观众兴趣又能实现教育目的,未来仍需要更多的社会实践积累。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面的观众,我们为同一件器物设置“先易后难”两道问题。结合线上、线下两版数据分析,线下版正确率偏高的原因,除了文物数量设置对正确率存在影响的可能外,在现场通常会出现多人一起商量答题的情况,因而正确率也会提高。从现场的口头调研反馈来看,人们普遍觉得题目不难做(平均85分),但是针对线上版的79分,目前没有设置反馈接口,未来可以增设“观众调研”环节,从而继续优化项目,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首先,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的核心,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能更精准定位观众。精准定位观众的重要性在于合理配置博物馆教育资源,优化教育产出成果。近些年,疫情的冲击让人们不断讨论环境、生存以及自我认知的转变,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化的当下,需要博物馆人员对国内外环境、社会心理有更强的敏锐性和接纳度,并做出快速反应。有效利用“大数据”感知并分析观众的行为、心理等现象,寻找不同观众的切实需求,从而创新教育项目,实现博物馆教育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呈现。

其次,数字化推动博物馆教育功能升级,带来博物馆组织结构的变革。从数字资源利用角度,未来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信息资源的扁平化和可及性使得数据共享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数字资源的教育转化,绝不是将原先内容从线下复制到线上,它是一个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例如文物研究、文物保管、数字工程、艺术设计、公共传播等)进行多学科交叉合作的转化结果;从教育功能升级角度,单纯的“知识输出”早已不能满足观众对博物馆教育的期待,特殊群体关怀、儿童探索启蒙、艺术疗愈等让博物馆与观众有更加实用的社会性联结,激发博物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对博物馆人提出更高要求,产生更大进步空间。因而,从职能结构上进行更新和分工管理,在确保内容专业性的前提下提升项目质量和工作效率,或许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最后,内容与形式的理性结合。在技术选择上,要始终保持“取精去糟”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选择合适的技术来辅助教育手段,在技术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动态平衡中不断探索,理性使用,避免出现为博取眼球而本末倒置的现象。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技术赋予文物“活起来”的一面,而且对活动效果要有尽可能完善的数据监测和反馈机制,不断总结经验,从而保证博物馆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1]美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教育与学习[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张丽.数字化时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5.

[3]刘灿姣,姜薇.英国博物馆数字化战略的教育影响与启示[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11(03):38-44.

[4]同[1].

[5]刘阳.我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N].人民日报,2020-07-23(06).

[9]同[1].

[10]周方园,杨怡,姜雨衫.浅析博物馆与观众互动关系的困境与缓解[J].博物院,2022,36(06):81-85.

