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历史文化(40):曜变的紫霞——钧窑(上)

继《中国瓷器的巅峰——汝窑》之后,本应该接着讲定窑或南宋官窑或哥窑的,因有朋友建议先讲讲钧窑。那就先讲讲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中,疑问最多、争议最多、也可能名不副其实的钧窑吧。

钧窑天蓝釉鼓钉三足花盆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说起“宋代五大名窑”,很多人都会朗朗上口“汝、钧、官、哥、定”,把钧窑排得如此靠前,甚至把钧窑陈设类的传世瓷器说成“北宋官窑”出品,故宫如此,一些专家亦如此。事实真的如此吗?我来告诉大家,这是不严谨的!经过我仔细审读众多历史文献和多年的研究,综合一些国内外务实的专家、学者、机构的研究成果,我的观点是:钧窑因创烧窑变铜红釉而著名于世,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可以跻身于中国名窑之列!但是,钧窑并不属于“宋代五大名窑”,更不是什么“北宋官窑”。它创烧于金国灭宋之后,盛烧于金、元至明代之间,于明朝后期衰败。在北宋末期、金、元和明朝初、中期,钧窑都默默无闻,到明朝中后期开始崭露头角,直到清朝初期才受到清朝廷青睐,从此瞩目于世。在清代和1960-1970年代,一些文人、学者、专家因为治学不严谨而疏忽大意,或者故意而为之,硬把钧窑“打造”成“宋代五大名窑”和“北宋官窑”,开了一个巨大的历史玩笑。那么,历史真相到底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巨大的“差错”呢?请听我拨云开雾,娓娓道来。

曜变的紫霞——钧窑

上集

钧窑概述

钧窑和汝窑一样,同属于北方青瓷。钧窑的发源地和中心烧造区域位于如今河南省许昌市下辖的县级市——禹州市。禹州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与临汝窑和汝窑所在地古汝州(含平顶山宝丰县)相邻,有着丰富的瓷石(高岭土)、釉料、玛瑙矿和松木、煤炭等燃料资源,加上水源丰富、交通便利、与外界交流顺畅,和临汝窑、汝窑一样是得天独厚的置窑之所。我在《中国瓷器的巅峰——汝窑》中讲过,青瓷在南北朝时期由南方越窑传入北方之后,迅速在河南中部广为传播并发扬光大,特别是古汝州地区的鲁山段店窑,青瓷的烧造技术在唐代得以改进并逐渐成熟,产生了“鲁山花瓷”,在当时的北方地区名声显赫。在“鲁山花瓷”的影响下,汝州遍地都建起了瓷窑,其中就有“独领风骚九百年”的著名汝窑。而钧窑所在地——禹州,离唐代位于汝州的鲁山段店窑也同样相邻,见下图。

钧窑遗址所在地及河南地区古陶瓷重要窑址分布图

钧窑与汝窑、鲁山花瓷相邻

蓝圈是鲁山花瓷所在地,黄圈是清凉寺汝窑所在地,红圈是钧窑瓷所在地

唐代鲁山花瓷——花釉腰鼓形器

钧窑天青釉葵口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玫瑰紫釉渣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的烧制成就

钧窑瓷器是中国北方地区金、元、明时期最重要的瓷器产品之一,在其最兴盛的时期,北方广大地区的众多窑场普遍生产钧瓷。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般地,世人将钧窑的瓷器分为日用瓷和陈设类瓷两类。钧窑的日用瓷大多以碗、盘、洗、罐、瓶、炉、枕等生活用品瓷器为主,釉色以带乳光的天蓝居多,部分饰有红或紫红色斑块,少见通体玫瑰紫和海棠红器物。这种天蓝中带紫红的乳光釉瓷器在金、元、明时期深受民间喜爱,北方河南、河北、山西的许多窑场,甚至南方浙江地区的个别窑场,都受其影响而烧造钧釉器物,产品也主要供民间使用,有人习惯称之为“民钧”。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陈设类瓷器,有花盆、盆托、鼓钉洗、渣斗、出戟尊等,式样别致,造型多样,如花盆有方形、筒形、莲瓣形等。釉色绚丽多彩,有红色、青色、紫色等,有的还有烧制过程中形成的“蚯蚓走泥”纹。底部刻有数目字,有的还有“奉华”、“省符”字样的铭文。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明代大英博物馆藏

