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零展品”博物馆展品体系构建——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品征集为例专家观点

作者简介李竹(1968—),女,南京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藏品征集。

从征集藏品到征集展品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征集对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虽然从文物到藏品的变化反映了征集理念的变化,但是博物馆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许多实际的矛盾和问题,征集对象只限藏品的概念仍然满足不了当代博物馆的发展需求。比如现代拓片、影像、书籍、模型等物品,其本身的价值达不到藏品的标准,不能被博物馆入藏,但为满足展览所需而必须征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引入“展品”这个概念,因为征集这类物品是为了展示使用,尚不够入藏条件,也不作为藏品入藏,而只是履行登记手续,作为展品使用。二是从“藏”到“展”。博物馆的征集原则之一是可利用原则,即“博物馆征集的物品应该在当下或可预见的未来有研究、教育和欣赏的功用。博物馆的展品都应提供科研、教学、展陈、出版的利用”。征集的藏品只“藏起来”是不够的,还应该“展出来”“用起来”,发挥其最大的社会效益。

征集组先后牵头召开展品征集沙龙和征集工作会议,多次与各项展览的策展团队沟通展览内容,了解展览所需展品的要求,统一思想,厘清征集思路,组建团队,压实责任,层层分解,迅速制定征集方案。

面对中运博展品“零基础”的状况,南博先后召开多次征集工作会议,一是确立展品征集的主旨和基调,二是明确所有的征集工作紧紧围绕展览进行,以满足展览所需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运博的征集理念实现了从“藏品征集”到“展品征集”的转变。依据中运博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往的藏品征集的概念已经完全不适应中运博征集工作所需,为此征集组舍弃了传统的“藏品征集”思路,转变为“展品征集”,只有这样才能按时、保质、高效地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展览是最终的目的,只有对公众展示,才能体现为公众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征集理念。

在中运博项目筹备之初、展览框架尚未成形之时,如果按照常规方法,需要按照展览文本开展征集工作,那么势必会影响整个征集工作进度。为此征集组确立了征集工作与展览文本撰写同时进行的策略,先征集一批必要的、急需的、与运河有直接联系的展品;同时,保持与策展组的密切联系和沟通,随着展览大纲的不断完善而不断调整征集方案,补充展览所需展品。

为了确保征集的展品契合展览所需,在展品征集调研、摸排线索的过程中,先由具体的征集责任人提出征集动议,明确征集对象,填写《拟征集展品申请表》,主要阐明拟征集物品的简要情况、征集的意义和作用、建议适合的展览内容。策展人在该表上根据展览的需要提出是否征集的建议,供征集人参考是否继续履行后续的征集程序。此项机制有利于征集展品确为展览所需,因而大大提高了征集展品的利用率。实践证明,“征集—策展”的联动机制效果显著。

征集组深入发掘、研究整理已征集展品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构建展品之间的组合与联系,搭建并完善展品序列,注重提升展品的质量,力求做到物尽其用。征集组编撰出版的《雾集云合》一书是展现征集成果的重要出版物,不仅呈现了大量的展品图片,也体现了征集人员的重要科研成果。征集人员还利用新征集展品申请了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有效提升了征集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服务于展览等工作。

目前的展品征集只是满足开放需求,后续征集的展品要考虑展览的多样性、展品替换休眠期的需求,并考虑“为明天收藏今天”,征集当代展品。

中运博项目立项之初,征集组面临的是展品零基础的状况。为此,征集组边征集边研究,在初期征集的展品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寻找展品之间的内在关联,探索文化时代背景,深挖展品故事,拓展征集渠道,为展览提供切实的支撑。例如征集组在前期征集的零散的长沙窑瓷器基础上,又从湖南征集了一批唐代长沙窑瓷器,构成了一个特点鲜明的展览体系。唐代长沙窑瓷器是当时著名的贸易产品,其运输方式是沿长江顺流而下,到达国际港口扬州,再通过运河水路分销到北方并行销海外。所以长沙窑瓷器既是与运河密切联系的贸易物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征集组征集的长沙窑文物器形多样,形成不同的器物组合。尤其是征集的32件长沙窑瓷碗,与“黑石号”沉船出水的器物如出一辙,点彩的阿拉伯文字揭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互鉴,具有极好的展陈效果。

