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馆藏宋代定窑等五代瓷器欣赏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五代,高5.4cm,口径2.1cm,足径2.8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直腹,腹下斜收,小圈足。腹部有四道出戟棱柱。通体施白釉,圈足处无釉。水丞内附小勺一柄。

水丞,又名水盂、水中丞,是用来盛水的文房用具。用内附的小勺将清水舀入砚上,再来研磨习字。明代屠隆撰《考槃余事》记载,宋代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均烧造水丞,盛行一时。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水丞,五代,高6.4cm,口径5cm,足径3.5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器身圆鼓,圈足,外底刻行书“官”字款,胎体轻薄,细腻坚致,通体内外施白釉。

“官”字款为刻划款,书体有行、楷、草数种,以行书为多,主要见于晚唐至北宋时的白瓷上。此类器越窑、耀州窑、邢窑和定窑遗址均有出土。瓷器上的“官”应是“官样”之意,即是一种押记,表明是官府订烧之意。

定窑白釉刻“易定”铭碗,五代,高6.8cm,口径19.8cm,足径7.3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尖唇,腹斜收,圈足。胎体较薄,胎质细白,内外施白釉,釉面莹润。外底刻“易定”二字。

传世定窑瓷碗刻“易定”二字的有两件,碗形状相同,大小相若,胎体厚薄也基本一致,早年出于同一墓中。铭文似出自一人之手,字体瘦劲,笔画有力,时代属于五代后期。

定窑白釉碗,五代,高5.8cm,口径18cm,足径6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斜壁内收,圈足。里外施白釉,釉色洁白,底无釉。

五代是定窑瓷业的快速发展时期,制瓷工艺比唐代更为精细,碗、盘类器采用匣钵装烧,器口朝上摆放,因此口沿满釉,而底足多无釉,此碗即是代表。

耀州窑青釉葵瓣口碗,五代,高7.5cm,口径19.2cm,足径7.2cm。

碗呈五瓣花口状,口沿外撇,斜壁,浅圈足。腹壁自花口凹陷处起棱线。通体施青釉,釉层较薄,釉面玻璃质感强并开细碎片纹。

这件青釉花口碗,釉面虽有水沁痕迹,但造型秀丽,釉色匀净,仍能反映出五代时期耀州窑青瓷的烧造风格。

耀州窑烧制瓷器始于唐代,当时所烧造品种十分丰富。五代时期开始则以烧造青瓷为主,其青翠莹润的釉面和精致优美的造型,并不逊于当时声名显赫的越窑青瓷。

岳州窑青釉划花莲瓣纹盘口瓶,五代,高30.3cm,口径11.6cm,足径9.1cm。

瓶盘口,短颈,溜肩,腹部长圆,圈足外撇。通体施青釉,釉呈青黄色,釉层较薄,开细碎片纹。胎釉结合不紧密,釉面有剥落。肩部刻划3道弦纹,腹下部刻划莲瓣纹。

五代时期岳州窑烧造的青瓷以小件盘、碗居多,这件盘口瓶是目前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形体较大的器物之一,颇为难得。

刻划莲瓣纹是五代岳州窑常见的装饰技法,湖南长沙子弹库五代墓曾出土一件岳州窑青釉刻划莲瓣纹瓶,与此瓶造型大体相同,都足以代表五代岳州窑瓷器的烧造水平。

定窑白釉“官”字款碗,五代,高6.6cm,口径17cm,足径6cm。

碗敞口,斜壁,圈足。胎体轻薄。碗里外及圈足内均施白釉,釉色纯正。足中心刻划“官”字。

此碗是五代时期河北曲阳定窑产品,属同一时代白釉瓷器中的精品。

据考证,晚唐至北宋定窑瓷器铭款中以刻划“官”和“新官”者居多,仅1985年陕西西安北郊火烧壁出土晚唐定窑“官”字款白瓷就达33件之多。1969年河北定县静志寺真身舍利塔基和净众院舍利塔基也曾出土17件北宋定窑刻划“官”和“新官”款的瓷器。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有数件“官”字款定窑瓷器收藏,主要是盘、碗、水丞、罐等器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所见国内外收藏的署“官”字款的定窑瓷器大约有80件左右。过去曾有学者认为这些署“官”字款的瓷器中有一部分是辽代官窑的产品,但是,自从河北定县两座塔基出土大批“官”字款瓷器后,学术界基本统一了观点,即认为“官”字款白瓷均为定窑产品。当年定窑部分作坊被皇室或官府征用后,为防止与民用器物相混淆,特刻划”官”字,以示区别。与同时期不署款定窑瓷器相比较,这些“官”字款器制作工艺都相当精细,属于精品,已达到宫廷用瓷的标准。

