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外八庙。李海涛在担任外八庙文保处主任的10年间监守自盗,窃得馆藏文物及文物部件259件。
相较于猖獗的盗窃古墓葬和走私地下文物行为,直接针对中国的美术馆或博物馆的盗窃还不是文物犯罪的主要方面。究其原因,国内的博物馆有着严密的安保措施,鲜有窃贼能够在24小时的严密监控和保安人员的眼皮底下将文物盗走。除非是由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或者与社会上的犯罪分子里应外合,这种情况的成功率就很高。
陈若茜
究其原因,国内的博物馆有着严密的安保措施,鲜有窃贼能够在24小时的严密监控和保安人员的眼皮底下将文物盗走。除非是由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或者与社会上的犯罪分子里应外合,这种情况的成功率就很高。
防得住苍蝇挡不住“内鬼”
依据当年办案警员的描述,他发现一般人根本无法潜入文物仓库。“外层是一扇厚厚的木门,木门里外都上了锁”。“院子里有大狼狗,且有两名保安24小时把守”。“库房里安装了全天候监控探头,基本上不存在死角”。在如此严密的看守下,库房内竟然还连连发生失窃案,这让专案组的人觉得匪夷所思。
媒体报道称,多年来,李海涛每天上下班都背着一个大兜子,同事们都以为这是他的生活习惯。按照规定,进库时必须两人以上,出库时不能带任何东西。李海涛和其他同事一起进入库房后,就安排他们到别的库区做日常工作,自己单独将一些值钱的文物伪装好,等到与同伴一起出库后,再把盗得的文物藏在办公室的床下或橱子里,留至下班后再将文物转移到家中。
对大一些的文物,李海涛就用展布包上,或说成别的东西,或借口外单位借展,让同事或外边的临时工帮着抬出去。
就这样,他用这种偷梁换柱的把戏在单位同事和安保人员的眼皮底下,盗走了200多件文物。直到2002年的一天,有人发现原故宫博物院旧藏,后调拨至河北省承德文物局外八庙管理处的两件清代皇家文物在香港某拍行上拍,案件才得以浮出水面。
翻查近十年来的文物盗窃案,类似的事件绝非个例。2000年,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保卫干事在任职期间盗取馆藏汉代“宜子孙”谷纹玉璧等国宝重器;2002年,山西省临汾市文化局考古队队长、文物科副科长参与重大文物盗窃案,非法获得文物1190件;2002年,荆门博物馆副馆长监守自盗战国时期“带鞘玉守铜剑”等被提起公诉;2006年,山西省太原市三名博物馆工作人员因参与盗掘古墓而获重刑……
2011年,“故宫失窃案”又高调进入公众视野。
不过相较那些在文管部门身居要职,长期隐蔽于暗处、监守自盗的文物窃贼而言,窃贼石柏魁充其量只是一个小角色。据其描述,他是在参观故宫博物院时,因躲雨临时起意,并非预谋盗窃,甚至他还因找不到销赃渠道,竟将其盗得的展品丢弃。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地方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博物馆和美术馆藏品的安全隐患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库房的安全,另一方面是展厅的安全。
发生在库房里面的事情更具隐蔽性,库房里的文物多一件、少一件,甚至被掉包掉一件,这些事情外人是不知情的;直接针对展厅的盗窃案是不多的,很容易被人发现,很少有人会这么大胆。
“像石柏魁这种临时起意盗窃故宫展品的算是偶发事件。”该名工作人员说。相较而言,危害性更大的是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或者与社会上的犯罪分子里应外合,这种情况的危害性会更大一些。
据有关部门的综合资料显示,文物单位的工作人员监守自盗或者是文物、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与社会上的犯罪分子里应外合、联手作案已成为这类案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手段隐蔽破获率低
