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馆之宝人面纹彩陶葫芦瓶:漆水河畔的神秘微笑新闻频道

7月24日,铜川博物馆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被一件陶器上独特的纹饰和独特的形状所吸引。

“这件人面纹彩陶葫芦瓶是仰韶时代的陶器。上面的人物纹和动物纹体现了先民的精神诉求,寄托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人群中,一位小学生扫描了文物下方的二维码,轻声向周围的小伙伴介绍。

铜川博物馆考古研究室主任魏超告诉记者,暑假以来,前往铜川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明显增多,这件人面纹彩陶葫芦瓶因其造型、纹饰奇特,吸引了许多学生的注意。

神秘的微笑

人面纹彩陶葫芦瓶,形似葫芦,表面绘有黑色纹饰。瓶口竖直,束颈,腹部隆起,陶器高35.6厘米,瓶口宽4厘米,底部宽11.5厘米。陶器纹饰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上部葫芦嘴部分为黑色;中部的四个黑点绕陶器一圈且均匀分布;下部图案较为复杂,分为相同的四个部分,与中部的四个黑点一一对应。单个图案中,两个呈月牙形的眼睛图案最为引人注目,眼睛图案中间朝上是一个竖着的眼睛图案,中间朝下则是上翘的嘴唇图案。从正面看,月牙形眼睛与上翘嘴唇构成一张凝视前方的微笑人脸,纹饰清晰,表情生动,尤其是嘴唇图案向上弯曲的巧妙弧度,给整个人脸图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从已出土的文物来看,仰韶时代的陶器纹饰丰富多样,主要有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魏超介绍:“人面纹彩陶葫芦瓶上的纹饰就属于人物纹,人面的嘴唇呈半圆形,鼻子弧边呈三角形。而如果将陶器旋转90度就会发现,微笑的嘴唇与竖着的眼睛组成了一条鱼的图案。”原来,“神秘微笑”中隐藏着鱼的图案,人脸图案的嘴唇也是鱼形图案中的鱼尾。

先祖的杰作

铜川的制陶历史悠久,耀州窑“巧如范金,精比琢玉”,驰名中外。那么,这件人面纹彩陶葫芦瓶与耀州窑是否有关?见记者好奇,魏超说:“虽然我们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瓷器叫作‘陶瓷’,但严格来说,‘陶’和‘瓷’是两种东西。陶器烧成温度一般在1000摄氏度以下,且吸水率较高,表面通常不施釉。而瓷器以氧化铁含量较低的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在1200摄氏度以上,表面通常施高温釉,且吸水率低。”

仰韶时代,人们过着定居的生活,农业和畜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具,和人的关系尤为亲密。人们将山、川、日、月、河流、湖泊以及动植物的形象转变成抽象的图案,并画在陶器表面,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

人面纹彩陶葫芦瓶不仅外形有一种流畅的美,而且纹饰有一种对称的美感。“如果给陶器做一条对称线,可以看到,这条线从中部的黑点处垂直穿过,下部的图案既是对称的,又与旁边的图案两两对称。所以,站在这个陶器前,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一种对称的美感。”魏超介绍。

有学者认为,陶器中的眼睛图案与甲骨文中的“日”相似,可能代表太阳。但在这件陶器中,眼睛图案和陶器中部的四个圆点代表什么,陶器的用途等问题都还有待考证。魏超告诉记者:“人面纹彩陶葫芦瓶的瓶口较小,可以据此推测,它的用途可能是装酒或水。陶器上面的圆点可能是用于装饰,也有可能是在绘制图案的过程中起到定位图案的作用,目前还没有研究可以确定圆点及眼睛代表什么,有待考古专家进一步研究。”

绵延子嗣的期望

“人面纹彩陶葫芦瓶中葫芦和鱼的元素与先民们的生殖崇拜有关。原始社会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的增长关系到部落的存亡。葫芦和鱼都象征着多子多福,因而被先民们画在陶器上,寄托绵延子嗣的期望。”魏超说。

人面纹彩陶葫芦瓶上的人脸或大或小,并非完全对称。魏超介绍:“这件陶器不仅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一件艺术品。可以看到,与现代工艺品‘复制粘贴’的图案相比,人面纹彩陶葫芦瓶的四个人脸有细微的差别,每个人脸并非完全对称,这体现了先祖天然质朴、亲近自然的性情志趣。”(记者王志辉)