钧窑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创造出铜红釉稳定的窑变工艺,烧制出绚丽斑斓的窑变釉,改变了以往瓷器单一色釉的局面,它就像一道曜变的紫霞,开辟了陶瓷色彩的新天地,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氧化铁着色的青釉是我国南北方青瓷烧造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高温釉,尽管后来发展出了黑釉和白釉,也只是在氧化铁与氧化铝的增加与减少的配比上调整,色彩变化单调,而钧窑创造性地在釉料中加入氧化铜作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烧成铜红窑变釉,使瓷器的颜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钧釉红彩玉壶春瓶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藏

目前已经发现的窑变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鸡血红、葡萄紫、朱砂红、胭脂红、火焰红、梅子青、鹦哥绿等10余种,加之天青、月白、天蓝、米黄等基色,各种色彩融乳交织,红里透着紫、紫里藏着青、青中寓着白、白中泛着红,色彩纷呈,相映成辉。

钧窑玫瑰紫釉菱花式花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的釉色,有绿中微显蓝色光彩的,也有呈紫红色彩的;有蓝呈月白,或是蔚蓝一色;紫呈玫瑰般紫红,或像晚霞一片;更有的是斑斑点点,青蓝与紫红相间,此种错综复杂的色彩,极尽绚丽璨烂之致。更难能可贵的是,钧窑的窑变釉色,具有不可控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几乎不可能烧制出两个一样窑变釉的钧瓷来。所以用“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千钧万变,意境无穷”等佳句来形容钧瓷窑变色彩纷繁复杂和神奇微妙就恰如其分了。

1974年河南省禹州市老虎洞窑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其中“玫瑰紫”、“海棠红”等紫红色的窑变釉色,最具有特殊的美感和艺术趣味,成了钧窑标志性的釉色——“钧釉”。钧釉的烧成,除了窑工们发现和熟练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作为釉的呈色剂、使釉呈现出各种色彩之外,要达到“玫瑰紫”、“海棠红”等窑变釉的装饰效果,窑炉的结构和烧窑技术也是相当关键的。由于窑内火候的高低不同,釉中所含氧化金属还原的程度都会不同,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釉的呈色。“钧釉”的烧制成功,说明窑工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窑变的规律,达到了烧造自如的程度。所以,钧窑的窑炉结构和烧窑技术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杰出成就。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上的色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瓷虽然都属于青瓷,但施釉方式同传统青釉有很大的不同,层数多且釉层结构要复杂得多。工匠根据不同彩色的需要,配出不同的釉料,采用分层多次挂釉工艺,有的多达四、五层。以四层为例吧,从靠近胎体算起,第一、二层与一般无青釉结构一样,天蓝釉上的上部界面出现起伏很大的波浪形,有许多气泡;第三层是不连续交错的紫红层。第四层,即表面层,则是整齐均匀的铜氧化层,即淡蓝色层。

这样的釉层结构,对各种光波有选择性的吸收和有选择色的反射,使釉层含蕴光莹,犹如宝石。釉层里的气泡对光线的搅动作用,使釉中的流纹变幻无穷,呈现出不可思议的独特美感。

2005年7月北京市西城区皇城根毛家湾1号院出土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烧成的器胎呈灰褐色,器身有时有蟠曲蜿蜒、若隐若现的小条纹——即“蚯蚓走泥纹”。这本是瓷器烧制上的一种缺陷,但后来已成为一般鉴定钧瓷所重视的一种依据。当然,不是所有的钧瓷器上都有这种小条纹,但收藏界多把有这种纹路当作既保真又美观漂亮的标志。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上的“蚯蚓走泥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所谓“蚯蚓走泥纹”,是因瓷胎在低温素烧再上釉后,促成裂纹和缩釉,当高温时,粘度较低的釉流入空隙填补了裂纹,再施上表层釉后,纹痕与瓷体更加自然协调,如同泥田里蚯蚓走过留下的痕迹。用“蚯蚓走泥纹”的比喻很形象,其实是多次上釉后的产物。