“电影银幕上的艺术品窃贼总是像《偷天游戏》中的主角汤姆斯·克鲁恩一样,不仅是精明的鉴赏家,还是个绅士,有钱又帅气。他偷艺术品是出于乐趣,不但智计胜过警方,甚至还会反过来引诱追捕他的女探员。”美国前FBI探员在其《追缉国家宝藏》一书中形象表述。在一般人的观念中,总是难以将艺术品窃贼与“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小偷形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大家总是对银幕上的艺术品窃贼形象信以为真。
“好莱坞电影圈为艺术品窃贼塑造的形象是潇洒迷人的,但完全不符现实的形象。”FBI艺术犯罪组高级调查员罗伯特·惠特曼说,“我在办案生涯当中见过的艺术品窃贼可说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富有、贫穷、聪明、愚笨、迷人、古怪。尽管如此,他们却几乎都有一项共同点:赤裸裸的贪婪。他们偷窃艺术品是为了钱,不是为了欣赏艺术之美。”
上述“承德特大盗窃倒卖文物案”主犯李海涛明着是一名道貌岸然的文保部主任,是别人眼中“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但他暗里是个极尽贪婪的窃贼。
而“故宫失窃案”的主犯石柏魁则更像一个愚笨的窃贼,因为被生活逼到了贫困的边缘而铤而走险,且做事鲁莽、随性,不考虑后果,他盗窃故宫的展品就如同平日在网吧小偷小摸手机一般,重点不在于是否为艺术品或文物,而在于都是可兑换钱财的物。
“近30年来,中国文物盗窃案件高发,但是破获的案件不多,这就是非常严峻的法律现象。”律师刘洋说。普通盗窃是以非法占有财物和金钱为目的实施的一种盗窃行为,尤其是惯盗、惯偷,有些是临时起意。文物盗窃有几个特点,盗窃者需要有一定的专门知识,对文物的价值具有辨别能力,比如盗窃古墓葬需要具备识别古墓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具设备,比如洛阳铲、金属探测器等;有专门的销赃网络,形成一个从盗到贩卖、到走私的完整链条。“很少有小贼会临时起意去盗古墓,因为凭他的知识、能力和商业网络,即便得手也卖不出去。”
“文物盗窃案涉案人员特殊,手段隐蔽,所以往往案情复杂、破案率低、危害性大。”中国文物黑皮书的作者吴树说。“这类案件在县城或者边远地区的省份比较多发。”上述不愿具名的公安人员表示。
“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公安部门并没有细分出专门针对文物盗窃案的机构或办案人员,如果发生盗窃案,都属于刑事案件,如果是涉及盗墓或者文物,相对来说会请一些博物馆的老师或这方面的专家进行指导、协助调查,因为这不光是触犯刑法,可能还涉及文物法以及文物方面的专业知识。”该名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博物馆如何招架文物窃贼?
“国外很多名画都是直接挂在展厅里边被盗,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接触展品,不像中国博物馆的展览,尤其像书画、陶瓷都是陈列在特制橱窗里,由一个大玻璃罩罩着。国外安保人员的配备也不像国内那么充分。”曾在上海某博物馆工作过的文物学者陈文平说。
北京某博物馆的一名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表示,“博物馆露在外边的展览很少,基本上放置于展柜内展览,配以特制的玻璃,24小时的摄影头监控。只有像家具和石刻类的这种比较大型的文物才会裸展。整个展厅的人员、文物,白天和夜间的安全则由专门的安全保卫部来负责。”
为了防范和招架住这些疯狂的窃贼,中国的一些博物馆也算是各出奇招、严防死守。
那么,我们的博物馆都是如何保障库房和文物安全的?“博物馆保管文物的库房可谓设置了层层关卡,除了库房责任保馆员,一般人是不能够进入库房的。”北京某博物馆保管部的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说。
涉及文物出库,牵涉的手续则更加繁琐,需要各级领导的批示,才能把文物从库房提出,再完成文物点交。
比如文物要外借,首先要得到领导批示,将文物从库房提出后,然后在博物馆总账管理部的监督下,由保管部和借展方完成文物点交(点交手续由总账管理部来完成),文物一旦完成点交,接下来文物所发生的一切就不再由保管部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