越窑青釉菱花口盘,五代,高2.1cm,口径10.7cm,底径5.3cm。

盘口呈菱花状,斜壁,平底。里外施青釉,釉色莹润纯正,外底有支钉痕。

这件菱花口盘,口沿线条流畅,盘壁浅薄,给人以轻巧玲珑之感。釉面有明显经使用而留下的磨痕,说明是一件令人喜爱的传世珍品。

花口盘自唐代中晚期开始流行,其造型受同时期金银器影响,至五代时最为盛行。此时的瓷器受金银器造型的影响较大,不仅盘多做成花口,瓶也多作成瓜棱形。五代时期的花口盘与唐代相比,口沿变化更为丰富,有五瓣、六瓣甚至十瓣口的器物。

定窑白釉双系罐,五代,高13.5cm,口径8.3cm,足径11cm。

罐口外撇,短颈,溜肩,直腹,浅圈足。器里外施白釉,圈足无釉。颈下凸起弦纹一道,肩部刻划弦纹二道,两侧各塑贴一兽面衔环耳。

此罐釉色洁白纯正,造型虽小,但端庄气派,双耳设计尤为精巧,犀利的刀工将青面獠牙的瑞兽刻画得极为生动。显示出皇家用瓷风度,是五代定窑白瓷中的精品。

五代定窑的烧造于晚唐相近,这时期制瓷的风格还保留了部分邢窑白瓷的特征,精致白瓷有很大发展,釉色纯白或白中闪青,制作精工,造型优美,胎色洁白细腻,瓷化程度很高,有一定的透明性。

越窑鸟式杯,五代,高5.8cm,口径7.3cm,足径4.9cm。

鸟式杯仿汉代铜器式样,敞口微敛,弧壁渐收,高圈足外撇。杯外壁贴塑一飞鸟,头部高出杯口,伸展双翅,相对处饰鸟尾为柄。内外均施青釉,釉色青绿微闪黄色,釉面有细小的开片纹。鸟身刻划线纹、圆点纹,鸟尾划直线纹。

越窑为我国烧瓷历史最早的瓷窑之一。窑址在浙江余姚、慈溪一带。唐代属越州管辖,故称越窑。越窑始自东汉,至唐、五代时是其鼎盛时期,主要烧造青瓷,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所烧器物造型丰富,纹样端庄秀丽,胎质细腻,釉色青中微带黄色,釉质滋润肥厚,如冰似玉,唐代著名诗人陆蒙曾赞誉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此杯造型新颖别致,所饰鸟儿栩栩如生,既是一件实用器皿,又是一件可供观赏的艺术品,其独到的审美意境耐人寻味。同类器物在浙江省博物馆也有收藏。

琉璃厂窑绿彩双系瓶,高29.9cm,口径7.5cm,足径9.2cm。

瓶盘口,细颈,溜肩,腹部修长,肩部两侧饰双系。外壁施半截黄釉,下半部露胎,釉面以绿彩装饰,花纹简朴大方。

琉璃厂窑又称华阳窑,是四川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瓷窑。窑址在华阳县城以南胜利乡一村,因当地俗称“琉璃厂”,故名。该窑始于五代,盛于南宋,以生产日用陶瓷为主,如碗、杯、碟、壶、瓶、罐、炉、灯及小件玩具。琉璃厂窑的器物胎体较粗糙,胎中含铁量较高,故胎色多为紫红、褐或土黄色。为弥补原料的缺陷,多于坯上敷以化妆土。

此器胎体较粗,造型细长,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

越窑青釉执壶,五代,高19.7cm,口径9.7cm,足径7.6cm。

壶撇口,短颈,溜肩,长圆形五瓣瓜棱腹,浅圈足。壶身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连于口、肩之间的曲柄,肩部置对称竖系。壶内外及足内满施青釉,釉面开细碎片纹,壶流根部积釉处产生窑变现象。

经对唐、五代墓出土陶瓷执壶进行对比研究后发现,与唐代执壶相比,五代执壶的构造更趋合理,特别是壶流明显加长,便于实用,这件青釉执壶就是最好的例证。

越窑青釉刻莲花纹盒,五代,通高4.8cm,口径8.8cm,足径5.4cm。

盒直口,外撇圈足。盒盖面坦平,直口。盖面刻花,中心为一莲蓬,外环莲瓣一周,盖边与盒底中腰各有弦纹一道,盒里外及足内满釉,釉呈青黄色。

五代时期的越窑青瓷质地细腻,胎体轻薄,釉面光滑,造型趋于秀美,刻花技法更加成熟。这件越窑刻花盒为五代时的瓷器精品,器物施满釉,釉薄而匀,明显与唐代越窑不同。五代时期,更多地注重花纹装饰,刻花、印花、划花技术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装饰题材进一步拓宽,人物、鸟兽、花草一应俱全,其莲瓣纹是越窑瓷器装饰中最有代表性的纹饰,莲瓣宽厚肥硕,有的花瓣中还有脉络,花瓣层次重叠者居多,单层者较少。此盒所刻莲瓣线条圆润,刀工犀利,技艺娴熟,富有真实感,显示出越窑装饰的发展与成熟。

青釉夹耳盖罐,五代,通高18.6cm,口径7.2cm,足径8.2cm。

罐直口,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附平顶直口圆盖。里外满施青釉,釉色莹润,开细小纹片。