钧窑玫瑰紫鼓钉三足洗上的“蚯蚓走泥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陈设类钧窑器的成形也很具特色,从造型到装饰都类似于商、周、秦、汉的青铜器、玉器,朴实敦厚,简洁清新。常见的钧窑器有花盆和盆奁,多为方形、长方形、六方形、八方形、椭圆形、菱形以及各种花瓣形等。这种“多角”形器,制作难度大,精密程度要求高,在规格要求上极具严格,这是其它圆形器物所不及的。

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天蓝釉六方花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月白釉长方花盆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窑址分布

禹州钧窑遗址分布图

1960年代,古陶瓷专家、学者,对钧窑遗址曾进行过数次调查,但都未得到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传世宋钧”相一致的标本。如1964年3月,故宫博物院叶喆民在《河南省禹县古窑址调查记略》中记述他在神垕镇刘家门、刘家沟、苗家门、张庄、龙盔地等窑址发现的早期钧瓷残片,“但大都为盘、碗之类,而传世的许多号称宋钧,特别是刻有数码的盆、奁等残片,迄无所获。”

钧台窑遗址保护范围示意图

因不满足于专家、学者寥寥无几的考察“成果”,1964年8月,河南禹县县委、县政府抽调干部,组成“钧瓷史考察组”,成员是焦俊昌、王熙兆、谢相林、田松山。调查组经过不到半年的工作,共发现古钧窑遗址110处,收集到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瓷片、窑具标本,写出了《钧窑遗址考察笔录》,并首次推出“钧台窑”的名称及概念,为研究钧瓷发展史和中国陶瓷发展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史料”,可以说“成果巨大”。后因“四清”运动开始,继而又是“文化大革命”,没有来得及进行全面挖掘,一直拖了10年之久,十分遗憾。

1974年钧台窑发掘出土底刻数目字“一”至“十”钧瓷标本

1974—1975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禹县八卦洞、钧台等古瓷窑址进行了局部发掘,发掘面积700多平方米,清理出窑炉、作坊、灰坑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窑具、瓷器及瓷片标本一千余件。器形有各式花盆、盆托、洗、炉、钵等器物;釉色有天蓝、月白、紫红等多种色调。盆、托及尊等宫廷使用器物的底部均刻一个由一到十的数目字。发现的瓷片数量最多的为钧瓷,其次还有汝瓷、影青瓷、天目瓷和扒村窑类型的白地黑花瓷。出土的标本中,有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传世宋钧”相一致的标本,有底刻与定窑、汝窑铭文相同的“奉华”字样的器皿。竟然还有,在该窑址发现有用钧瓷制作的“宣和元宝”钱模,其上还滴有一点钧釉,经化验与钧瓷产品的釉完全相同。

1974年在钧台窑址区发现的用钧瓷泥制作的钱模(正面和背面)

随后,1982年、1985年、1988年分别对神垕镇钧窑遗址进行了复查、核查发掘,均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后,对钧窑窑址的寻找、发掘断断续续地进行,比较有代表性的两次挖掘有2001年和2011年。

2011年,秦大树教授再次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考古队,对禹州市鸠山镇闵庄钧窑窑址进行了科学发掘,中央电视台还进行了连续的跟踪报道。

上述视频,报道了考古队对窑炉群的发掘。

上述视频,报道了考古队对钧窑器具如匣钵的发掘,并证明此处钧窑仅生产日用瓷器。

上述视频,报道了考古队对钧窑遗址发掘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发现,如陶瓷作坊废墟中有突发性死亡的制作工人遗骸,证明此处遗址遭遇突发性灾难而被损毁。这种损毁一般只有地震、战争等突发性原因才能造成。秦大树教授联想到,此处正处于决定金国灭亡的蒙金三峰山战役主战场附近,莫不是战争原因造成?

