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完结,主创“记者”这样说

在社交媒体上,“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引发热议。一部自媒体博主拍摄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短剧讲述了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一盏玉壶出逃寻乡的故事。

5日,这个短剧迎来大结局。有网友看后动情地写下:“瑰葭路=归家路,总有一天,流落在外的中国文物,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

这部短剧的主创夏天(饰演“小玉壶”)和煎饼(饰演“记者张永安”)向总台记者讲述了剧中隐藏的细节。

01

“这次创作是争口气”

煎饼说,他们的创作初衷就是想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用作品唤醒大家的记忆,让文物回家。“如果文物会说话,如果思念有声音,剧中的那句‘回国’一定是共同的呼唤。这次创作是承诺,也是自媒体人的热忱,更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争口气!”

夏天介绍,为了让大家体会到“身处异乡为异客”的无助和辛酸,两人前往英国拍摄。

《逃出大英博物馆》一共三集,每集不超过10分钟,但剧中的诸多小细节让人动容。主创团队希望通过短剧让更多人知道,在大英博物馆有约2.3万件来自中国的文物,其中很多都是绝世珍藏。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很久了。”“只要遇到家人,我就安全啦!”“小玉壶”为何总是强调“家人”?

黑眼睛、黄皮肤,家人就是血脉相连的人。流失在海外的每一件中国文物,也是最亲的家人,承载着泱泱华夏的文明故事。

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还惊奇于“这么大柜子只睡两个人啊”?

大英博物馆内的很多中国文物在陈展时挤在一起,没有名字,只有编号。

有的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还有不少中国文物被切割,一条条裂缝让人看了心疼。

△大英博物馆,中国明代琉璃砖。

△大英博物馆,中国宋代木雕观音。

为何选择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作为主角?夏天说,很多文物的介绍和图片寥寥无几,最终选择了这盏“小玉壶”。“小玉壶”的原型并非古文物,它是由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玉雕)代表性传承人俞挺于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购藏。

“‘小玉壶’的来路和年代最清晰。去英国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玉雕技艺并没有失传,推广中国文化。引用网友的话,她是‘清清白白’的,记得回家的路。”

“小玉壶”为什么郑重强调自己是“盏”?

中国的量词有很多,英语很难翻译。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很少有人了解中国文物细腻而灿烂的背景,更无从记住那些“刻在心底的名字”……“小玉壶”用“盏”来强调自己,唤起大家的记忆。

△大英博物馆展出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为何剧中男主角取名为张永安?

大英博物馆里有件文物是北宋磁州窑“家国永安”题记瓷枕。刻在瓷枕上的“家国永安”四个大字寄托着人们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家国永安”四个字放在枕头上的深意,可能只有中国人才懂。

△大英博物馆内展出的中国文物

02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国,200多家博物馆里,存放的中国文物至少有164万件。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有2000余件,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这里的藏品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大英博物馆,西周兽面纹簋。

△大英博物馆,元代的元青花玉壶春瓶。

△大英博物馆,明代河北清凉寺壁画。

△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之五个双峰骆驼的陶像。

其中,很多文物都是绝世珍藏。所谓的大英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就有3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

△大英博物馆,《女史箴图》,图自网友@cheungalanna。

△大英博物馆,大维德花瓶。

目前,30号展厅正在展出中国晚清时期的展品。

△大英博物馆正在展出的中国特展:“晚清百态”。

△大英博物馆,清代嘉庆十二章纹龙袍。

△大英博物馆,慈禧太后的孔雀牡丹纹衬衣。

△大英博物馆,清代的发簪和头饰。

不少中国游客初见这些文物,心里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但随着参观的深入,这份自豪又被悲愤与心痛击中……

△网友@升级打怪的ss

△网友@Crystal

03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

它们最佳的归属是回到故土

过去数十年间,许多曾被英国殖民或侵略的国家都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非法所得的本国文物,但大英博物馆经常用“英国保护外国文物”的借口为自己的不当行径正名。