THE END
1.西安文物:耀州窑青釉刻花五足炉西安市科学技术馆 西安科普网 西安科普 科普https://www.xakpw.com/single/35365
2.耀州窑陶瓷精品展在吉州窑博物馆圆满落幕12月17日,耀州窑博物馆在吉州窑博物馆的展览圆满结束,并顺利完成撤展工作。 本次在吉州窑博物馆的展览以“范金琢玉——耀州窑陶瓷精品展”为主题,共展出耀州窑陶瓷精品66件(套),充分展示了耀州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览期间,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http://www.tongchuan.gov.cn/resources/site/102/html/wljdt/jcdt/202412/867699.html
3.陈炉古镇管委会:如“瓷”美丽兰花大碗–荣耀陕西网大老碗在铜川陈炉瓷窑的炉火中代代相传 延续着历史的温度 大老碗是陈炉传统青花瓷。它也是一种特指,像这样的兰花瓷碗,不分大小都被称作是大老碗。“老”在这里是憨、重的意思,在这之前放个“大”字,就更凸显器型之大了。 大老碗又叫高把老碗,或者叫“耀州老碗”,它和高昂激越的大秦腔和油泼辣子biangbianghttps://www.rongyaosx.com/www.rongyaosx.com/pinpaizhanshi/80179.htm
4.开启一场历史与现代交织的魅力之旅铜川,一座坐落于陕西中部的城市,它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在时光的流转中展现出独特的风姿。怀揣着对这座城市的好奇与向往,我踏上了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铜川之旅。第一站是耀州窑博物馆,它犹如一座陶瓷艺术的殿堂,静静诉说着耀州窑千年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559495139639787&wfr=spider&for=pc
5.拍卖最贵的耀州窑瓷器鉴赏其窑址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旧称同官,唐代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包括陈炉镇、立地镇、上店镇及玉华宫等窑在内。耀州窑主要生产民用瓷器,在宋代被称为六大名窑范围。耀州窑青瓷的装饰技法主要是划花、刻花和印花,且纹饰刻的非常清晰,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史籍上记载称之为“刀刀见泥”。由于耀州窑生命https://zhuanlan.zhihu.com/p/11024750680
6.#彩陶·中华#1.2.2.16人面纹葫芦瓶所属文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彩陶·中华# 1.2.2.16人面纹葫芦瓶所属文化|半坡文化出土地|陕西省铜川市吕家崖遗址出土尺寸|口径4厘米、底径11.5厘米、高34.5厘米收藏单位|铜川博物馆 泥质红陶。整体造型呈葫芦形。口的上半部涂https://weibo.com/6588695161/N2XMzdXOd
7.试论铜川人面纹葫芦瓶的划时代意义孟楫1982年《考古学集刊》第二期刊登了铜川市耀州窑博物馆文章《陕西铜川吕家崖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文章首次向外界公布了位于铜川市黄堡镇吕家崖遗址的新发现,其中有一件人面纹葫芦瓶,随后被确认为国家一级文物。2020年5月铜川博物馆建成开馆,吕家崖遗址出土的人面纹葫芦瓶正式面世,受到学界高度重视,研究风生水起。2022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bf60f070102z4wu.html
8.到天水博物馆看彩陶变体鸟纹彩陶罐,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 弦纹彩陶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前3400~前2700年) 彩陶盆,师赵村四期。 弧边三角纹彩陶圜底盆,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前3900~前3500年) 刻“+”宽带纹彩陶圜底钵,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葫芦形口红陶尖底瓶,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https://www.meipian.cn/3bnpkri6
9.''与天久长之''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之一南镇县龙岗寺遗址出土 西安半坡博物馆藏 1-2 神面鱼纹尖底器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约公元前4000年 长18.5 cm 软玉 西安临潼姜寨遗址出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1-3 鸟鱼纹彩陶葫芦瓶 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 约公元前4000年 长29.0 cm 最大径14.5cm 陶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9/1125/21/7296044_875456686.shtml
10.观展寻宝系列游记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是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的历史文化殿堂。在博物馆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能够感受历史的厚重、文化的多元、艺术的魅力。所以每到一个城市旅行,我总要去当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中,探寻这座城市的时代记忆与精神风貌。 作为一名文物爱好者,这几年机缘https://you.ctrip.com/travels/2036026/4126016.html
11.大英博物馆:雍正瓷器集中国古代色釉瓷器之大成,是瓷器历史上最这件葫芦瓷瓶是被著名的收藏家张永珍以高价拍下,这件作品并不是她第一次竞拍瓷器,在此之前也曾一掷千金拍过不少珍贵的瓷器。在2002年,张玉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用4150万港元竞得清雍正粉彩蝠桃橄榄瓶,而后慷慨捐给上海博物馆。而此件清乾隆粉彩“万寿连延”葫芦瓶之所以拍得如此高价,其本身的价值是不可不说http://m.taoci52.com/t/15691.html
12.仰韶文化二次合葬墓及相关题目研讨.pdf随葬品 有绳纹双耳葫芦瓶和彩陶钵。置于l号2号人骨之间。 长方形。人骨均按照个体摆放排列,将头骨置于肢骨中间,其它骨骼置于肢骨头骨之下 或头骨之前。仅M1、M7、M8发现有随葬品,随葬品组合为钵、罐、葫芦瓶。按这三 座墓的排列顺序来看,其时代较早,且连续排列。M5墓圹为圆形。其旁边的M6、M4、 M3均为圆形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626/814213201200111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