从公元1212年开始,成吉思汗率领窝阔台、木华黎、托雷等部,联合南宋,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征金战争,这个过程大家可以从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了解一个大概。其中窝阔台部采取长驱直入南部迂回策略,于公元1232年(此时窝阔台已经继承了汗位),在三峰山地区与金国进行了一场史上极其惨烈的三峰山之战,金国被打败,至此一蹶不振,于公元1234年被蒙元消灭。——此乃旁话。

至此,钧窑窑址分布和传播已逐渐清晰起来。早期的钧窑窑址大多以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大刘山下的白峪河岸边,从西部山区起依山傍水密集而建,较早如刘庄(刘家门)、上白峪、下白峪、于沟、张庄、苗家门、茶叶沟、槐树湾、里杜沟、红石桥、王家门、长春观等处,随后有八卦洞、钧台窑、西寺、霍洞、邓禹寨、温家门、赵家洼、五洞口、五龙泉、花石、王桥、大涧、王家门、闵庄、吴庄、黄庄、神林店、接官亭、石峪、华沟、石圪节、铁炉沟、扒村、桃园、郭寨、方山、磨街、西柳树、鸿畅村等处,此后向四面八方传播,迄今为止禹州共发现钧窑遗址150多处。其中在禹州市城北门内的钧台与八卦洞附近发现的钧瓷窑址,无论从烧造规模还是产品质量都是最优的。

(上集完)

今天就简单讲到这里。后续请听下一讲:曜变的紫霞——钧窑(下),将简单分析梳理介钧窑存在的争议和问题,探讨钧窑成名的原因以及钧窑成名代表了什么样的绍的文化内涵。敬请期待。