THE END
1.2024年博物馆建设的发展前景2.5.3 日本优秀博物馆运营案例 第三章 中国博物馆市场与改革创新分析 3.1 中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分析 3.1.1 中国博物馆发展情况分析 3.1.2 中国博物馆经营情况分析 (1)中国博物馆参观人数 (2)中国博物馆收入分析 (3)中国博物馆业主要指标一览分析 3.2 中国博物馆改革创新建议 3.2.1 博物馆改革创新投资策略 3.2.2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55/BoWuGuanJianSheDeFaZhanQianJing.html
2.良渚博物馆案例分析良渚博物馆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良渚街道,是一家以良渚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下面是对良渚博物馆进行案例分析: 1. 良渚文化的独特性和重要性:良渚博物馆以展示和研究良渚文化为主要目标,良渚文化是中国古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和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良渚文化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其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723323_1114873587.html
3.20222027年北京市文化旅游行业前景预测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第一节 全球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59 一、全球文化旅游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59二、全球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60三、全球文化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60 第二节 美国的迪士尼创意型文化旅游模式 61 第三节 英国的博物馆开发型文化旅游模式 61 第四节 韩国的OSMU重组型文化旅游模式 62 第五节 各种文化https://m.askci.com/reports/20220402/0847520128921413.shtml
4.(完整版)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课件(57页)(完整版)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课件.ppt 57页内容提供方:全网精品课件 大小:20.68 MB 字数:约1.18千字 发布时间:2021-12-01发布于广东 浏览人气:156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2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完整版)苏州博物馆案例分析课件.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1130/6021214141004103.shtm
5.国风引领设计潮流三星堆博物馆小程序的UI案例分析同时,页面中还提供了指示性的图标,如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小程序。 三星堆博物馆的微信小程序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风格,呈现出一种优雅而易用的用户体验。 非原创,优秀设计案例分享 4 表情 11:38:28 03:01:12 05:38:20https://www.zcool.com.cn/work/ZNjc5MTc5MDg=.html
6.博物馆案例分析PPT课件博物馆案例分析PPT模板下载巧圣网为您提供926个博物馆案例分析ppt课件以及优质博物馆案例分析ppt模板下载,汇聚全国主流博物馆案例分析ppt完整版,下载后图片文案可直接编辑,方便快捷,还有更多免费ppt模板等您下载。https://www.69qy.com/ppt/525821.html
7.山东省第三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暨2020年度(第十四届3.中国家庭资产配置与异质性消费者行为分析 作者:臧旭恒(山东大学) 张欣(山东大学) 经济研究,2018年第3期 4.中间品生产企业的谈判势力与出口政策 商务印书馆,2018年11月 123.临沂吴白庄汉画像石墓 编: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市博物馆) 齐鲁书社,2018年9月 智库研究成果、应用与普及 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00924/Articel07002MT.htm
8.周邓纪念馆范文9篇(全文)上文阐述了程泰宁在设计李叔同纪念馆时的构思及具体作法, 这样的构思是否符合人物的特征, 建筑语言能否恰当的表达构思意图呢:对此, 笔者将结合一些优秀案例, 进一步做出分析。 1. 构思 对于从事于社会人文方面研究的人物, 在构思其纪念馆时, 应在全面客观理解人物明确表达内容的基础上, 使纪念主题既体现人物特征,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uvrkc5o.html
9.“三维”转换理论视域下博物馆展品解说牌文字的英译研究三、“三维”转换理论视角下的案例分析 在生态翻译学的视域下,翻译的首要问题不再是语言的对等转换,而是环境结构与心理机制相互作用生成多维转换的适应性问题,以解决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在语言、文化、交际三个层面的差异问题,实现目的语文本的生态平衡。在翻译博物馆文物说明牌时,应置身于包括译者、展品、图片、语言、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209/9167858.shtml
10.天津博物馆天津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各类文物资源的活化利用,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及形成馆校协同育人良好局面中的作用,天津博物馆创制“板凳上的博物馆”课程,加强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在“2024年度博物馆优秀社教案例推介”中荣获十佳优秀案例。https://www.tjbwg.com/cn/NewsInfo.aspx?id=19080
11.空间设计优秀案例6个经典案例景德镇御窑博物馆成立于1998年11月18日,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合署办公。该馆是古陶瓷研究者、收藏爱好者和广大观众了解景德镇御窑发展历史和艺术成就,领略景德镇御窑瓷器绝世风彩的极好场所,被专家们誉为当今世界研究、鉴赏景德镇御窑瓷器的“天下第一馆”。 https://m.douban.com/note/819822086/
12.各类型博物馆典型案例分析小型博物馆设计案例各类型博物馆典型案例分析 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博物馆管理办法)。可以说,博物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世界文明的窗口,也是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金字塔。https://blog.csdn.net/llooyyuu/article/details/118075627
13.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图20 上海博物馆东馆在各地震工况下的耗能情况 03 减震与隔震组合技术案例分析 选择笔者设计的2个减震与隔震组合案例,结合项目特点,简单介绍减隔震组合结构的设计思路,并对比分析有无减隔震装置情况下结构的自振周期、减震效率和耗能能力,以供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参考。 http://www.zjypxzx.com/c/2021-12-05/494488.shtml
14.观复博物馆荣获“北京策展人大会优秀策展案例”奖观复博物馆荣获“北京策展人大会优秀策展案例”奖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观复博物馆首先在此祝愿大家元旦快乐,新的一年,好运莲(连)莲(连)。 新年第一天,观复博物馆也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就是我们的“好奇·Miao——观复猫钻进古画说起居”特展获奖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865034
15.灯光帮第四届优秀照明设计案例获奖名单揭晓为了弘扬全球卓越文化,传播全球杰出设计作品,推动全球照明行业的发展,灯光帮开启了2023年度优秀照明设计案例评选活动。该评选活动每年一届,旨在评选出当年文旅夜游、城市更新、桥梁照明、办公照明、宗教照明、酒店照明、商业地产照明、场馆照明、医院照明、地标建筑灯光、酒吧灯光、机场照明、学校照明、景观照明、新媒体艺术灯光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jgxMTgzNzCEqYFnsKzK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