据报道,大英博物馆拒绝归还文物的主要依据是英国议会1963年修订的《大英博物馆法》,该法基本上禁止博物馆返还任何藏品。

近日,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因多件馆藏被曝“失踪、被盗或损坏”后忽略警示、未充分调查藏品流失事件,宣布辞职。

经大英博物馆证实,馆方发现部分藏品“失踪、失窃或损坏”,流失的藏品包括产自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珠宝和玻璃器物等。

THE END
1.《如果你打破瓷罐》每日一书绘本套娃青花瓷《如果你打破瓷罐》,木火著,魔法象童书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 这是一本不断出乎意料、充满想象力的绘本。一个水墨风套娃式故事,写出孩童亘古不变的内心小秘密。孩子顽皮的破坏力,恰是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乐趣,也是成长发生的土壤。一天,小男孩收到一个礼物,是一个漂亮的青花瓷罐。可他一个不小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KKNTTM0512D3VJ.html
2.盗墓:开局激活观山太保十二金牌全文电子书阅读402 深海中的白色龙影 403 石头缝里的大章鱼,绝佳的诱饵 404 我去,这章鱼有毒! 405 深渊里还有一473 古代锡兰的极品宝石,整整一箱 474 几百斤黄金制品?小意思 475 保存完好的宋代瓷器 476 估值百1172 签约是可能签约的,跟姓王的有仇 1173 签约个屁,还是去找杨参谋长要紧 1174 找到博物馆,可惜人家http://mm.faloo.com/xiaoshuo/1157656.html
3.《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是我看过的最简单又最精致的中国历史书由大英博物馆中国馆馆长霍吉淑著,顾雯、谢燕翻译的《大英博物馆中国简史》,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实现了我看博物馆和读历史书的两个愿望。由于历史的原因,大英博物馆收藏了我国大量的国宝级文物,据说有3万多件,每一件都是精品。包括国内很多博物馆都没有的唐代摹本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宋代汝窑瓷器、元代青花https://www.jianshu.com/p/b6f46adbc065
4.湖南省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现臣试面试题目(通用8篇)162、白金汉宫、伦敦塔、圣保罗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宫、威斯敏斯特教堂、大英博物馆。163、凡尔赛宫、罗浮宫(一)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院旅游管理专业针对导游资格考试16、请讲解一部印象深刻的电影(电视剧、小说)(1分钟)(情景题) ?(评分标准)注意讲解得有层次、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848gnjk.html
5.《逃出大英博物馆》:我们一个也不能少,一点也不能少!这部剧的题材挺新颖,《逃出大英博物馆》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后,偶遇在海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并在他的帮助下回家的故事。虽然仅仅只有3集,一集时长不超5分钟,但剧中诸多设定、构思却非常巧妙、感人。“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好久。” “我迷路了,我不知道怎么样找到回家的路” “你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50298/
6.我在民间修文物最新章节列表我在民间修文物全文阅读《我在民间修文物》小说推荐:乡村孽缘、医道官途、夜的命名术、重生之平步青云、四合院,从弄废一大爷开始、四合院,开局约会秦淮茹、1987,3天成万元户、东京:开局薄纱雌小鬼、年代1960:穿越南锣鼓巷,、重回82:我九个女儿美炸了、四合院:开局嫂子秦淮茹、被骗缅北,真实遭遇、奶爸的山村悠闲生活、我在民间修文物、四https://www.520xs.la/150825/
7.快带我回家!想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不只是小玉壶“带我回家” 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但凡到过大英博物馆观展的国人,几乎没有一个人是笑着走出来的。 因为,这些原本属于中国的文物,让人惊艳,更让人心碎。它的背后,是一段心酸屈辱的历史。 不不止于此,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国宝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球47家博物馆藏有来自中国https://www.fjdaily.com/app/content/2023-09/06/content_2047665.html
8.请归还!三问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从何来?我有一位朋友在市场上发现一颗宝石,与大英博物馆藏品目录中的一颗非常相似。通过和目录插图的对比,他确信那就是同一颗宝石,我也同他确认了这一点,据我所知这件事并没有被报到博物馆高层,他被博物馆随意打发了。 深陷文物失窃丑闻 大英博物馆馆长引咎辞职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64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