THE END
1.禹州市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禹州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禹州市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禹州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国庆假期开放公告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国庆假期将至,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观众节日参观需求,禹州市博详情> “仲景之光、‘新’耀世界”文化旅游网络主题采风2024-9-30 禹州市博物馆国庆活动预告2024-9-30 http://www.junci.org.cn/
2.“文明探源我来说”文化文物遗产保护宣讲走进鄢陵!12月17日,鄢陵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邀请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河南省“文明探源我来说”宣讲师张得水做专题宣讲。张院长以《中原文物见证中华文明》为题,以时间为线轴,展示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从河南省博物馆的九大镇馆之宝贾湖骨笛、杜岭方鼎、 妇好鸮尊等文物的出土,到发掘以及历史意义,通过详实的文字和https://www.hntv.tv/rhh-3162503194/article/1/1869228686442565633?from=dxlist
3.公告禹州市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钧瓷博物馆)五·一劳动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观众节日参观需求,禹州市博物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钧瓷博物馆)2024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正常开放,入馆免预约。 在假期期间,我们特设了每日两场的志愿讲解服务,…https://m.sohu.com/a/775163646_120181874
4.禹州钧瓷窑炉博物馆(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滨河大道西段251附18号禹州钧瓷窑炉博物馆的地址为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滨河大道西段251附18号,位于河南许昌禹州市,属于河南省许昌禹州市韩城街道,河南省许昌禹州市天源社区,河南许昌禹州市金桂社区居民委员会,注册于2004年5月17日,法人是王春凤,主要业务范围为研究钧瓷窑炉,研究钧瓷传统制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henan/name/%E7%A6%B9%E5%B7%9E%E9%92%A7%E7%93%B7%E7%AA%91%E7%82%89%E5%8D%9A%E7%89%A9%E9%A6%86
5.玉玲珑——河南钧瓷博物馆藏品,禹州市正玉钧窑有限公司正玉钧窑是一家生产销售钧瓷名家名窑 钧瓷名家名窑 钧瓷名家名窑 的公司,欢迎咨询钧瓷名家名窑相关问题。http://www.zhengyujunyao.com/chanpin_li-92572-7341.html
6.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打卡全攻略来啦!位于河禹州钧瓷文化博物馆打卡全攻略来啦!位于河南许昌市禹州市西大街1号,无论是乘坐公共交通还是自驾都非常方便抵达。?开放时间为早上9:30至下午5:00,大家可以在馆内自由参观,欣赏精美的钧瓷艺术品。 走进博物馆,你会被琳琅满目的钧瓷器物所吸引,其中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餐具、茶具以及生活用具。如果你喜欢收藏的话,一定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66908634?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7.何以中国行走河南感受千年“钧瓷之美”你一定不能错过许昌禹州若要近距离感受钧瓷之美,禹州钧瓷博物馆是一定不能错过的地方。该博物馆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分为六个展厅。作为全国唯一的钧瓷博物馆,它追溯了中原地区陶瓷发展的历史,讲述了宋代钧瓷官窑的特点及其在中国陶瓷史、工艺美术史上的地位和广泛的文化影响,还展示了现代钧瓷发展的辉煌成就和钧瓷鉴赏的有关知识,成为如今瓷器http://zonghe.lyd.com.cn/system/2024/08/22/032463212.shtml
8.只为钧来实践团丨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实践纪实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只为“钧”来实践团队于2024年1月18日起,多次前往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开展以“赏万彩钧瓷、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采访调研、亲身体验等多种形式进行关于钧瓷文化的学习和交流。 一、第一站:河南钧瓷博物馆 https://www5.zzu.edu.cn/mkszy/info/1018/4693.htm
9.禹州,钧瓷博物馆禹州如今名气不算大,更多是中药商人熟悉的地方。但根据传说,这里就是大禹受封为“夏伯”的地方,启在这里建立了夏朝。 禹州没有专门的历史博物馆,仅有钧瓷博物馆,建于历史上发觉到的北宋钧官窑一直上,重点展出发掘出的钧窑瓷器。也有一个展厅展出本地历史。 https://www.douban.com/note/859976017/
10.河南许昌博物馆收藏的精品钧瓷——顶端新闻在许昌市博物馆,有幸见到了馆内收藏的杨志、高云龙等几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钧瓷精品。 《佛尊》作者:杨志 古代名瓷大多以产地命名,据《景德镇陶录》《历代磁器谱》记载,钧窑在宋初烧制地点当时叫均台,又名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另外北宋徽宗时期,官府在河南省禹州市区东北部设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145D85B247BD4578B9669264C89300
11.禹州河南古陶瓷博物馆游玩攻略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钧官窑路492号 地图·周边 用户点评(2)查看全部? 5/5分 好评2 288***667 5分 超棒 禹州是中国陶瓷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唯一产地,是闻名中外的陶瓷文化之乡,拥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神奇窑变著称。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https://gs.ctrip.com/html5/you/sight/38/4607189.html
12.河南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开馆图文化频道河南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开馆 图 (3)11月6日,市民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参观现代钧瓷制品。 当日,河南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建成开馆。据悉,馆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陶瓷发展史,重点突出了钧瓷的传承与发展,并收藏了多个时期的钧瓷珍品。新华网图片 牛书培 摄http://culture.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11/08/10498316_2.shtml
13.河南钧瓷博物馆观后感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观后感作文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在上一年,我们整个六年级都去参观了河南省博物馆,经过几十分钟后,我们终于到了盼望已久的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河南省博物馆观后感。 踏入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立体画面:两只大象中间有一个人无比的壮观。接着,我们继续往里面去,看到https://www.unjs.com/h/b/637688.html
14.许昌市新增一家国家二级博物馆活力中原8月23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在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在“博博会”开幕式上,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了第五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评定结果。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河南古陶瓷博物馆、河南钧瓷博物馆)入选国家二级博物馆。 https://www.henan.gov.cn/2024/09-06/3059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