展品的征集内容趋向多元是征集组新的探索和尝试。究其原因,首先是大运河展品征集的对象外延宽广,单一的文物满足不了展览的实际需求;其次是中运博所展现的内容不仅限于古代运河的变迁、功用与管理,还反映大运河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时代意义;最后,为更好地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在展品展示时需要运用一系列的辅助手段,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公众,提升展览的普及性。

通过大量的征集工作,联合野外调查和考古发掘展示素材,结合资料搜集、模型制作、数据采集、藏品复制及展览设计等各项工作,征集组主要征集了以下六类展品。

一是历史文化见证物。征集历史上能够反映开发、利用、管理大运河的见证物,反映大运河沿岸社会发展、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大运河区域南北交流、东西交流的重要物证皆是征集工作的要义。

THE END
1.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方案.docx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方案一、方案目标与范围本方案旨在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博物馆展览策划与实施方案,确保展览的成功举办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包括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观众、增加观众的互动体验,以及提高展览的教育功能。方案的范围涵盖展览主题的确定、展品的选择与布置、宣传推广、观众服务等多个方面,力求在预https://m.renrendoc.com/paper/360729371.html
2.博物馆活动策划方案5篇博物馆活动策划方案5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博物馆活动策划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活动策划方案1 【活动主题】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huodongfangan/4256860.html
3.博物馆展览方案设计.pptx博物馆展览方案设计汇报人:XXX2024-01-10引言展览内容设计展览形式设计观众互动设计展览运营和管理结论CATALOGUE目录01引言CHAPTER目的和背景目的博物馆展览方案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策划和组织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向观众传达特定的信息、知识和文化价值。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提高,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场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423/8015116110006061.shtm
4.云南省博物馆策展人&展览方案征集公告云南省博物馆1、面向具有相关领域的专业学术背景和策划执行经验的社会各界人士(含云南省博物馆馆内职工)。 2、参选策展人须具备良好的社会和学术声誉,无犯罪前科和学术抄袭等不良记录。 3、创意与执行力是关键。 (二)策展方案征集 参与遴选的策展人需提供尽可能详尽的策展方案,策展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策展主题、策展框架(策展目https://www.ynmuseum.org/detail/2396.html
5.市局召开市博物馆展览文本与方案设计专家评审会局长杨成志首先简单介绍了市博物馆陈列展览前期工作情况。浙江大学文物及博物馆系教授严建强及其策划团队先后汇报了市博物馆策展设计思路、展览文本及初步设计方案。 市博物馆展厅由原先的3个展厅(自然展厅、历史展厅和专题展厅)合并为自然和历史文化2个展厅。自然厅位于市博物馆一层,展厅面积约1300平方米,共分为七大单http://www.ahczww.com/news/xwdt/7144.html
6.文物局博物馆展览策划专题培训班浙大方案/课程/计划文物局博物馆展览策划培训专题 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国家的文明象征,是中华文明传播交流的“文化使者”,文物展览交流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不朽见证,也是中华文明传播发展的互通桥梁,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有风姿和独特魅力,在中外人文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物展览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展览策划是http://zdpx.zju.edu.cn/zfpx2_1_3978_409.html
7.策展手记丨当代主题叙事型策展的新实践——以沙洲优黄博物馆为例摘要: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在贴近公众文化、审美、情感需求等多个维度的基础上进行展陈设计实践已经成为当今策展行业的重要课题和探索方向。因此,以展览主题为切入点开展当代策展叙事也是当今中国博物馆策展转型的重要尝试。以沙洲优黄博物馆的主题策展实践为例,针对展览主题的提炼过程以及如何结合展示设计,从而与观众形成完整的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2NzgyNzGD35dlsJyscw.html
8.苏州博物馆“五个一”策展模式学术研究学术沙龙从博物馆免费开放至今,苏州博物馆一直在寻找一种适合中小型博物馆策展模式。思路是打破 原有的部门设置,集中优势资源,以展览为中心,全方位设计规划配套工作,在 2009 年底开始筹 划,2011 年底策划的“历代文人画墨竹特展”成为“五个一”的首展。在这个展览的实施过程中, 一改展览由陈列部单独负责的常规,改为由编https://www.szmuseum.com/AcademicResearch/Detail/da57a678-a222-4682-b959-65fd201aaede
9.展会策划布展搭建博物馆设计烈士纪念馆展陈點意空間历经20年发展,是一家综合型展览公司,致力为客户提供布展搭建,展会策划,博物馆设计,烈士纪念馆展陈,企业展厅,展台搭建,展览展示设计,空间设计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为客户开启数字化体验新模式。http://spaceid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