此罐是广州石马村南汉墓出土的4件夹耳盖罐之一。此种夹耳罐的设计取自南方木桶式样,显得新颖别致。罐肩部两侧分别立起一对带孔的方形系,盖的两侧亦各凸出一带孔的板片,罐盖扣合时,盖上伸出的带孔的板片夹于肩上双系空隙处,一端可系绳或插棍作轴,另一端可开启。与此造型相同的夹耳盖罐不仅在浙江越窑及湖南长沙窑的制品中有发现,而且在长沙五代墓的随葬品中也有所见。由此可知,这种夹耳盖罐在五代时期江南地区颇为流行。

THE END
1.国宝级北宋官窑天青釉贯耳瓶国宝级北宋官窑天青釉贯耳瓶 海南国懋拍卖 ——国宝级北宋官窑天青釉贯耳瓶 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宋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徽宗举国家之力,荟萃大批瓷艺大师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985413839260478&wfr=spider&for=pc
2.宋代官窑价值连城的原因以及鉴定五大细节宋官窑青釉蒜头瓶-北京故宫藏 南宋 郊坛下官窑鬲式炉,上海博物馆藏,浙江省杭州市乌龟山郊坛下官窑遗址出土 因为宋代的官窑瓷器产量非常的少,流传到后世的就更少了。 因此宋代官窑瓷器成为收藏界的珍贵藏品,目前存世的能够被确认为宋代官窑瓷器数量稀少,大部分都保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E5MTg1MA==&mid=2247530677&idx=1&sn=89dca04d9703177383016f1f96409990&chksm=974cd2bab98bc5140303797bd5ba73181c9b6c84da203a3b5b25aec239af2194b48412bfed90&scene=27
3.宋代五大名窑之洗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底部)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三(正面)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洗三(底部)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口洗(正面)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口洗(底部) 大英博物馆藏 南宋 官窑青瓷圆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http://www.qvip.net/article-43187
4.鉴赏宋代官窑有诀窍在多年的收藏经历中,郝玉珑对宋代官窑瓷器也是非常喜爱,对于宋代官窑瓷器他也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特意把自己总结的宋代官窑辨析窍门介绍给广大藏友: 宋代官窑分北宋官窑(汴梁窑、旧官窑)和南宋官窑(杭州窑为新窑),南宋官窑又有修内司和郊坛下先后两窑。 http://m.taoci52.com/t/17628.html
5.“绝不经见”话官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窑瓷器出土文物较少,窑址并未完全发掘,因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我们尚可通过博物馆馆藏的极少传世官窑瓷器,窥见其独特的艺术风采。 官窑的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官窑,泛指专为皇家烧造瓷器的民窑窑口。这类窑口因精湛的制瓷工艺,以及精美品相为官府和皇家赏识,成为专门纳贡的窑口http://m.cmstop.cloud.yanews.cn/p/170114.html
6.拍卖最贵十大宋代瓷器天价宋代瓷器排行宋朝传世瓷器盘点→北宋汝窑开片葵口式笔洗,与藏于大英博物馆的葵口笔洗是一对,都是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伉俪的旧藏,这件于七十年代转入日本收藏,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以2.0786亿港币的天价拍卖成交,刷新了当时宋瓷的拍卖纪录。该笔洗为葵口,弧腹,圈足,足底有3个支烧钉痕,釉子厚润古雅,周身开片致密,为同类单色釉中之隽品https://www.maigoo.com/top/430447.html
7.北宋官窑“北宋官窑”的瓷器是什么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你了解多少呢今天开封市何氏官瓷艺术有限公司的小编就这个问题给你介绍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我们看到的世界各大博物馆藏的汝窑大部分都是“北宋官窑”,也就是“汝官窑”器!它的胎骨致密、 发布时间:2020-07-06 点击次数:219 http://www.hs-gc.com/tag/%E5%8C%97%E5%AE%8B%E5%AE%98%E7%AA%91
8.宋代官窑琮式瓶尤为珍罕,难得一见,市场价值难以估量!南宋王朝覆灭之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技艺失传,故传世官窑器十分稀少。北京拍出的这件琮式瓶从各个方面均符合上述南宋官窑的特征。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台北故宫博物院各收藏有一件南宋官窑琮式瓶,形制与此件极为相似。 南宋官窑瓷器则造型古朴而精致,胎体同北宋官窑一样较薄,呈紫褐铁色,但釉层肥https://www.meipian.cn/185w0exk
9.首拍一鸣惊人!日本萬邦10月珍藏拍卖再推重器.联拍动态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器曾于香港苏富比2012年春季拍卖会,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专场中,以42万人民币成交,可见其来源可靠。时隔11年,再次于萬邦拍卖与各位藏家相见,实为珍贵。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大英博物馆的宋 官窑青釉琮式瓶,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南宋 龙泉窑青瓷琮式瓶,其样式与釉色等皆与此件拍http://news.51bidlive.com/contents/3/26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