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精品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大,是见证中华文明发展轨迹,展示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文化艺术宝库。
河南博物院和陕西历史博物馆一样,是要按照历史脉络来参观的,从仰韶文化到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每个朝代的风格都有其明显的特点。整体逛下来需要三个小时以上,我主要是想去看宋朝的瓷器的,然而数量特别少,不过也看到了全世界唯一的一个莲花纹冰裂瓷瓶,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TOUR
这是河南博物院的大堂,一个人推开两头大象,寓意中原开阔之地。
新石器时代的龟甲。
第一件镇馆之宝,贾湖骨笛。
贾湖骨笛不只是中国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更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实验证明,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乐曲。它的出土,改写了先秦音乐史乃至整部中国音乐史,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这一堆陶器是仰韶文化的出土品,好像每个博物馆都会有这些,是研究人类文明的起点。
这件很有意思,是中国最早的排水管道,它一头大一头小,刚好可以拼接起来形成排水管,代表着城市开始建立,国家即将诞生。
青铜器开始诞生,据说青铜器刚烧制出来的颜色是红色的,后来发霉后才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绿色。
杜岭方鼎,为商代早期,通高87厘米,于1974年在河南郑州张寨南街出土。杜岭方鼎不只是早商的一件青铜重器,更是中国乃至世界于人类的青铜时代,所创造的第一座青铜文明纪念碑——杜岭方鼎是人类所能认知的年代最早、体量最大、铸造最为完美、保存最为完整的青铜重器。
妇好鸮尊,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呈现出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妇好这个人,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她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将军,但三十余岁便去世了。
在这里看到了何尊的介绍,幸运的是我在宝鸡青铜器博物管看到过,在这里听导游讲解,还是蛮有意思的。
这件是中国最早的奖杯,里面记录了柞伯这个人获得嘉奖的前因后果。
很多青铜器都是用来盛食物和酒,以及祭祀用的,河南博物院里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可以媲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了。
莲鹤方壶的出土,证明早于孔子100多年,就已从“错彩镂金、雕缋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成为一种独立的表现,把装饰、花纹、图案丢在脚下了。它从真实自然界取材,不但有跃跃欲动的龙和螭,而且还出现了植物:莲花瓣。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要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尤其顶上站着一只展翅的仙鹤,象征着一个新的精神,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
古代用来点灯的器物很多,比如有些是动物造型,有些是人物造型,但都比较细长,这也是其特点,比如灯是要高高亮起的。
玉柄铁剑,西周出土玉柄铜芯铁剑(即玉柄铁剑),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为一体,制作精美,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金缕衣,1986年在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僖山汉墓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长为1.76米,分别由2008块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为西汉梁国国王梁孝王之陪葬品。按人体部位分别为头罩、面盖、上衣、袖、手套、裤、脚套等。
武则天金简所处时代为唐代,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约0.1厘米,重223.5克,含金量达80%以上。是武则天用来向道教求长生不老的问词。这一稀世国宝的发现,不仅是研究女皇武则天崇仙仰道思想的直接物证,也是研究武周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宝贵资料。
唐朝女仕,是唐宫夜宴的原型。
闺蜜团,看起来各有所思,不知道她们心里都在琢磨着什么。
各种用途的金子,含金量都在80%以上。这么多年过去了,金子依旧是硬通货。
各种装饰用的玉。
这些看起来都是盛世的产品。
文献记载: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极少。中国一共发现汝官窑传世天蓝釉器物4件;而在汝官窑遗址考古发掘中,获得的天蓝釉作品,独此一件。在5件天蓝釉作品中,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不但是唯一一件经考古工作者科学发掘所得的器物,而且是唯一一件刻花作品,稀世难得。
看完宋朝的瓷器,后面基本都是明清时期的文物了,大花大红大绿的偷着喜庆。基本明清的文物,我都是匆匆而过,也逛累了。
后记
Travel
或许是年纪大了,这几年喜欢上了博物馆,一逛就是好几个钟头,喜欢看那些具有历史感的文物,那是我们的过去。
我们终其一生,无非是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到哪里。而博物馆便会告诉我们的祖先是谁,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他们为我们的时代做了哪些贡献。